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社会与经济:信任、权力与制度》

    本书是著名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的扛鼎之作。他系统阐述了社会因素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且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提出了一整套基于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主张,围绕人性、信任、权力、制度等话题,对传统经济学发起了挑战。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格兰诺维特的宏篇巨作,社会网络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这本书是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的宏篇巨作。
      学过我们这门课的同学,对格兰诺维特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我们这门课程在弱关系、门槛模型里都讲到了他。他对社会网络研究的开创性贡献,使他成为经济学、计算机学者最爱引用的社会学家。
      罗家德老师和我,在不同时间,都做过他的学生。我们亲切地管他叫做 “老马”。
      罗老师在上世纪 90 年代做老马的学生的时候,就听说这本书快写完了,我在本世纪初做老马学生的时候,他还在写这本书。所有人都在期待这门书的问世。但老马一直删删改改,直到 2017 年才收笔。


      为什么要这样精雕细琢呢?因为这本书的使命非常艰巨,它要用社会网络的视角,让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发生一场范式的切换。

        5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术著作,好看,过瘾!

        这本书是格兰诺维特的终身钜作。你可以读到大量新鲜的见解:
        1. 什么是权力?为什么说权力最高级的形态是议程设置?
        2. 什么是信任?基于家族的小范围信任,如何扩展到几十万人的企业?
        3. 什么是道德?道德约束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4. 什么是社会网络?美第奇家族如何凭借 “结构洞” 的位置崛起的?
        5. 什么是制度?企业发展史上,公司的控制权发生了哪五次流转?
        6. 经济学犯了什么错?福山的 “历史终结论” 又犯了什么错?
        ……


        格兰诺维特是全球最知名的社会学家。
        但他一辈子就在干一件事,就是跟经济学家抬杠。而且是跑到人家地盘上,在生产、分配和消费领域,跟经济学正面开杠。
        因为杠得有姿势、有水平,所以,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格兰诺维特都是呼声很高的人选。
        这本书的书名也大有来历。
        社会学大师韦伯和帕森斯,都出版过一部巨著,叫做《经济与社会》。
        格兰诺维特的这本书倒了个个儿,把 “社会” 放到了 “经济” 的前面,叫做《社会与经济》,强调社会关系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说是旗帜鲜明、雄心勃勃。
        确实,在学术界,很多人也都认为,这本书必将成为一本名著。

          3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隐形的网络

          这本《社会与经济:信任、权力与制度》据说是格兰诺维特老爷子耗 20 年之功写成的著作,令人钦佩,不过可惜翻译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看得累极了。格兰诺维特主张经济行动和制度来自行动者的复杂网欲执行的多种多样的目标,经济行动背后的意图是嵌入在社会关系具体且不断发展的系统中的。以新古典经济学和理性选择学派为代表的 “低度社会化” 观点,和以文化决定论为代表的 “过度社会化” 观点,都有失偏颇。而格兰诺维特认为,中观层次的 “社会网” 避免了 “低度社会化” 和 “过度社会化” 两个理论极端。具体地说,社会网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们在同时追求经济与社会目的时,会把 “他人” 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任何经济效率只是人们在追求社交性、他人认与社会地位时不经意间得到的副产品。同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经济规则是与其他规则相隔离的,而且每个规则都在一个更大的文化和经济背景下演化发展,成为某种复杂规则的一部分,而它们只有汇聚在一起,才能被认为可以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在本书中,格兰诺维特重点讨论了三个主题:信任、权力、制度。信任:信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信任通常源自一些已经存在的关系网,如血缘或是曾经的交易记录等。在关系网中,人们通常不易破坏信任,因为 “社会压力” 也是个人动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坏名声会直接导致经济与社会成本的增加。可是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个人关系以及以交换历史为基础的信任或群体身份带来的信任就不够用了,这个时候,制度(比如第三方监管帐户和信用评级)将接管空缺。权力:权力通常有三种来源:占有资源、具有合法性、影响议程。罗纳德・伯特(Ronald Burt)提出了 “结构洞” 的概念,在 “网络的各个断片”(network segments,以下简称网片)之间,信息或资源需要通过某种 “连带” 进行传递,假如这种 “连带” 是传递的唯一途径,那么拥有这种 “连带” 就会带来某种战略优势,也就是 “权力”。15 世纪佛罗伦萨的科西莫・德・美第奇,就是占据了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 “结构洞”,因此才让美第奇家族拥有无可替代的权力。其实,在经济学中,在一个市场上 “贱买”,然后在另一个市场 “贵卖” 的 “套利” 行为,就是一种 “结构洞” 的表现。套利者从结构洞中开拓利得,意味着他在两个市场中都各有一只脚(看不见的脚?),并利用他是 “唯一一个清楚看到价差并能从中获利的人” 这个事实,来挖掘收益。这个认识,让我对 “垄断” 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判断是否存在 “垄断”,并非看企业是否占有了最大的市场份额或形成了价格同盟,而是看它是否 “积极操纵市场,以维持其分离状态”。制度:制度可以看作是一种相对持久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特征(规定、规则、程序),它们让行为 “结构化”,并且不容易改变或不能在瞬间改变。在硅谷,就存在这样一种利于创新的制度,即技术专家的交叉网络,以及让大学和行业进行合作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拜杜法案》)。格兰诺维特认为,硅谷的制度模式才是美国原本的创新环境,而麻省 128 公路的模式其实在美国是反常的。最后,制度是多元并存的。当个人选择一定的制度框架来框定其行为时,通常不是在孤立状态下做出此种选择的,而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其他人因为立场不同,完全可能会选择不一致甚至有所冲突的制度框架,典型的例子比如丈夫与妻子,或工人和雇主所选择的制度框架之间往往存在冲突。读完这本书,一个很强烈的印象就是,我们无时不刻不生活在网络关系中,我们在做出决策时、信任他人时、施展权力时、遵循制度时,都在受着网络的影响。但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 “隐形关系网络” 的存在,我们以为我们有独立意志,我们遵循 “公认” 的制度和道德标准,做出自认为正确的决定。可是,一方面我们要知道,我们所做出的决定都潜移默化受到整个网络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理解,他人的立场与自己是有很大不同的,鲁莽地 “推己及人”,往往并不可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是著名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的扛鼎之作。他系统阐述了社会因素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且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提出了一整套基于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主张。你如果想了解这个话题,这本书是最系统也是最权威的一个入口。作者批评了经济学帝国主义,并且围绕人性、信任、权力、制度等话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传统经济学发起了挑战。我们可以把它总结成三次交锋:经济活动中的人是什么样的?经济活动是如何展开的?社会是怎么演进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使劲看能看懂60%

              内容很好,但写得不够好。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