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1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的有意義

    随着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华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逐渐增强,中西文化之别逐渐被视为类型之别。中西所属的文化类型虽然有别,但都对未来的社会和时代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建设的价值。换句话说,现代化的模式并不是单一的,而可以是多元的。“现代化进程本身是由根源于各种特定传统的文化形式定型的”“儒家东亚充分实现了现代化而没有完全西化,这清楚表明现代化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化形式。” 无论是德鲁克的管理哲学还是野中先生的知识管理体系,都没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缺乏东方哲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源远流长的整体思想观,如总体思维、对立统一、有机整合和动态发展;道家哲学所提倡的阴阳一体、动态演变、天人合一;儒家哲学提倡的允执厥中 “中道” 思想(“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礼记・中庸)”);以及法家在《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全局战略观,佛教中的 “性相一如” 和 “中观” 哲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管理学教材

      管理学进入学校就摆脱不了刻板和僵化,全书大词堆砌,典型的教材款,适合 HR 等培训课导师参考,普通人读起来没什么用,全书罗列的案例也比较空洞,太虚。说起管理,首先要目标明确,先是生存要活下去,对标竞争对手,老板关键要考虑的是利益分配,不是 “管” 而是 “理”。部门领导和员工就是目标导向,如果打胜仗。管理学的典范最应该向中国政府学习,先不要挑毛病,设身处地的想想,9 千万党员,14 亿人口,绝对是最庞大的管理体系,2 千年中华体制的管理一直在兼容并蓄的融合,要有文化自信,《资治通鉴》《孙子兵法》研究的都是管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要有计划性,计划是我们从事一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好的计划能够是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我们要服从领导,这里的服从并不是一味地盲从,要在坚持大方向的前提下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再者,我们必须是有组织性的,良好的团体协作总是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真正将自己融入一个集体可以体会到管理带来的许多趣味;同时,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向管理化方向发展,为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系统梳理了西方传统管理学体系的演化脉络,借鉴日本学者关于知识管理研究的精髓,并吸收了中国哲学中的整体观、系统观和中华文化中的仁爱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方太、茑屋书店、国家电网、中国商飞、微软、中国航天、中国中车、本田、宝洁、海尔、中铁装备、奈飞、宜家、默克等中外企业闪耀人性光辉的管理实践的长期观察,提出 “有意义的管理” 这一具备中国特色的全新管理范式 —— 主要包含信念愿景、人性尊严、创新创造、个人福祉和社会福祉五个方面。本书写给所有重视人性尊严、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旨在为未来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提供更好的管理理念,为全球管理范式的转型提供有价值的探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济人→社会人→知识人→伦理人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出现人类群体的组织和活动以来,管理就产生了,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传统的管理学体系专注于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提高。这些确实曾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造就了福特、沃尔玛这样的传奇。但是,随着员工知识水平的提升,知识工作者在获得报酬的同时,更关注得到尊重、谏言、民主参与、职业发展等需求。而传统的管理学体系热衷于 “控制”,专注于组织内部的协调控制,忽视了利益相关者和价值网络对组织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传统管理体系的运营效率已接近阈值,难以维系过去骄人的竞争优势。有人的地方就有意义感和幸福感提升的内在动力涌现。有意义的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种管理理念,推动更新、更好的关系产生,建立更开放、信任、共享的组织氛围,让每个人实现个人福祉并带来整个社会福祉的提升。而这本《有意义的管理》中将第四代管理表述为有意义的管理,包括信念愿景、人性尊严、创新创造、个人福祉、社会福祉五个方面,与传统管理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相当值得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管理,因其科学性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因其艺术性映射出人性的光芒。《有意义的管理》一书正是在理性与伦理的交互中孕育而生的,通过管理赋能工作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企业管理的要义也是管理教育的灵魂。如何将人的价值视为整个经济体系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关键要素,实现帕累托最优,也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下经济学者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本书无疑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思考。—— 王文举 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数量经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四代管理为意义管理

                第一章管理的迭代与发展挺有意义,梳理了整个管理学的发展框架及代表性管理理念,值得一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树立使命目标,重塑工作意义

                  当看到全英文的序言时,我以为这是一本中英文专家的书籍,还好后续的内容证明并非如此。本书从管理学体系的发展与迭代开篇,讲述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知识管理和意义管理的代际演变趋势,之后用大量篇幅说明意义管理的重要性。就马斯洛的 5 层心理需求体系来说,目前大部分国家人民的前三项需求 (生理、安全、归属与爱) 基本都是得到满足的,所以作为管理者,重点就是关注服务对象的第四层需求 (尊重) 和员工的第五层需求 (自我实现),就比如新时代农民工和老一辈农民工对工休的要求就大不相同。书中还举了大量的典型案例,包括方太、海尔、微软、网飞、中国路桥集团、中国航空航天等。从民营企业到央企,从国内到国外,从商业到国家治理,可以说管理无处不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 “改革创新社会体制、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高度发达的福祉社会,不仅满足人民的需要,使每个公民都能充分享有作为人的尊严和幸福感,也是文明社会发展历程的坐标和里程碑,更是小康社会实现后的又一新的征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没有想去月球上看一看的想法,人类就不会成功登月。无论如何都想要实现某件事的信念,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并实现创新。这正是人类的本质。而信念管理就是扎根于人类本质的管理”。人们正是因为怀揣信念,在交流过程中才能说出有价值的内容,才能积极地表达;正是因为怀揣信念,为了使其进一步升华,令人奋进的内在动力才会涌现。可见,信念与愿景是企业有意义管理的前提和战略使命。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信念愿景、人性尊严、创新创造、个人福祉、社会福祉

                      意义是人类生活和组织管理的根本旨趣。意义的创造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人” 的认知能力与语言实践是意义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比绝对客观的 “真” 概念,“确定为真”(实证主义意义论)与 “接受为真”(实用主义意义论)才是意义理论的应有核心。—— 迈克尔・达米特人性异于禽兽者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生活的意义,即探求意义意志。动物寻求的是快乐和征服,而人的本质则是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责任要有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 弗兰克尔帮助员工找到人生的意义感,找到生活中的责任认知和坚定的信心,也是企业管理者的使命和意义所在。从西方意义理论基础中工作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人性化商业理论(BOH)等维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命论”“性与天道” 等意义理论,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中心论、儒家思想中的 “仁爱之德” 等理论汲取精华,形成 “有意义的管理” 理论内核。出于对中外企业闪耀人性光辉的管理实践的长期观察,我们提出 “有意义的管理” 理论框架,系统整理了西方的管理学逻辑体系,借鉴了日本学者关于知识管理、认识论的精髓,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论、胡塞尔的 “现象学” 和西田几多郎的 “意识之野” 理论,更重视吸收了中国哲学中的整体观、统筹观和中华文化中的仁爱精神,是具备中国特色的全新管理范式。它主要由信念愿景、人性尊严、创新创造、个人福祉和社会福祉五个方面构成。第一,信念愿景。“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精神力量。” 信念是组织之魂,也是产生意义感的前提,而愿景是企业的航向,是组织战略与文化的结晶。有意义的管理强调管理过程中与员工进行 “创造性” 的对话,实现个人使命和企业愿景之间的有效互动,赋能个人的同时也赋能整个组织。第二,人性尊严。西田几多郎认为真实的实在并不是通常所谓冷静的知识对象,而是从我们的情意所产生的东西。只有 “通过爱才能得到最深刻的知识,爱是知识的顶点”。有意义的管理强调爱与道德对组织管理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充分重视组织个体,使其在组织中充分感觉到体面尊严、温情管理、同理心和共情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重视组织内部的合作共赢,在组织中塑造心理安全感,员工可以自由分享自己的想法、反馈和建设性意见,提升组织中人性的光辉。第三,创新创造。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是知识创造和知识转化的重要场所,也会成为集体想法的实现者。未来企业将会更大程度地挖掘员工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创新主体,让每个普通劳动者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未来推动企业永续发展的源泉。在创新创造的过程中,将会更大程度地强调社会文化、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在创新过程中的回归,使得企业创新实践从科技和市场层次上升到意义和文明层次,体现意义导向的创新范式变革。第四,个人福祉。幸福来源于对有意义快乐的不断探寻和追求。幸福是一种持续的战斗力,取决于积极心理力量和心理韧性的培养和历练。经济学家 E.F. 修马克在《好的工作》一书中指出 “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维持自己内在世界的秩序”,有意义的管理强调在管理过程中重视员工内在力量的塑造、心流的产生,塑造内外平衡、身心平衡的工作生活共益感,进而产生积极的幸福感,实现从福祉到繁荣的升华。第五,社会福祉。“以人为本,以民为体” 这一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有意义的管理认为企业应该探索让员工创新创业、寻找幸福的经营模式,以利他为原则,打造正能企业、利他经济,塑造正能社会,提升整个社会的幸福感和社会福祉,建设和谐的福祉社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人性出发

                        任何事物,一旦加上 “有意义” 的限定,就成为一种价值观视角下的事物。没有对错,只有观点。毕竟,有意义的判定是千人千面的。管理从人性看,一切从人出发,当然是有意义的。但管理从事出发,一切围绕事情,也不见得就比前者少了意义。因时,因地,而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代管理:科学管理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 —— 这是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方法的基础;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第二代管理:行为管理​1、组织成员是社会人。物质条件的改变不是生产效率提高或降低的决定性因素。员工的集体意识可能比物质激励制度更重要。员工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还需要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等。​2、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它对员工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正式组织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成立的具有明确职能的机构,对员工具有强制性。​3、组织应采用新型领导理念。新型领导理念是要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使组织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地合作。第三代管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也叫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第四代管理:意义管理​有意义的管理必须让员工成为自主人即创客,使企业转型为自组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记忆最深刻的是海尔的人单合一,可能是平时听的多,哈哈哈哈,也重新理解了下人单合一和链群模式。海尔的 “人单合一” 管理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旨在解决活力和管理、创新和竞争之间的矛盾。该模式的核心是人的价值最大化,通过 “链群联合体模式”,让每个员工成为创新的主体,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富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管理的意义在于从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出发。

                              以人民为中心是有意义的管理所遵循的重要理论基础。加强幸福感和意义感的引领,在企业中要移去组织内部的隔阂,以关爱为驱动,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和自由,赋予鼓励、能力、承诺和支持。帮助员工找到人生的意义感,找到生活中的责任认知和坚定的信心。员工在组织中不只获得经济价值,还会获得生存能力提升的韧性,以及改变世界的机会,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能追求公平和正义。有意义的管理充分体现中国哲学的整体观、系统观,强调和弘扬中国哲学与人文精神,以整体性、动态性和系统科学思维,推动哲学、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推动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管理文化与西方管理文化的融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流和成绩

                                有时候做一些事也觉得时间很快走,也能感觉到一定的小成就感,但心流需不需要和成绩挂钩,如何评价一种心流的状态和结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后感

                                  本书的结构非常有专业论文的特点,以回顾管理学发展历程为起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提升员工个人和企业组织意义感的工作路径,并列举了一些企业组织的具体案例。整体感觉是旧酒装新瓶,部分概念的解释还比较浅层,总体感觉本书带给读者新的养分量不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管理,有意义

                                    这本书是典型的中国式写法,概念述说 + 案例解说,教科书意味有些浓。虽不失严谨庄肃,但趣味性和灵活性也略显不足。不过,书里提出的 “有意义管理” 之概念,确实蛮不错的,也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所谓 “人心向上,人性向下”,管理过程中面对的是人,活生生的人,一味地用规章制度,直板地制定 KPI、让大家机戒式的执行每个目标,那是不行的。这时,给予尊重,让员工对组织产生参与感、成就感,在组织感受幸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书里的不少方法是不错的,管理经验不太熟的领导者值得细读一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以关爱为驱动,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和自由,赋予鼓励、能力、承诺和支持。帮助员工找到人生的意义感,找到生活中的责任认知和坚定的信心。员工在组织中不只获得经济价值,还会获得生存能力提升的韧性,以及改变世界的机会,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能追求公平和正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意义的管理——管理学4.0时代

                                        这本《有意义的管理》是一本管理学专业类著作,是我读过的书中,中国作者在参考文献上占用页码最多的一部(应该是没有记错吧,参考文献达二十多页)。​本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二是管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征,姑且称其为从 1.0 发展到 4.0 吧。1.0 阶段是以泰勒为代表的 “科学管理” 体系,2.0 阶段是以梅奥为代表的 “行为管理” 体系,3.0 阶段是以彼得・克鲁克为鼻祖的 “知识管理” 体系,4.0 阶段则是本书作者在前三个阶段基础上,综合国内外优秀企业管理模式和东方文化体系(主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 “意义管理” 体系。​这四个阶段的演化方向用作者的话最简要的概括是 “从工业经济时代以效率为导向、以理性与规范为范式的第一代管理学体系 —— 科学管理,到以关注人的动机与需求的第二代管理学体系 —— 行为管理,到知识经济时代关注知识与创新的第三代管理学体系 —— 知识管理,再到数智化时代以幸福和意义为导向的第四代管理学体系 —— 意义管理,实现了主体从经济人、社会人、知识人到伦理人的演进过程”。​第三部分也是本书的论述重点,即从 “信念愿景、人性尊严、创新创造、个人福祉和社会福祉” 五个方面具体论述 “有意义的管理” 的内涵和如何运作。并且在每一部分都辅以在该部分做得出色的企业案例,这些企业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既有传统企业,也有互联网企业,既有国企也有私企,它们中大多是我们熟悉的,如海尔、中国商飞、奈飞、微软、宝洁、中铁装备、宜家、中国航天科技…… 当然,这些企业并不只是 “有意义的管理” 里一个方面做的好,其实每一方面都做的很出色,只是举例时有所侧重罢了。​对于管理学,我完全是个门外汉,但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感觉我知道的管理大多还是在 “1.0”“2.0” 阶段,大多以效率、满足马斯洛需求为主要目标。当然,也有可能(而且极有可能)是我目光短浅眼界狭隘了。​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我虽然不是管理人员,但是我仍可以用书中的理论来指导我的工作和生活。作为个体的我既要低头走好自己的路,也要抬头看看远方的风景。​​ ps:因为这两天在外旅游,较多的时候是看风景尝美食,所以只能利用早起、晚睡挤点时间,利用坐地铁、等餐的空闲时间来看书。这也是我发现的看电子书的优势之一。我感觉,虽然忙,但还是能够挤出时间看会书的,不必在乎看什么、在哪看、怎样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我打赌作者没有做过实际的企业管理

                                          全是各种正确的案例,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就是一本教科书,满篇正确的废话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