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汉高祖刘邦的传奇故事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856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二)人物传记 -《汉高祖刘邦》(33)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人物传记的领域开始,选择的历代帝王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二本是《汉高祖刘邦》,白手起家的划时代平民皇帝,揭秘汉高祖的大智慧与大格局。本书以汉高祖的人生历程为主干,将刘邦从游手好闲的泗水亭长,到响应时势、揭竿而起的反秦英雄,再到结交天下豪杰、独立统兵、知人善用,战胜诸多对手,最终开创大汉帝国,成为中国历史上彪炳史册的首位布衣天子的一幕幕历史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全面还原了汉高祖的传奇一生。2、精选原文:①胸怀大志 起于草莽公元前 256 年,刘邦降生在沛县丰邑的普通农家。此人长大后不事产业,结友交游,直到三十六岁那年,秦王嬴政兼并群雄,建立大秦帝国,刘邦才在秦帝国的泗水郡沛县当上了泗水亭长。正是在这个小小的亭长任上,刘邦的雄心与日俱增。始皇帝对东南地区的臣民颇不放心,曾不止一次地说过 “东南有天子气”。可是,秦始皇怎么也不会想到,日后夺取秦王朝天下的,竟是小小的泗水亭长。秦帝国建立之后,秦始皇对帝国东南方的原楚国遗民最不放心,是很可以理解的。当时在楚地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也反映出楚地的反秦情绪和势力比帝国的其他地区更为强烈。秦始皇当时所说的 “东南有天子气”,显然是同这样的历史背景联系在一起的。刘邦三十四岁那年,秦灭楚国。两年后,秦统一六国,郡县天下。按照秦帝国的政治制度,在地方上,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乡下每十里设亭。这时,刘邦已是壮年。他既不愿像平常人那样从事劳作,经营产业,总闲居家中又不是个办法,便应试出任沛县东部的泗水亭亭长。亭长的职责是平时负责练兵,接待来往官吏,为政府输送财物、传递文书等。②沛县刘、萧、曹结交刘邦目光锐敏,善于察颜观色,很能体察人们的心理活动。加之他谈话诙谐风趣,每当同事们聚首的时候,或在公案之旁,或在酒桌之上,只要刘邦一语既出,在场的人无不开怀大笑。他有时谈古论今,但更多的是设譬为喻,因而在座某位的言谈举止,就成了他取笑的对象。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把自己融合于不同阶层的不同人之中,是他做小吏时便具有的本领。一介亡国之民(楚被秦所灭),在秦帝国的暴政之下,作为一个胸怀大志的人,面对举世混浊的种种世态,他怎能不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取笑人们身上的种种可笑之处,来抒发胸中的压抑、积愤和不满,以求得心境上的平衡?萧何专研秦王朝法律,勤于政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崭新的、令他钦佩的秦帝国制度和法律的浓厚兴趣。当然,萧何的忠于职守,也包含着对乡亲父老们负责的心愿。也许萧何本人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专研法律、精通业务、关心百姓、善于思索,事实上使他走上了一条以治理国家为己任的道路。萧何后来成为汉帝国的一代名相,与此是不无关系的。刘邦、萧何、曹参三人,各有长处,性格各异。论职务,萧何因担任主吏掾、卒史,比刘、曹二人有更大的实权,官职也略高一等。萧、曹任职于郡县,刘邦任泗水亭长。在刘邦的朋友之中,萧曹二人以其独到的眼光,深知豁达明理、谈吐风趣、颇有些玩世不恭的刘邦,是位能担当大事的人物。就三人的关系而论,堪称沛县三友。③趁势起兵 入关灭秦秦帝国东土的一名小小亭长刘邦,因押送的刑徒多有逃亡而入山林匿身。在秦末风云变幻之际,此人摇身一变而为沛公,又趁时乘势,竟比天下无敌的项羽抢先兵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你说怪也不怪?樊哙到达山中,见到刘邦,向刘邦转达了县令的意图,同时也向刘邦捎去了萧何、曹参的口信。这时刘邦在芒砀山所聚集的徒众已有数十百人。刘邦在山中早已闻知陈胜大泽乡起义,天下响应,心想自己也不会久居山中,正在待机而起。今见樊哙带来沛令和萧曹的旨意,十分高兴,当即率徒众离开山林,与樊哙一同启程。刘邦与各路起义军首领的不同,在于他率众起义不是为着封侯称王,而是把起义的第一天,视为踏上夺取皇帝宝座征程的起点。因而,当他答应沛县父老做沛公时,便胸有成竹地把起义的仪式举办得颇为庄严,与众不同。在沛县县府的大庭之中,刘邦带领父老子弟们祭祀黄帝与蚩尤,这因为黄帝是传说中上古的五帝之首,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又善于战略战术;而蚩尤作为南方部族的首领,首创各种兵器,又英勇善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当初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后,刘邦做了一件事情,废除秦法、约法三章:“杀人者要处以死刑,伤人者和盗窃者要受到与其罪行相应的处罚。” 你看,刘邦其实又一次进行了破坏式创新。秦朝法令繁杂严苛、名目繁多,压得百姓喘不上气来。所以,刘邦删繁就简,只要求民众遵守最基础的三条。其实这并不是刘邦的首创。之前墨家就有类似的主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作者提到,这个主张是一个非常朴素的共识。后来的农民起义军内部也常常用到。但也正因为简单、朴素,底层人才听得懂,刘邦才能获得广泛支持。当刘邦跟民众约法三章,再加上刘邦集团已经获取了秦帝国的各项档案数据,其实在这个时候,刘邦集团已经具备统御天下的能力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启发时刻从《汉高祖刘邦》这本书受到的启发①表达能力强,刘邦用书信劝告沛县的父老乡亲反秦,向城中父老说:“天下人遭受暴秦的苦难,已是很久了,今日父老虽为沛令守城,但天下诸侯并起反秦,沛城即将遭到屠杀。如果大家起来共同诛杀沛令,推选出一位首领带头响应诸侯,你们的家室都可以得到保全。不然的话,父子都将遭到屠杀,那就太不值得了。” 当众表达对于一个要想成事的人至关重要,因为你如果不会讲,你就很难实现自己的抱负,如果不会讲,就不会有人拥戴你,如果不会讲,你的朋友就会很少,你也很难在成功的路上走的更远,我们都曾听说过,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所以,一定不要忽视自己训练自己的当众表达,当众演讲能力。②凡事要忍耐,挫折可以磨炼一个人的心性。在韩信落魄时,少年无赖在闹市上向韩信无理取闹,顿时有很多行人围上来观看。少年见围观的人多了,更是增添了几分精神,便当众扯开衣襟,露出胸膛,用手比划着对韩信说:“来!你若是不怕死,刺我;若是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用鄙视的眼光直盯着这个无理取闹的无赖,觉得可笑可怒。他本可以飞脚把这个无赖踢出几丈之外,转念间想起《孟子》书上说过的 “匹夫之勇敌一人”“武王一怒而安天下”“视不胜犹胜也”。韩信觉得这正是修身养性的机会,便再度用目光打量一下眼前这个少年,便弯下身子,趴在地上,从少年的胯下爬了过去。每一次挫败都是一次修炼的机会,忍耐克己,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因为没有人喜欢和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在一起。只有心智成熟的人,才能做到遇事不慌,处事不惊。③高帝在洛阳南宫设盛大酒会,招待文臣武将,庆祝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会上,刘邦踌躇满志,向群臣说道:“各位列侯、将军,请诸位不必有所隐讳,都说一说心里的话。我所以能得到天下,是什么缘故?项羽所以失去天下,又是什么缘故?” 只见王陵起身答对说:“陛下性情傲慢,喜欢侮辱他人;项羽性情仁慈宽厚,注意爱护他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的城邑便分封给他们,与大家同享利益;项羽妒贤嫉能,有功劳的人予以伤害,有贤能的人加以怀疑,作战获胜而不论功行赏,夺得土地而不与大家共享利益,这就是项羽所以失去天下的缘故。” 刘邦的心是天下,而非几座城池,这个说明一个人的心有多大,他的世界就有多大。刘邦觉得不够完整,冲着酒劲,补充道。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人无完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天下之才为我所用,做一个虚心学习的人。足球诗人贺伟有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当你的精神意志力足够的时候,你往往可以发挥出自己都想不到的潜力尔,当你思想上先投降先放弃的时候,你可能连你平时的 10% 的水平都发挥不出来。所以,一个人究竟可以做到什么,完全看他的心里足够强大。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