评分及书评

4.6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西方哲学基础的入门第一书

    想对西方哲学做一简单了解,知晓主要概念和观点,一本足够,就是此书。这本《西方哲学史》成书时间,也不算新了,后来出过增订本,不如第一版写得好,一则对新思想的理解有限;二则几个世纪几百年沉淀下来的东西,总还是比近几十年出现的观念,能得到更清晰明确的认识和评介。


    以 "西方哲学史" 为题的作品,非常多,在中文读书界出名的,首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再有就是更为一般读者熟知的《哲学的故事》,进阶版的当属《大问题》,其他同类作品或高校教材,等而下之。
    假如仅仅是想做一般的了解,对主要的哲学观点稍加熟悉,梯利这本,当为入门第一书,一本足矣。
    原因嘛,简单讲,就是英美学人的学风,在处理繁杂琐碎的哲学史材料时,能够发挥特长,什么时候该深入分析,什么时候该一带而过、不多纠结,他们处理得很好;二则英语写作本身,也为这种处理材料的方法,带来相当便利。
    不像罗素、黑格尔都从自家哲学观点出发,来理解别家思想,做入门书,先不说阅读难度,出现理解偏差,是一定的。罗素对别家思想的不足,洞若观火,可取处不肯明说,靠着优美的文笔掩饰过去;黑格尔则出于建构绝对主义哲学体系的目的,不留痕迹地裁剪材料,别家可资使用的就拿来,不可使用的一字不提。不过没有相当的熟悉,这老两位的文字下,藏着的机关,根本看不出来,初读者,一定会被他们的思路带着走而不自知。
    梯利,对篇章结构的处理,属于典型的英美哲学的学风,非常明确具体,条理清楚,一望而知。先是思想家的个人小传,不多讲,只理出主要经历参考书:思想家自己的著作,研究的译著和专著分观点论述,一步一步,慢慢走进思想家的观念世界。
    尤其是对几位德国古典哲学家,叙述简繁粗细,处理得当,保证你能够理解,并不引出新问题,同时还不耽误读者想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意愿。这一点,很难做到的。虽说是哲学史作品,未见得非得从第一页开始,按部就班的阅读,就梯利的编排体例来看,可以随意翻开任何一位思想家的,随时开始,并无阅读难度,这也是本书,相较其他同类作品的优势。
    假如想买一本,收藏在手,除了电子书,选商务印书馆的硬精装 "四菜一汤" 版本,最合适。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36存不存在中立客观的哲学史

      我们读书那会儿,但凡有人推荐哲学史阅读,都是推荐梯利的,作为对比的是罗素的哲学史。理由是觉得罗素的哲学史有太多褒贬的个人色彩。而梯利的相对客观中立。对于初学者了解作为知识的哲学,这应该是很中肯的建议了。但好像又确实不能这么看哲学史,如果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角度说,罗素的哲学史是种哲学形态,梯利的就未必了。黑格尔和文德尔班的哲学史可能更称得上是哲学史的哲学。哲学毕竟要从自身的知识维度转变到方法和视角维度,或者叫爱智慧的活动这个层面,需要知识,但不仅仅是知识。所以,哲学史应该也分两类,一类是介绍入门知识的,先有柏拉图,后有奥古斯丁,他们大概说了啥,有个印象。另一类是给你一种用哲学的目光去重新审视哲学作为人类自我认识的历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yes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西方哲学史

          高度概括,极为精妙,适合作为查阅西方哲学史的爱好者们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理的检验,就是它的实际效果;拥有真理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其他重要满足感的前奏。知识是一种工具;它为着生活的目的而存在,而不是生活为知识而存在。詹姆斯拓宽了这一实用主义或工具性的概念,以便把逻辑一致性和证实都包括在实际功用的概念之中。真的观念是那些我们可以吸纳、查验、证实和确证的观念。那些告诉了我们应该期待何种实在的概念可算作是真的概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翻译的非常差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