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1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龙:慕容复的成王之路

    很多朋友应该非常熟悉《天龙》—— 乔峰、段誉、虚竹子,三个人找爸爸的故事么!往宏观了说:胡汉恩仇、横跨五六国演义,江湖纷争、纵贯数十年生死,格局不可谓不大;往微观了说,“天龙八部” 源自佛经,象征世间百态,据说凡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想旧事儿新说,从慕容复的视角走一次《天龙八部》,找找当代人的影子。 慕容复是一个北宋时期的没落贵族,年少有为名动江湖,为复国事业半生奔波而终究发了疯,说来大家并不陌生;从纸面上看,这个 “第四主角” 其实是很累的:他既要凸显乔峰的坦荡、又要烘托段誉的痴情、还得花光一生运气来为虚竹或者说他代表的缘法作反面教材。但如果你穿透平面的书页,置身天龙世界,走一次慕容复的起承转合,不敢说沉默、流泪,至少你能肃然起敬。 先说 “起”:慕容复首次正面出场于《天龙》第十七章:《今日意》,就是段誉护送中毒的王语嫣逃生,慕容复假扮西夏军官在小磨坊里对段王二人困而不杀的故事。“博学而不精湛,心高而又气短”—— 把慕容复写得淋漓尽致。有人说,这是他假扮别人,不能算数 —— 我以为,戴着面具的西夏 “李延宗”,恰恰是最最真实的姑苏慕容复。人在戴着面具、鬼神不知的时候,多大的丑陋和凶恶都敢于宣泄,可见慕容复的 “大奸大恶”,也就是吃吃醋、逞逞能、骂骂人、给自己打打鸡血 —— 一个真实而有点可爱的男人。 再说 “承”:从三十一章到三十八章,珍珑棋局和天山童姥的部分,慕容家胜有胜的潇洒、败有败的风度,尽管我们知道这是逍遥派和虚竹的主场,但慕容就连无趣都讨得精彩。人心虽然无尽,但身体却很容易满足,身为现代拖延症患者的你我,应该更明白这一点;反观慕容复,他做点什么不好:开帮派、一代宗师,做生意、家财万贯,就算是败家也能荒废上个十年 —— 但他没有,你看到慕容复时,他就在奔波;别人在被生活推着走,他是最能选择安逸的:外享大名、内图厚实,美人在侧、兄弟并肩,但他靠着极强的自我驱动和规划执行,为着复国梦屡败屡战、步步扎营。作者借英雄之眼看人中龙凤,正所谓:“二十七八,淡黄轻衫,腰悬长剑,飘然而来,面目俊美,潇洒闲雅。” —— 这一段正是慕容复从 “男人” 到 “男神” 的一段。 笔锋一 “转”:四十到四十三章,少室山一战,于慕容复而言,是 “由神入魔” 的节点。几番输给段誉、一招败给乔峰、自杀而不可得 —— 是 “南慕容” 尊严的瓦解;死去多年的父亲现身相激、很快父亲自己却放下了王霸雄图 —— 是 “大燕复国” 信仰的崩塌。之后,他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就像自己说的,“要我觉得真正快乐,那是将来,不是过去。” 为了将来,他就一直在失去:招驸马,失去了王语嫣的感情;甚至不惜改姓叛国,掌劈家臣、手刃舅妈…… 从四十五到四十八章,慕容复似乎在将他的形象一点一点撕碎给读者看,但别忘了:天龙世界里,杀父是深仇,夺妻是大恨,有的抢男人能是毕生正业,有的睡女人也能冤及几代,复国,或许不是所谓的 “白日大梦”。有人的归宿是 “家”,慕容复的归宿却是 “国”;普通孩子最先学会说 “爹娘快来”,他最先学会的可能是 “众卿平身”。这个时候,你也许会有些动容了:你白日纵酒,他可能在置备粮草军械,你道你大好男儿不屑与他齐名;你夜间念佛,他或许在苦读兵书史册,你道你佛爷慈悲不当屠戮众生…… 如果能跳出个人局限,代入身份,或许我们会发现:如果不曾担起天下,就不要空谈放下 —— 没有能力拿得起,有什么资格谈放下!如果不曾心怀故国,就不要用宽广还是狭隘来丈量心胸 —— 一个胸膛装了支离破碎的山河后,能剩下几多闲情豪气?如果不曾听闻帝国轰然倒塌的回响,就不要用人伦来定义国度 —— 苟利大业,父兄可弑、子弟可杀,那是多少堆白骨之后的血泪教训! 命运在跟他狠狠地开着玩笑,仿佛曾经每一笔的潇洒,都是为了毁灭给人看的;但慕容复几乎是《天龙》里唯一一个没有向命运低头的人。如果说还有一个,那就是乔峰:北乔峰,用自杀的方式勾连起胡汉恩仇,散尽了英雄豪气;而南慕容,身不死、心不灭,机关算尽,发疯的那一刻,至少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已成王。从某种角度上,这是北乔峰、南慕容的又一次齐名:败者为王,在悬崖谷底、在山林深处,闪耀着王者光辉。 怎么 “合” 上慕容复,下笔都太狠:“冢上兴复大燕” 的总体不变,金老先生给他的结局在不断推演:从初版的独自一人,到三联版有阿碧相陪,而新修版索性让王语嫣也回归到了这落魄王孙的身边。较为经典的三联版本这样结尾:“…… 只见慕容复坐在一座土坟之上,头戴高高的纸冠,神色俨然。” 大家还记得开篇的小磨坊吗?那是段誉、王语嫣和慕容复的故事,这里非常相似。“…… 慕容复道:‘众爱卿平身,朕既兴复大燕,身登大宝,人人皆有封赏。’” 作者借段誉之眼看去:慕容复也是一副 “志得意满” 之态,心中登时一凛,点出:我觉得他们可怜,其实在慕容复心中,焉知不是心满意足?《天龙》最后一句如是写道:众人都悄悄退了开去。但见慕容复在土坟上南面而坐,口中兀自喃喃不休。他喃喃些什么呢?如果要我猜,也许是这样的: 小筑琴韵、水榭听香,然而我的幸福注定不是现在,而在未来;青云赤霞、金风玄霜,然而我的情谊注定不在兄弟,而在君臣…… 你尽可以为我的婢子塞外牛羊你尽可以为我的近侍袖手江山我没有倾尽天下的奇遇只有 “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的自立自强政、兵、武武微末,尚可并甲天下却时常用 “斗转星移” 来告诉自己你不能骄傲 凡人的幸福,有时羡慕,却不稀罕你是虏或侠、是儒或帝、是僧或佛我却是王不变的王

      5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命运捉弄了每个人的悲剧故事

      看完了哈~众生皆苦,每个人苦苦追求的,却永远得不到,唾手可得的却又不懂得珍惜。少室山最终 battle 中,3vs3 刚好是这种镜像关系:萧峰有游坦之求之不得的阿紫,游坦之有萧峰求之不得的丐帮认可;段誉有慕容复求之不得的王位,慕容复有段誉求之不得的王语嫣的倾慕;虚竹有丁春秋求之不得的各种…… 丁春秋有虚竹求之不得的少林寺学籍;你的求不得,很可能是别人的习以为常,甚至是避之不及,这世界没有啥公平可言。本书的主题就是 “求不得”,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行,似乎有点儿消极哈~1. 故事首尾呼应,始于无量洞,终于无量洞。最后一回,段誉幡然醒悟,将对王语嫣的情愫深重,归结于洞中神仙姐姐的玉像。即他在绝境中,被玉像深深吸引,而后遇到王语嫣,将这份感情投射了过去,于是就被种了草,必须打卡才行。段誉将这份畸恋定义为心魔,在心魔驱使下当了舔狗,回想起来就像是梦魇,期间种种出格行为颇为尴尬,也并非他本意。最后由王语嫣亲手打碎玉像,象征着段誉的心魔也被打碎了,这时再看王语嫣,相貌不再惊为天人,声音也不惊为天籁,甚至性格也变得不可爱了。就如同,在苦苦追求下,女生刚刚点头答应,男方却变得冷淡下来。女生问,我们现在算什么关系?男生说,我感觉过去一段日子,就像做梦一样,现在梦该醒了,是我不好,让你误会了…… 你就说渣不渣吧,作者真的好会啊,说出了海王喜新厌旧的心声。2. 段誉:奶狗段誉外出游玩,邂逅两个小女生 —— 钟灵、木婉清,情窦初开、私定终身之际,老爸段正淳跳出来说不可以,因为都是你妹。但是证明咱爷俩在审美方面,是高度一致的说,有料~郁闷的段誉后来邂逅王语嫣,一眼沦陷变身舔狗。好在王语嫣也是恋爱脑,但恋的不是段誉,而是表哥慕容复,但慕容复是钢铁阿尔法,心里只有事业。嗯,他爱她,她爱他的故事。段誉于是曲线救国,从蓝颜闺蜜身份切入,提供神仙姐姐需要的,但慕容复不能给情绪价值。最初的结局是,舔到最后应有尽有,情敌慕容复疯了,段誉如愿以偿跟王语嫣在一起。这不是太宅男洗脑爽文了吗?金老头子用心良苦哈,担心误导广大宅男,于是修改了结局:舔到最后一无所有,始乱大概率终弃。修订后的结局是:段誉、王语嫣虽然不是亲兄妹,但神仙姐姐毅然决然回到疯了的阿尔法男 —— 慕容复身边,因为表哥不懂做人仇家太多,于是王语嫣还组团到大理政治避难,就在段誉眼皮子底下晃。相当于分手后,不用你偷偷视奸前任朋友圈,人家发新欢动态时不时主动 @你,教人情何以堪?段誉欲哭无泪,基于舔狗的职业修养,还得动用大理的国资公帑,无限期资助这种行为。很像金老爷子远房表哥 —— 徐志摩的做事风格吧~段誉最后还是娶了野蛮女友木婉清、萝莉女友钟灵,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求也求不得。金老爷子用这个结局告诉大家:a. 从收益角度看,舔狗是不划算的。b. 一日做舔狗,终身是舔狗~c. 女神是慕强的,光有情绪价值是不够的。修订版将宅男爽文,变成了励志文学,也遵循了 “求不得” 的主旨。让神仙姐姐回到表哥身边可以,但是问题来了,她忘记杀母之仇了吗?六神磊磊说,这一修改还抹杀了原作中阿碧的精彩设定。3. 乔峰毫无争议的男一号,贡献了书中绝大部分让人热血沸腾的名场面,也是金老爷子笔下少有的合格 leader,有情有义有勇有谋,既有雄才也有大略,而且是书中头部高手。美中不足就是命太苦了,最后雁门关自戕,是广大读者的意难平。没有人不喜欢乔峰,但是没有人愿意将自己带入乔峰。乔峰的悲剧,贯穿于本书的主线,最终选择自杀因为三个人:慕容博、康敏、阿朱 a. 身份认同是江湖人最在乎的,乔峰也不例外。但说不清的身份、原生家庭的惨剧,都是拜祸国殃民的慕容博所赐,而酿成这人间惨剧,仅仅是其复国阴谋的一块踏脚石,最后人家拍拍手,转身成为少林高僧。郭德纲都得说,这让人上哪儿说理去?b. 康敏设计让乔峰社死,从人生高光时刻坠落到谷底,失去了一切,成为中原公敌,沦落到无法容身。在乔峰准备隐居西北之际,康敏企图再次利用他除掉老情人段正淳,结果又酿成一个人间惨剧。要说康敏恨段正淳,是有理由的,但康敏对乔峰的恨,却是无厘头的。而就是因为这么个无厘头的原因,康敏精心策划,剥夺了乔峰的一切,包括活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柱。c. 而真正让乔峰失去生存意志的是阿朱。她不愿意面对乔峰质疑的目光,宁死也不肯好好把事情解释清楚,选择慷慨赴死,将自己献祭给康敏编制的谎言。在那个雨夜,乔峰其实也已经死了。如果他没有从段正淳情书中发现端倪,就已经领盒饭了。读者擦干眼泪忽然发现,阿朱的精心安排下,自己付出生命代价,乔峰成为活死人,段正淳失去女儿…… 而幕后真凶却依然快乐逍遥,康敏则像看猴戏一样。金老爷子用乔峰的故事告诉大家:世事无常,无常是常。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讲道理的。4. 虚竹非常男性向的剧情,变态小萝莉逼着小和尚还俗,放弃清规戒律,逼着吃肉喝酒娶媳妇,对方还是西夏公主,还逼着学绝世武功,白给 70 年功力,不学还不行…… 你看你看,无论什么年纪的女生,都有三大爱好:爱美、爱孩子、爱说媒无论哪个宅男读到这里,一定想:放开那个和尚,有什么事儿冲我来!童姥,你也留下~5. 不务正业的段正淳,及其女友团秦红棉、甘宝宝、阮星竹、李青萝,天下男人都死绝了吗?刀白凤:不,还有一个!(阿姨,你是怎么能下得去嘴的啊~)康敏:何必那么死心眼?天下男人都必须围着我转~段正淳: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我也不想做海王,是那自私的基因在作怪。唉,差一点儿就凑齐七个了,未尽事宜来生再说吧~等等,金老爷子是不是原本想给凑八个,以呼应书名的?段延庆:你就那么确认段誉是自己儿子?6. 姑苏慕容慕容复: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但恰恰是慕容复最欠缺的,跟所有靠谱的高手都合不来,这情商还想创业?慕容博:人生如戏,一个谎言要用更多谎言来掩盖杠精包不同跟谁都抬杠,妄人风波恶跟谁都想打一架。这两个拎不清的二货,代表了慕容复麾下是个江湖气息的草莽团队,就能看出慕容复根本不具备复国能力,野心勃勃的姑苏慕容,还没有不务正业的段正淳团队成建制,怎么就能跟乔峰齐名了?慕容博也没有复国能力,即使成功引发宋辽战争,西夏、大理能收益,都轮不到慕容博,因为他及团队没有接住滔天红利的能力。当然类似的事情,汉初三杰张良也干过。作者塑造的配角非常生动出彩、个性鲜明,包不同、赵钱孙等,比反派还烦人。7. 游坦之再次看出金老爷子特别不提倡舔狗行为,这一 part 中,游坦之是比段誉更卑微的反面教材。很多人觉得游坦之不可理喻,其实这种二货是家族遗传的,他爸爸兄弟二人不问青红皂白,设局猎杀乔峰,如果真没有点儿投机心理,那么这种人更可怕,类似于归辛树一家子。而后又因一个毫无道理的叙事 —— 盾在人在…… 抛妻弃子双双自杀。所以游坦之的种种是非不分的奇葩行径,是有一定合理性的,除非跟段誉一样不是亲生的。8. 猜测哈,作者原本设定段誉为第一男主角,历险升级打怪题材,慕容复、鸠摩智、丁春秋、王夫人…… 是其成长路上的一次次试炼,分别代表不同角度的考核,而苏星河、荣枯大师等是 NPC。在击败一个个 boss 后,成长为大理合格的王,江山美人一个都不能少,酱紫。纸媒连载小说,如同于网文日更,都是为了流量,必须迎合读者口味。段誉这样的磨磨唧唧人设,男性读者喜欢不起来,因为没办法带入。估计当时读者们,一直等着这只奶狗逆袭,硬气起来的 Eureka 时刻。而女性读者要么喜欢霸道总裁玛丽苏,要么喜欢苦命虐恋,书中这两个方向力度又不够。金老爷子如果真这么写,估计会大量粉转黑,基本盘就没了。既然读者不买账,于是,金老爷子赶紧推出硬汉乔峰救场,毕竟纸媒时代,武侠小说男性读者多一些,既然受众反馈良好,最后生生把乔峰写成了第一男主角。为了凑齐八个主线人物,后半段将部分原本为段誉设定的情节给到虚竹,仔细看,两个人物重叠度比较高,虚竹的剧情放在段誉身上毫无违和感。因此虚竹的形象有些路人化,甚至不如一些配角饱满、生动。玄慈、叶二娘那一趴,也不影响主线剧情推进。但修订之后,段誉依然出现在每一个主线场景中,有时又起不到推动剧情的作用,不觉得奇怪吗。

        2
        1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终于读完天龙八部。感想颇多… 佛说:万般皆苦。想必如此。 强如萧峰,也难逃情愫,更难逃忠孝不得尽全。 慕容复一没落贵族,追求王位而视感情如草芥。段誉一正牌王孙,爱美人而愿弃江山。虚竹一心向佛,却集武功大成,且被逐出少林。鸠摩智则一心武功,最后功力尽失一心向佛。你所想要的,正是他人所不屑的。不是么? 镇南王一生拈花惹草,最后儿子却不是亲生。玄慈大师失手使得萧家离散,自己也一生最后才与妻儿相认。你怎么样施于人,也必如此得之。 慕容博 萧远山 更是悲哀。 世间因果,谁也没逃出去。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万般皆苦,也就不觉得苦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说来惭愧,看过很多金庸先生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但从来没有认真读过一本,这一次读完《天龙八部》也算是了结一桩心事。看书真是与看电视剧有很大的区别,书中很多细节在电视剧中都是没有的,尤其是关于萧峰、虚竹、段誉这三人的命运之线,读来真是令人感动,值得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满幅皆痴人

            重看《天龙八部》,岁月经历不同,体会便不同了。这回儿看到的是一群痴人,人无痴便不成故事,但痴人过的生活一般都不尽如人意,平凡方是真。诸如慕容父子为帝位之虚名、四大恶人为一己之嚣张、鸠摩智为炫耀绝学之威名、逍遥派师兄妹为情欲之自私,纵有才干却不识大体,只顾自己而没有他人,不懂得虚怀若谷,只算得三流人才。二流人才自然首当其冲是乔峰,为 “仁义” 二字痴到死终不悔,令人扼腕长叹事实造化弄人。段誉自从见了神仙姐姐便痴迷入骨髓,着了王语嫣好皮囊的相,直到最后才知道意中人终究不免是俗人。虚竹靠着天生的愚钝,老天的庇佑,武功天下绝伦、做得逍遥派掌门、娶了意中人西夏公主,看似美满无比,却想做少林寺小小的僧人而不得,名义上有了无上的资本自由,其实己身并无自由。谁是一流人才,只有扫地僧,看到了慕容博、萧远山偷看少林武功经典,不着急点破,更不会缉拿,而是一旁看着静静等待,直到他们经历了一些轮回,堪堪要悟时才出手,有力但不以力胜,有智但不凭智而逞强,既能入世也能出世,这才是真正的世外高人。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爸爸去哪儿🤣

              金庸有对佛学颇有研究,整部《天龙》就是求不得,不论主角配角的 “野望” 注定无法实现。把 “命定论” 发挥的淋漓尽致。但这种 “命运” 很恐怖😱。其实金老爷子是个有童心的人,跳出佛家视角,搬好小板凳,开始吃瓜🍉啦。你会发现三大男主角,都在进行 “寻找父亲” 之旅👻。乔峰遭遇,帮主被废,师傅被杀,聚贤庄大战,阿朱之死,成为武林公敌。。。虚竹遭遇,爹妈死光光,逐出少林。。。段誉遭遇,一路逃亡,一路被抓,一路艳遇,全都是妹妹,爹妈阿姨们死光光。。。少林寺武林大会=爸爸开会👻大家的爸爸齐聚少林🤣,还找出了慕容复的爸爸这个 “大恶人”。慕容只知道要 “复国”,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被逼疯是迟早的事。其实慕容博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只会搞破坏,制造混乱,干的是恐怖分子的活儿🌚。结局是,三大青年和爸爸告别以后,各自成熟。各自有各自的职责要承担。爸爸们的故事,在江湖中落下了帷幕。《射雕》就轻松多了,江湖中爸爸本就不出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求皆苦,无求即乐。求而不得,心中便苦。

                一百二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阅读时长近 80 个小时。此时看完,最让人难以割舍和难过的就是萧峰的自杀,站在雁门关外,也是父母遇袭之地,身为辽国南院大王,后有耶律洪基的追杀,前有雁门关的守将不让进城,该何去何从?这也是众多读者意难平的一段吧。原文中写到:虚竹、段誉、吴长风等迄未死心,仍盼忽有奇迹,萧峰竟然复活,抱了阿紫从谷中上来。我又何尝不是。乔峰身为丐帮帮主,为大宋保境安民带领丐帮杀了不少契丹人,当知道自己是契丹人后宛如晴天霹雳,其后一直在契丹人和汉人中间徘徊,寻求平衡,只为宋辽不再开战而伤害无辜百姓,最终只能以牺牲自己化解战争。段誉厌恶武功讨厌杀戮,阴差阳错却学得绝世武功,追求爱情却屡屡落空。也是第五十章最后一回,虚竹还向段誉说道,自己心里不开心,是因为终究做不成和尚,可能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想不通,被少林寺早已开除和尚籍,何况现在声名鹊起、事业有成干嘛还那么执着?他对权力、情爱感到茫然甚至痛苦,也许只有 “做回和尚” 才能让他找回内心的安宁与归属感。这种执念本质上是他对自我身份的坚守,以及对被命运推着走的抗拒。就像一个本想一生耕读的人,突然被推上王位,他怀念的不是权力,而是最初那片可以安心读书的田垄。虚竹的向往,正是对自己本来人生的回望。人来到世上,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告诉我们努力就能掌控人生,而金庸用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是求而不得的。丁春秋作恶多端杀人无数,被少林寺收录,虚竹一辈子就想做个和尚,却被少林寺除名。萧峰只想去塞外做一个普通的百姓,阴差阳错被加官进爵。慕容复天资卓绝、武功高强,是江湖公认的青年才俊,最后却因执念而成魔。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段正淳、王语嫣、阿朱、游坦之、段延庆追求一生却得到了什么?慕容复追求的却是段誉拥有的,段誉追求的却是鸠摩智最终拥有的,鸠摩智追求的是虚竹拥有的,虚竹追求的却是丁春秋拥有的... 本书悲剧核心正在于此:他拼尽全力追求的,却是他人唾手可得甚至弃如敝履的日常。这种 “求之不得” 与 “得之不惜” 的错位,恰是《天龙八部》“众生皆苦” 的深刻隐喻。你所追的,正是我所弃的,尽道人生的可笑荒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龙八部喻众生,不离七苦在凡尘。 扫僧勤拭菩提树,心若可安亦仙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参与得到读金庸的挑战赛事,扎扎实实地读完了《天龙八部》,5 册共计 124 万字,迄今为止读过的第二本武侠小说。真实的历史背景、细致的人物描写、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系列侠胆义肝的英雄人物,正邪不两立,好一部快意恩仇的武侠佳作,让我在惊心动魄间,窥见了生命本身的悲凉与尊严,忠孝礼义的人性光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龙八部》:有情皆孽,无人不冤!​乔峰苦苦追寻的大恶人居然是亲爹萧远山​慕容复一心复国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虚竹一心向善却误打误撞成为逍遥派掌门​段誉与世无争最终抱得江山美人归​游坦之用一对眼睛也未换来阿紫的爱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奇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口气看完

                          看完心中久久不能平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天龙八部必须不流读,牢记住楔子一章,就可见‘冤孽与超度’都发挥尽致。书中的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要写到尽致非把常人常情都写成离奇不可;书中的世界是朗朗世界到处藏着魍魉与鬼蜮,随时予以惊奇的揭发与讽刺,要供出这样一个可怜芸芸众生的世界,如何能不教结构松散?这样的人物情节和世界,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大超脱,时而透露出来。而在每逢动人处,我们会感到希腊悲剧理论中所谓恐怖与怜悯,所谓‘离奇与松散’,大概可叫做‘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带着电视剧的画面看完了

                              用了 20 来天,终于看完了,始终带着黄日华那个版本电视剧画面,也在努力寻找书中对应的画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龙八部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2010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七)小说 -《天龙八部(一)》(187)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小说的领域开始,选择的金庸武侠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六本是《天龙八部(一)》,世纪新修版,金庸先生最新定本。以北宋、辽、西夏、大理并立的历史为宏大背景,将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其中,书中人物繁多,个性鲜明,情节离奇,尽显芸芸众生百态。丐帮帮主乔峰与大理国王子段誉、少林弟子虚竹结为兄弟。他身为大宋武林一大帮帮主,发现自己竟是契丹人,虽受尽中原武林人士唾弃而不肯以怨报怨;他身为辽国南院大王,却甘愿背上叛族罪名,最终以悲壮的自杀来阻止辽国发兵攻宋,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2、精彩内容:①释名 “天龙八部” 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陀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 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 都是 “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 “天” 及 “龙” 为首,所以称为 “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天” 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第五个征状或说是 “玉女离散”),这就是所谓 “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帝释是众天神的领袖。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无常,众生(包括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除非修成 “阿罗汉”,否则心中都有 “贪、嗔、痴” 三毒,难免无常之苦。本书所叙的人物都是常人(喜、怒、哀、乐、爱、恶、悲、愁等感情不异常人),书中所述史事大致正确,人物有真有假,故事则为虚构,人物的感情力求真实。但书中人物很多身具特异武功或内功(有许多是超现实的,实际人生中所不可能的),又颇有超现实的遭遇(有些人性格极奇极怪),因此以 “天龙八部” 为书名,强调这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带有魔幻性质、放纵想像力的作品(许多武侠小说都是这样)。②青衫 “无量剑” 原分东、北、西三宗,北宗近数十年来已趋式微,东西二宗却均人材鼎盛。“无量剑” 于五代后汉年间在南诏无量山创派,掌门人居住无量山剑湖宫。自于大宋仁宗年间分为三宗之后,每隔五年,三宗门下弟子便在剑湖宫中比武斗剑,获胜的一宗可在剑湖宫居住五年,至第六年上重行比试。五场斗剑,赢得三场者为胜。这五年之中,败者固极力钻研,以图在下届剑会中洗雪前耻,胜者也丝毫不敢松懈。③相见那女郎一声唿哨,催马快行,黑玫瑰放开四蹄,急奔起来。这一来段誉可就苦了,头脸手足给道上的沙石擦得鲜血淋漓。那女郎叫道:“你投不投降?” 段誉大声骂道:“你这不分好歹的泼辣女子!” 那女郎道:“这不算骂!我本是泼辣女子,用得着你说?我自己不知道么?” 段誉道:“我…… 我…… 对你…… 对你…… 一片好心……” 突然脑袋撞上路边一块突出的石头,登时昏了过去。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只觉头上一阵清凉,便醒了过来,接着口中汩汩进水,他急忙闭口,却忍不住咳嗽起来。这一来口鼻之中入水更多。原来他仍给缚在马后拖行,那女郎见他昏晕,便纵马穿过一条小溪,令他冷水浸身,便即醒转。幸好小溪甚窄,黑玫瑰几步间便跨了过去。段誉衣衫湿透,腹中又给水灌得胀胀地,全身到处是伤,说不出的难受。那女郎说道:“喂,段誉,我的名字,不用钟灵这小鬼跟你说,我自己说好了,我叫木婉清。” 段誉道:“啊,水木清华,婉兮清扬。姓得好,名字也好。” 木婉清道:“好过你的一段木头,名誉极坏。” 段誉哈哈大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但愿先生这部《天龙八部》也可以像西游、红楼一般百年后依然被人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多把自己的基本功学精、不要贪图过多的武林秘籍

                                    《天龙八部》中描写有这么一段情节:吐蕃国师鸠摩智仗着自己高超的武功,到大理国的天龙寺去耀武扬威,非要抢夺天龙寺的镇寺之宝 -- 大理段氏的独门绝技六脉神剑剑谱。鸠摩智之所以要抢夺六脉神剑剑谱,就是因为他曾经听慕容博说过,世间的剑法要属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为第一,这是天下无敌的绝顶武学,所以他才梦寐以求的想要得到它。鸠摩智来到天龙寺后,首先展现了一下自己摧枯拉朽的高强内力,来了个先声夺人。然后他又装模作样的谈经论道一番,以叙佛门之谊,欲借此拉近双方的距离。接着他便提出了借阅六脉神剑剑谱的要求,不料却被枯荣大师一口回绝。鸠摩智见只是空口白牙的说没用,便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三本少林武功秘籍 --《拈花指》、《无相劫指》、《多罗叶指》,想以此来交换六脉神剑剑谱。当他看到天龙寺众僧对这三本少林武功秘籍有所质疑,他便又分别展示了一下这三种武功的超强威力,确实霸道无比。这的确让天龙寺众僧又吃惊又羡慕,使得几位高僧有些动心了。这时他们的师叔枯荣大师发话了,就问他们:“若有外敌来犯,你们将用什么武功来御敌?” 他们答道:“自然是用本门经常修炼的武功来御敌。” 枯荣大师又问他们:“那本门的武功你们又修炼到哪一级了呢?” 这时方丈才最先回过味来,他连忙跟几位师兄弟们说:“师叔是要告诉我们,′我们自家武学都尚未练好,怎么还能贪图别人功夫呢?‵” 一下子说得众僧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金庸老爷子千古

                                      这次重读,很多新发现。一、语言古雅自不必说,且发现了许多之前未曾注意过的成语和典故。二、熟悉情节后,感佩老爷子想象精巧,布局宏大。三、先生是懂情知义之人,写情写义触动五内。四、金庸小说有一天也会被视之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吧,诗词歌赋,医卜星象,应有尽有。《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作品,包罗万象,但也并非是各科类的专业手册。能包含,能调为己用,能浑然一体,足以流传千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庆幸今朝读到

                                        初高中时看同学沉迷不悟,有幸不惑之年读完了天龙八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别读“新修版”

                                          以前读书时读过金大侠的全套小说(“三联版”),除个别短篇可能会打四星之外,其余作品均应五星好评无疑。但本书实在只愿给三星,正因为它是 “新修版”。这个版本差在哪里?以本书为例,“三联版” 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就是王语嫣弃慕容复而转向段誉。这点在书中确实有点突兀,但考虑到慕容复一心复国,以及他对王语嫣的种种 “负心” 行为,最终令王语嫣背离是说得过去的。只是王语嫣弃慕容复,未必就一定要接受段誉,当然小说给主角强行开个光环也算勉强可以理解。而 “新修版” 最大的问题就是各种 “为了圆而圆”,比如群丐公审马夫人白世镜,比如玄慈方丈率众僧化装试探萧峰,比如增加慕容博和鸠摩智及萧远山的过往交集,以及增加的萧峰、虚竹、段誉的多处对白…… 这些内容按金大侠的说法是补齐一些漏洞,让情节更合理。但这是小说,不是科研论文。“三联版” 的所谓漏洞,并没有影响我们对情节的理解,特别是没有破坏对人物鲜明特征的刻画。读 “三联版”,我读到的萧峰是一个豪气干云不拘小节的大好男儿!而在 “新修版” 新增的内容中,我却读出了萧峰的婆婆妈妈、畏首畏尾,同时虚竹和段誉也存在新旧文中人物性格的割裂。艺术总是充满遗憾的,这也是其魅力所在。金大侠新修的内容不能说完全不好,但与旧作从根茎到枝叶就是不搭,与其修改旧作,还不如创作新品。读完本书,我赶紧翻了翻新修的《雪山飞狐》,生怕胡斐的那一刀砍了下来…… 还好没有!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