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看汉代政治精英如何辩论

    罗胖在视频版《罗辑思维》讲中国从古至今的经济发展脉络时提到过《盐铁论》。中国历代政府对经济的调控都是 “一收一放” 的交替,具体到汉朝,汉武帝盐铁专营就是 “收”,汉昭帝废除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就是 “放”。如果研究经济史,这本书是绕不开的。 除了经济史价值,《盐铁论》还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人说我国某些官员语言表达水平低,开会就读稿,应变能力差,古代官员是否也这样呢?如果你感兴趣,强烈推荐看看本书,能体会到汉代政治精英如何辩论。 贤良、文学代表西汉基层的儒者,桑弘羊为首的丞相、御史代表政府高官。贤良、文学主张盐铁私营,还富于民;丞相、御史主张继续盐铁官营,藏富于国,本书记载了他们的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内容。他们辩论都是当着皇帝面现场进行,场面应该和大专辩论赛差不离,双方应变能力都极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并且,他们的话语带着汉朝那种原始骈文的味道,工整而有气势,这可能带有作者的加工,郭沫若称它是一部 “对话体的历史小说”。 再有就是他的史料价值,读本书会接触到很多典故,从侧面了解汉朝的外交政策、政治制度,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文化思想。 当时我读他们的辩论,感觉有一个特逗的点,贤良、文学提出观点,丞相反驳,贤良们无可奈何,就搬出圣人,讲一番大道理,丞相看上纲上线了,没办法,就再次强调国家开销大,废除盐铁官营财政收入会减少,问一句钱从哪来?贤良们也没法回答,只能转移话题,几乎全书的每一轮辩论都是这样....... 精英们的辩论最后总被钱给卡住。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建议更改下排版

      盐铁论这本书本身写得很好,会议讨论很精彩,白话翻译也不错。只是文言文和白话文掺杂在一起,阅读体验不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君子多听,对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只阐述而不创作,圣通明达,谋略远大,聪慧明智,以少御繁。所以能够做到大功告成而不毁坏,美名确立而不遭受挫折。小人智慧浅薄却图谋大事,身体瘦弱却担负重任,因而半途而废,苏秦、商鞅就是这样的人啊。他们无视先王之法,诋毁圣人之道,只听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因此灭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西汉时期的辩论赛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895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三)历史 -《盐铁论》(72)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选择的秦汉风云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六本是《盐铁论》,本书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 “盐铁会议” 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采用对话体的写法,并且各篇之间互相联系,郭沫若称它是一部 “对话体的历史小说”。公元前 81 年 (汉昭帝始元六年) 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 60 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会议结果,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事过 30 年,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官方记录,加以 “推衍” 整理,增广条目,把双方互相责难的问题详尽地记述出来,写成《盐铁论》。2、精彩内容:①盐铁会议汉昭帝始元六年(前 81),汉朝主政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接受谏大夫杜延年的建议,召开了一次盐铁会议。会上以文学、贤良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是否罢盐铁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汉宣帝时期,桓宽根据盐铁会议记录进行整理,形成《盐铁论》这部名著。这次盐铁会议是在汉武帝长期内外经营之后召开的。汉武帝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生涯中,充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内兴功利,外伐四夷。这些政治军事大手笔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为了弥补空虚的国库,汉武帝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元狩四年(前 119),汉武帝采纳东郭咸阳、孔仅的建议,实施盐铁官营。元鼎元年(前 115),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试行均输、平准。所谓均输,是在郡国设置均输官,负责收取各地民众向朝廷进贡的土特产品,再拿到附近价高的地方出售,将钱交给中央。所谓平准,是中央设置平准官,用价低买进、价高卖出的方法平抑物价。元封元年(前 110),在全国推行均输、平准之法。②辩论关键文学、贤良则痛陈连年征伐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为连年伐胡导致士死民疲,使人民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造成老母在家中垂泣、征人在前线忿恨、怨女在闺中叹息的后果,希望汉家能够休战,与民休息。文学、贤良指出,匈奴住在沙漠之中,过着茹毛饮血的野兽般生活,中国没有必要用礼义去要求匈奴,尤其没有必要牺牲无数将士的生命,去占领匈奴所居的不毛之地。文学、贤良高举孔子修文德以来远的旗帜,主张朝廷放弃武力,运用文教德化的方法来感化远方异族,与匈奴和亲,用道德感化的力量使匈奴主动前来归附汉家。我们从《盐铁论》中看到,身为御史大夫的桑弘羊以及丞相史、御史居然会在朝廷学术会议之上抨击儒学,嘲笑孔子,贬低王道,宣扬百家思想,而桑弘羊这位杂取百家之说的朝廷重臣,居然会深得汉武帝的信任。这说明即使是在汉武帝尊儒之后,汉家官方学术思想并不是一刀切,君主往往会出于朝政的需要而进行调整,台面上所说和台下所行并非完全一致。或许汉宣帝所说的 “汉家霸王道杂之” 更符合汉家官方思想的实际。在盐铁会议上,辩论双方都表现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良好风范。文学、贤良面对丞相、御史大夫这些朝廷重臣,不是察言观色,不是见风使舵,没有为现实政治作缘饰,也没有丝毫退缩和畏惧,而是仗义执言,指陈弊政,不假辞色,痛快淋漓,他们身上保留了战国处士议政的遗风,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气节和风骨。③辩论场景文学曰:“古时候,重视以德服人,轻视用武力征服。孔子说:‘远方民众如果不归服,那么就应该修治文教德化,使远方民众自动前来归附。对已经来朝归附的,那就要安抚他们。’如今废除道德感化而使用武力,发动军队进行讨伐,屯田戍守而加以防备,使军队暴露在边塞原野,以此支撑长期征战,向前线运输粮食无休无止,在外导致边境将士挨饥受寒,在内使百姓勤劳受苦。兴办盐铁官营,设置均输等牟利官吏来供给军费,这不是长久之策。因此还是以废除盐铁官营为妥。” 大夫说:“古代建立国家,开辟农业之本和工商之末的途径,互通物产的有无,设立集市,统一调剂民众各种需求,招致士人和平民,聚集各种货物,农夫、商贾、工匠、军人各得所求,互相交换之后各自回家。《周易・系辞下》说:‘会通变化,使民众不会厌倦。’因而工匠不生产,就会导致农用器具缺乏;商人不开店,就会导致货物断绝。农用器具缺乏,粮食就不能增产;货物断绝,财用就会匮乏。因此,盐铁官营、均输官署,是用来沟通交流积压的货物、调剂缓急的手段。废除它们,这是不妥当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古观今,时移世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精彩的辩论赛

              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赛,站在不同的时间看待不同的问题,站在当今时代看待当时的问题只可能是上帝视角,结合经济,人口,军事及周边民族的发展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借鉴,任何问题都不是绝对的,任何政策也不是完全对与错,读史方能知兴替。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