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文化的拳击手,如何成了世界顶尖建筑师?

    记住安藤忠雄这个名字,是在跟一群建筑爱好者旅行的大巴上。


    当时,请大家给我推荐几本建筑学的经典或者入门书籍,好些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推荐了。其中几位都提到了安藤忠雄。
    得知这位 “没文化的日本鬼才” 原来高中时是职业拳击手,用拳击赚来的钱周游欧美,观摩学习各处的建筑,最终纯靠自学,拿到了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成了日本建筑界的顶级建筑师后,我的眼睛一亮。
    那次旅行结束后,操起先我一步到家的书,开始猛翻。尤其喜欢的,是《建筑师的 20 岁》。
    这本《在建筑中发现梦想》,由安藤忠雄这位自学成才的顶尖建筑师,带着你去游览世界各地有特色的建筑,通过他的文字来讲述自己的建筑背后的设计理念,和对于建筑的思考。其中,就包括了非常有名的光的教堂、水的教堂…
    很多解决方案,都来自于问题,安藤忠雄的设计同样如此。
    “透过建筑究竟可以达到什么”,是他接触建筑后不断思考的问题。他说,“透过建筑孕育出某种新的事物,这是我最珍视的。”
    而对于一个建筑的门外汉,我珍视的,还有他那种边挣钱边旅游边自学的成长方法。
    旅行可以塑造人,也可以让我们离自己更近。是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还是让脚步随着心慢慢逛,看到喜欢的,停驻,哪怕只是在街边看行人来来往往?
    可能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
    书的最后,还提供了 “安藤忠雄建筑探访导览”,细致到坐什么车在哪里下。如果你喜欢逛书店,恰好又喜欢建筑,推荐你一定不要错过魔都的 “光的空间”。
    ————————————
    扩展学习:
    纪录片《安藤忠雄:武士建筑师》
    B 站《安藤忠雄的建筑学笔记》
    纪录片《世界建筑系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尊重人在建筑中的情感

      读来很轻松,能很深刻的感受到安藤心中对空间里人的关注。跟随他的笔触,也顺便了解下 20 世纪的现代建筑史和那些影响了一代人的建筑家。尊重人的情感,将建筑融入当地的环境,与时代记忆融合,才能找到让建筑 “活化” 的秘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感觉一般

        通篇看完也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也可能我是门外汉吧,读不进去。只是图片也很模糊,丝毫不能体会出意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建筑专业普及性读本

          平实的语音,娓娓道来建筑应有的样子,比起国内大师玩弄艰苦晦涩的语音以彰显学问更加平易近人,不管是对建筑学者还是普罗大众都是优秀的读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赖特在指导学生时,不只是让他们接受建筑教育或参加设计活动,他还让他们参与农耕、煮饭、打扫及施工,透过这样通盘经营人生的方式来培养整体人格的教育,培育出许多卓越的建筑家。因为,如果都没办法独立生活,又怎么有办法建造出承担人类精神与肉体的建筑?—— 对于赖特这样的信念,我深表赞同。另外,赖特非常讨厌被模仿。他希望每个学生一方面把自己的教导当作一个轴心,另一方面期望他们发展各自的独特个性。赖特的思想完全迥异于格罗皮乌斯所象征的现代教育制度,而是彻底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年龄比柯布西耶、密斯等现代建筑风云人物的建筑家还要大上一个世代的赖特,早期主要在造型方面给西欧现代建筑运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因为赖特旗下的许多建筑家们都是特地从欧洲前往美国拜访他。其中,日后在加州让现代建筑大放异彩的鲁道夫・辛德勒或是理查德・诺依特拉等人更是顺势留在美国工作。另外,日本人中也有如建造甲子园旅馆的远藤新,以及土浦龟城、星岛二郎、冈见健彦等,之后领导日本现代建筑界的人物尊赖特为师,他们之中有好几个人都受过塔里埃森的教育。不过,赖特的建筑手法个性太过强烈,不但不是任何人都有办法模仿,而且性格强烈到一旦接受他的洗礼就很难摆脱其影响。因此,在赖特的嫡传弟子们也都相继过世后,能承继赖特思想的人所剩无几。日本帝国大饭店建设之时,身为工作人员之一、与赖特一同来到日本的安东尼・雷蒙(Antonin Raymond)就说过,他为了摆脱赖特的影响创造出自己风格的建筑,历经了一段相当挣扎矛盾的过程。但是,我们应该从赖特的建筑中学习的,是其以有机为本、与自然共生的态度。最能够承继赖特真髓的,或许可以推举曾受过塔里埃森教育,自 1970 年开始持续进行名为 “雅高山地”(Arcosanti)建筑计划的保罗・索莱里(Paolo Soleri),因为他和老师赖特一样以生活者的态度亲手打造建筑。据说赖特生前不断地改建塔里埃森,铁锤声不曾中断,而在他已经过世的今天,塔里埃森的建筑仍被许多人利用,依然延续着旺盛的生命力。赖特高举有机性建筑的概念,创造出许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杰作。不过,或许永远没有完成之日的塔里埃森,才是他最能实践有机性理论的建筑,而塔里埃森是个有生命的、活生生的建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面对遭受原爆攻击,并对此提出各种建议。但是,现在最需要做的,难道不应该是悼念毫无理由就被夺走性命的人们,并反省如何走向未来吗?杂居在地球这个空间有限的地方,我们是不是该好好思考应如何共同生活,并学着彼此认同,一起经营一个共同体呢?生活在当下的我们肩上背负的责任实在重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建筑之旅,人生一直的追寻,加油给我自己,努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奇妙的世界建筑云旅行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是一本关于建筑的大众读物,它是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日本 NHK 大众讲堂进行建筑讲座的讲义集合。在书中,安藤忠雄按照建筑的功能与类别对一些世界名建筑和建筑师以及自己的项目做了介绍,包括住宅、广场、城市规划与建筑、建筑合作项目、重建项目、庭园等,并且阐述了自己对建筑的思考。对我来说,阅读这本书有着与以往阅读完全不同的体验。虽然阅读速度放慢了,但却有了一种奇妙体验:安藤忠雄如同一位专业的解说,陪伴我开启了一次奇妙的世界建筑云旅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

                    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追求有生命力的建筑,能够融合环境承载记忆,倡导公共意识和市民精神,展现大师的社会责任与人文情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世界各地建筑对安藤忠雄的启发

                      最后附录的安藤建筑导览很实用,方便按图索骥。隈研吾谈建筑中曾经很痛苦地提到学过拳击的安藤会殴打员工,隈无法忍受这样的日本建筑设计圈,及至避走到纽约... 但是不可否认安藤对建筑与城市,社会的思考与感受度还是很深的,其文字中也很有热爱与温柔。像日本民族一样,是一个矛盾体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一般

                        我觉得作者写的太随心所欲了,没什么特别的干货,我觉得不是作者应有的水平啊!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