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书的意义

    书摘:阅读的意义,不在于读过多少本书,而在于所读过的书使我们停留在何种状态之中…… 看街道、云朵和其他人的生存对我们来讲意味着什么,看阅读是否使我们更加像是在活着。读书心得第一条:读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主要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活状态。阅读的核心因此成为 “与自我相遇”。换句话说,阅读的最终目的不是获取信息,而是吸收和反思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发育出更好的自我。读书心得第二条:通过阅读,学会快速而准确地就任何问题,形成自己的知识判断。迈入知识大贯通、大爆炸的时代。人人都必须培养一种能力,不是做某种知识的专家,而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到哪里去获得所需的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判断。假使没有这个能力,就会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了别人的跑马场。读书心得第三条:通过结构化的、系统性的阅读,形成联想。知识的树苗由此开始开枝散叶,长成森林。很多人读书的问题在于:第一是没有结构,就是在书与书之间形不成联结。这直接导致了第二个问题,即使遭遇一本好书,也无法把握它的精髓,因为书籍进入大脑后不久就驶离,连一点水波都不曾漾起。所以,没有知识体系的读书,用处不大。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若真正释放思想,它们将会无穷无尽地开枝散叶。根本没有任何孤立的思想,从来没有过,有的只是思想之网。这也就是为什么艾萨克・牛顿说了那句著名的话:“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只有体会了以上三点,才会觉得读书是令人愉悦之事,而非是负担。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家长应与孩子一同成长

      这是一本家长对双胞胎儿女从 09 年出生到 12 岁的记录,和伴随时的自我感悟,作者曾是《三联周刊》的主笔,文笔自然不错,也很易读,道理也都说的没错,正好孩子基本和我女儿同龄,我也学习印证一下我的育儿理念,按中国现在的教育体系,12 岁之前是童话世界,各位家长珍惜。12 岁以后就是炼狱了,希望能看到作者的续作。也有些瑕疵:借孩子的口,说香港是个比北京文明的地方,因为香港人排队和礼让,这就有点 “三联” 内味了。书中说:“几乎每一个长大的孩子都觉得过去的时光更美好。其实小孩一旦开始这样想,就说明他们正在不可避免地长大。“,其实这句话应该是作者的心里话,只有成年人被社会重锤后才这么想,12 岁的孩子不会,他们盼望快速长大,变成大人。大人应该向孩子学习,不抱怨,乐观(忧愁不过夜),喜欢新鲜的事物,对自己的观点可以随时改变(无论是观念还是喜好,都勇于否定过去的自己),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如果你的孩子不是这样的话,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应该是家长,家长把自身的社会压力传导到孩子身上了。现代育儿如同养猫,家长伺候就好,猫不可能改变性格,而且离开你根本不回头,你只有感恩和珍惜猫对你的心灵抚慰。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浓浓的说教味道

        作者的名字很眼熟,原来是《众声喧哗》的作者。我也常常在经济观察报上看到他的专栏,对于讨论数字化时代的种种细微变化和新鲜事,胡教授还是很有一套的。这本书读后给我的感觉很复杂,有点矛盾。在书中胡教授虽然是想要从父亲的角度出发,想通过书信的方式交流,想要用慈爱和保护来守卫孩子的成长。可这怎么教一些具体方法?是给孩子的信吧,从幼时就写,孩子也不会立即看,看也看不懂,意义何在?还不如写一下自己的育儿心路历程吧,最合理,但以书信这种形式写感觉就怪。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位像树一样的父亲

          他给孩子的爱是深沉的。给孩子的经验是多维的。孩子反馈的经验,也新鲜的如异国的刚采摘下来的果蔬,鲜美无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于孩子,陪伴和教育都是不能重新来一次的。常常让自己想想这些,应该能在孩子惹到自己时少发些糟糕的脾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努力向如此用心的爸妈学习👏👏👏

              教育对孩子从来都不是立竿见影,好与坏,都在行走之中。特别喜欢书中的这句话👍作者在书中看似记录自己十多年养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但在我看来,这对有心的爸爸和妈妈每一次的记录都是饱含爱和智慧的记录,他们的养育行为无形中给予了孩子无可替代的精神财富,我坚信,这些财富会伴随孩子一生并让孩子受益一生。要感谢这位作者,让我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受到了不少的启发:首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育孩子和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不足,其次,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这对父母的用心,同时也教会了我一些可以在日后借鉴的好方法。总之,良书已在手,以后自己要经常向这对优秀的爸妈不断学习,要努力去成为更加用心的妈妈。期待这位充满智慧的好爸爸成长记录不断更新,新书连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园丁的自述

                一本具有真情实感的育儿心得,就像园丁所做的工作笔记,温馨而有趣… 同意夫妇俩 “对于尊重女性” 所做的努力👍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悠悠父母心

                  笑中有泪 每一个人都是从孩童时期懵懂长大 有着语出惊人的童年 或快乐多一点 或烦恼多一点 我是一位 90 后妈妈 养小孩对我来说就是一路反思和学习的过程 带孩子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当看到孩子身上出现你自己的影子时 那些自己控制不住的坏脾气 发火时狰狞的样子 像照镜子一样的在立你面前 质问你为什么又回答不上来的时候 我甚至能听到自己破碎的声音 无助极了。然而 还要尽快的收拾碎片粘好自己,告诉自己孩子是亲生的 再战.... 就这样,孩子在跌跌撞撞中长大 我也在缝缝合合中升级了... 不易呀 孩子迅速成长的每个阶段大人快速也在成长着 有时候我们所面对问题大同小异 都是对未知的探索 有时候小孩比大人进步更快 还有小时候觉得长大了就会明白的问题 越长大反而越不确定了 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会笃定地认为,父母就是自己‘人生的真相’;而当我们为人父母之时,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孩子才是自己‘人生的真相’。” 大人能给予孩子的实在不多 尤其是普通人的家庭 能做到适当的引导和经常陪伴 已是难得。毕竟在这浩瀚无垠的宇宙里 大人也只是一条小小的 “毛毛虫”。anyway ... 因为生命的机缘使我们一路走来成了家人 彼此作伴走一段路 成了依靠 成了牵绊 生活才显得多么珍贵 可爱 别等到不再幸福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的我们多么幸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下父母心

                    如果孩子没有这么能表达的父亲,作者这本写给自己儿女的信,也可以看做是写给天下孩子的信。情感很细腻,后半部分有点哲学。开始部分跟儿子一起共读的,后面我先读完了,凑不齐孩子的时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灵对话

                      把为人父母视作一个过程,可以让人少些焦虑。认真对待,但不要过于认真。尽管不好的时候很痛苦,但它们会过去 —— 当然,好日子也会过去。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在不再幸福的时候,才知道我们是幸福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所有家长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尤其是孩子还在成长期的,非常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给孩子们的信》

                          精彩,好读。父母,孩子,一代代传承;孩子,父母,一组组家庭。给孩子的信,温暖而治愈,我们重视家教家信家风家训。我们敬重祖先,我们爱护子女,我们家国同构,我们珍视亲情,祖先崇拜犹如宗教信仰,育儿育己我们坚定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充满哲学思辨的爱之旅途

                            以养育为起点、为方法,却远不止于养育。是一个真诚的、温厚的、博闻强识的父亲,开启的一场心灵对话 —— 与每一位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孩子。是对童年与天真的肯定,对广阔自我的探寻,对良善生活的永恒期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温柔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像树一样自由

                                  教育孩子从来不会立竿见影。好与不好,都在行走之中。是书中最有共振的地方,也许你做了不见得有你期待的结果,没有刻意的去努力,同样不见得有你所担忧的事情发生,这个过程需要信仰和认真的研究和学习;作者的态度很开放和民主,有亲子带娃、养娃的体验、心得,更有对工作的思考,不乏思想的深度、亲情的温度,小孩子读来无疑也是会很受益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像树一样自由

                                    一遍读一遍脑海展现我儿子的出生直至 10 岁,对标你家孩子的成长轨迹,原来孩子都是一样的,都是我们各自家长心里的天才和捣蛋鬼。谢谢你的书,感恩我读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是人类唯一的救赎

                                      为什么说树是自由的,因为它有根。在泥土里扎根,接受阳光和雨露,知道自己会长成什么样子,努力生长,不随波逐流,不茫然失措,这就是自由。 这本书内容很碎,是母亲写给孩子的日记,记录一些生活的片段和日常,能看出作者读了很多书,也带孩子行万里路,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其实教育孩子陪伴孩子,都是修炼自己的过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为妈妈 读起来就是妈妈的真实感受,同时又很受教!👍🏻 KK 和末末未未同岁,很多地方我记了笔记,开始思考,而后用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

                                          青岛旧居的一楼,小院里种了一棵杏树。不到两岁的哥哥看到花开花落,往下指着杏树说:“花,花闭上眼睛了。”2019 年夏天,7 月最早的周四,我带十岁的妹妹重返旧居。抬头看,那棵杏树长得很高了,越过二楼窗户,攀到了三楼。杏花 “闭上” 眼睛,再 “睁开”,年年变出新果子。树是自由的。未未、末末喜欢和妈妈比个,面对面站着,看看长到了大人的哪个位置。十二岁,妹妹快到妈妈眉心了,哥哥稍矮一点。俩娃生来很小,不够打第一针疫苗的体重,50 多天的时候,终于达标了。我和爸爸一人抱一个,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等候。不远处有人抱一婴儿过来,爸爸的羡慕毫不掩饰:“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也能长出藕节一样的胳膊腿儿啊?” 我望过去,是个壮实的婴儿,忍不住攀谈:“您的孩子多大了?”“九个月了。” 对方答。我笑了爸爸半天。爸爸说:“我们像两个花匠一样,看着宝宝们一寸寸长。” 一转眼,他们的婴儿肥已经不见,瘦成了亭亭少年。四照顾未未、末末的日子,显得漫长。一岁三个月,末末开始涂鸦,之后很长的时间,他举着纸笔追着大人,“妈妈画个小汽车”“naonao(姥姥)画个小汽车”“nao(姥)爷画个小汽车”。时间久了,姥爷成为陪末末画小汽车最多的人。天天画,天天重复,一画至少 20 分钟,我和姥姥常巧妙 “躲开” 找人画小汽车的末末。童年,他们对大人的耗费不止停留在身体上,开始延展到情感、认知和心理。和妹妹探讨友谊,跟哥哥谈论游戏,有关美德熏染,习惯养成,等等。温柔的对话,激烈的冲突,每个成长阶段都有新课题。少年,他们总算独立多了,可是,他们会受伤!哥哥在 2019 年 7 月被车轮压了脚,一瘸一拐两个月;2020 年冬天,妹妹在冻雪上滑倒被划花了脸,半年内脸上带着伤疤。他们受伤的日子,我提心吊胆。闷热的青岛夏天,隔一天带哥哥去换药、敷药;妹妹脸上结痂要掉的那几天,夜里伸手护着她的小脸,怕她睡着了蹭掉它们,留下疤痕。然而不管是婴孩、儿童还是少年,都过得飞快。早期的天线宝宝和积木让位于手工作品和展示板,让位于钢琴课和合唱团,让位于生日派对和早恋的担忧,最后会让位于空巢。把为人父母视作一个过程,可以让人少些焦虑。认真对待,但不要过于认真。尽管不好的时候很痛苦,但它们会过去 —— 当然,好日子也会过去。时间如沙漏,未未、末末还会有自己的青年、中年、老年,我们和他们的生命,都会在某处安息。小小哲学家末末说:“妈妈你不要怕离开我,那样你就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