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0
4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如果把他作为一本故事书,或是小说来看,书中的情节并不够跌宕起伏,也没有人物的挣扎与抉择。如果把他当做一本传记来看,作者自带感情色彩,并没有做到完全公正。甚至于想要通过此书了解杜月笙此人的,还不如百科一下,来得也比这本书要深刻全面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杜月笙正传,其实看的是近现代历史

      那个时候的上海,国共的合作?、抗日、内战,当时响当当的一些人物,正面反面,多少有一些了解。同时对杜的智慧也有学习的地方。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里既没有对杜月笙歌功颂德,也不扯爱情八卦,更没有把杜月笙看作成功学的范例。最可贵的是,作者价值观很正,当他用冷静客观的笔调介绍杜月笙这个人的时候,并不是在讲一个励志故事,而是在讲一个社会悲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杜月笙正传

          感觉真的是想到哪写到哪,都快成意识流小说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立足点很重要

            传记一般都是写光辉灿烂的历史人物,但是写个坏人却很难,站在时代大背景下,白描一个坏人是一个很好的立足。旧社会,旧传统,其中一些规矩和旧俗仍然在这个社会盛行,人们的思想仿佛还是停留在了遥远的过去而不自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读《杜月笙正传》小感

              人生是末路打拼出来的。杜月笙出生在上海浦东的平民家庭,四岁丧母、六岁丧父,靠外祖母抚养、舅父伯父接济度日。身世凄凉、生活困苦并没激起杜月笙发愤图强的斗志,反而染上了赌博偷盗的恶习。舅父给他资金做小本买卖,他却输光本钱,又去偷舅父的棺材本儿,结果被赶出家门。伯父把他介绍到水果行当学徒,他仍恶习难改,以至于没有正经商家敢再雇他。此时的杜月笙无家可归、无人可依,把人生路几乎都堵死了。无望绝望时刻,杜月笙加入了青帮,干起了敲诈广大穷苦人的勾当。出乎意料的是,杜月笙敢想敢干、敢打敢拼,得到了大佬黄金荣的赏识,并取代了他的位置,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头子。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不出点重大变故都不知道怎么对自己狠,不对自己狠一点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力。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能不能对自己狠一把,有没有一股打拼劲。人生是破圈经营出来的。如果单纯打打杀杀,杜月笙始终都是个普通的黑帮头目,永远也成不了黑白通杀、八面玲珑的社会名流。杜月笙很早就有意识要摘掉 “黑帮大佬” 的帽子,不再亲自直白行凶作恶,而是穿上长衫,四处结交官府、军阀、洋人、媒体、绅士和文化人。更绝的是,杜月笙还有意无意地执行着三大人生策略。一是维持稳态,在占有既得利益后,想尽办法维持当前状态不变,以图持续获得长期利益。二是储备冗余,不满足于当下获取利益的渠道和格局,利用现有资源不断为自己开辟新路、留下后路。正因如此,杜月笙在抗战期间去香港、重庆仍能混的风生水起。三是释放善意,多栽花、少种刺,多交朋友、少树仇敌,修桥铺路、广结善缘。杜月笙对竞争对手狠归狠,但对一般的底层人、文化人、生意人以及军政大佬十分注重释放善意、结交善缘。正是一波充满远见、饱含智慧的操作,杜月笙才能从黑帮大佬成功出圈成为社会名流。凡人和牛人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成就。牛人和高人的区别在于如何对待成就,牛人有点成就便沾沾自喜,止步于功劳簿上;高人充分利用成就所积累的资源,不断做大做强,更上一层楼。人生是借势成全出来的。抗战胜利后,杜月笙回到上海,一口气担任了七十五个常任职位,还有两百多个头衔,包括上海市参议会参议员、上海市商会监事、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申报》董事长等等,覆盖了政界、商界、慈善界和媒体界。上海各大饭店和各大赌场甚至邀请他担任的名誉职位,更是数不胜数。当时杜月笙在江湖中官场上盛有威名,各大商家主动跟他沾亲带故,是借他的名字做护身符。杜月笙就像一种私人发行的货币,越多人承认和使用,它的流通越广、价值越大。所以,借杜月笙做护身符的人越多,对杜月笙就越有利。杜月笙与各大商家是互促共利的关系,各大商家打开门做生意需要杜月笙作保,杜月笙也乐意提供这样的 “担保” 服务,顺道乘势传播自己的名声、成就自己的事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杜月笙正传

                以正史的治学态度出发,全面还原杜月笙的多面人生。整体较为客观,有一定的可读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黑白相间

                  人之所以为人,有太多的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因为社会的复杂,与人性的复杂,加之信息的不对称,等等,造成了对历史人物的前段化的素描或白描,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总有时代的局限性。可发表的永远是不足的,文字的载体,先天就有不足,同时社会的、政治的等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要看到文字之外的回音,才是我们读书的根本目的。关系无处不在,用其中你认为可实践的话语或片段,指导生活和实践,又不囿于思维的局限,很难,但值得一试。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眼光长远,会做人,能赚钱,肯花钱。从书中看到那个时期旧中国的风貌,算是意外之喜。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代传奇

                      记得高中的时候也借了一本书,也是讲杜月笙的。那次班主任趁我们上体育课之际突击检查了每个人的课桌,结果就被发现了。还好是从图书馆借的,不然就麻烦了。印象比较深的是他设计杀害了汪寿华这个早期我党工人领袖,也算他兄弟。后来抗日战争杜月笙还捐献了防毒面具给八路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闻人”

                        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才能出来的大 “闻人”。一个病态的社会,就像是一个头顶长了一个肿瘤的病人,这块肿瘤越大,就显得这位闻人越光辉灿烂。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绝不会有这样的闻人。说杜先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然是说以前的社会没有出现这样的人物,说后无来者,自然是以后的社会再也不至于要病态到能出现这样的闻人。不管是怎么样的人,都是社会和历史的产物。这个过程自然有其个体特殊的一面,没有合适的社会土壤,自然也不会生长出相应的社会闻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杜月笙正传

                          一本历史性的故事书,我一口气看完。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