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每日一书:《万物皆计算》。日常生活过于平淡,幻想的世界又太不合理,唯有探索和学问可抵岁月漫长。1、计算不可归约和计算等价性是沃尔夫拉姆最重要的思想。计算不可归约:无法跳过步骤提前预知结果。计算等价性:人类判断事物意义的传统方式是讲一个故事,追求目的。用传统方式很难解释现代事物,恒星和行星上发生的事和我们的大脑和文明中发生的事一样丰富多彩,宇宙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并非与人类毫无关联,而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和同等价值,拓展我们对有意义事物的认知边界《给忙碌着的天体物理学》。意识,是对智能的某种简化和降级。人想要的是简化了的故事,必须忽略很多很多东西。让你形成意识的那个故事版本,往往不但是对现实的简化,而且是对现实的扭曲。2、mathematic 和 wolfram 语言,精髓是一种语言,一种强大的符号语言。作者认为是人类和计算机之间通用的计算交流语言,基于计算等价性原理,意味着人造物通常会看起来更像是自然系统。kimi 说 mathematic 在人工智能时代价值得到增强,是互补的。前者擅长符号计算和公式推导,后者擅长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在物质宇宙中,物理定律和资源的有限性对目标的实现构成限制,纯计算性存在情况下,计算不可归约性和计算资源的有限性对目标的视线提出了挑战。作者的生活:早慧,极度数字化计算化,每天走路几小时特别是户外走路带着笔记本走路。上完小时评审 mathematic 系统,喜欢菱形六面体,量子计算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造出来,量子、神经网络、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都与复杂度生成有关系。当你考虑要在这个世界上做些什么的时候,一定要谨记,最好的领域是那些几乎没有人听说过的领域(《逆势者:彼得蒂尔传》)—— 当然也没有关于它们的课程。但是,如果你能进入其中一个新领域,那就太好了,因为新领域里有许多基础的底层工作有待完成,随着这个领域的发展,你会不断进步。AI 时代最高级的工作就是创造新的可能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极度聪明且极度勤奋的人,为人类拓宽文明的疆界万维钢说他是 “或可比肩康德的人”,这评价相当高了,但是沃尔弗拉姆担得起。不是说他 15 岁发量子场论的论文、20 岁拿博士就配得上万 Sir 的评价,这只是聪明的一方面。天下聪明人多了,沃神的贡献是他们当中万中无一的。这种贡献其实不惟他发明了编程语言 Wolfram(用自己的姓命名 666,就是这么自信),创造了在全球备受推崇的软件 Mathematica 和 Wolfram|Alpha,也不只是说他和儿子为电影《降临》中的外星人发明符号语言这样很酷的事儿,更重要的是他在基础科学领域的一系列突破。这位老哥写了一部 A New Kind of Science,本编辑反正没有勇气把它引进来翻译出版。一千多页的煌煌巨著,不搞上 5 年,恐怕是没法面世,主要也是担心曲高和寡。至于《科技群星闪耀时》《这就是 ChatGPT》,都算是小菜了,是兴趣使然。他写的科学家、工程师们,有很多是与他有交集的,因此也多了很多独特的视角,如果夸张一点,书名叫《沃尔弗拉姆的朋友们》,可能也不为过。《这就是 ChatGPT》是沃神对 ChatGPT 原理的解释,山姆・阿尔特曼的态度是:一个字,绝!大神离我们很遥远,因为他探索的不是日常生活,他关心的是物理学的终极、简单规则如何造就复杂世界,沉浸在对菱形六十面体 Spikey 的溯源过程中,像个极客一样打破砂锅研究 CPU 到底被什么东西占用了。他提出了元胞自动机,发明了计算等价性和计算不可归约性这样深奥但颇具解释力的概念,好像这些概念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没啥关系。但是,完全不是这样。Eva Moskowitz 在和丈夫 Eric Grannis 合著的 A+ Parenting 一书中,提到了 “核心知识” 这个概念, 该 概念的提出者是 E. D. 赫希教授。Eva 在书中写道:仅仅学习如何阅读,甚至成为所谓 “批判性思考者”,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还必须掌握一套扎实的知识体系,以便能够深入理解所阅读的内容,并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这是在谈论孩子的教育,对于成人更是如此。因此,沃神提出的这些概念,将成为我们核心知识的一部分。我们在高校所接受的来自各个学科的知识,也是。有了这些,我们才能正确理解看见和看不见的世界。因此,大神也离我们很近。人类文明的延续,是铺展在圣贤们的认知之上的,这是王东岳讲过的话,我深以为然。按立德、立言、立功的标准看,沃神也接受圣贤了。说回来这本书,虽然是他的随笔及演讲集,但是所有内容加起来,我们看见的,就是一个孩子的好奇心。他拿着铲子,在科学的花园挖呀挖呀挖。他忙着在业余时间探究宇宙的本源,还跟 π 较上了劲,同时,他对于当下科技的变化非常敏锐,人工智能、区块链、神经网络都是他关注和研究的领域,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你如何谈论它们。他还对美有着极致的追求,因此他会谈论函数的命名与诗意的关系,说他是一个对起名字、定标志上瘾的人也不为过。这种癖好,让沃神显得可爱。他还是一个个人生产力的专家。他的工作环境、工作习惯都与众不同,最让我震撼的,是他几十年如一日记录自己的邮件内容、每天开会的次数,甚至敲击键盘的情况。他统计出来,自己敲击退格键的比例一直在 7% 左右!当然,这些统计不是人工完成的,不然太无聊了。这么无聊的事情,是他设计的自动化系统完成的,有了数据,加上分析,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时间使命情况等,进而找到改进的空间。沃神说,他觉得将来人人都会记录自己的各种数据,这真是一种美好的畅想。不过,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个人的健康数据、运动数据等已经在被收集,但更多的个人生产力数据,是要靠自己来收集的,这时候就要依赖自动化系统的运转了。大神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设计了一套能够高效运转的自动化系统,来实现个人数据收集的过程,我觉得他可以开个课讲讲怎么设计这个系统,一定比陈一舟卖得多,还可以顺带卖卖软件会员啥的。归根结底,这些文章都是他对于不同问题的思考。因此,沃神自己也说:深入理解特定主题并且解决其中的问题,是一件能带来无比愉悦的事情。我们也可以选择享受这种愉快,对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万物皆计算本书是作者的散文和随笔合集,谈论了他自己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对于非技术背景读者来说比较难啃。认真读下万 sir 写的中文序,就能了解个大概,书中许多具体内容可以一翻而过,后面几章可以读一下,特别是 22 章,作者分享的工作方法和心得,值得参考借鉴。作者的世界观总结为六个论点:第一,这个世界的本质是计算。第二,这个世界允许你有意识。第三,为了允许你有意识,世界的物理定律不能是任意的。第四,我们对世界只能有非常有限的理解和控制。第五,我们仍然可以探索科学。第六,生而为人的最高使命是创造新的价值。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万物皆计算》读后有感这本书是一个信奉计算至上的科学奇才过去所写过的文章和公开演讲的集合。没有固定主题,但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暗线 —— 计算思维范式。提到范式就说明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认知大转变,是的,作者就是要用计算思维重新理解我们的世界,重新理解宇宙。他提出的理论不太好理解,似乎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还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或者更通俗易懂的解释。他想用计算思维去探索我们这个宇宙的规则到底是什么?书中关于计算,关于宇宙的思考不容易理解,但重点不是细节,我们要抓住的是他的思想,他的观点,他看待问题,思考宇宙的方式。然而正是那些难以理解的思考才是有意思的地方,比如他提出的 “计算不可归约性”、“计算等价性原理” 到底什么意思?他如何用这两个理论去解释一些复杂现象?非常有意思,值得好好看看琢磨一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