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
1. 阅读的目的我不是冲着成为运营大牛去的,而是运营作为现在一个很火的职业(或者说很累)的存在,我却不清楚工作内容究竟是什么。其实制造业生产中也有运营的说法,不过好像内容不太一样。这本书的确很好的解释了运营是做什么的。2. 阅读的感受这本书或许真的能够让人成为运营大牛,很多深入细节的介绍。我看着看着,就觉得其中很多内容和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课相通。运营经理和产品经理相爱相杀啊。我在平安也负责过一些线上经营的工作,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平安做的很多东西就是运营支持。包括用户画像,偏好设定,以及拉新的内容方面的准备。书中介绍了很专业的操作方法。不过平安却很少有如此专业的运营培训,导致 e 化经营整体效果并不好。3. 阅读后的行动其实很多事情都和运营有关,看这本书更多的收获是抽象出运营思维。通过某些行为来改变事情发生的概率,通过分析对象的特征,提升做事情的成功率。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产生数据,数据驱动运营。根据公司所选择行业的商业模式,围绕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阶段性战略目标,把目标转化成数据化的形态,并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来完成目标。内容运营:提升首次购买转化率,提高复购的频率。用户运营:提升复购率。活动运营:提升转介绍率及客单价。有用户可以活得很风光,有客户才能活得更长久。掩盖这些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快!急速的发展可以掩盖很多问题。运营结构一般是指,在一个组织机构中,围绕着组织的阶段性目标,所形成的各种人、事、物的搭配和安排,并且由这些角色所构成的所有构造和流程的总称。对于如何围绕用户的需求这一点,我们要牢记用户的四步法:(拉新)用户为什么会来?(留存)为什么会留下?(促活)为什么会活跃?(转换)为什么会转化?在我们的内容里面都应该有一个答案。内容运营分成六步去实现,分别是:第一步:目标及定位。第二步:内容的生产。第三步:内容的处理。第四步:内容的展现。第五步:内容的扩散。第六步:用户的落地。(1)一定要以用户目标为导向。(2)一定要突出产品的核心价值。(3)一定要有内容展示的优先级。(4)一定要有设定引导扩散的环节。(5)一定要让用户产生落地行为。用户运营老四样:拉新、留存、促活、转化。用户的每一次状态提升,来源于用户的决定。用户的每一次决定,本质上都是指用户和产品之间产生了一种 “契约”。任何一个人,在签订一个契约的时候,他一定会考虑两样东西:成本和获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这本书我说实话你就算看一万遍,也不会让你成为一个运营大牛其实我是很平静地看完了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看前看后你不会有任何变化,当然我觉得也不需要质疑这本书,因为有些职场上的鸡汤还是需要定期摄入的,我觉得需要摆正的反而是个人的心态,不是说你看完这本书以后,你就能变为运营大牛,如果你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事情身上,那我倒觉得还不如买彩票来得更加畅快一些,监督好日常的工作,提升个人和团队的效率,打开认知后就已经比一般的运营人员要强很多了,很多东西是天生的,如果想后天学习达成,就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日拱一卒。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裂变是一个拉新引流的手段,借助用户本身来产出内容的方法UGC裂变是一个拉新引流的手段,进来之后把人留下来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拉再多人也是白搭。我们在上一章 “社群” 里面曾经说过 “熵增定律”,我们需要不断地提供能量。所以最成功的裂变应该是:通过裂变获取用户→用户的增多获取更多资源谈判的条件→获取更多的资源能够提供给用户→提供给用户的福利越来越大→产生不断的新裂变。这样的裂变才是真正的复利思维,A 产生 B,然后 B 又可以转化成 A,大家还记得吗?即资源产生用户,用户又可以创造资源。(请参考第四章 “复利”)裂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用户拉新及增长手段,也是在短期内能够获取大量用户的方法。不过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获取用户后如何去持续地产生内容输出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如何借助用户本身来产出内容的方法了,即 UGC。以个人为中心,进行内容输出和吸引用户的微博。以书籍、电影等为中心,进行评论内容输出和吸引用户的豆瓣。以某知识点或问题为中心,进行回答内容输出和吸引用户的知乎。以旅游为中心,进行景点攻略内容输出和吸引用户的马蜂窝。以游戏为中心,进行竞技游戏直播视频输出和吸引用户的斗鱼。…… 大家可以发现,这些 UGC 平台之所以能够做得很火,是因为它们都抓住了以下几个关键点。1.从用户获取的角度来说,展示的都是用户最希望获取的内容好的 UGC 平台都是用户在某个场景下内容获取的刚需,比如有问题了要找答案,看电影前先看看评价,旅游前先做做攻略,等等。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某一点所产生的,比如某个人、某个话题、某本书、某场电影、某个景点等,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这种耗时不长的内容,能最大限度地侵占用户的碎片化时间。2.从用户产出的角度来说,都抓住了用户最容易产出内容的场景这里的场景,其实就是用户的情感宣泄点。比如看了一部太垃圾的电影,一定非常想大力吐槽一下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去了一个太美的景点,一定也要抒发一下自己的感叹和赞美;等等。在这些 UGC 平台没有出来之前,遇到这些场景用户基本上没有什么抒发情感的出口,而这些平台的出现则恰好满足了用户的这些需求。3.准入门槛低这里的门槛是指对用户没有准入要求,所有人只要愿意产出,且满足一定的规则制度,基本都可以。这几点大方向,也决定了一个 UGC 平台的成长空间。当然,一个 UGC 平台的成功除了要选好赛道,更大的因素取决于是否抓出了 “势”,是否在合适的时机快速地发展并且建立了自己的核心壁垒,就好像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一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非常好!强推!说几个推荐理由:因为书名,在主题阅读选书的时候差点略过了,差点被遗漏的好书。模型思维最佳实践的一本书,用常见的几个简单模型,来解释运营工作背后的逻辑。语言风格简单案例丰富,以简单底层的逻辑为始,传递的运营思想和方法论深刻,且逐步延伸到具象的运营复杂场景里,填平了方法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少即是多,发挥几个模型和几个其他学科理论的最大效用(比如 "复利"),一方面可以在运营的各个维度可以复用,同时也可以跨领域复用。真的强推!运营和产品同学看了书之后的内容就知道我在说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销售型和服务驱动的公司,虽然在结果上是赚钱的,但在投资公司眼里是不值钱的,过于依赖某位明星型人才,具有不可复制性,特别是服务,可能有朋友 会说海底捞的服务好,明白的朋友知道海底捞的核心是组织文化,服务化只是其中的外化而已,要不然也不会有很多公司学习海底捞的服务但并没有达成海底捞的成就而运营完善的公司,相对来说更值钱,因为体系化是可以复制的,替代人的因素,本书从思维,结构,数据,实战几点进行了说明,可以给做运营的朋友一些启发,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要把运营工作做成了销售助理的工作,这样也找不到做运营的快乐,一个好的运营,基本是以店总的角色来培养的,高度要站在经营的角度,从用户,活动,内容不同纬度找方法,去解决当下的问题,利用心理学和行为学去影响用户的决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你的世界就是这样被一点点改变了这是 2021 年看完的第 35 本书本书适合那些互联网运营工作者和那些希望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去运营的读者。自从 1995 年中国电信分别在北京上海接入了两个 internet 节点后,1995 年就被记载为中国互联网的元年。从那一年的调制解调器,到当下的 5G;从那一年的网络聊天室,到当下的网络社群;从那一年的门户网站,到当下的元宇宙;从那一年的论坛版主,到当下的网红博主;在现实世界的商业世界里(传统领域),我们通过自身的商业模式,连接了南北东西,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商业的效率,推动了商业文明。在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内,诞生了另一个叫做互联网的 “元宇宙” 空间,在这片 “空间” 的草地上,那一年,迎来了第一头吃草的 “牛”,而后第二头 “牛”,第三头 “牛”,一群 “牛”,一大群 “牛”。时至今日,自从互联网的 “宇宙大爆发” 以来,在这片不断成长的 “宇宙空间” 里,一个个星球、世界不断的诞生、成长、转变、消失,但是那些吃草的 “牛”,也随着 “宇宙” 的成长而不断的进化。只有草的星球,已经不能满足 “牛” 的需求了,同时,由于 “牛” 数量的边际效应,“牛” 已成为各星球世界争夺的 “稀缺资源”。如何在这片 “宇宙空间” 经营好自身的 “星球世界”,吸引那些 “牛” 来吃你的草,将会这片 “宇宙空间” 里的又一场 “星球大战”。你能否在这场大战中继续生存,成为一个星球世界的运营大牛。如果你正处在一场 “星球大战” 之中,或是一场 “星际保卫战”,又或是你将发起一场 “战争”。这本抢夺 “牛群” 资源的 “星球大战” 的战略指导手册,值得你去学习一下。它绝对没有《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指导手册》那么厚,全书只有九万七千字。既然将它比喻成一本战略指导手册,是因为作者将这本 “战略手册” 按照宇宙空间的多种维度,进行了全面的诠释。他们分别是:思维、结构、数据、方法,这 4 个方面:在第一部分:思维篇中,作者给出要想成为一名运营大牛,首先理解何为运营,运营的思维是什么?第一:在思维的逻辑上,如何从上至下的思考,如何从下至上的执行。第二:运营的思维方向,是什么?由于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业,对面对不同的运营思维方向,作者给出一个 “运营立方体” 的概念,帮你整合你的运营思维逻辑。第三:确定并聚焦你的受众对象第四:理解 “复利” 在运营中的力量作者在这个部分有一段话,非常具有思考的参考价值,如下:产品可以产生内容,那么:让内容变成产品!内容可以产生用户,那么:让用户产出内容!内容可以产生活动,那么:让活动产生内容!活动可以产生用户,那么:让用户产生活动!渠道可以产生用户,那么:让用户变成渠道!用户可以产生行为,那么:让行为带来用户!行为可以产生效果,那么:让效果带来行为!运营可以产生数据,那么:让数据驱动运营!思考一下,你们的产品、内容、用户、活动、渠道、行为、效果、数据、运营,都是如何周而复始的产生效应的?第二部分,结构,运营的结构企业的一切运营,都是围绕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展开的(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而运营的方向主要以三个方向展开,即:内容、用户、活动。同时在运营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分别从:新媒体运营、社区运营、推广运营、渠道运营、品牌运营、数据运营等方向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数据也许在上个世纪末,互联网刚兴起之时,数据化运营是什么概念?大数据是什么意思?应该是所知者甚少。但是到今时今日,相信各企业已经非常明白数据的价值,数据的应用,已经数据的运营,能够为企业自身带来什么了。数据分析师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但数据运营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该如何去获取、使用那些数据。作者首先给出,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最为基础也最为核心的数据,即:用户量、留存率、活跃度(DAU)、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这四个指标。然后在分别去量化拆解那些关键的数据,引导你去合理的搭建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当你拥有了这样的数据体系,你就可以像监控仪表盘一样,监控企业的运营效果,并发现其问题的所在。第四部分:各种运营的干货方法这是这本书最后的一部分内容,作者运用各种的图表,公式,分别在用户的分层、用户成长体系、社群、裂变、UGC 的使用、追热点、优惠券的使用、如何用 “托儿”、用户的心理学、以及如何取势、如何做局等方面,给出了运营的方法与建议,如果你在以上这些运营方面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参考一下其中的内容。不知是缘分使然还是巧合,近期看的几本书,都是围绕着如何运营这个核心,还真是挺有意思的,也同时有运气成分在里面,因为,近期看的这几本关于如何运营的书,个人感觉还都是不错的指导型书籍,内容可谓是干货满满,各位大神的宝贵经验绝对值得参考与学习的,本人 get 到了,就看今后如何能运用上这些知识了,能做到学有所用。悟语:对于所学的知识,最可怕的就是:在学完之后就没有之后了,仅以此文的书评书荐作为本人的一次 “之后” 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