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7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做人不能没有个性和原则,按自己的想法去活,外在的阻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最重要一点是,你只有先自救,别人才可能救你。就像《国际歌》里所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英国大学艺术史教师伊丽莎白在少女时期与年长她许多的隔壁邻居丹尼尔是好朋友,两人经常探讨艺术和人生问题。丹尼尔年轻时是个艺术家,与 20 世纪 50 年代英国家喻户晓的政治丑闻模特克里斯汀・基勒是好朋友。小说从一桩真实的政治丑闻出发,探讨了女性艺术家在时代背景下的天花板问题,将伊丽莎白等一众英国人民在脱欧时期的精神状况投射其中,全书由丹尼尔濒死的梦境和伊丽莎白少女时期的回忆交叉组成,共同交织出一幅当下英国社会生活图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难读难啃

        《秋》这部小说以十三岁少女伊丽莎白﹒迪芒和邻居丹尼尔﹒格卢克先生将近二十年的跨年龄友谊为主线,全篇小说以躺在疗养院的丹尼尔的梦,伊丽莎白的零星回忆和短暂的现实三部分构成。本书的开篇,躺在莫廷斯病床上的丹尼尔的灵魂来到海边,看到活泼的青春少女,看到 “过去些,还有一个死人,再过去,又有一个,一个接着一个”,目光从生移到死,恍惚间以为自己在做梦,忽然又跳回年轻时写的一首歌的副歌:多少个世界,一把沙子。第二节就是伊丽莎白去邮局更新护照的事,在等待叫号时,她正看着《美丽新世界》这本书。护照的更新意味着身份等确认的状态,《美丽新世界》则暗指英国脱欧后的世界。意识流写作法是一种超现实的写作表达方式,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将抽象的感觉用形象的物件来传达。这就让文章本身就有需要一些联想力的支持才能理解。而作者阿莉﹒史密斯自己诡谲跳跃式的写作风格,各种暗示、通感、比喻、梦境描写…… 等诸多手法,也大量的运用在本书中。再加上不同的母语翻译过来后的情境上的缺失,让这本小说变得异常难读难啃。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故事的主题很感兴趣

          我看小说看得不多,这本书可以算是大热作品,赞誉很高,所以想读读看。看书之前没有想过 “季节四部曲” 会从秋开始,蛮有意思的。作者用 “真实的政治丑闻作为出发点,探讨女性的艺术家在时代背景下的天花板问题”,这个点很吸引我。书中的对话场景很多,作者的文笔很有温度,细节刻画很多,很细腻。比如 “他们躺在那里。…… 野草在他们身旁滋生,然后开始从身体里长出来,穿过他们,穿过肋骨和眼窝,然后草丛中绽开了花朵。当戏服和烂得掉的东西都烂光或被钟爱这些养分的生物啃食干净之后,无论是童话剧里的无辜者还是持枪的男人,都没了,…… 这就是最后到头,我们所有人的结局,不管我们在的时候手里有没有枪。” 因为时间关系,这本书我没有全部看完,但是也有收获,如果喜欢看小说的朋友可以慢慢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成就了现在的我。完美的女人,虔诚的奴隶,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毫无怨言,也不收取任何报酬,只有在别人找她说话的时候才开口说,是个非常好的家伙。但一场革命就要到来,整个国家的年轻女孩开始发动起来,如果她们让你害怕了,那她们是有意的。你要知道,这话她很快就会在广播中自己大声说出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他说,你好,你在读什么?

              "你好,你在读什么?" 这是伊丽莎白每次去见丹尼尔的时候,丹尼尔总会对她说的第一句话。《秋》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脱欧时期,书中讲述了一段 "对丹尼尔来说" 的忘年友谊:"他说,是的,很高兴终于见到你们俩了。她说,你什么意思,终于?我们才搬来六个星期。他说,一生的朋友,我们有时候要等上一辈子才能遇到。他伸出手,她站起来,走过去,伸出自己的手,他握住了她的手。" 这是一九九三年四月的星期三,伊丽莎白八岁。然而,伊丽莎白二十八岁时说的一段话透露了她的心事:"我想说声对不起,这些年没来看你,加起来有十年了。我真的很抱歉。没办法,我当时因为某个愚蠢的理由受了伤,无法自拔。" 十八岁的时候,伊丽莎白因一本偶然得到的画册知道了那是丹尼尔所爱的一位女艺术家的作品,不,丹尼尔曾说过,他爱的不是一个人,也许他只是爱那些作品、也许是爱着那位女艺术家的思想、精神或者什么…… 无论怎样,总而言之,那个它不是她。她当时觉得受了伤。这就是她离开了他十年的原因。我想,这就是伊丽莎白对丹尼尔的柏拉图之恋。丹尼尔年长伊丽莎白那么多,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年龄差距,伊丽莎白从小就在与丹尼尔在一起的每一次谈话中接受着艺术与人生的启蒙教育。丹尼尔从不与伊丽莎白谈他自己的生活和感情,也绝口不提他的家庭与经历。但是,在丹尼尔因年老体衰无法生活自理的时候住进了莫廷斯疗养院,他的护工在他进入了长时间的睡眠状态中的时候对伊丽莎白说,丹尼尔曾对护工讲过许多他自己的经历,伊丽莎白说,他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些,没跟我们说过。护工说,这就是家人嘛,和你不认识的人说,总是容易些。护工一直以为伊丽莎白是他的外孙女。在疗养院中的丹尼尔,在伊丽莎白去看他的那段日子,他一直都在沉睡中,靠着输液维持着生命。他在各种各样奇怪的梦里穿行,他见到了许许多多的陌生人、见到了他曾默默喜欢过的女艺术家、见到了他亲爱的妹妹…… 伊丽莎白一边为他读书一边坐在他的身边陪伴着他,常常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她醒来的时候,"在椅子上伸展了一下胳膊和肩膀,还有腿。"" 所以,和丹尼尔睡在一起就是这样啊。她暗自发笑。""佐伊说,多么美好的友谊。你每星期都去看他?读书给他听?伊丽莎白说,我爱他。"" 她睁开眼的时候,他的眼睛也睁着,他直直地看着她。她说,你好,又见面了,格卢克(丹尼尔的名字叫丹尼尔・格卢克)先生。他说,哦,你好,我就猜会是你。很好,见到你很高兴。你在读什么?"从 2016 年的《秋》开始,阿莉・史密斯的" 季节四部曲 "在每一年的相应季节推出。《秋》,整个故事由丹尼尔的梦境开始,期间,梦境与伊丽莎白的回忆相交错,在丹尼尔梦醒时结束。记叙了一段时代背景,描述了两对感情线。以伊丽莎白与丹尼尔为主线,伊丽莎白的妈妈与佐伊(佐伊是伊丽莎白妈妈童年时代的 BBC 童星,她喜欢了佐伊大半辈子)为辅线。以伊丽莎白母女二人的对话相互衬托,她们两个人相互说着对方" 不正常 "(伊丽莎白八岁的时候,妈妈说她和丹尼尔在一起" 不正常、不健康、我不准 ",而当伊丽莎白二十八岁的时候,她也开玩笑地说妈妈和佐伊在一起" 不正常、不健康、我不准 "),却又都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佐伊说,又是一首好听的老歌。她开始唱起来。妈妈等佐伊走出房间后对伊丽莎白小声说,这就好像我的生活出现了奇迹。伊丽莎白说,不正常。妈妈说,谁会知道,谁会猜到,在这人生的最后阶段陪伴我的竟然是爱情?伊丽莎白说,不健康,我不准,你不可以。她给了妈妈一个拥抱和一个亲吻。"作者阿莉・史密斯 1962 年生于苏格兰因弗内斯,现居住在剑桥。她曾四次入围布克奖,两次入围百利女性小说奖。" 我总觉得一本书是早已写好的,不管我们写的是什么。我们的工作是把它挖掘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破坏它。与此同时,它们掩埋了我,又挖掘了我。"阿莉・史密斯曾说道。她的这段话与米开朗基罗说过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实这形体本来就存在于大理石中,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米开朗基罗说," 终于从大理石的牢狱中解放出来了。"大概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艺术的语言不分国界、不分时代、也无关性别…… 爱也一样。就像《秋》中的伊丽莎白和丹尼尔,他们在心与心的交流中跨越了年龄的距离;就像《秋》中伊丽莎白的妈妈和佐伊,最终两个人走到了一起。P.S. 这本书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在阅读中,阿莉・史密斯的文字仿佛伦敦清晨的薄雾将我笼罩进另一个时间维度,我仿佛游荡在另一个国度,时而亲历着一位老人的种种梦境,时而又听到老人在对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讲色彩、讲艺术、讲述一幅幅画的故事…… 讲解为什么我们需要忘记:" 忘了也没关系,你知道,这是好事。其实,我们有时候必须要忘记些东西。忘记是很重要的,我们是刻意要去忘记,这样就可以休息一下。你在听吗?我们必须忘记,否则,就永远都别想睡觉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秋读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读阿莉・史密斯先生的作品,我记得书中的一句话 “多少个世界在你掌中,在一把沙子里”,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我第一次读还有很多不明白的东西,过一段时间我会再努力第一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小说

                  看完了,但是没看明白,不知道作者写的什么意思。也许有贫富差距问题,也许有种族歧视问题,也许有养老问题,也许有政治骚乱问题,也许有社会公平问题,也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感觉作者什么都写了,感觉又什么都没写,总之我是瞎猜的,反正我是没看明白,本人水平有限,望高人指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些读不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两个月后,我终于找到一本好看的书~

                      想看英文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2023年第46本,6月第6本

                        没太看懂,感觉不太紧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26岁男生有点困难

                          书本内容比较破碎,记忆点也比较零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点接受不了的审美,感觉乱七八糟的,有些地方还行。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