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饥饿的盛世》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乾隆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种种措施,如何造就了 “乾隆盛世”,又如何埋下了种种隐患。这是一本可以让你快速了解乾隆朝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状况的通俗读物。本书核心内容:一、乾隆刚继位时,是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的?二、乾隆十三年,他为什么改变了早期的统治策略?三、乾隆在晚年,出现了哪些心态变化和过失?第一,初登帝位的乾隆,宽以待人,赢得臣民好评。又小心翼翼地防范各方夺权的可能,稳固了权力。第二,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的去世加上金川战争的不顺,让乾隆改变了统治策略,对大臣从宽转严,严格整顿吏治,取得了安定的政治局面。第三,晚年的乾隆放纵私欲,官僚们的贪婪腐败之风卷土重来。在英国使团来访的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拒绝了马戛尔尼,错失了让中国融入世界的机会,为大清的崩溃埋下了种子。总体来看,乾隆虽然通过他高超的驭下之术,取得了稳固的政权,但高度的集权让手下官僚丧失了主动性,官僚体制逐渐僵化。他组织编写《四库全书》,营造出了文化兴盛的景象,但同时大兴文字狱,让臣民失去了精神活力。大清人口数量得到了极大增长,总体 GDP 很高,但固执地拒绝对外开放,错失了改变国运的关键窗口。作者认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国运的兴衰其实是由皇帝个人决定的,要想国家发展得好,不仅需要皇帝励精图治的态度,还需要他有开阔的眼界,能平衡各方的利益,作出正确的决策。一旦皇帝本人某一方面出了问题,那么整个国家的命运也会走向衰败。就像马戛尔尼在他的回忆录中所写:“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关于乾隆,《乾隆皇帝的荷包》和《马背上的朝廷》,讲的分别是乾隆皇帝的私房钱和他下江南的真实目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乾隆盛世的贫困,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到达浙江沿海后,因为不熟悉中国航线,英国人请求当地总兵帮他们找一个领航员。总兵痛快地答应了。英国人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总兵的办法是派出士兵,把所有从海路去过天津的百姓都找来。使团成员巴罗说:“他们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带回了一群人。他们是我平生所见神情最悲惨的家伙了,一个个双膝跪地,接受询问…… 他们徒劳地哀告道,离家远行会坏了他们的生意,给妻子儿女和家庭带来痛苦,总兵不为所动,命令他们一小时后准备妥当。” 这一幕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英国人说:“总兵的专断反映了该朝廷的法制或给予百姓的保护都不怎么美妙。迫使一个诚实而勤劳的公民、事业有成的商人抛家离子,从事于己有害无益的劳役,是不公正和暴虐的行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通过对乾隆时代(1735-1796)的深度剖析,颠覆了传统 “康乾盛世” 的单一颂扬叙事,揭示了盛世表象下的深层危机。「盛世的 “饥饿” 本质:经济繁荣的虚假性」乾隆时期人口激增(突破 3 亿),GDP 居世界首位,但民众实际生活水平反而下降。财富高度集中于统治阶层,底层农民陷入 “糊口经济”,饥荒频发,社会贫困化加剧,“盛世” 光环掩盖了普遍的物质匮乏。「权力垄断与制度僵化」乾隆通过密折制度、文字狱等手段强化皇权专制,官僚系统沦为皇权的附庸。表面高效的统治实则以牺牲政治活力为代价,官场腐败滋生(如和珅案),行政效率低下,制度创新完全停滞。「文化高压与思想窒息,文字狱的恐怖统治」乾隆朝文字狱达 130 余起,远超历代,从思想到学术全面钳制。考据学(乾嘉学派)的兴盛实为知识分子避祸的无奈选择,思想自由被彻底扼杀,社会丧失批判与反思能力。「封闭与傲慢的外交政策」以 “天朝上国” 自居,拒绝与西方平等对话(如 1793 年马戛尔尼使团事件)。闭关锁国政策切断了技术、思想的交流,使中国错失近代化转型机遇,为鸦片战争埋下伏笔。「盛极而衰的历史逻辑,人口膨胀与生态危机」人口暴增导致耕地不足、环境恶化(如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传统农业经济达到承载极限,社会矛盾激化,白莲教起义(1796 年)标志盛世崩塌。「统治者的短视与局限」乾隆注重权术维稳,却无视结构性改革。对英国工业革命视而不见,对民间疾苦漠然处之,沉迷于 “十全武功” 的虚荣,盛世实为 “迴光返照”。「盛世的悖论」所谓 “盛世” 本质是权力高度集中的产物,以牺牲社会活力为代价换取稳定。乾隆时代的辉煌是 “饥饿的盛世”,其繁荣不可持续,反而加速了王朝衰亡。「中国传统帝制无法自发走向现代文明」封闭的治理逻辑、对变革的抗拒,导致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陷入被动,这一历史惯性影响深远。乾隆时代是传统中国帝制的巅峰,也是其衰落的起点。以 “饥饿的盛世” 为隐喻,揭示了权力垄断、思想禁锢与社会停滞如何掏空繁荣的根基。这本书不仅是对乾隆朝的批判,更是对 “盛世叙事” 的深刻反思,警示后人:没有制度创新与开放包容,任何辉煌终将沦为历史的废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