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2.0组织体系的胜利
本书从头到尾都太教科书化,过于陈旧的粉饰,反而逻辑不通了,事后诸葛亮。但这段历史和提出的问题,值得好好思考,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都有其内在规律,思考为何胜利,也才能明白基因所在。楚汉相争,开始从军事上肯定是项王优势,由霸王率领 8 千子弟兵所向披靡,但贵族出身的项羽最终败于平民刘邦,历史大势使然。谁顺应了历史潮流,谁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1936 年苏联承认的是国府,这也才能解释西安事变后,少帅为何要陪护去南京。 二战后,大林代表的共产国际要求各地组织去除武装,参加议会组成联合政府,如法共。为外蒙独立,苏联承认国府为正统代表,就是到了后期,也希望划江而治。美国的思维模式是希望大陆是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如伊拉克模式,也才有 48 年闹轰轰的国大,中国传统的大一统基因,让大队长还是妄想统一。十万青年十万军,常大队长代表了正统,当年的知识精英可都是投奔拥戴的。可历史潮流要求组织变革,贵族式的官兵区分,让崇拜普鲁士的黄埔精英最终败于支部建在连上的草根,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所向,组织动员能力,秦灭六国在于编户齐民和军工封爵,霸王逆历史潮流,子弟兵精英越打越少,教员领导的新式组织化,延安整风后,更深入的完成了社会动员的土地革命,扫盲和男女平等,为工业化铺垫好了社会组织结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天命所归。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党史专家、中共中央党校罗平汉教授撰写的这部专题历史研究著作,以大量史料为依托,以较高的理论高度和深刻的问题意识,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何能赢得解放战争这一历史问题。全书共十三章,以历史为序,从十三个不同侧面梳理了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国民党败退、共产党胜利的深层原因。从抗战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到 1949 年国民党败退孤岛、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作者在四年战争的历史脉络上,揭示了毛泽东胜出蒋介石、共产党必胜国民党、解放军必然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关键因素和根源,阐发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始终是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胜利之因,最终 “得民心者得天下” 之理。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普及价值,在史料的组织使用、史论结合的写法上,圆融通透,在叙写战争史实和人物方面,生动的细节呈现,可读性强,显示了大家功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读后感解放战争,3 年,老蒋退台湾。以前看历史的时候,觉得是我党指战员很优秀,作战勇敢,敢于亮剑,才取得了胜利。后来发现土改的作用是被大大低估的。旧中国时,农村人口占了绝大多数。新民主主义革命如果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调动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积极性,那么想要取得成功是有很大阻力的。耕者有其田,历史上的改革大多围绕这一目的进行。中国历史的发展就是一个围绕土地资源分配不断循环的过程。秦统一六国,离不开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核心就是奖励耕战。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屯田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末李自成闹的那么厉害,最后差点就成功了,多少人是受了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句口号的影响。国人对于土地是有一种执念的,这是刻在基因里的东西。不止中国这样,老外也差不多,二战希特勒打这个攻那个,除了个人野心,德国容克地主阶级对于土地的贪婪也是一个推手。中国改革开放这么成功,原因有很多,盘活了土地资源要素是重要一条。老蒋后来也想明白了,搞了个台湾版土改,才把台湾内部秩序稳定了下来。星际殖民计划,我觉得除了要改造大气环境,建立基地外,改造土壤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在其他星球上能够种出粮食,彻底解决吃饭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定居才能实现。人也在不断进化中,如果脑机接口实验取得进一步突破,可以大规模使用,人的意识可以储存上传,或者人可以脱离肉身,与机器融合,由碳基生命转变为硅基生命。那么或许土地会不再重要。但是在这一切实现以前,还是老老实实考虑怎么使用土地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切反动派就是纸老虎7 月 20 日,毛泽东就在一份党内指示中明确指出:“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 同年 8 月 6 日,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斯特朗问毛泽东:“共产党能支持多久?” 毛泽东回答说:“就我们自己的愿望说,我们连一天也不愿意打。但是如果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打的话,我们是能够一直打到底的。” 就在这次谈话中,他提出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的著名论断,强调 “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充分验证了毛泽东的这个论断的正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得民心者得天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没有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也许蒋介石真的能统一当时的中国,然而不得民心的统一早晚还会分裂,正是蒋介石自己将民心推向了共产党一方。首先他对权力的渴望,让其容不下任何一个民主党派与他共享,直接导致本来中立的民主党派不得不倒向共产党一方,这些民主党派虽然没有军队,但大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在宣传战线上的贡献功不可没。其次蒋介石过于迷恋军事解决所有的问题,忽视了群众的力量,而共产党小米加步枪的战略,直接将群众紧紧的绑定为自己一方的力量,让国民党无论是后勤还是情报都处于劣势。最后蒋介石对于自身的指挥能力太过自信,尽管经过后来统计他直接指挥的战斗几乎全败,但他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还经常委过于下属,这就导致他不但没有民心,在党内和军队中也缺乏向心力。解放军之所以能赢,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对手的衬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此方有信仰,彼方失民心可能是被最近看的《觉醒年代》跟《无负今日》的影响吧,看着这本书,突然对信仰这个词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坚定理想信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之所以能够百折不挠,就在于其成员有着坚定的信仰,并且能够自觉地为实现自己选择的信仰而奋斗。在中国革命的岁月里,不论北伐战争还是土地革命战争,也不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中,都曾有一批批的共产党员牺牲在反动派的刑场上,牺牲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里。其牺牲人数之多,在近代以来中国各组织团体中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共产党员能够义无反顾地英勇献身,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有利于人民幸福、民族谋复兴的,为此而献身有其崇高的价值。这也是共产党的力量所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信念的力量是那么的震撼人心疫情事情让人们更加清楚的认清了西方人的嘴脸,也让我更加好奇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情况。书中清楚详尽地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及民盟等的相互交锋,从一穷二白到解放全中国,整个过程之不易,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是那么的让人感动,同时也让我非常的震撼。曾经对于清末到建立新中国这段时间的历史是很排斥的,主要是太憋屈了,看的越多越难受。但是这两年又特别的好奇,那些年到底放生了哪些事情让我们国家拜托泥潭,把曾经对那段历史朦胧的面纱揭开,清晰的,深入的了解他,了解那个伟大的年代,了解那个年代里伟大的人与他们所做的事情。这个书虽然讲了很多,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有更多的内容等待我去了解,而且里面一样充满了牺牲,感动,遗憾……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从决胜中认识到的几个小问题读完决胜以后,帮我解决了之前得好几个小的疑问,大家可以看着问题先想想,看看能想到答案不😏抗日胜利以后,为什么八路军先占东北,把接收东北作为第一选项?没看书以前得认识是,东北工业基础好,有苏联老大哥的帮助,容易接收日本人的遗留,同时如果打内战还可以退入苏蒙朝边境,有个安心的大后方。其实最重要的是,国民党从来没有对东北形成统治。之前是张学良的东三省,后来就被日本人占领,再然后是苏联的占领。所以东北属于统治真空,东北老百姓对共产党比国民党熟,所以更容易变成解放区。 东北的获取,是在关键位置关键时刻的一技妙手,成了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关键。2. 共产党的野战军为什么开始是地名命名,比如东北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到了后来改成数字排序,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过去各野战军均冠以军区地名,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军即将向全国进军,再以地名作为野战军名称显然不合适,所以在 1949 年 1 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按序数排列的指示》,对各个野战军进行了排序。3. 为什么开始是在解放区打仗,后来进入国统区打仗?本质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表面很简单,就是和实力相关,强大一方就是进攻一方,自然打到对方的地盘上。但本质上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在争取主动和优势。前期蒋介石的想法是去解放区打仗,压缩解放区的面积。破坏解放区的生产。让共产党不战自溃,几百万人都压到解放区,不用说打仗,单单是衣食住行,就给当地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毛主席的想法是,前期我们比较弱,就在熟悉的地方打,用一城一地来换蒋介石的有生力量。等到消灭了一部分敌人,同时解放区也快撑不住的时候,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进入敌人的腹地,一方面给解放区减轻压力,同时又去敌人的地盘搞破坏,这样就由防守转入进攻。这个度需要拿捏的好,实际操作起来更复杂,但是共产党偏偏把握住了。基本实现了战略目标,而国民党却是胜也是败,败也是败。最终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当然这些小问题对于当局者是理所应当的,本来就应该这么做。但是对于远离那个时代,远离战争的我们,却是从来没有想过那么多。就好像两个棋手在对局,外行只是看了热闹,只有内行才知道有多精妙难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