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6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圣经》渲染的杀父故事(上)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无处不在的《圣经》故事,无处不在的《圣经》故事暗喻。《圣经》故事与杀父多么的不协调,多么的诡异!这真的需要有 “信仰之跃”,无所畏惧的进入基督的怀抱。阿辽沙最后重拾信仰那一段描写的太美了😍: 仿佛触摸得到一般,他越来越分明地感到有一股坚定的、像这天穹一样不可动摇的力量正在注入他的灵魂。某种思想似乎已在他的头脑里登堂入室 —— 终其一生不变不忘。他趴下时是个脆弱的少年,站起来将成为一名矢志不渝的坚强斗士,这一点他在自己狂喜的那一刻猛然意识到、也感觉到了……‘在那一时刻,有人曾到我心中来过’,此后他一再如此说,并对自己的话坚信不疑……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金句集

      荣如德先生在译后记中讲到:【许多读者知道这是世界文学的一座高峰、一颗明珠,但尝试阅读又半途而废的大有人在。】我有幸一睹这山峰的风光,并且初次站在山顶。以下是在攀登途中,采撷到的吉光片羽。1. 在不能用时间和空间来衡量的、无穷尽的存在中,某个具有灵魂的生命体曾与生俱来地被赋予一种能力,那便是可以对自己说:"我存在着而且我能爱。" 这一瞬间实实在在的、活着时的爱只给他一次,仅有一次;为此才赋予他地上的生命,连同生命也就给了时间和期限。2. 主要的是力戒作假,力戒一切弄虚作假,尤其要力戒向自己作假。3. 凡是您觉得自己内心存在什么要不得的想法,那么,您自己发现这一点本身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把它净化了。4. 与梦想中的爱比较起来,切实的爱是一件严酷和令人生畏的事情。5. 一旦您惊恐地发现,尽管您作了一切努力,您非但没有向目标靠近,反而像是离得更远了,—— 恰恰在那个时刻,我可以向您预言,您将一下子达到目的。6. 你必须经受一切磨难,才能回来。7. 美这个东西不但可怕,而且神秘。围绕着这事儿,上帝与魔鬼在那里搏斗,战场便在人们心中。8. 你我登的是同样的阶梯。我在最低的一级,你在上面,大概第十三级左右吧。这就是我对这事的看法,可这没什么两样,本质上完全相同。谁要是踏上最低的一级,他迟早一定会登上最高的一级。9. 我们中每一个人对世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无疑都负有责任,不单单因为万物皆有罪这一共性,而是每一个个别的人都应该对世上所有的人、也对任何一个个别的人负责。10. 我要再次告诫你们 —— 勿倨傲。勿在小人物面前倨傲,也勿在大人物面前倨傲。11. 对于一个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来说,人人都出来充当他的恩人,那是不堪忍受的……12. 即使一个人绝望时的种种恐怖通通临到我头上 —— 我还是要活下去,一旦从杯中抿了一口,便再也不愿舍弃它,直到把酒喝干为止!13. 我爱黏糊糊的春叶和蓝天,如此而已!这里没有智慧可言,没有逻辑可言,这是发自五内、发自脏腑的爱,是对自己青春活力的爱。14. 爱生活甚于爱生活的意义。15. 要爱一个人,必须让那个人躲起来;只要他稍一露面 —— 爱就没了。16. 孩子即使在近处也可爱,甚至肮脏、难看的也可爱(不过,我觉得孩子的脸从来没有难看的)。17. 谈到人的残暴时往往称之为 "兽行",但这对于兽类是极不公平和带侮辱性的:兽类绝对不可能像人那样残忍,兽类的残忍不可能那样高明,那样艺术。18. 你想象一下,你在建造一座人类命运的大厦,目的是最终让人们幸福,给他们和平与安宁,但为此目的必须而且不可避免地要摧残一个 —— 总共只有一个 —— 小小的生命体,就算是那个用小拳头捶自己胸部的小女孩吧,用她的得不到补偿的眼泪为这座大厦奠基,你会不会同意在这样的条件下担任建筑师,告诉我,别撒谎!19. 人们最坚持不懈而又劳神费心的努力,莫过于身为自由人便忙着寻找该对之顶礼膜拜的那个人。20. 活着便是天堂,我们人人都身在天堂,可就是不愿理解这一点。只要大家愿意理解,明天整个世界就会变成天堂。21. 昔日的悲痛会渐渐转为祥和安谧的欢乐 —— 这正是人生的一大奥秘。温良明净的老境将取代热血沸腾的青春。我每日都要祝福初升的太阳,我的心依旧在为它唱着赞歌,但我已经更爱夕照,爱长长的斜晖,爱随之而来的淡泊宁静的回忆以及从我漫长幸福的一生中浮现的一个个亲爱的形象。22. 如今人人都力图最大限度地各自为政,都想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追求生活的完满,其实他们的一切努力并不能得到生活完满的结果,只能是彻底的自我毁灭,因为充分确立自我非但没有成功,反而陷入十足的自闭。23. 一切都会过去,唯独一个 "真" 字长存。24. 爱上帝创造的一切,爱其总体,也爱每一粒恒河之沙。25. 如若万物你皆爱之,你将从万物中领悟到上帝的奥秘。一旦有所领悟,你将开始孜孜不倦地一天天加深认识。最后你会爱上整个世界,那将是心连广宇、淼淼乎无所不包的爱。26. 伤害幼儿的人必遭报应!27. 爱是诲人不倦的,但必须善于拥有爱,因为爱是不容易拥有的,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经过长期辛勤的工作,非朝夕之功。28. 在某些情况下,宁可克制不住某种尽管并不理智、但毕竟产生于伟大的爱的冲动,也比完全不为所动好。年轻时尤其如此,因为年轻人如果头脑冷静的时候太多,就靠不住,他的价值也有限得很。29. 栽培的植物得以成活并且活着,全靠它们感觉到自己与别的神秘世界保持着接触。如果你身上这种感觉日趋迟钝或渐渐消失,那么种在你身上的植物就会死去。那时你对生活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会憎恨生活。30. 我给了别人一个葱头,所以我在这里。这里很多人也都只是每人拿出了一个葱头,只是一个小小的葱头……。做起来吧,亲爱的,就这样开始你的事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我读到各个人物长长的对话,我就感受到了陀氏如大海般深邃的思想,以及精湛的文字表达。冲动的发言不失调理,长篇大论却不让人无聊。陀氏化成每一个人物,借每一个人物的口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起初以为这是一块难啃的牛骨(曾经被《城堡》支配的恐惧),现在给我感觉像一块让人欲罢不能的嫩牛排,固然,陀氏值得用一生来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一头雾水到渐入佳境到停不下来、下部继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罪孽与救赎(《卡拉马佐夫兄弟》读书笔记)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当你俯身凝视,总能在幽暗的水面看到自己灵魂的褶皱。这部未完成的绝笔之作,以卡拉马佐夫家族的罪与罚为经线,以 19 世纪俄国的精神危机为纬线,编织出一张笼罩着上帝是否存在、人性是否本恶、救赎是否可能的哲学巨网。重读这部作品时,那些在书页间奔突的灵魂 —— 贪婪的老卡拉马佐夫、暴躁的德米特里、阴郁的伊凡、圣洁的阿辽沙 —— 依然像初次相遇时那样,用他们的痛苦与求索叩击着读者的良知。老卡拉马佐夫的形象几乎是 “恶” 的具象化呈现。这个靠不正当手段发家的地主,一生被金钱与情欲裹挟,对几个儿子的漠视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他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争夺情妇反目成仇,将人性中最卑劣的占有欲暴露无遗。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将老卡拉马佐夫塑造成扁平的恶棍 —— 在他醉醺醺的胡言乱语里,偶尔会闪过对生命虚无的洞察;在他对金钱的疯狂追逐背后,藏着对存在本身的恐惧。这种复杂性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恶并非天生的标签,而是在欲望的泥沼中逐渐沉沦的结果。三个儿子构成了人性的三重维度。德米特里的暴躁与真诚形成奇妙的共生,他挥金如土却鄙视金钱,对格鲁申卡的爱混杂着占有欲与牺牲欲,最终在法庭上喊出的 “我是凶手,但我没犯罪”,道尽了激情与理性的永恒撕扯。伊凡的知识分子式的怀疑最为锋利,他笔下 “宗教大法官” 的寓言像一把解剖刀,剖开了人类对自由的恐惧 —— 当上帝被宣布死亡,道德是否会沦为强权的工具?而阿辽沙的圣洁并非不染尘埃的天真,他曾目睹修道院的虚伪,也曾在世俗的诱惑中动摇,但他始终选择用爱对抗虚无,就像在暴风雨中点燃的烛火,微弱却坚定。“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一切都被允许。” 伊凡的这句断言,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整部小说中漾开层层涟漪。书中宗教大法官的故事堪称对这一命题的终极回应:当基督重返人间,却被宗教大法官囚禁,理由是人类不堪自由之重负,需要权威来安排幸福。这个充满悖论的故事,揭示了信仰的两种面向 —— 既是心灵的慰藉,也可能成为奴役的枷锁。老卡拉马佐夫被杀后,这场道德危机达到了顶点。德米特里明明无辜却渴望承担罪责,伊凡因 “思想上的弑父” 陷入精神崩溃,而阿辽沙在混乱中坚持的 “美能拯救世界”,看似软弱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这让我想起现实中面对的道德困境:当职场中遭遇不公时,是像德米特里那样冲动反击,还是像伊凡那样冷眼旁观,抑或像阿辽沙那样在坚守底线中寻找转机?小说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但它提醒我们:道德选择的本质,是在没有上帝的世界里,依然选择做一个 “配得上苦难” 的人。格鲁申卡与丽莎的转变,展现了救赎的另一种可能。格鲁申卡曾以玩弄男性为乐,却在德米特里的审判中展现出牺牲的勇气;丽莎从小在病态的环境中长大,对世界充满敌意,却在阿辽沙的影响下学会了宽恕。她们的转变并非突然的顿悟,而是在痛苦的撕扯中逐渐明了:爱不是索取,而是给予;救赎不是逃避,而是直面自身的罪孽。说实话,这次的阅读还是有些辛苦的。阅读的习惯和积累确实还是有些不够,读这种大部头确实还是有些阅读上的困难。不过总归是一个旅程,可能到达的地方不像别人同样的目的地。但是风景,总是好的。总归是旅程,挺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确实不太好读

              一本披着小说外衣的宗教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看起来是一个讨论如何拯救俄国的故事,因为里面充满大量的宗教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也是为宗教信仰服务,阿辽沙的父亲告诉他魔鬼是人创造出来的,二哥伊万告诉他上帝也是人创造出来的,大哥米嘉却打算俄狄浦斯式的杀父娶 “母”。读到最后发现,这些全是为阿辽沙的坚定目标和成长服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期待下部……

                  在爱的征途上永远不要害怕您自己的怯懦心理,甚至对您在这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也不必怕得要命。很抱歉,我不能对您说什么动听的话,因为与梦想中的爱比较起来,切实的爱是一件严酷和令人生畏的事情。梦想中的爱图的是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渴望做出人人注目的壮举。怀着这样的梦想确实连命也舍得,只要这过程不持续很久,而是像在舞台上那样快快结束,只要人人都瞧着他表示赞许。切实的爱则需要工作和毅力,对于某些人来说兴许还是一门学问。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俄罗斯文学经典佳作 —《卡拉马佐夫兄弟》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 19 世纪俄国文学的顶峰之作。小说以卡拉马佐夫家族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缺陷。小说中,卡拉马佐夫家族的三个兄弟 —— 严肃的德米特里、冷酷的伊凡和虔诚的阿列克谢,展现了不同的人性特征和面临的道德困境。他们围绕着家族的遗产和父亲的遗嘱展开了一系列的争斗和暴力事件,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深入的思考和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挣扎。特别是对主人公德米特里的描写,既充满了深情,又不失对他行为的批判。小说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剖析,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哲学和思想的内涵。小说的语言也是非常优美和精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细致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令人不禁沉浸在其中。总的来说,《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杰作,它不仅令人深入思考人性和社会现实,也让人在文学艺术上享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非凡才华。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部小说,那你一定要抓紧时间来品味一下。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一啃

                      花了小半年时间终于把《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根硬骨头给啃下来了。整本书故事情节简单,但绝非仓促之作,是陀爷花了将近十年构思,历时两年而写成的 78 万字压轴巨著。既然如此,那么本书看点在哪里呢?在于宗教、罪恶、和人心。为了形象地诠释这一主题和哲学,陀爷为我们搭了一个戏台,向我们展现了卡拉马佐夫一家 —— 道德败坏的父亲和他的四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和私生子分别象征人的肉体、理性、精神和罪恶。老大米嘉充满激情和欲望,象征人的初生混沌状态,既有善的一面,又非常容易被激情和欲望遮住双眼。老二伊万理性而克制,代表着接受了现代科学教育洗礼的一批有着独立思想的精英。他认为基督教的全部真理只不过是经由某些(思想)统治者经历了十几个世纪而合力编造出来的一个弥天大谎,以换取虚假的和谐和真正的暴利。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借由老二伊万创造的戏剧《宗教大法官》,无疑成为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惊心动魄的个案。这一章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部以文学形式写就的历史哲学。上帝和魔鬼在此短兵相接。魔鬼趾高气扬,基督精神一败涂地。老三阿辽沙代表着完美、纯洁、平静和救赎。他与生俱来一种基督式博爱的力量。从老三身上不难感知到陀氏的精神追求。两位女主人公,一个风流不羁一个内敛理智。就这样,戏台搭好了。在这出戏里,每位角色之间都充斥着一种紧张而又无解的互动。这些互动往往通过大段的、令人喘不过气的对话来展现 —— 这同时也是陀爷奠定文坛地位的高光所在。因为这些对话并没有隐瞒和回避真相,而是不断地倾诉不断的追问不断的反思,最终把每个渺小的人,在极端的痛苦中推到一种自热和自燃状态。不得不赞的是,这些瀑布盖头般的充满哲思的对话,把陀爷歇斯底里的气质和充盈的生命力展现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在这个过程中,感性和理性、肉体和精神的激烈碰撞,最终都指向这些终极拷问:上帝是否存在?人类根深蒂固的愚蠢还有救吗?魔鬼是否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些拷问,贯穿了几个世纪,直到今天,都没人有信心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而且事实是,现代的人,更迷惘了,甚至渐渐失去了继续拷问的耐心和勇气。文章的结尾处 ——“卡拉马佐夫!” 郭立亚激动地说,“按照宗教教义,难道我们死后真的都能复活,彼此重新相见,看到所有的人,也看到伊柳沙?”“我们一定能复活,一定能彼此相见,高高兴兴、快快活活地互相讲述经过的事情。” 阿辽沙半是玩笑、半是欣喜地回答。“啊,那该有多好哇!” 郭立亚不自觉地脱口说道。终于引出全文的宗旨 ——“啊,孩子们,亲爱的朋友们,不要害怕生活!当你做了正义的好事的时候,会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棒的一本书

                        值得琢磨一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卡拉马佐夫三兄弟和父亲的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等方面,展开了父子之间关于上帝信仰,感情纠纷等方面的冲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

                            看【文学回忆录】被木心种草而来,有点不明觉厉,但确实是第一次一口气一路读来,我知道有种子种到了我的心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混乱与撕裂

                              这是我阅读陀氏作品的第二本,主角性格的怪异与极端、东正教信仰的神秘晦涩,让阅读困难重重,但慢慢啃下来以后又感觉豁然开朗。俄罗斯贵族经济上的富足与精神上的贫乏是他们躁动的主要原因,当时本国的精神食粮只有宗教,而宗教与新传入的西方理性文学互不相容,让贵族们无所适从。于是他们一会儿热情如火,善良如水,一会儿又去干杀人越货的勾当。在上部的最后,阿廖沙坚定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获得了暂时的安宁。但其他人依然在混乱中,而老卡拉马佐夫,即将在混乱中走完自己混乱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耐着性子看完了上半部

                                实在欣赏不来… 下半部不看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