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先有用户思维,再有用户飞轮!
这是看亚马逊体系的第 3 本书了,这本书里感受更深的是用户思维。001 按灯客服是接触客户投诉最多的人。他们最知道哪个产品投诉多,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关于产品投诉下架方面的事情,听客服的比较对。那这一条,跟这个类似?比如,宣传素材,销售最知道哪一个卖点最容易成交客户;比如,推广人员最知道,怎样的文案标题最可能有爆的可能;再换句话,就有可能是: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去指挥战斗。002 空椅子不是关注对手,也不是关注目标,而是关注客户,消费者。开会时,留一个空椅子,假设那是一个消费者,他的意见是什么?我们公司内部常常也会说两句话:关你屁事,关我屁事。是站在消费者的位置说的。只有跟消费者有关,他才会买帐。写文章,也要假设面对坐着一个人,你要关心他关心的问题,不断的给他回应,他才会继续看。所以,下次在拍视频时,也要事先想一想,可能吸引的目标客户是谁,他关注的是什么?然后再回来写内容,可能会更有针对性与吸引力。003 逆向工作法从消费者的需求出来,来倒推我们该做什么事情。比如,客户关注的是对接效果,我们就从效果出发,来倒推,怎样才能增强客户的对接效果。在环节,渠道邀约,会前准备,会中介绍… 总之,解决了客户的问题,我们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写在最后,看了这本书,你可以打造出自己的飞轮吗?并没有。但是,多看几次,有可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亚马逊在做 Prime 会员时,有两点理念值得深思:“不要总是幻想着去‘创造’新价值,或者‘培养’用户感知,而要寻找那些已经被市场上的用户感受到,并且强烈认可的价值感,然后不断地用会员制的价值去加强、延展、固化它。”“千万不要承诺你做不到的,所谓‘新’的价值感。” 寻找和定义 “正确” 的目标用户,并提供他们感受到且需要的价值,才是当下业务的突破之路。我当下做业务时,会时常想,为什么我们的用户认知水平这么低。竞品的用户人群都是高知群体,25-45 高学历、高收入、高认知、付费能力超强的人;而自己业务的用户群体,会更下沉一些,用户年龄偏大,有的甚至都不知道要下载 app。基于此的基础上,现在想来,反而不应该用高端的概念,去做包装,去做营销活动。也不要创造新价值,想着和其他家差异化。正是这些,自学能力一般,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的用户,才是我们的突破口。《了凡四训》中,了凡行一事便可积万善,要看这件事是什么事,怎么做,帮助了多少人。我想,接下来,要从术 > 道的方式,转化成道 > 术,才会有业务突破的可能。如果可以让更多的人打破茧房,真正的有所受益,也算是行善了。有的人需要的是当下最新的信息,有的人需要的也许只是经典;有的人需要的是日行千里,有的人当下最需要的可能只是日拱一卒。帮助那些只需要日拱一卒的人开始走第一步,也很重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要有点理想主义痴迷于用户,注重长期主义,简单到第三条都不需要,为什么在中国实施起来特别难,难到如作者在后记里自我调侃,这种价值理念连同亚马逊中国的退出,看起来就像是一句笑话。也许中国的市场真没有进化到,像亚马逊、好市多这样的企业进入,可以靠着强大的资本、痴心的服务,熬到国人普遍认可它们的好,但试问作为客户的每一个人两点:一是这样的企业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成为他们的会员。二是你现在成为不了他们,应不应该存一点理想主义,带着你的员工往这方面去靠近?这一定是趋势,现在做不到并非代表一定做不了,先知先觉总是好的,如前两年国家宣传的,人总得有起码的荣辱观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