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1、宋朝科举内卷的程度,不仅不亚于今天的高考,而是从某些方面看比今天更加严重。宋朝科举之所以内卷,不仅是因为考生人数远超录取名额,而且科举制度设计进一步压缩了平民子弟的上升空间。2、要在宋朝跨越阶层,不是非得通过科举这一条路,而是可以绕过科举,比如苏洵、米芾靠才华和人脉谋得官职。3、要摆脱内卷,不能只盯着做官这一个目标,而可以像邵雍那样转换人生方向,以学问和德行赢得声誉。4、无论哪个时代、哪个领域,内卷都难以避免,关键不是选择躺平,而是尽量选择一条 “有效内卷” 的道路。所谓 “有效内卷”,不是盲目付出过度代价,而是要善用新技术新方法,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像作者写作此书时利用 AI 辅助研究一样。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大宋朋友圈#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606 本)#2024 年读书主题(五)历史 - 宋元明清《大宋朋友圈》(151)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主题开始,选择宋元明清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二本是《大宋朋友圈》,透过 “圈子” 看宋史,从宋朝人情社会窥视历史的真实与细节。本书是历史作家李开周关于宋朝文化的新作。作者致力于宋朝文化研究,翻阅宋代笔记和史书,从文献中攫取信息。全书分为宫廷之网、官场之网、科举之网、师友之网、婚嫁之网五个部分,以人物为导引,从人际网络切入,系统呈现宋朝贵族、科举士人、平民百姓等不同阶层的关系样貌,揭示社会关系网背后宋朝历史的真实与细节。本书既不失叙史的严谨,又不失摹人的风趣,亦对当代人的生活具有一定现实启示意义。2、精彩内容:宋朝前两个皇帝走的是 “兄终弟及” 的路子,宋太祖不明不白暴毙,弟弟宋太宗接了班。按照这个路子,太宗百年以后,得让更小的弟弟赵廷美接班,等赵廷美驾崩,再让太祖的儿子接班。宋太宗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不想传给弟弟,更不想传给侄子。可若是不传给弟弟或侄子,就违背了他亲手奠定的 “兄终弟及” 传统。所以,他干脆来一个釜底抽薪,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弟弟搞死,把侄子们也搞死。宋太宗只能把三儿子定为继承人。三儿子本名赵德昌,后来改名赵元侃,再后来又改名叫赵恒,成为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李皇后和吕端的较量,是皇后与宰相之间的较量,最终皇后败了,宰相赢了。李皇后和寇准的较量,也是皇后与宰相之间的较量,最终皇后赢了,宰相败了。在宋朝历史上,像这样的较量发生过很多次,有时候是皇后占据上风,有时候是宰相占据上风。不管怎样争斗,宋朝的皇后和宰相都不至于斗到血流成河的地步。宰相失败,轻则罢相,重则罢官;皇后失败,遭殃的只是皇后的亲戚和亲信。太监的历史在古代中国源远流长,皇帝派太监督战、传送军情、巡查地方,甚至派太监代替自己批阅奏章、草拟圣旨,这样的事例同样史不绝书。对于太监,大部分皇帝是比较放心的:第一,太监没有后代,篡权夺位的欲望相对不强;第二,很多皇帝从小在太监陪伴下长大,自然对太监有感情;第三,一些太监确实表现优异,跟文官武将相比毫不逊色,可以圆满完成皇帝指派的任务。皇帝为何派太监督战呢?因为怕武将造反。太监督战,往往会打击士气,武将指挥起来也备受牵制,但宋太祖、宋太宗乃至宋真宗等人的高明之处在于知人善任,选派的监军太监大多是德才兼备、能顾大局的人才。秦翰去世二十多年后,大臣孙沔总结道:“先朝秦翰等数人,履行端谨,节义深厚,心皆好善,意不害人,出则总边方之寄,归则守内庭之职,俾之兼领,亦不侵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