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社会的底层逻辑-宗法依附性社会

    秦老爹的成名之作,也确实精彩,知识点密集,整体说的是农民,农民社会结构,但实质是中国社会,只是作者用下乡时的经验和论述起点为 “关中模式” 社会调查,对象是当时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农业社会,现在全国的农业税都取消了,城市化人口 67%,公认中国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但是只有用宗法性社会进行思考,把土地换成 “企业”,就能清楚看出中国的社会发展模式。作者从 “关中土改无地主” 开启,分析中国社会是依附权势的宗法社会,分析中俄和西欧农民的不同业态,关于 “自由” 这个词,东西方的不同定义,认识,值得精读,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批判精神和对农民思维模式的分析都入木三分,高声疾呼警惕 “普鲁士” 式的发展模式。

      3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识密度较高的农村农民学

      历史已经证明,正如孔、墨、老、庄的一系列概念可以在予以新的解释后为现代文化服务一样,自由、平等、博爱、人性、民主、纪律乃至社会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等西方近现代文化中的范畴,都可以予以封建主义的解释而后以扭曲的形态为封建主义服务。在宗法社会里,我们可以看到集体无意识支配下的 “民主”、非理性的 “自由”、宗法式的 “平等”、披着 “人性” 外衣的中世纪人情、打着 “博爱” 旗号的温情脉脉的宗法面纱、人身依附基础上的 “纪律”,乃至井田制式的 “社会主义”、人人都像乌眼鸡似的 “阶级斗争”、焚书坑儒式的 “无产阶级专政” 等等。在宗法社会的基本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引入西方文化的一些行为模式,其结果很可能是:播下了民主,收获的却是群众性歇斯底里;播下了自由,收获的却是散漫;播下了平等,收获的却是平均主义。然而人们却将其称之为 “极端民主化”“自由主义”“绝对平等观” 等等,仿佛现在是民主、自由、平等太多了,只要加以束缚,使其既不 “极端” 又不 “绝对”,即可尽善尽美!而当人们播下 “产品经济”,却收获了自然经济,播下了 “计划调节”,却收获了超经济强制,播下了纪律,却收获了专制时,又往往惊呼社会主义的步子迈得 “太快”“管得太死”“集中过分”,仿佛只要向传统 “让步”“后退”“放宽”“松绑”,便可解决改革的任务。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在许多人格依附型社会中,“自由放任” 的结果只能使中央集权变为一盘散沙,统一国家变为领主林立,并不能使自然经济变为商品经济,只能 “放” 出无数山头、土围子与众多土皇帝,却 “放” 不出一个代表现代文化的企业家阶层!本书知识密度较高,要是通俗一点就好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愧是成名作

        只能膜拜,很多观点学而时习之,慢慢消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出标签化历史观,看清我们先人的真实来路

          作者一如既往地深刻探究并解释了中国农村历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破除种种关于中国乡村文化与秩序的简单化和刻板化叙事。正本清源,永远是正视现实、走向未来的第一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部研究中国王朝时代的封建主义专著,揭开温情脉脉的封建宗法共同体掩盖下,是对人的自由和独立的压制。两千年以来,大多数中国人都生活在这样的宗法共同体之下,一方面获得其一定程度的庇护,另一方面也必然受其限制,不能获得自由,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本质,也是中国突破传统桎梏的关键。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