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基本上是听 Ai 罗胖用 2 倍速读完的。读到彼得与同性爱人之间的感情时,我总会想到 San Junipero,那是黑镜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对于那样的 “永生”,我既盼望又害怕。如同黑镜一样,这本书也带来了很多科技与生活的思考。最近在看美剧 Upload(上载新生),想象一下将意识上传后活在虚拟世界的感受。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彼得2.0,一个人类赛博格的自述》读后感

      当我们在讨论 “元宇宙” 的未来时,有人已经完成了身体改造,成为人类第一个 “赛博格”(半机械人)—— 彼得・斯科特 - 摩根,他称自己是 “彼得 2.0”,世界首位 “人类赛博格”。        如果有一天,这可怕的疾病落在了我们身上,要如何去面对呢?彼得・斯科特 - 摩根给出了一种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变身 “人类赛博格”。2017 年,59 岁的彼得被确诊为渐冻症。当时医生说他最多还能活两年。彼得拒绝躺在轮椅上等死,他认为,“瘫痪是一个工程学问题”,他本人作为一名机器人科学家,愿意拿自己当 “小白鼠”,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半机械人。于是,他将自己置身于一场科学实验当中,要看看人类与赛博格是否会有新的未来。“赛博格” 这个词来自上世纪 60 年代,是控制论有机体(Cybernetic Organism)的简称,英文作 Cyborg,意为改造人,或生化人、半机械人。简单来说,就是作为有机体的人,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而与机械系统融为一体。       患有运动神经元病(即我们所熟悉的 “渐冻症”)的他,不希望自己就此被困住直到死亡,于是他本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治疗方案:通过 “三重造口术” 改造自己的身体,并运用 AI 继续生活和表达。他将这段冒险但充满奇妙与爱的旅程写入他的书里《彼得 2.0》首先,彼得用机械装置替换了部分身体管道,包括胃、结肠和膀胱,并且自创了一个很学术的名词,叫 “三重造口术”,彼得开玩笑说,这个名字比 “重装体内管道” 听起来更高级。这个装置可以让彼得的身体摄入更多营养,也有自动排泄功能,不需要全职护工守在旁边帮他上洗手间,能让他活得更有尊严。       接着,彼得趁自己面部还能活动、还能说话的时候,用面部捕捉、声音采集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世界还原了一个自己的 3D 虚拟形象,他称之为 “彼得 2.0”。后来,当他全身只剩下眼珠可以动的时候,还可以通过 “彼得 2.0” 自如地面对公众演讲。        具体方法是,彼得用 “霍金同款” 眼动追踪设备来表达想法,AI 把他的想法进一步加工成自然语言,并用语音合成技术,用彼得本人的声音讲出来。同时,彼得 2.0 的虚拟形象会根据语音内容,做出相应的表情动作。于是,大家就会看到一个在数字世界里生龙活虎的彼得在做演讲。        同样是用 AI 技术来辅助表达想法,彼得的态度与霍金不太一样。霍金希望 AI 一字不差地还原他的想法,老给 AI 纠错。而彼得很欣赏 AI 的临场发挥,觉得总能带来惊喜,他也并不要求 “彼得 2.0” 完全像他本人,而希望 2.0 能有一点自己的个性。总的来说,彼得和 AI 的关系不是主人和仆人,而更像是导演和即兴演员。       2022 年 6 月 15 日,在确诊渐冻症 5 年之后去世。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彼得连用眼动来表达思想都做不到了,他开始接受英特尔的脑机接口技术,用意念来和 AI 沟通。彼得认为,未来作为 “赛博格” 存在的他死了,而这些年记录了他的全部生活数据、由他的思想驯化出来的人工智能,还将不断进化。它将作为 “彼得 3.0”,继续活下去。彼得留在推特上的简介是,“用一生去改写未来”。         彼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永远活在人间,让我们记住他对待疾病的态度,对待科学的精神,记住他在最后的视频所说的吧。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被生活压倒的时候,但我们也可以选择像凤凰一样欲火重生,无论我们的身份,无论我们的背景,无论我们的情遇,无论我们的志向。当我们处在希望恐惧之间,反抗命运的同时也铸就了我们的命运,虽然这看起来很难,我可以为每个人的未来展现一种可能性,我们可以改变一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寻找彼方的萨拉尼亚

          这是一个机器人科学家运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在同性伴侣的陪伴下,将自己变成地球上第一个赛博格,把自己从患有渐冻症的躯体中解救出来的故事。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彼得从小便是一个叛经离道的人。他不会因为自己性取向的不同而向家庭和社会妥协,他因要守护心中所爱选择暂停学业,他因相信科技相信生命及爱选择成为了第一个赛博格。他不愿意向规则低头,忠于内心的情感与选择,一次次在命运的低谷发出呐喊,勇敢的挥出自己的拳头。彼得是一个破局者,他勇于尝试,人生也因此突破了很多的不可能。能够有尊严的选择活着或是死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种奢求。他们从来都只能被动的被通知,被宣告。命运之书的钥匙从来都没有握在他们自己手中。而彼得面对这一切时,勇敢的站了出来,大声的说不,夺回了自己的尊严和选择权。人一生都在追逐彩虹,哪怕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雷雨大风。在黑暗中跋涉过的人才知光明的可贵,在深海中溺水争扎过的人最懂救赎的重量,彼得最终选择成为了别人的灯塔,他和他的基金会帮助到了更多的人。生物彼得与 AI 彼得的融合,造就了彼得 2.0。而彼得 3.0 已摆脱残破的肉身,寻找到了灵魂的永生。爱是彼得一生的底色和底气。彼得与弗朗西斯几十年如一日的爱让我动容。在这个充满诱惑与变数的社会里,他们始终并肩而立对抗这个世界,不曾动摇,难得珍贵。看完此书,我搜了一下彼得的名字,跳出一条近期的新闻:全球第一位赛博格彼得・斯科特 - 摩根已于 2022 年 6 月 15 日不幸去世,享年 64 岁。彼得 2.0,已成绝响。感谢彼得 1.0,让人类探索了一条全新的路。感谢彼得 2.0,你的馈赠将继续惠泽无数身处绝境中的人们。彼得,再见。愿你与你的弗朗西斯在萨拉尼亚获得真正的永生。愿有朝一日,我们可以抵达我们的萨拉尼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非常浪漫科幻的传记

            1. 非常浪漫科幻的传记。2. 被彼得积极乐观所鼓舞,患有和霍金一样的运动神经元病,积极乐观的应对这一切。3. 彼得把自己变成世界上第一个人类机器人,并成立了基金会,致力于使用高科技去帮助更多需要类似帮助的人。3. 畅想 21 年后的样子,有点魔幻,在暮年,你会选择把自己上传到虚拟世界和恋人永远生活在一起吗?会一直关注 Dr Peter Scott-Morgan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情和伦理

              如果说这是一本科幻小说,那么这本小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读的地方,但是如果看到这本书两条时间线的叙事,更像是一本赞颂爱情并且极大的超越伦理和我们 “觉得” 的书,是一种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部分颠覆。如果对于同性恋情节会感到不适的慎读,只不过人的平等和自由一点尤其在爱情中更能体现的淋漓尽致。哪怕成了半人半机器,爱情仍然能够让人动容,这也是为什么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携子之手,与子偕老” 赞扬的也是 “男童”,这本书更加超越了伦理道德和时代,更进一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第一个赛博格(Cyborg)诞生记

                人类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这不是科幻小说。这本书由彼得和彼得 2.0 共同完成(前 3/4 由彼得完成,最后一部分是彼得 2.0 完成)。科学是通向魔法的唯一途径,生命的延续有了更多可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一次如此深入阅读同性恋,虽然这只是本书主题之一:“爱可以征服一切”。能够用输入和输出去理解人体,果然是我辈中人啊。因为肉体的失能,他需要可以用思维控制一切,他需要用思维和世界交互,能够想到这一切然后付诸实践,太了不起了。虽然对于具体改造后的情况语焉不详,但是我真心希望科技可以更快的进化,助力彼得 2.0 可以演化成为更逼真的彼得 3.0。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彼得 2.0》一个有着寓言故事体的亲身经历。未来真的是人和机器的结合,我们把自己升级了,不是被动的 2.0,可能是主动的 2.0 或者 3.0,伦理会不会让人类无法接受,可是随着百岁人生,随着科技发展,一切都扑面而来,我们应该思考这些问题,不能把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寄希望于科技的继续发展。就像书中说的,同性恋是否可以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给予尊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希望是真实的故事。上传新生,已经刷了这部剧。相信赛博格,相信真爱魔法。看到最后,还是混淆了真实和虚拟。但不重要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彼得身患运动神经元疾病,面临除了眼球全身瘫痪的噩运,死之将至他决定不顾一切延长寿命,甚至决定将自己和人工智能结合,有朝一日摆脱肉身在虚拟世界获得永生。现实中被疾病折磨的彼得是勇敢乐观的,但未来技术到底能将他的愿望实现到哪一步却是虚构的,死亡是人类的终极之谜,被死亡追杀的彼得站在生与死的分界线上试图跨过死亡,但如果这道死的分界线消失了,那生本身还存在吗?人类医学现在已经能将死亡等同为拔管子,彼得的做法体现的到底是生之尊严还是生之懦弱?是对死亡的胜利还是生命本身的解体?彼得是同性恋,作为英国第一对登记结婚的同性伴侣他跨过了性取向的隔离,而他想跨过死之藩篱无非是想跟爱人在虚拟世界永世相守,生,死,爱,我们被自己无法定义的东西定义,我们短暂的生命永远来不及给出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希望,勇气与爱

                          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满了科技感的令理工科人士狂喜的科技前沿读物,结果却发现了它背后更深邃更细腻的价值。彼得试图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不留遗憾的人生应该是怎样,交给你一手烂牌应该怎样勇敢应对,以及,当面前所见到的一切都是阻碍,往前的路应该怎么走。这本书试图教会我们,希望,勇气与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让我理解了同性恋;这本书让我对生命意义有了新角度的、更深的理解,强烈推荐。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