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全书 22 个小故事,大都是形形色色的年轻人在面对家庭、爱情、工作时的种种状态,有些细节偏沉重,读起来感慨万千。任何群体,想要跨越不属于自己的阶层,或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安身立命,都要经历太多的艰难险阻。尤其在房价高昂、文凭贬值、工作机会减少的当下,更是难上加难。从书中的大部分故事里,很容易看出原生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它们决定了每个人的出发点,而个人能力也决定了每个人要去的地方注定不一样。但不管登顶或困守山脚,走泥潭或平坦大道,都不容易。想起余华的一段话:“活着” 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来自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15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唯有真实 方能感人看完了《真故・90 后叙事》,一些 90 后的同志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感情的故事。整体来说很丧,大都是不满小县城的生活,留在北京上海吃苦的故事。最典型的是一群女孩合租的故事,两室一厅改成的合租屋,住着 24 个好孩儿,最便宜的床位都要 600 元。最让我感动的是洱海边那个向世界告别的女孩子,年纪轻轻便患上癌症,放弃治疗,边旅行边享受人生的最后。有上班 5 月被裁员的,有在小城天天打游戏混日子通过朋友圈装作在北上广的,有被上级天天说不行的,有养了一只天天把被子拉湿了的猫的,有两个人打拼努力花了 500 元办婚礼的,有被父亲棍棒了十年,终于独立以为自由爸爸却不在了让他痛悔不忍的,有无力抗争到终南山隐居的,有在朋友圈用别人照片生活在平行宇宙的。其实哪有什么 70 后,80 后,90 后,我们都一样的在这个激荡人心的时代里,用自己的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仍需扪心自问,我们真的足够努力过吗?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