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寻找吃鱼的猫头鹰
渔鸮样子是猫头鹰,但体型如同大雕,翼展达 2 米,重量超过 5 斤,是世界上最大的猫头鹰,网络上有很多照片和视频。本书写的很生动,作者从 2005 年开始做渔鸮课题,是他的硕士和博士课题,之后也一直主持俄罗斯远东地区渔鸮的野生保护项目。英语非虚构记录文体值得学习,写的有条有理,如同纪录片剧本,整本书从开启到最终零距离扑捉接近,写的如同侦探小说,层层递进,介绍了渔鸮,也描述了俄罗斯远东的原野的风景,和在哪里生活的人群和习俗,景色和人物的描写都很生动,语言活泼幽默,漂亮的文笔。社会进步,这些小众研究项目,需要和个人志趣爱好结合,否则零下 30° 的严寒和渺无人烟的荒野,如果没有热爱很难坚持。在城市中尤其是中国南方城市生活的人,很难想象荒野。前几天上热搜的格陵兰岛(216 万平方公里)=1.2 个新疆 = 16 个山东省(或河南省 16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而人口只有不到 8 万人,西伯利亚远东的人口密度基本也类似,地球开始转暖,未来人口将北迁。讽刺的是,正是苏联的解体,远东完全失去控制,日韩企业的森林砍伐,居民对野生动物的扑杀,无序的商业化才是最大的环境破坏,中蒙边境的东北虎保护就反映出强政府才能有序恢复自然环境,社会发展带动旅游业,才能让当地农民不再去猎杀野生动物。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7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当乔纳森・斯拉特还是个观鸟新手时,他偶然遇到了地球上颇为神秘的一种鸟类,它比他所知的任何一只猫头鹰都大,看上去就像一只长着羽毛的小熊。他拍下一张照片,并分享给专家,这便是世界上体形硕大的猫头鹰 —— 毛腿渔鸮。随后,斯拉特开始了为期五年的调研之旅,在俄罗斯东部茂密偏远的森林中寻找这种巨大而神秘的生物。尽管毛腿渔鸮的翼展长度达 6 英尺,身高也超过 2 英尺,但它们总是神出鬼没,人类对其所知甚少,可供参考的资料也极为有限。它们在冬天最容易被发现,因为它们在觅食过程中会在雪域河岸上留下大而独特的足迹。毛腿渔鸮同时也是濒危物种。因此,斯拉特和他的团队开始着手捕获这种猫头鹰以做研究,并尝试据此制定出一个保护计划,以帮助这一物种存活下去。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不得不应对各种挑战:在冰冷的帐篷里通宵监测,疯狂地驶过将融的冰河,毫无防护地爬上朽烂的树木以检查巢穴中珍贵的渔鸮卵。为捕捉和追踪渔鸮,他们使用尖端的定位设备,亦即兴设计巧妙的陷阱,还必须始终警惕与熊或东北虎发生冲突。在斯拉特异常生动、精确,同时不失幽默的叙述下,毛腿渔鸮渐渐展露真容:它们是狡猾的猎人,忠诚的父母,怪异的 “二重唱夫妇”,是不擅记仇且相对温顺的猛禽,也是在条件严酷、面积不断缩小的栖息地上顽强生存的珍稀物种。除此之外,斯拉特还以令人捧腹的笔调描写了生活在俄罗斯边疆区域的各色人物:有似乎永远也不清醒、以伏特加为粮的嗜酒村民,有与黑帮交易失败后逃命至荒野的古怪隐居者,有为了可以卖 10 美元的貂皮而猎杀毛腿渔鸮作肉饵的无知少年…… 对于沿途经过或停驻的大小城市、村庄,斯拉特亦不吝啬笔墨,关注这些地方的历史,以及它们在苏联集体经济时期的发展和如今的没落。斯拉特以一份惊心动魄的田野笔记,向读者全面展现了这片远东冰原上的生灵、人类、居住地、自然景观及文化风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我还是比较喜欢雪鸮这本书前面一大部分,确实是情节推进缓慢。就像在战争中,无尽等待时间远多于真正兵戎相见的时刻,就像在旅行中,漫漫的行路时间远多于在目的地玩耍的时刻,作者乔纳森・斯拉特在远东冰原上对渔鸮的研究,也是由无穷无尽的与自然环境斗争、和各种怪人打照面、设计再改良捕捉陷阱、一次次目睹渔鸮逃脱构成的。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正是由上述情节构成,真正捕捉到渔鸮并且成功获得信息的时刻,屈指可数。似乎,人一辈子的高光时刻可能也就那么几个瞬间,余下全是作为准备的黯然。与此同时,我们的认知在多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斯拉特能为一个孩子打死了渔鸮而 “深恶痛绝”(孩子本身不知那是濒危动物),而他自己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濒危的哲罗鲑鱼饺,却没有任何情绪波动。显然,个体的认知为总是能为其行动注入某些意义与判断。有的人研究东北虎,有的人研究远东豹,反正研究者只能说服自己,“我们替这些动物发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荒野仍在▫️这本书是鸟类学家乔纳森・斯拉特所作,写他和团队在远东冰原,研究世界上最大的猫头鹰 —— 毛腿渔鹗的过程。【渔鸮素来以能在艰险的荒野中顽强求生而闻名,它们的地位几乎与东北虎(也称为阿穆尔虎、西伯利亚虎)相当,都是滨海边疆区荒野的象征。】【虽然这两个物种都生活在同样的林区,并且都濒临灭绝,但人们对长着羽毛、爱吃鲑鱼的前一种生物更缺乏了解。】▫️作者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毛腿渔鸮的重要专家。虽然这是一本关于生物研究和自然科学的著作,但是文笔极风趣幽默,也很优美、很好读。想象一下,在茫茫的远东雪原上,空气寒冷而凛冽,森林中黑色的树杈上立着一只巨大的鸟,如同一个毛茸茸的猕猴桃。像在庄严肃穆的交响乐中,乱入了几个音符一样,很诙谐,却也很和谐。【在朦胧灰暗的冬日天空的映衬下,它显得过于庞大和滑稽,根本不像一只真鸟,仿佛有人匆忙中在一头一岁的熊崽身上粘了把羽毛,然后把这只呆兽支到了树上。】▫️作者讲述了很多在保护和研究毛腿渔鸮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奇遇,还有更多的极具艰辛的挑战。在这片近乎原始的土地上,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人和事。【在办公室里舒舒服服地坐着讨论怎么寻找渔鸮是一码事,而现实过程中的寒冷、黑暗和寂静,完全是另外一码事。】【调查渔鸮的野外工作很多都是重复劳动:搜索再搜索】【在俄罗斯远东搞野外研究,本来就是研究人员与当地居民和雨雪风霜的不断磨合。】【野外考察通常是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困难、艰辛的劳动,对同一问题孜孜不倦地探索,直到找出答案为止。】▫️要说和 “神性” 最接近的地方,恐怕就是大自然了。在远东的森林深处,你能感受到最万物平等的力量。这些与城市的街道、车流、写字楼的灯光和 “庸碌的日常相去万里”。“像渔鸮一样,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天地无言,但也是最有力度的 “布道书”,让人对生命的本质产生深深的思考。【我回到了树洼里,为这个地方不动声色的残忍而震惊。原始的二分对立仍是萨马尔加河上的生命法则:饥渴或餍足,冻结或流动,生存或死亡。一个微小的误差就可能让天平从一端向另一端倾斜。】【在这里,生与死之间,只隔着河冰的厚度。】渔鸮们低沉而质朴的二重唱在森林中颤动,“在嘎吱作响的林木间忽隐忽现,顺着湍急的河流蜿蜒回响。” 这古老之物发出的声音,向我们宣告 —— 荒野仍在!这多么令人欣慰。书中讲到的事情,我们应该很难亲身体会。凛冬已至,宅在家中,读着关于寒冷世界和它的造物生灵的故事,真有点 “身未动,心已远” 的快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封闭世界里的一阵凛冽的风** 书籍简介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084463/](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084463/)#### 书摘与批注:[https://app.yinxiang.com/fx/d04750a7-8a8b-4db3-9bde-8473b67d97cd](https://app.yinxiang.com/fx/d04750a7-8a8b-4db3-9bde-8473b67d97cd)#### 读后感:- 收获 - 野外考察是艰辛的,朋友说他们考察大熊猫的描述,果然不是骗我。 - 认识了像小熊仔的毛腿渔鸮,还有长得潦草的中华秋沙鸭。 -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有着如此的地方和如此的人类。- 启发 - 原来野外考察日记也可以写的如此生动,作者也说到写的生动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就会有人提供一些资助,虽然不多,但是会持续性的资助。 - 人生的挚爱之事不见得是一开始就构造出来的,就像作者选择研究毛腿渔鸮,只是各种因由综合的产物而已。但是,能看出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己喜爱做的事情。 - Jonathan C. Slaght 在新京报的访谈中的回答,让我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具有说服力(当然事实上是否有效,有待商榷,毕竟人都是短视的,但是,不失为一种尝试),针对如何唤起当地人的保护意识,他是这样说的: >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如果你附近的河边有渔鸮居住的话,这说明你生活在一个非常健康的生态系统中:河水很干净、有很多鱼。所以我觉得渔鸮也可以成为一种象征,成为当地人自豪的标志性物种,来证明这是一个自然生态极好的地方。- 思考 - 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写的如此灵动?这是不是有一些技巧存在? - 做什么样的事情才会让我们感觉到人生不虚度? - 一种类型读本的受欢迎,有时代环境背景的影响。新京报书评周刊的编辑是这样说的: > 自然文学,因为涉及博物学知识,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在中国一直是个小众文学门类。然而过去三年,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喜爱自然文学,在封闭受限的生活中想象远方的旷野,抚慰自己的精神。出版人们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更多自然文学作品被引进、再版:《海鸟的哭泣》《游隼》等等。在这波作品中,有一本书气质独特:《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它本是野外科考记录,却被作者写成了一部荒诞、好笑又浪漫的了真人秀剧本。#### 延伸阅读:[如何抓住世界上最大的猫头鹰?](https://mp.weixin.qq.com/s/mVy1Fvijz3dViNsbF0hajQ)@vivian 感谢推荐,看完很治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