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纯真博物馆》

    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而我却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能够守护这份幸福吗?一切也会变得完全不同吗?是的,如果知道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我是决不会错失那份幸福的。在那无与伦比的金色时刻里,我被包围在一种深切的安宁里,也许它仅仅持续了短短的几秒钟,但我却在年复一年中感到了它的幸福。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纯真博物馆中所有物件的故事,就是我对芙颂的爱情故事”,我想,把它改为 “纯真博物馆中所有物件的故事,就是伊斯坦布尔几十年来细微日常生活的故事” 或许更为恰当。帕慕克也在书中,通过凯末尔之口说出:“土耳其人民在自己的博物馆里,应该欣赏自己的人生…… 我们的博物馆应该展示我们的生活,而不是我们的有钱人感觉自己是西方人的幻想。” 我能想象,帕慕克写下《纯真博物馆》这个故事,并在字里行间描绘出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迷人的点滴,又建起一座真正的纯真博物馆展示几十年里伊斯坦布尔人们日常用过的细微美好的小物件,他或许是渴望为这个世界展现并留下伊斯坦布尔永恒的美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博物馆让爱情永恒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 2006 年获得诺奖后,在中国很是火了一阵。正是在那时我买了他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读完就弃书了。那种像细密画一样密集的细节描写,显然并不适合当年的我。多年以后当我阅读这本《纯真博物馆》时不仅没有任何阅读障碍,相反,作者对人物心理以及细节的精雕细琢,让我深深地沉浸在这个忧伤的故事里,以至于很久都没意识到这是同一个人的作品。    让一个充满悲情的老套故事感动读者,帕慕克显示了他独具魅力的文字叙述能力。小说一直在不厌其烦地描述男主凯末尔对芙颂的爱,这场像是被诅咒的爱情,凯末尔用上了自己全部的生命。短暂地得到即陷入求而不得的折磨之中无力自拔,漫长的等待锲而不舍地追求眼看失而复得之时,芙颂却意外地香消玉殒。凯末尔的一生定格在短暂的幸福和漫长的煎熬之间,所有幸福的痛苦的回忆最终都通过他收集的与芙颂有关的物品呈现出来。如果你看到凯末尔收集了芙颂抽过的几千个烟头,会不会觉得这种充满执念的爱也是一种枷锁?     一个人用全部的生命去爱一个人,并用一座博物馆来收藏。爱情奢侈如此,也丰饶如此。      掩卷回味之时,会忍不住猜想,在土耳其是不是真的有这样一座博物馆,而这本书就是这座博物馆的参观指南。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就像书名所说,这是一本讲述很纯真的爱情故事的书。本书的主人公凯末尔是一个 30 岁的富家子弟,在和自己门当户对的未婚妻准备要订婚时,她和 18 岁的清纯少女芙颂相爱了。(一开始我很迷惑的一个点是:他们的爱情是以色欲沉迷开始的,我本以为这不会是爱情的开端,可它却让我体会到了拥有爱情和在最后痛失爱情的幸福和感动。)凯末尔在和芙颂织热相恋后,最终扛着来自当时社会、阶层、道德、舆论的压力和未婚妻解除了婚约。但此时芙颂已经离他而去。在经历了 339 天的痛苦思念后,他终于见到了她,可是她已为人妻。而后他用了整整七年十个月的时间,为了看芙颂,每晚去她家吃晚饭。其间一共是 2864 天,409 个星期,去了她们家 1593 次。也积攒了包括芙颂触摸过的所有东西:盐瓶、小狗摆设、顶针、笔、发夹、烟灰缸、耳坠、纸牌、香水瓶、手帕、胸针,芙颂的 4213 个烟头等等物件。这就是爱情啊!在本书的后段,芙颂和她的丈夫离婚了,在凯末尔和她婚前旅行途中,却发生了车祸。原本以为是段幸福的开始,可真主却没有让他们结合在一起,我们也无权过多质问。而后凯末尔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参观了世界上 1743 个博物馆,并且将积攒的有关芙颂的所有物品,建造成了一座 "纯真博物馆"。这就是爱情啊。本书的最后,作者问凯末尔:"在您的博物馆之后,您最后要对读者说什么呢?" 凯末尔从口袋里拿出了芙颂的照片,在公寓楼前昏暗的灯光下,满怀爱恋地亲吻了一下芙颂的照片,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了西服的左胸袋里。随后,他带着胜利的喜悦说:"让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 我希望我们这一生都能够遇到这样一场纯真的爱情,并且我们都能在为时不晚的时候做出了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说读小说必须要讲究三观,那是个很错误的态度。但是我还是犯了这个错,我被主人公的爱情影响了阅读体验。但作者对故事背景的 7-80 年代的伊斯坦布尔有很细致描述,并且现实中还建了那个博物馆,让我对土耳其、对伊斯坦布尔充满了向往。或许,这就是小说的意义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了两遍的书

              有收藏嗜好的渣男的爱情回忆录,文字很有画面感,语言真挚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