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又是一本被封面耽误的好书啊。作者刘军强在这本书中,从分野、风格、阅读、视角、提问、文献、论证、结构、流动、故事等 10 个角度,帮我们梳理分析一篇文章该有的模样,并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们从一而终式写作,三步提问法,马奇故事三原则,选题四象限,兰德标题法,WSPC 结构…… 各种写作的前置预备框架,以及在写作过程中如何筛选取舍,真的太有意思了。本书干货实在太多,让我看的是心花怒放。不是说此书是万灵丹,也不是说它是写作指南。手艺终归是手艺,不动手学不会。我觉得这本书于我而言,最大的价值就是印证。自己动手写,写通了,看看这本书,我能得到印证;写得乱七八糟、半通不通,我也能得到验证,发现自己问题出在哪;写得狗屁不通,写累了,写烦了,随手翻翻本书,就像被门板夹了一下脑袋,壅塞的思路反而说不定能开通一点。不写,此书无用;少写,此书有点用;多写,此书真有用。所以我坚持每天瞎说瞎写,顺便进步一点点,也不失为一份小却幸。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不只是写作书作为读者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写这部书花了一番功夫,没有多余的煽情,少有想跳过的段落,而且里面还有不少意义隽永的金句,实在值得一读。我很喜欢里面的引用,不是为人熟知的句子,反而有的很新,很小众,但是很打动人。比如 “每一个入口都是一个出口” 等等,这句 “年轻从来不是什么资本,时间和阅历不可逾越” 我也很喜欢,感觉既有文采又有思考。我还有被启发到的一点是作者说到读书要有品位,并且观点非常鲜明的指出,有一些文字是粗制滥造,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需要有信息筛选甄别的能力。对事情的 sense 和 judge 不可少,所以要更主动的有意识的,或者说批判性的去阅读。“如果有些事情不值得做,它也不值得做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本书顶五十本,好看不火的诚实之作- 啥叫扎实的学术能力,看完这本书就知道了。文中引用了几十本写作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有教你写故事的,有教你克服心理障碍,有教你如何思考的,有教你如何论证说服他人的。- 作者不是简单的引用,而是形成了自己严密的体系。即使不进行引用,大多数读者也看不出来,因为作者完全将这些方法技巧内化了,变成适合国人写作的语言写了出来。很多畅销书为了标新立异,一定要发明一个概念,表明这是” 原创 “。其实大多数都是伪原创,东拼西凑,让整个书看着啰嗦又没有章法,是文章的集合而不是书。- 而这本书的作者,大大方方进行引用转述,却丝毫没有降低原创度,这是读者的福报。等于说一位先行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同时还不断给出地图路标,方便读者资讯探索。这就是我说作者诚实慷慨的原因,比起那些伪原创,遮遮掩掩的书高出不知几个层次。本书中所列的书籍,涵盖了各类写作的指引,你即使想写个婚礼请帖,都有相关的书籍教你,拿着作者的这本地图,再对照读完,吃透,做好笔记,进行实践,完全可以出一本畅销书了。- 以上表述完全不能体现这本书的价值。读者一定要亲自试看,看看第一章便知。什么是论文,什么又是作文。这其实是国人最大的误区,这种误区来自我们的教育体系。我们从小到达只会抒情歌颂,却从来不会论证说服。而后者不仅是写作的核心,也是人思考的核心。我只见过国外的作者讨论什么叫做 essay。此书在第一章就一针见血的指出国人写作的病症,相信读完第一章大家一定刹不住车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全是嚼得动的干货这是一本属于 “相见恨晚” 类别的书。要是我大学的时候读过就好了,要是我做研究的时候读过就好了,要是我早几年读过就好了…… 读的时候全是这种千金难买早知道的郁闷。和市面上教写作的书最大的区别是,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不是写作,而是思考和做研究。从如何制定写作计划开始,到选研究课题,如何深挖思考的方向,再到如何选择阅读材料,如何进行阅读,如何从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把观点嵌入结构…… 是本大部头,适合反复阅读参考。读完本书写不出十万 + 爆款,但是能让人沉下心来思考,阅读,研究,写作。这本书教的是我们这个快节奏时代的最稀缺最难学慢功夫。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阅读写作,去做这一切,是何等重要第一次翻开此书还是一年前,当时大概阅读了 1/4 后就没有继续,主要还是因为教授方法的书籍看来总是相对枯燥,且同时还在学习系统性的阅读和笔记方法,也就暂时搁置了。最近重新翻看,结合今年的其他阅读一道,又有更佳的体会。作者作为大学教授,从中学与大学的写作教育入手,系统性地讲述了偏学术的论文和中学时代的假意抒情乃至无病呻吟之间的巨大鸿沟。这部分不由地让人再次对我国的教育产生感慨:学校里的教学与现实需求之间不是差距,而是不在一个维度。就像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然而学校里却从来没有传授过赚钱的本质,"勤劳致富" 反倒成为了正确的模板。教育的方向决定了走上社会后心理可能产生的巨大落差,反倒让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无所适从。而自己个人认为最有启发的部分在书的后半部分的两大模块 — 写作结构化、如何讲好故事。我们在工作中复盘总结方法论和模板就是把工作进行结构化。显然,能够把事情从更高层次抽象出来并进行结构化设计是一种稀缺能力,但不代表不能训练出来。写作也是如此,结构化的好处是保证基本水平,并且提供基础框架做 "填空题",而非每次都需要从零开始毫无头绪。而讲故事的能力更是一般大众需要掌握且非常有用的技巧,可以是口头表达、公开演讲,也可以是文章写作、述职汇报。在《行为设计学》中曾经提到如何让一个创意更具黏性的 SUCCESs 六大原则:简洁、具体、意外、可信、情感、故事。恰好本书的这个章节把故事说好做了比较多方法的论述,更完善了自己对黏性六原则的理解。如果你对写作有需求,或者仅仅是希望自己的演讲文稿、汇报文件更有条理和说服力,不妨静下心把这本书看完,相信会有收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