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人性的复杂
《罗生门》书名比作者更让人耳熟,我却并不了解它,国庆假期,揭开它的面纱。推荐语里,对此书夸赞「你一辈子都很难看清的人性,终于在《罗生门》里露出了全部面容」,能不能看出来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整本书是一个短篇文集,就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一样,用其中一篇文章做为书的标题。讲书之前跳不开作者生平,芥川龙之介(1892-1927),自幼喜爱中日古典文学,作品多取材于古典文学中。他出生后,因母亲发病,被寄养在舅父家中,改姓芥川。因此,这本书的调调就很「古典」,以至于这么浮躁的环境里,很难慢下来,翻开它。也因为「古典」有些梗是有些读不太懂的,也拉慢了读的速度,降低了读的兴致。书里汇集的短篇,有的是作者虚构的背景,有些是传说的故事改变,有的是作者自己的感受,杂糅在一起,要说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把人心里敢想又不敢说的话,跃然纸上,像被洞悉了一般。印象深刻的有两篇,竹林中和地狱变。* 【竹林中】这个故事没有旁白,是一个个供词串联起来的真相。一对夫妻,偶遇强盗,男的被杀,女的不知所踪。盗匪因从马上坠落,而轻易被捕。当理所当然的认为,是盗匪杀了男子,可供词却并没有说明,而女人也不知所踪。于是有了盗匪经典的一段话:「要抢女人,男人横竖是要给杀死的,只不过我杀人是用腰间佩的大刀,而你们杀人不用刀,单凭权力,凭金钱,往往还仅仅凭了那张伪善的嘴巴就够了。不错,血是不会流的,人还活得好好的 —— 然而还是给杀了。想想有多么罪孽呀!谁知道究竟是你们坏还是我坏呢?」原来,女人被强盗当着丈夫的面受了辱,已知再也无法和丈夫圆满,喊叫着:「你也罢,我丈夫也罢,你们之间总得死一个。在两个男人面前丢丑,比死还痛苦。后来还气喘吁吁地说,不管是你们哪个活下来,我就情愿跟他。」最后,盗匪离去,女人用小刀结束了丈夫的性命。口舌比刀剑的伤更重,哪怕鲜血淋漓,支离破碎,亦瞧不出半分伤痕,让人望而生畏。* 【地狱变】地狱哪里需要去冥间,有时人间也可成地狱。一个叫良秀的画师,因见了一场大火,画出了轰动的不动明王的火焰。他画的神明和地狱,带着某种力量,震撼人心。良秀只爱两样,一是画画,二是他的女儿。他的女儿在侯府当侍女,生得好看,也颇为侯爷喜欢。侯爷命良秀画一副屏风「地狱变」,良秀接下了。良秀画什么,便要见什么,要想画地狱变的屏风,就得看地狱。他用铁链捆住弟子,来临摹地狱被捆之人;用猫头鹰来追逐弟子,来临摹被大鸟追逐的人…… 最后他还差一副景象:画一辆从天而降的,着了火的槟榔毛车,里面坐着一位贵妇人。槟榔毛车(也叫蒲葵车),日本古代贵人乘坐的牛车,车厢外贴着槟榔树叶。侯爷听了哈哈大笑,允了他的要求。在焚车当天,侯爷在车内绑了一位贵妇人,对良秀说道:「我把一个犯了罪的女侍捆绑起来让她坐在车里面了。因此,一旦点燃了车,那个娘们儿必定给烧得肉烂骨焦,受尽苦难而死。对你绘制完屏风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好画帖喽。雪白的肌肤怎样烧烂,这可别漏看;乌黑的头发燎成火星儿飞扬的光景,也得瞧个分明。」。点火的同时,差役撩开帘子,里面坐着的是良秀的女儿。烧,将成就一副绝世画作,女儿也将在痛苦中死去。不烧,从此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火被点燃,良秀在奔向车的一瞬间停了下来,直勾勾地盯着吞噬车子的烈火浓烟。画家良秀击溃了父亲良秀,那脸上变换着恐惧、悲愤与惊讶,他就这样停在远处,看着车内的人一点点痛苦的死去。一月后,地狱变屏风完成,见过都惊叹「鬼斧神工」,可惜良秀听不到了。在画完的第二天,良秀悬梁自尽了。人劝说自己,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一瞬间天堂!一瞬间地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因为看到芥川龙之介的这句话:“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撒谎,并在自己的谎言下心安理得的作恶” 而读了鬼才的罗生门,深有感触。龙之介的作品是阴暗的,甚至是绝望的,总能在至暗之处发掘人性的光辉。"罗生门" 本为日本京都罗城的城门,后用来借指人世与地狱之界门,事实与假象之别,它也是一扇判断是非善恶的门。作者写到: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私欲撒谎,并在自己的谎言下心安理得的作恶。最聪明的处事术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其同流合污。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罗生门是一面镜子,用来扣问你的良心,就像一枚硬币,正面是善,反面是恶。这扇门旋转决定了你是善还是恶,一线光明、一线幽冥。我们常说一念之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果有足够的勇气看见 "罗生门",我们就能够在度过人生中很多艰难时刻的时候,拥有更多的选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时审视自己的内心,在面对生活中各色罗生门时,少些痛苦和纠结,多些淡定和从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