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每日一书:《六千里运河》。“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大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如同运河城市一样,运河城市文化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同时也因其特有的人工河流文明背景而有众多值得深究的秘密。中国大运河贯通南北,穿越古今,记录了中国历史文化写不尽的厚重、壮美和辉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是具有 2500 多年历史的活态遗产。⛳它是人类智慧、决心和勇气的确凿证据,大运河见证了通过漕运系统,管理运河的这一独特文化传统的盛衰变迁。从古至今,大运河促进了中华帝国的稳定,大运河沿岸经济和城市的发展,见证了一个伟大农业文明的功能核心,见证了水道网络的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自七世纪起,大运河是历代中国王朝直至中国经济和政治统一的一个有利因素,也是一个主要的文化交流地带。它创建并维持的生活方式和运河沿岸居民特有的文化,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影响了中国很大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大运河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大一统哲学观念,并曾是中国这一伟大农业帝国 自古以来,实现统一、互补、团结的重要因素。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大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中国大运河在中华大地上,先后驰骋奔流了 2500 年之久。自公元前 486 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起始,历代王朝不断疏浚与整修,至清代末年的漕粮改折为终点,形成古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2700 余公里。⛳京杭大运河:是元代经过裁弯取直之后形成的,它纵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全长 1794 公里。⛳“隋朝开河,唐宋受益”,唐朝和宋代基本沿用了隋代大运河的体系。这个阶段的运河就被称为隋唐大运河。通过隋唐大运河,生产于江浙的粮食、丝绸、瓷器终于能大量而经济地运到北方的统治中心 —— 洛阳。⛳隋唐王朝在洛阳附近修建了洛口仓、回洛仓、含嘉仓等大型官仓。洛阳集千年运河、丝绸之路、万里茶道、世界古都的身份于一身。⛳隋唐大运河河道的形状大致呈现为 “人” 字形,京杭大运河河道的形状大致呈现为 “一” 字形。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的河道共同围成一个三角形区域(“运河三角”),洛阳、镇江和临清是其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区域覆盖了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人工开凿的大运河与沿线天然河流水道交织而成庞大水运网络,还将不在 “运河三角” 之内的荆楚文化、关中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域文化也联通在一起。⛳各地各族文化在大运河沿线流动、汇聚、融合,各地区之间借助大运河实现南北守望相助、东西协调共济。大运河沿线还孕育出灿若星河的城市文化,以洛阳、开封、北京、杭州为代表的古都文化,以扬州、苏州、天津、通州为代表的名城文化…… 共同见证了大运河作为文明大动脉的辉煌历史。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穿越六千里运河,仿佛看到了这二十一座城的前世今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伟大的工程,它们不仅是地理上的奇迹,更是文化与文明的纽带。京杭大运河,这条贯穿中国南北的人工巨龙,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连接着无数的城市与人民。而《六千里运河,二十一座城市》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运河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得以一窥其波澜壮阔的前世今生,以及沿线二十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初读这本书,便被作者宏大的叙事架构所震撼。京杭大运河,它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河流,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巨著。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开凿邗沟,连通长江与淮河,到隋朝时期隋炀帝杨广倾尽国力,贯通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庞大运河体系,再到元朝时期为了缩短南北运输距离,对运河进行裁弯取直,形成了如今京杭大运河的基本走向。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见证了大运河从萌芽到成型的漫长过程,每一段河道的开凿与疏浚,都蕴含着无数的故事与传说,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 而这二十一座城市,就像是镶嵌在大运河这条璀璨项链上的明珠,每一颗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运河的终点通惠河,将南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宫里太和殿上的龙柱、铺地的金砖,都是通过运河运来的,它们见证了运河与京城之间紧密的联系。如今,站在通惠河畔,看着波光粼粼的河水,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漕运船只往来时的喧嚣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昌盛。 天津,这座因河而兴的城市,有着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特色。明永乐皇帝派员在南运河与海河之间修建天津城,从此开启了天津卫 1400 年的历史。大运河穿城而过,使得天津成为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这里有着充满异域风情的五大道,有着古色古香的意式风情区,还有着热闹非凡的南市食品街。每一处地方都承载着天津的历史记忆,而大运河则是这些记忆的重要载体。沿着运河漫步,欣赏着两岸的风景,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沧州,一个充满江湖气息的城市。书中记载,押运漕粮的镖局途经尚武风尚浓烈的沧州,要撤下旗号、不喊镖号、悄然而过,所谓 “镖不喊沧州”。这一独特的江湖文化,让人对沧州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沧州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的人们崇尚武术,习武成风。走在沧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武术馆和习武的人们。而大运河,不仅为沧州带来了繁荣的经济,也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通过运河,沧州的武术文化得以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远播海外。 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与大运河息息相关。这些城市,有的因运河而兴起,有的因运河而繁荣,有的因运河而衰败。它们的命运与大运河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运河史诗。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大运河对沿线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在经济方面,大运河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物资的交流与贸易的繁荣。南方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通过运河运往北方;北方的粮食、皮毛、药材等物资,也通过运河运往南方。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推动了沿线城市商业的发展。许多城市因运河而成为了重要的商业中心,如扬州、苏州、杭州等。这些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大运河的滋养。 在文化方面,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运河沿岸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这种文化融合了南北文化的精华,既有北方文化的豪爽大气,又有南方文化的细腻婉约。运河沿岸的诗词歌赋、戏曲民谣、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都体现了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许多文人墨客在运河沿岸留下了千古佳作,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等。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运河沿岸的美景,也表达了作者对运河文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在社会方面,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与迁徙。许多人沿着运河来到不同的城市,寻找新的生活机会。这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丰富了城市的人口结构和社会文化。同时,大运河的存在,也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运河的交通运输功能逐渐被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方式所取代。曾经繁华的运河码头逐渐沉寂,许多运河城市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但是,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却永远不会被磨灭。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大运河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4 年 6 月,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19 年 5 月和 7 月,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相继提出并快速推进。这些举措,旨在保护和传承大运河的文化遗产,让这条古老的运河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读完这本书,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如果有朝一日,时间允许,我真要沿着大运河挨个走一遍。去北京,感受这座古老都城的威严与庄重,探寻大运河在京城历史中的印记;去天津,品尝地道的美食,体验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情;去沧州,领略武术之乡的豪迈气概;去扬州,欣赏瘦西湖的美景,感受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去苏州,漫步在古街古巷,品味千年古城的韵味;去杭州,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感受人间天堂的魅力…… 沿着大运河,一路向南,去探寻每一座城市的故事,去感受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千里运河,二十一座城市》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沿线二十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它是一部关于运河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关于城市的文化史诗。通过这本书,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大运河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记忆,连接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让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1.0不吐不快整本书没有读完,只是读了郑州篇,因为我是在郑州大学读的书,现在也定居于此。* 单说郑州篇不通的地方,比如唐朝时中原衰落,此时我脑海中大写的问号,作者忘记了洛阳?洛阳当时是唐朝的东都啊,北宋的开封。还真是张口就来。* 书中说 “唐末到南宋时期,中原农业衰退,经济地位下降,导致了君王不再定都于此。” 我想问一百多年的北宋?* 而且命题都不对,郑州作为古都,连郑州人自己都觉得心虚,这古都的含水量,不能再水了。* “河南北部地形复杂,灾害多,历代以保河道运输为首要任务,而治理黄河就被搁置了,所以导致中原经济走向衰落” 首先河南地形是西边是山地,其他地方平原为主,包括北方,地形不复杂,;其二,中原经济衰落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中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以后就开始了。结论:这句话的结论太绝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