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8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女性想要写作:每年500英镑➕一个房间

    最近看了不少女性主题的书📚,以及前不久发生的唐山事件,我想起了有次听播客里面的主播说一个敏感的人注定比较痛苦,而我想说一个思想觉醒的人会在对比之下感受到无力的痛苦。鲁迅的 “铁屋呐喊” 常常会在我耳边想起,当我想要写点什么,却苦恼于自己语言的局限。一个人醒了,看清了现实的真相,发现什么都做不了。有时想要告诉更多的人,让铁屋里昏沉的人们醒过来,可是醒过来又怎样,没有出路啊。想停止自己傲慢的想法,又有些不甘。上野千鹤子说,如果没有人扔石头,平静的水面不会掀起波浪。只要翻起波浪,被影响的人就可以在各种擅长的领域把它传播下去。我先把自己变强,至少做点什么,那块石头总要用一种方式扔出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今的我们、女性们做到了吗?

      现在,2024 年,距离伍尔夫当时 “预言” 的 100 年后,还有 5 年的时间。无论如今的我们、女性们,是做到了或是没做到;伍尔夫在一百年前的演讲与文字,仍旧像是一口喷涌不息的井,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勇气和力量。这股力量,并非引导着我们逃离困境;恰恰相反,它让我们看到困境,却也愿意沉入困境当中,沉入这个世界的街流当中;它让我们看到自己想走的那条路,然后,再用一种不受任何阻挡的力奔向那个方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今天看仍然是伟大的女性主义作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莎士比亚的妹妹,还活着”

          假设莎士比亚有一位同样天赋异禀的妹妹,她的人生会怎样? 和莎士比亚一样读书、写诗、写剧本、当演员,成为闻名古今中外的天才大作家?不是!她的人生大概是这样:当她的哥哥被送去学校学习的时候,她只能留在家里;当她想要读书或者写字的时候,父母会让她去补袜子;当她和哥哥一样来到剧院门口,想要学习演戏的时候,男人们会笑话她。说,女人不能当演员;当她的哥哥在话剧舞台上表演的时候,她被安排和一位商人的儿子订了婚;她拥有写小说的天赋,渴望观察到更丰富的生活,却不能半夜去小酒馆吃饭,不能在大街上游荡。直到最后,在一个冬夜,她自杀了。这个故事虽然是伍尔夫编造的,但这就是一个生在 16 世纪,天赋异禀的女性的人生。她要么会发疯,要么会一枪打死自己,要么过着半女巫半贤者的贤者生活,遭到人们的畏惧和嘲弄。作为一本 “女性精神觉醒的必读书”,我读完的感受是,亢奋,充满幸福的眩晕感。伍尔夫用意识流的写作方式,不断地牵引着你的神经,让你不得不紧跟着她的脚步往前走,跟着拐弯,跟着思考。她从女性的社会角色、文学地位、经济基础、创作环境各个角度,谈论了一个 100 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在乐此不疲地讨论的命题 —— 女性的独立,女性心智的解放和自由。她在这本书里最经典的一个论断,就是: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另一样是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如果有钱,就不用像简・奥斯汀那样,在客厅小心翼翼地写作,随时会受到打扰,一旦被客人发现,还要赶紧藏起来。如果有钱,就可以像乔治・艾略特一样,去森林里买一座别墅专心写作。或者就像每年拥有五百英镑遗产的伍尔夫一样,可以拥有写作的自由。伍尔夫是一个身体力行用实际经验告诉我们真相的人。她说:物质基础决定心智的自由。
          眼下弄清女性有多少钱、多少房间,比用理论说明她们的能力要重要得多。


          金钱象征着的,是自由的力量,而一间属于自己的可以上锁的房间,代表着独立思考的力量。这就是她为什么一直强调金钱和房间的重要性。这本书,其实最让我惊讶的,是伍尔夫充满力量感和煽动性极强的语言。她完全就是一个出色的意识流小说家兼演讲大师。 ​里面集齐了小说的故事性,演讲的鼓动性,散文的唯美,议论的思辨,诗歌的力量等等。
          有让你清醒冷静的:我不恨任何男人,反正他们无法伤害我;我不用取悦任何男人,反正他们无法给我什么。有让你打鸡血充满幻想的:我希望,大家无论通过什么方法,都能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绪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有深刻讽刺的:男性反对女性解放的历史,似乎比女性解放的过程本身更有趣味。有诚恳温柔的:不用着急,不用炫耀,做自己就好,不用做其他任何人。也有让你认清残酷现实无法反驳的:你没法指着地图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哥伦布是女人;不能拿着苹果宣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是女人;不能望着天空说,有飞机飞过去了,飞机是女人发明的。墙上没有衡量女性高度的标记,没有一把按英寸均分的码尺,用来衡量一位母亲是否称职,一位女儿是否孝顺,一位姐妹是否忠诚,一位主妇是否能干。伍尔夫在 100 多年前,做过一个畅想,她说:再过 100 年,女性将不再是一个被保护的性别,那些曾经将她们拒之门外的活动和劳动会向她们敞开大门。保姆会去运煤,商店老板娘会去开火车,所有以女性弱势地位为前提的既定事实都将不复存在。100 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只能惭愧地给她一个反馈:革命尚未成功,路漫漫其修远兮。100 多年前,伍尔夫曾把一个秘密纸条偷偷塞进了一个女人手里,今天我们打开一看,上面写着的是:莎士比亚的妹妹,还活着!“她活在你我之中,活在许多其他女性心中,她们今晚不在这儿,而是在刷洗碗筷、哄孩子睡觉。但她还活着,时机一到,她就会化作肉身来到我们之中。”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望见百年前的她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P149 页 阅读时长 3 天 🎀"在任何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上,谁也不能指望自己的观点能够抵达真理,我们能做的就是表达自己如何得出自己的观点…" 正如书中作者探求的女性与小说的关系,女性主义,或许也是这样的一个话题。 🎀这本《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常常出现在女性主义的推荐书单中,而我在读的时候除了感动于这位百年前的女性对于创作的热忱,更震惊于她对于创作中对于性别纯粹的批判。 🎀"成为一个简单纯粹的男人或者女人都是致命的,任何艺术创作,都需要大脑中的男性和女性先达成某种合作。" "只有实现了这种融合,心灵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发挥自己全部能力。"" 不特别关注或单独讨论性别问题,是大脑高度发达的特征之一……"🎀所以,我们究竟是应该不断强调性别的差异性,还是应该承认差异性并加以妥善的融合,从而促进创作,答案不言而喻。 🎀而当我们面对现实种的诸多不平,究竟是应该气鼓鼓地批判还是应该优雅地" 在那些存在谎言的讲述种夹杂着真理 ",我想这本书本身就是答案。 🎀 最后,说说阅读的时的小惊喜。起初只浅浅翻了几页,对于整体行文可能并不适应,于是便拆了封套放在书桌上了,夕阳西下,正巧,有个小精灵趴在封面上,于是便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一抬头已是深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75 本)#2025 年读书主题(六)文学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152)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文学的领域开始,选择的散文杂文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一本是《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李银河推荐的七本女性主义奠基作品之一。1928 年 10 月,伍尔夫在剑桥大学做了两场面向女性的演讲 -“女性与小说”。之后她在此基础上撰写《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并于 1929 年出版。伍尔夫讲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生存的困境、历史对女性的偏见、女性面对的共同命运以及女性贫困对其创作的影响等问题;提出女性要认清自身的境遇,积极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独立思考,自由生活,发挥出女性的最大优势,成就自我。“女性身上有一种高度发达的创造力,生来复杂且强大……. 她们的创造力和男性的极为不同。这种力量是几个世纪的严厉约束换来的,它不可替代,如果遭到遏制或者白白浪费,那绝对是一万个可惜。”2、精彩内容:①房间我认为,演讲者的第一要务,是通过一个小时的演讲,向你们传达一点点纯粹的真理,让你们能把它记在笔记本里,放在壁炉上保存起来。但演讲者的这一职责,我恐怕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了。我所能做的,只不过是从一个更小的角度出发,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 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另一样是一间自己的房间。在任何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上,谁也不要指望自己的观点能够抵达真理,而性别就是这样一个话题。我们能做的只有去表达,我们如何得出了自己的观点。面对听众,我们只能期望他们能发现演讲者自身的局限、偏见与偏好,让他们能在此基础之上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小说比起现实可能包含了更多真理。只要放回大脑,它就会变得重要,让人情绪高涨;它冲撞、下沉,一会儿闪到这边,一会儿闪到那边,激荡起一圈圈思想的躁动,让人一刻也静不下来。这时,我发现自己正飞快地穿越一片草坪。紧接着出现了一个男人的身影,挡住我的去路。那个奇怪的人穿着燕尾服和礼服衬衫,手里比画着什么,脸上露出惊恐和愤怒的神色,我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他在示意我。帮我理清眼前状况的不是理智,而是本能:他是一名校官,而我是个女人。②年轻诗歌之所以能让人忘乎所以、陷入狂喜,是因为它歌颂人们熟悉的心情。紫丁香花在花园的墙头摇摆,钩粉蝶四处飞舞,花粉在空中飘散。一阵风吹起,不知从哪个方向来的,掀起还没长大的嫩树叶子,让空中闪过一片银灰色的光。现在是光与暗的交界时分,所有颜色都变得更加浓重,紫色和金色在窗玻璃上燃烧,像一颗激动的心脏在跳动;出于某种原因,世界的美显露出来,却很快又要消逝(这时,我推开门走进了花园,因为门竟然开着,周围也没有什么校官),这种美像刀锋的两面,一面是欢笑,另一面是愤怒,把心撕裂开来。有人躺在吊床上,还有人穿过草坪走过来,那个身影在暗淡的光线里就像一个幻影,一半靠看,另一半靠猜 —— 没有人拦住她?接着,一个弯着腰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露台上,好像是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看一眼花园,她额头很大,身上穿着一件破旧的连衣裙,强大而谦逊。一切都如此暗淡,又如此强烈,就好像薄雾给花园披上了一条围巾,星光或利剑又把它划得粉碎 —— 从春天的心脏里,突然跳出某种可怕的现实来。因为年轻。③写书为什么男人对女人的兴趣比女人对男人的兴趣大那么多?我百思不得其解,走起神来,开始想象那些写一辈子书来研究女性的男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有的年轻,有的年长;有的已婚,有的未婚;有的长着红鼻子,有的驼背。不管怎样,我模模糊糊地感觉到自己如此受关注,感到受宠若惊,就连残疾人和病弱者都没受到过这样的待遇 —— 我沉浸在这些无聊的念头中,直到一大堆书被推到我桌前,我才停止了幻想。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夺走我手中的五百英镑。我将永远拥有食物、房子和衣物。我不需要付出精力和苦力,心中的憎恨和痛苦也消失了。我不恨任何男人,反正他们无法伤害我;我不用取悦任何男人,反正他们无法给我什么。因此,我发现自己对人类另一半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就算有人能明确某种才能在当下的价值,价值的标准也会变化,一百年过后,可能一切都面目全非。我走上家门前的台阶,心想,再过一百年,女性将不再是一个被保护的性别。按理说,那些曾经将她们拒之门外的活动和劳动会向她们敞开大门。保姆会去运煤,商店老板娘会去开火车,所有以女性弱势地位为前提的既定事实都将不复存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让你以“女性创作”为演讲主题,你会怎么展开?

                伍尔夫给出一个接近完美的回答。这本小书既能让人体会到意识流的妙处,一切都如流水般流畅轻快,也让伍尔夫的幽默诙谐时有显现。伍尔夫谈到了创作需要有财产支持,至少要有专属自己的创作空间。创作要诚实,但是又不能局限;要有倾诉的欲望,但又不能过分愤怒。女性被压迫的历史让女性拥有了一笔复杂的力量,万万不要被白白浪费。希望能出现更多的女性创作者。读完这本书对过去多一点了解,也对未来多了一点希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很难想象,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还写出如此多的优秀作品 —— 那是一个连进图书馆都需要男士带着才让进去的时代。用弗吉尼亚的话来说就是本来应该补袜子的人怎么可以亵渎神灵。我本来是因为弗吉尼亚 “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另一样是一间自己的房间。” 而知道她的,现在,我终于有了后者(哪怕是租用🤣),只差前者啦~ᵒ̴̶̷̥ ‸ ᵒ̴̶̷̣̥没想到却意外发现它更是一本女性主义作品。书中体现了在男权社会里女性生活的局限、困境及对女性的偏见。她提出女性要认清自己的境遇,要积极争取经济独立,思考独立,成就自我。哪怕于现代女性而言,它依然有很强的吸引力🥰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另一样是一间自己的房间。一个艺术家如果要让自己心中的作品得到完整的释放,必须有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必须来自一颗炽热的心。小说的整体结构应该无限复杂,要结合不同的判断,写出不同的情感,用诚实来保持它的完整性。雌雄同体的头脑更易于共鸣和渗透;情感传递起来没有障碍;它天生就富有创造力,热情、完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书,读书还是读书,_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_伍尔夫说的现实_到底什么是 “现实”?它似乎是某种不稳定的东西 —— 时而出现在尘土飞扬的小路上,时而出现在街头报纸的一角,时而出现在阳光下的水仙花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想说的很简单、很平淡:没有什么比做自己更重要。如果我能把话说得更漂亮,我要说,别做梦了,人不能影响其他人。要思考事物本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性主义的先驱者

                          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代表着自由,而这种自由就是女性能够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为自己而活。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看着当时的女性不能自由的写作,不能出入图书馆,不能工作等等,还有掌权的男性对女性的各种批评和贬低,那些自由而高尚的女性只活在男性作家的著作里,感到无比的讽刺。伍尔夫鼓励女性写作,因为写作能带来收入,收入能让更多的女性有底气的写出自己真实名字和感受的著作,让人们了解到现实的女性到底是怎样的状态。如果没有这些厉害的女性前辈们做出了榜样,可想而知现在的女性很难活出多样化的生活。当越来越多的女性发声,女性才能越来越清醒和强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没有完全读懂,但是打开了我很多思考的纬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女性,应该做自己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这本书可谓鼎鼎大名。很多读书博主都在推荐,真正想要看,是因为同为女性有了迷茫。从《第二性》到《82 年生的金智英》从摩西奶奶到叶嘉莹先生,总之一直都希望从这些书籍和名人身上去学到些什么。作为当代女青年,无论结婚还是单身,都有太多的迷茫,太多的焦虑,大部分汲汲营营,却依旧疲惫不堪。这本书出版的年代英国应该是双轨制的教育。作者本人就是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她所看所听所处依然不容乐观。大部分社会底层的女性更难。最近还有一本书《基层女性》,看完以后总觉得作者有些局限性。伍尔夫确实很有远见。人类分男女,既然分类了,自然有不同,所以两性也许都会有自己的烦恼。不可否认,古今中外女性也许更加艰难一些。那些留下名字来的女性都是人类极为出色的女性,都是有丰富灵魂的女性。诚如文章最后,作者所期待的,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女性都该不断努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愿每个人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这本书道出了过去的女性在受教育方面的种种不公,但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显现出来,这些人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她们都拥有自己内心的宁静。同时,这不仅仅是性别的问题,其实也是贫富的问题。而古今,这种贫富的差距虽然在男女对立方面没有那么强烈了,但在不同的家庭,或者不同的阶级当中似乎却更深了。因此,现在的人更值得读一读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是几年前读,大概还不会这么震撼

                                  伍尔夫真的太超前了,读这本书就像跟着一个有着清醒又跳脱的学姐的思维在一路漫游。她清醒理智,也会自嘲,将女性和女性作者的困境一一展现,大方又有趣。愿我们都能做莎士比亚那个未出世的妹没有做到的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加了书架很久,但真正看完也就一天。今年看了不少女性的书,所以更庆幸生活此时此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她应该学会一笑了之,不去挖苦另一个性别的虚荣 —— 或者说特别之处,后一种说法攻击性不那么强。每个人脑袋后面都有一块自己永远看不见的盲区,大概有一先令硬币那么大。两个性别的人应该互相帮助,描述对方脑后这个盲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1世纪了,我们应该都有一套只属于自己的房子

                                        想去阅读原著,体会下英语表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如果可以给0分的话我要给0分

                                          这作者看起来只是个擅长煽动人们情绪的高手,理性水平实在不怎么样她写的东西就像一个拙劣的 ai, 长长的意识流堆砌一些不知所云的文字,的确人类能写出这样的也算 “特别” 了,打上 “女性主义” 标签,这书居然出名了?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