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8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组织体系的胜利

    本书从头到尾都太教科书化,过于陈旧的粉饰,反而逻辑不通了,事后诸葛亮。但这段历史和提出的问题,值得好好思考,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都有其内在规律,思考为何胜利,也才能明白基因所在。楚汉相争,开始从军事上肯定是项王优势,由霸王率领 8 千子弟兵所向披靡,但贵族出身的项羽最终败于平民刘邦,历史大势使然。谁顺应了历史潮流,谁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1936 年苏联承认的是国府,这也才能解释西安事变后,少帅为何要陪护去南京。 二战后,大林代表的共产国际要求各地组织去除武装,参加议会组成联合政府,如法共。为外蒙独立,苏联承认国府为正统代表,就是到了后期,也希望划江而治。美国的思维模式是希望大陆是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如伊拉克模式,也才有 48 年闹轰轰的国大,中国传统的大一统基因,让大队长还是妄想统一。十万青年十万军,常大队长代表了正统,当年的知识精英可都是投奔拥戴的。可历史潮流要求组织变革,贵族式的官兵区分,让崇拜普鲁士的黄埔精英最终败于支部建在连上的草根,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所向,组织动员能力,秦灭六国在于编户齐民和军工封爵,霸王逆历史潮流,子弟兵精英越打越少,教员领导的新式组织化,延安整风后,更深入的完成了社会动员的土地革命,扫盲和男女平等,为工业化铺垫好了社会组织结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天命所归。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党史专家、中共中央党校罗平汉教授撰写的这部专题历史研究著作,以大量史料为依托,以较高的理论高度和深刻的问题意识,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何能赢得解放战争这一历史问题。全书共十三章,以历史为序,从十三个不同侧面梳理了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国民党败退、共产党胜利的深层原因。从抗战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到 1949 年国民党败退孤岛、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作者在四年战争的历史脉络上,揭示了毛泽东胜出蒋介石、共产党必胜国民党、解放军必然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关键因素和根源,阐发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始终是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胜利之因,最终 “得民心者得天下” 之理。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普及价值,在史料的组织使用、史论结合的写法上,圆融通透,在叙写战争史实和人物方面,生动的细节呈现,可读性强,显示了大家功力。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部全方位解读“解放战争”的著作

        这部书通过全面细致地分析,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既有对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赢得最终胜利的分析,又有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什么会失败的解读。让我们对百年党史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继往开来,不忘初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读后感

          解放战争,3 年,老蒋退台湾。以前看历史的时候,觉得是我党指战员很优秀,作战勇敢,敢于亮剑,才取得了胜利。后来发现土改的作用是被大大低估的。旧中国时,农村人口占了绝大多数。新民主主义革命如果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调动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积极性,那么想要取得成功是有很大阻力的。耕者有其田,历史上的改革大多围绕这一目的进行。中国历史的发展就是一个围绕土地资源分配不断循环的过程。秦统一六国,离不开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核心就是奖励耕战。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屯田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末李自成闹的那么厉害,最后差点就成功了,多少人是受了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句口号的影响。国人对于土地是有一种执念的,这是刻在基因里的东西。不止中国这样,老外也差不多,二战希特勒打这个攻那个,除了个人野心,德国容克地主阶级对于土地的贪婪也是一个推手。中国改革开放这么成功,原因有很多,盘活了土地资源要素是重要一条。老蒋后来也想明白了,搞了个台湾版土改,才把台湾内部秩序稳定了下来。星际殖民计划,我觉得除了要改造大气环境,建立基地外,改造土壤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在其他星球上能够种出粮食,彻底解决吃饭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定居才能实现。人也在不断进化中,如果脑机接口实验取得进一步突破,可以大规模使用,人的意识可以储存上传,或者人可以脱离肉身,与机器融合,由碳基生命转变为硅基生命。那么或许土地会不再重要。但是在这一切实现以前,还是老老实实考虑怎么使用土地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切反动派就是纸老虎

            7 月 20 日,毛泽东就在一份党内指示中明确指出:“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 同年 8 月 6 日,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斯特朗问毛泽东:“共产党能支持多久?” 毛泽东回答说:“就我们自己的愿望说,我们连一天也不愿意打。但是如果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打的话,我们是能够一直打到底的。” 就在这次谈话中,他提出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的著名论断,强调 “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充分验证了毛泽东的这个论断的正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得民心者得天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没有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也许蒋介石真的能统一当时的中国,然而不得民心的统一早晚还会分裂,正是蒋介石自己将民心推向了共产党一方。首先他对权力的渴望,让其容不下任何一个民主党派与他共享,直接导致本来中立的民主党派不得不倒向共产党一方,这些民主党派虽然没有军队,但大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在宣传战线上的贡献功不可没。其次蒋介石过于迷恋军事解决所有的问题,忽视了群众的力量,而共产党小米加步枪的战略,直接将群众紧紧的绑定为自己一方的力量,让国民党无论是后勤还是情报都处于劣势。最后蒋介石对于自身的指挥能力太过自信,尽管经过后来统计他直接指挥的战斗几乎全败,但他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还经常委过于下属,这就导致他不但没有民心,在党内和军队中也缺乏向心力。解放军之所以能赢,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对手的衬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此方有信仰,彼方失民心

                可能是被最近看的《觉醒年代》跟《无负今日》的影响吧,看着这本书,突然对信仰这个词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坚定理想信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之所以能够百折不挠,就在于其成员有着坚定的信仰,并且能够自觉地为实现自己选择的信仰而奋斗。在中国革命的岁月里,不论北伐战争还是土地革命战争,也不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中,都曾有一批批的共产党员牺牲在反动派的刑场上,牺牲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里。其牺牲人数之多,在近代以来中国各组织团体中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共产党员能够义无反顾地英勇献身,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有利于人民幸福、民族谋复兴的,为此而献身有其崇高的价值。这也是共产党的力量所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蒋介石为什么会败走台湾?

                  第一政治上目标不正义,发动内战,破坏和平的大好局面。第二个人专制、独栽,民主形势被打破。第三没有全局观点,不得民心,对当时老百姓厌战情绪不重视,用人失策,越级指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打破敌人的进攻,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方针是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他反复告诫前方指挥员:“一城一地之得失无关大局,主要任务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他指出:“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那么,如何实现这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标,办法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人三个白天开车行驶近三千公里,一路上就是听广播,没法阅读的时候,只能听能听有声朗读的书,三天的时间里听了《毛泽东选集》、《决胜》、《学习的学问》、《从内耗到心流》、《通透》五本书,毛泽东选集是我一直就想读的书,有点厚一直没有打开细读过,直到今年讲过了《蒋勋读红楼梦》、《王阳明传》等书以后,发现这本书也不是太厚,而且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著作,终于读了一遍,但是我在读《决胜》这本书的时候,总感觉这本书里好多的内容与《为什么是毛泽东》这本书的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决胜》

                        《决胜》,书名即观点,深刻而明显,更加证明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读之收获满满,听之受益匪浅,今日虽读完,待时须重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第十一章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读起来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不断调整局部战术以为大阶段性战略目标服务,进而为终极目标服务。还有,全篇内容里对国民党对蒋介石的批评也应该好好琢磨琢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信念的力量是那么的震撼人心

                            疫情事情让人们更加清楚的认清了西方人的嘴脸,也让我更加好奇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情况。书中清楚详尽地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及民盟等的相互交锋,从一穷二白到解放全中国,整个过程之不易,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是那么的让人感动,同时也让我非常的震撼。曾经对于清末到建立新中国这段时间的历史是很排斥的,主要是太憋屈了,看的越多越难受。但是这两年又特别的好奇,那些年到底放生了哪些事情让我们国家拜托泥潭,把曾经对那段历史朦胧的面纱揭开,清晰的,深入的了解他,了解那个伟大的年代,了解那个年代里伟大的人与他们所做的事情。这个书虽然讲了很多,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有更多的内容等待我去了解,而且里面一样充满了牺牲,感动,遗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共产党的成功是理所应当

                                看表面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如何领导,什么才是正确,站在当时的情景中,如何选择,如何保持坚持目标,这太难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决胜中认识到的几个小问题

                                  读完决胜以后,帮我解决了之前得好几个小的疑问,大家可以看着问题先想想,看看能想到答案不😏抗日胜利以后,为什么八路军先占东北,把接收东北作为第一选项?没看书以前得认识是,东北工业基础好,有苏联老大哥的帮助,容易接收日本人的遗留,同时如果打内战还可以退入苏蒙朝边境,有个安心的大后方。其实最重要的是,国民党从来没有对东北形成统治。之前是张学良的东三省,后来就被日本人占领,再然后是苏联的占领。所以东北属于统治真空,东北老百姓对共产党比国民党熟,所以更容易变成解放区。 东北的获取,是在关键位置关键时刻的一技妙手,成了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关键。2. 共产党的野战军为什么开始是地名命名,比如东北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到了后来改成数字排序,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过去各野战军均冠以军区地名,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军即将向全国进军,再以地名作为野战军名称显然不合适,所以在 1949 年 1 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按序数排列的指示》,对各个野战军进行了排序。3. 为什么开始是在解放区打仗,后来进入国统区打仗?本质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表面很简单,就是和实力相关,强大一方就是进攻一方,自然打到对方的地盘上。但本质上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在争取主动和优势。前期蒋介石的想法是去解放区打仗,压缩解放区的面积。破坏解放区的生产。让共产党不战自溃,几百万人都压到解放区,不用说打仗,单单是衣食住行,就给当地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毛主席的想法是,前期我们比较弱,就在熟悉的地方打,用一城一地来换蒋介石的有生力量。等到消灭了一部分敌人,同时解放区也快撑不住的时候,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进入敌人的腹地,一方面给解放区减轻压力,同时又去敌人的地盘搞破坏,这样就由防守转入进攻。这个度需要拿捏的好,实际操作起来更复杂,但是共产党偏偏把握住了。基本实现了战略目标,而国民党却是胜也是败,败也是败。最终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当然这些小问题对于当局者是理所应当的,本来就应该这么做。但是对于远离那个时代,远离战争的我们,却是从来没有想过那么多。就好像两个棋手在对局,外行只是看了热闹,只有内行才知道有多精妙难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

                                    军事的胜利,离不开思想文化,组织管理,上上下下组织成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正是这些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方方面面的要素,支撑起中国共产党军事斗争的伟大胜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分析了共产党为什么可以打赢国民党,并将两党的数据、历史背景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对于了解矛盾。和近代中国史有很好的帮助。集合大决战电视剧。来看的话。里面有很多疑问在本书中得到了解答。是值得推荐的一本近代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决胜,写出了取得胜利的底层逻辑

                                        1. 胜利的本质,是大多数人的胜利。2. 胜利的目标,是为了改变旧世界。3. 胜利的取得,是拥有了人民的支持,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新中国诞生的解放战争,全景式地展现了取得胜利的底层逻辑。很有启发,强烈推荐给你,值得花时间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决胜: 解放战争何以胜利

                                          一直以来,我们对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中把一手好牌打到稀烂的过程表示遗憾,从战争开始到攻守易形,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的战争,最终决定的是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而共产党从经济,军事,政治,军民关系等一系列决胜因素中得以胜出,极好地诠释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对我们今天而言,最大的借鉴意义在于,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旦背离,后果不堪设想。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