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终局的概然都是老无所依
“仁” 与 “孝” 的不断互动,才让家庭成为一辆 “永动车”。有的老年人,担心要求孩子付出时间和关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但也有较年轻的老人,担心父母过于仁慈宠爱,无形中会给现在的孩子一些负面影响。本书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观察讨论了不同时期人对个人与集体利益的态度、对个人养老的关注以及两代人各自对孝道的看法与期待讲述了养老院在 “养老” 中的角色与作用。也介绍了做法先进、思想前卫的形式多样化的养老院,甚至从产业上谈了空间与场所的争夺与营造,产业角色的心态和所思所想。社区养老和护工养老一样,不能说没有精神抚慰,几近于无吧;机构养老,医院费用高、拥挤,非应急状态不适合,养老院和疗养院的设施和服务不够完善,缺乏隐私需求和情感需求,无法给老人一个有安全感、意义的舒适宜居环境。加之,在如今的中国,“对于人、商品和话语的质量、真伪和价值的担忧日益严重。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都有不足之处,家庭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决定了不可能以相同的方式配置资源进行养老,儿有出息儿享福,儿没出息爹享福。孝道文化衰落,城镇化生活无不建立在对上一代的隔离或剥削上,养儿防老近乎于空谈。死亡是每个生命中为数不多的统一方向。每一个生命都有自身的终局和意义。它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必然,但又与生命之自由 “确然交织在一起”。无论是衰老、疾痛还是死亡,都是必须直面和讨论的问题。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养老是当前令人关注的话题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国家卫健委 2022 年 9 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未来十年,老年人将渐渐占据总人口的 1/4 甚至 1/3。银发海啸将从边缘推向中心,银发经济将成为新时代的巨大缺口。虽然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延长人的寿命,但延长的是老年期而不是少年期。所以如何度过高质量的老年期,逐渐成为每个人难以忽视的话题。我国的安宁疗护事业尚在起步阶段,如书中所述,当下的主流养老方式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但三种方式都有不足之处,在现在的 “少子社会”(与过去的 “多子社会” 相对)中,家庭资源以子代为核心进行配置,孝道文化衰落,子代的城镇化生活建立在对父代的隔离或剥削上,养儿防老功能大大弱化;社区养老和护工养老一样,能给予的情感支持和亲密互动非常有限;而在机构养老中,医院费用高、拥挤,且带有生硬冰冷的病态化视角,大多数养老院和疗养院的设施和服务不完善,既没有隐私保护,也没有亲密、温馨、牢固的情感氛围,无法给老人一个有安全感、有生活意义的宜居环境。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谁进了养老院》思考在刚读完这本书时,惊闻我们年轻时崇拜的偶像琼瑶离世的消息,我们这一代人也正走在人生历程中需要面对的阶段!琼瑶的离世,正如译者在该书的后记中提出的几个问题:我们如何面对养老、如何面对死亡、如何过好老年生活、如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采取何种养老方式。随着医疗体系中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生活的关心、以及环境对人的生老病死的影响等问题,人的寿命在延长,而中国从明年的元月一号开始,进入了递进式的延长退休年龄,逐步延长到 3 年,这样我们退休后的生活年龄也逐步延长。在延长后的几十年中,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每个人的身体叫条件、医疗条件等差异,对人的影响带来了同一个年份出生,而 “寿终正寝” 的年龄会有很大的差异!正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每个人,无论你位高权重还是贫民百姓,都需要认真思考对父母如何养老、自己如何养老,这里面不仅仅是物理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的改变,习惯的改变,如何健康饮食的改变,甚至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有悖于伦理上、道德上、文化上的改变!人们恐惧死亡,也必须面对死亡!感谢作者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探讨如何面对的问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谁住在养老院对于毕业论文主题就是养老相关的我而言,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很多新颖的思路和角度,比如现在社会上很多关于养老、孝的说法都是站在子女的角度而言的,但是对于父母或者老人来说,什么样的孝为孝?什么样的养老模式是为他们喜闻乐见的?作者也没有一个结论,甚至看到最后我都没反应过来就结束了,有点正说到起劲的时候戛然而止的感觉。但我也能理解,这个话题不是那么容易有结尾的,甚至不是一代人就能得出来一个让大多数人喜欢的方式的。但我们为什么仍要不断地提,不断地研究,并且在坚持不懈地打一场必输之仗?因为养老是一场全人类的战役,没有人能够全身而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