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茅台传
“前世是高粱、小麦和水的物质融为了一体,变成了子弹、刀片、攻击欲旺盛的战士。” 本书开篇直给茅台六法,而后从烧房时代、酒厂时代、激荡时代或急或徐地记录茅台的前世今生,无以保留精神内核,无以窥探精深秘密。私以为茅台是从千恩万宠和千难万险中走出来的贵州奇迹,具备传统与未来的时间心法。有个小纠结:制酒选图过于传统,缺乏适宜的现代化气息,有种万亿公司千百作坊的感觉,能否在〖激荡时代〗呈现最新酿酒工序?最后,“一个细节就通往一种真实性,而下一个细节又隐含着另外一种可能。” 期待吴老师早日填上《大败局 3》的坑!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茅台厂史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也不能免俗,给酒厂写史,本书写的一般,上半部是茅台酒的起源和建国后到 87 年白酒市场放开,茅台酒厂完全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生产车间,作者写的涂脂抹粉,尤其是对茅台的所谓科技部分,不能因为赚钱就无限吹捧,烟酒的成瘾性才是赚钱原因。可以读的是下半部主要从 87 年市场,算是梳理了白酒品牌发展史,开始时酒鬼酒,秦池,五粮液代表了市场化,而茅台酒的复兴(包括收购的习酒集团),代表了地方政府参与的特色经济模式,茅台集团基本上就是贵州省的府库,近年的虽然售价和股价都屡创新高,但不要忘记当年褚时健的云南红塔集团的教训,茅台集团的 2 任老板都出事了,随着贵州省政府债务的问题,茅台集团会成为众矢之的。茅台酒的从低谷到现在的辉煌,典型的国货复兴过程,底层逻辑是国家崛起,茅台酒的严重销售危机 89,98,08 和 2012 年都反映了当年的经济生态状态,比如 2012 年因为 “八项规定” 导致 2013 年股价大跌,当时 “唱多派” 董宝珍的茅台股票跌 70%,输了赌注被迫裸奔,但后来 10 几倍的利润赚回。疫情三年茅台股票也跌了不少,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不是看企业本身,而是首先看好的是国际统治地位,属于赌国运。他长的持可口可乐代表了美国,茅台也一样,属于中国符号,现在酒的零售价坚挺代表国内消费者的认可,股价代表有钱人的态度。茅台的历史价格走势:1986 年,53° 飞天茅台酒,零售价:8 元 / 瓶。直到 87 年价格放开,之前的属于特供。1987-1999 年,这零售价最高 200 元 / 瓶。2010 年出厂价为 563 元 / 瓶;零售价千元。2012 年出厂价为 819 元 / 瓶;零售价 2.3K 元。2013 年,零售价格回落至 1519 元左右。2019 年,指导价为 1499 元 / 瓶,零售价格 2.6K。2024 年,看超市 3.2K。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7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茅台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还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茅台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国际展览,展示了中国的白酒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内涵。消费者的对高品质茅台的热爱和追捧,也体现了他们对茅台酒价值的认可。每一瓶茅台都是由酿酒师精心调配和质量控制的,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茅台酒的消费群体广泛,涵盖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这进一步证明了茅台在中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地位。总的来说,茅台酒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卓越的品质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作为茅台酒的爱好者,我深切体会到这种饮品背后所蕴含的无穷魅力。茅台酒的 “一次蒸馏、多次发酵” 的传统工艺,结合长时间发酵和酿造过程,赋予了酒液更加醇厚的质感和丰富的香气。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茅台是怎样炼成的吴晓波老师历时三年深入历史现场,将茅台的故事娓娓道来,揭开茅台神秘的面纱,展现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茅台。守正出奇,是茅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守正,体现在对传统工艺和品质的坚守,看似笨拙实乃行稳致远。出奇,体现在用倒插笔法深挖茅台酒品质的内在逻辑,还体现在对酱酒香型的定义以及超级单品战略和文化驱动战略,茅台的发展历程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茅台还告诉我们,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和科学的,今天的茅台,不仅采取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治理体系,更重要的是,他们崇尚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科学精神,用现代科技把对茅台酒传统工艺的科学探索、科学实践的成果转化到为全流程科学管控,使茅台酒在量产的同时,保障了品质的稳定,是科技支撑起茅台 2023 年销售 1644 多亿、利润 1083 亿的规模,从这个意义讲,茅台也是一家科技含量很高的公司。茅台当今的行业地位、市场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仅靠老天赏饭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茅台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靠守正出奇在摸爬滚打中磨炼出来的,茅台正在演绎一家传统公司怎样成长为伟大的公司,我们拭目以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大单品这几年茅台股票疯涨,一直刷新人民的认知,书中给出很多合理的解释,纯粮食酿造,领导人的助推等,其中有一个观点非常有意思,平时酒桌上也可以分享,就是喝茅台为啥不上头?专门的解释茅台酒 “不上头” 的原因:喝酒上头,是因为白酒中含有硫化物和醛类杂质,对大脑神经造成刺激和干扰。茅台酒的 “三高” 工艺 —— 高温制曲、高温馏酒、高温堆积发酵,使得低沸点类杂质在酿造过程中挥发殆尽,而在三年的陈贮中,醛类杂质进一步被去除,再加上茅台酒 “以酒勾酒”,不添加任何其他物质,这便保证了酒体的纯净性。消费者在饮用时不口干,饮后不上头,也不太会满身酒气。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传承弘扬茅台酒文化《茅台传》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茅台酒的历史、文化、生产工艺和市场影响等方面展开。首先,书中详细介绍了茅台酒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民间酿酒到如今的国酒地位,展现了茅台酒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其次,书中对茅台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原料的选择、酿造过程、陈酿和勾兑等环节,揭示了茅台酒独特口感和品质的来源。此外,书中还探讨了茅台酒在中国社会、文化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茅台酒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最后,作者通过对茅台酒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表达了对茅台酒文化的热爱和对茅台酒产业发展的期待,同时也提出了对茅台酒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思考和建议。总的来说,《茅台传》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对茅台酒的全面解读和深入剖析,旨在传承和弘扬茅台酒文化,促进茅台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看完,我也成为半个白酒专家了。本书让我看到一代代茅台人的努力与接力,也知道了一个品牌的建立的过程充满了艰辛。最让我感动的是邹开良去出差途中去季克良家看望他家人的那一段描述。邹开良在一年春节前去上海出差,顺道从上海坐船去南通,在 - 13 度温度下,在挤满人的船上足足站了 6 小时,到了南通已经冻得说不出话了。这一幕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人。那一代人,包括我的父辈在祖辈在内的人,真的太能吃苦了。而且他们心里也没有什么花花肠子,就是我应该去做这件事,那我就无论如何得去做。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向老一辈致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百年茅台酒史百年茅台酒史,按大的发展阶段来切分,可以分成五段:—— 从 1862 年 “华茅” 诞生到 20 世纪 40 年代的 “三茅争雄”;—— 从 1951 年成义烧房国有化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 从改革开放到 1998 年邹开良荣退;—— 从 1998 年季克良掌舵到 2015 年他荣退;—— 从 2015 年至今。当时茅台酒可以出口换汇,茅台酒的质量才会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0 世纪 50 年代,党中央号召全党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当时,贵州茅台酒厂厂长是个从部队下地方的山东人。他想,山东二锅头劲大,耗粮少,不像茅台酒五斤多粮还烤不出一斤酒来,存放时间又长。于是,他把增产节约的主意打在茅台酒的传统工艺上。这事让朱德知道了。…… 他拨通了贵州省委书记兼省长周林的电话:“我觉得茅台酒质量下降了,包装也土里土气,外国人看了不顺眼。” 朱德说:“你们不要片面强调增产节约。节约一度电、一吨煤、一吨水也是增产节约嘛,不要在茅台酒的传统工艺上打主意。一定要按传统工艺,一定要保证茅台酒的质量,不能损害茅台酒的声誉。”“好厂长” 张兴忠成了茅台酒厂历史上第一个因质量问题被撤职的人。当时,全国大炼钢铁,连农村的生产队都在垒土窑子炼钢。厂长郑光先汇报说,酒厂也正准备大批抽人兴建炼铁炉。周林得知后,立即制止了这个计划。他对酒厂下达指示:“现在全省抓钢铁生产,是钢铁元帅升帐,可对于你们茅台酒厂来说,茅台酒是‘皇上’,必须保证茅台酒的生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一杯难以下咽的酒这本书的上半部,充斥着对茅台科技创新的过度吹捧,将一家依赖成瘾性产品的企业包装成科技先锋,这种涂脂抹粉的叙事,暴露了作者对商业本质的认知偏差。烟酒的暴利,从来都建立在成瘾性之上,而非科技创新。将茅台的成功归功于科技,无异于将鸦片战争的爆发归咎于清朝的闭关锁国,避重就轻,掩耳盗铃。值得一读的是下半部,它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中国白酒行业光鲜亮丽的外表,露出其内里的病灶与暗疮。酒鬼酒、秦池、五粮液的兴衰,是市场化浪潮下的必然产物,而茅台的崛起,则更像是一场地方政府主导的资本盛宴。茅台集团,早已不是一家单纯的白酒企业,它更像是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是贵州省的 “钱袋子”,是地方政府债务的 “救命稻草”。然而,这种依赖单一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注定是脆弱的。褚时健的云南红塔集团,就是前车之鉴。茅台集团两任掌门人的落马,更是敲响了警钟。当地方政府将经济发展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一家企业身上时,腐败、垄断、资源错配等问题便会接踵而至。茅台集团的辉煌,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破坏之上,这种辉煌,注定难以持久。茅台酒的复兴,与其说是国货的胜利,不如说是国家崛起的缩影。它像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中国商业的魔幻与现实:一面是光鲜亮丽的 GDP 数字,一面是暗流涌动的权力与资本博弈;一面是民族品牌的骄傲,一面是市场经济的扭曲。《茅台传》的价值,不在于它讲述了茅台的故事,而在于它无意间揭示了中国商业社会的深层逻辑:权力与资本的共舞,才是这场盛宴的真正主角。而茅台,不过是这场盛宴上最耀眼的一道菜罢了。最终,我给这本书打两星。一星给吴晓波的文笔,一星给书中对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史的梳理。至于对茅台的过度吹捧和对商业本质的避重就轻,我只能说,这杯茅台,我喝不下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