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3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部作品既是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同时又是富有诗意的童话,是一部糅合了神秘主义内涵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在小说中虚构的世界名为太古。这是一座远离大城市、地处森林边缘,普普通通的波兰村庄。作者以抒情的笔触讲述发生在这座村庄的故事,重点展示了几个家庭、几代人的命运变迁。小说以人道情怀杂呈偏远乡村的众生百相,为读者营构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日常生存景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界上每一种东西都有它自己的时间

      一个虚幻的宇宙里一群虚幻或真实的存在,他们跟随着时间,也谱写了新的时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和宇宙是一体的

        人类和宇宙是一体的。宇宙创造了我们,同时也赋予我们思想的尊严。精彩的科幻小说读起来让读者身临其境,人的精神倾向于关注那些与己相关的事物,哪怕是对另外一个世界里的描述,实际上也是我们熟悉的人和事。
        我觉得,地主波皮耶尔斯基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他是小说中第一个以一种(几近完全)抽象化的形容来描述的人物。因为重点不在于介绍其额上是否有一颗痣,其年岁是否已近花甲,其家宅基地大小是否能媲美一座王宫,小说对其身份所提供的唯一线索只有他是一位有田产的 “地主”,只是到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的妻子、女儿对他的看法。
        开篇段落是这样描写的:“地主波皮耶尔斯基失去了信仰。……” 与信仰的丢失相伴随,是这位地主日常思考的问题:“世界上的恶是从哪里来的?上帝既然是善良的,为什么允许恶存在?”
        到后来,地主历经了一段狂热的爱情和绝望的收尾,他又在一种希望得到拯救的心理中思考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即:第一,“我是怎么来的?” 第二,“从根本上讲,人能知道些什么?从获取的知识中又能得到些什么教益?人对事物的认识能够到达尽头吗?” 第三,“该怎么办?该做些什么?不做些什么?”
        稍微了解一点哲学史的人对他这些问题都不会陌生,重点是,这些问题不全然是抽象的,因为在一种绝对的意义上,任何哲学问题都与我们的生命内容息息关切,因而不只是抽象的、空想的内容,而是一开始就与我们的生命存在共生关系。
        第二个人物的塑造也不错,即是地主的 “接继人” 伊齐多尔。一开始,我们完全看不出他和地主之间有任何顺承关系,他的首次出现是作为米哈乌家族的第二代人,明面上的,而实际上很有可能,他是母亲格诺韦法和她的婚外情人的私生子,一个天生有脑部畸形的残疾儿。他的体态状况使他成为这个世界的边缘人,于是他也爱上了另一个与他家庭背景差异巨大,却出生在同一天、也同样是这个世界的边缘人的女孩鲁塔。
        鲁塔和她的母亲麦穗儿居住在森林里一间坍塌了半边的房屋里,她们以丛林为生,而鲁塔曾经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坐在一棵丁香树上,观察村落里每一间房屋里的物事,鲁塔还熟悉森林里的每一种蘑菇,他带领伊齐多尔发现这些蘑菇,还带领他去靠近太古的 “边界”。
        “太古就在这儿结束,再远就已是什么也没有了。” 其他地方,人们所说的太古以外的地方,诸如其他遥远的国度等,其实就是一种幻象,并不存在。
        宇宙的中心实际上很普通、很平凡,就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只不过,小说在他们身上加强了一种问题意识,而不是停留在对生命内容本身的叙述上。
        这部波兰文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擅长以更少、更精微的语言来说明一种时间跨度更长,或者蕴含更为深远的过程,文本本身的美感以及其所强调的一种思辨性,使人物塑造不同凡响。当然,从更基础的方面来说,还在于这短短十几万字却纵向包括了四代人的生命历程、横跨三个主要家庭的兴衰变迁。
        这个世界叫做太古,“太古是个地方,它位于宇宙的中心”,它是否波兰某个真实的村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聚焦于此地 —— 你的情感、你的思想使它必然成为、也就是宇宙的中心。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什么是什么的什么(《太古和其他的时间》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极其对我口味的书,是我喜欢读的那种小说。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说,就是它好像写了很多东西,又好像什么都没写。真正的人生有时候就像这个小说里写的,我们好像知道了好多事情,做了好多事情,可是往往到最后,我们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都说人的本质其实是虚无。就是你会通过这样跨度极大的小说,发现自己现在重视的一切,视为所有价值的一切,或许在时间的河流中,甚至连一朵浪花都算不上。如果没有人记录一笔的话,也就无所谓什么人生了。序里说:“小说里的空间 —— 与当今贫瘠的、被污染了的土地及城市的喧嚣,或大都会的钢筋水泥森林大相径庭 —— 流贯着一种生命的气韵,是人和天地万象生命境界的融通。每片土地都充满了意义,对自己的居民赐以微笑。”“对各种跌宕起伏的人生,篇中人物没有大喜大悲的情感爆发,有的只是一种深情的温馨和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哀愁,有的是一种剪不断的思乡情结。” 贯穿小说的,就是那种难以说清楚的哀愁,说这种哀愁是对祖国也好、对民族也好、对土地也好,在我看来总归是对那种我们没有办法抛却,却又一直在努力抛却的过去的哀愁。我们一直以为过去是我们所有痛苦的来源,以为摆脱了过去就能摆脱痛苦,走到未来就能更加幸福和快乐。只是最终我们都会发现,所有的一切不过是我们的以为。真实并不是那么发生的。“年龄越大,世界在他看来便越可怕。人年轻的时候,忙于焕发自己的青春,忙于自身的发展,锐不可当地向前,不断地扩大生活的边界:从小小的儿童床到房间的四壁,到整幢房子、公园、城市、国家、世界。然后,进入成年,进入梦想时期,幻想某种更伟大、更崇高、更美妙的东西。四十岁左右出现转折。青春在自己的紧张努力和狂潮行为中自我折磨。某天夜里,或者某个清晨,人越过了边界,达到自己的巅峰并且向下迈出了第一步,走向了死亡。那时问题便会出现:是面对黑暗泰然自若地朝前走,还是回头走向过往,保持一副矫饰的外观,装作自己面临的不是黑暗,只是有人关掉了房间里的灯。” 说来说去,想了半天,好像真的没有办法说出这本小说到底写了什么。要说它到底聚焦了什么主题,或许只有一个,就是到底人为什么活着。而问题则在于,这个主题,真的没有答案。或许所有天底下的真理都是一样的,我们没办法说清除它是什么,只能从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学会告诉自己的,它不是什么。人总是妄自尊大地以为自己能够想清楚很多事情,只是能想清楚的或许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都说不清楚吧。我好喜欢书里的一些看法:“当人出现的时候,上帝恍然大悟,首次懂得该怎样称呼黑暗与白天的微妙而脆弱的分界线;由此分界线,光明开始变成黑暗,而黑暗则开始变成光明。从此以后,上帝始终用人的眼光观察自己。”“那只不过是他们大家的错觉而已。他们出门旅行,走到边界,到了这里就僵住不动了。他们大概是在做梦,梦见自己仍在继续往前走,梦见有个凯尔采和俄罗斯。”“人们 —— 他们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 害怕不稳定的东西,害怕总在发生变化的东西,所以他们妄想某种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不变性。他们认定只有永恒的、不变的东西才是完美的。于是他们把这种不变性强加于上帝。这样一来,他们也就失去了理解上帝的能力。”“人给自己的痛苦套上了时间。人因过去的缘由而痛苦,又把痛苦延伸到未来。这样便产生了绝望。”“人在清醒的时候需要意义,因为人是时间的囚徒。动物是在无止无休地、徒劳无益地做梦。从这个梦中醒来,对它们而言,便是死亡。” 凡是不动的,都停在原地。凡是停在原地的,都在瓦解。就让我像那个老人一样吧,学会忘却,忘却让这个世界更加轻松,而且忘却也比想象中简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出生于 1962 年的波兰,凭借《太古和其他的时间》2018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写出另类 “风轻云淡” 的清算文学。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摘抄

              1、两种学习方式:从外部学习和从内部学习。前者通常被以为是最好的,或者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因此人们常常是通过旅行、观察、阅读、上大学、听课来进行学习 —— 他们依赖那些发生在他们身外的事物学习。人是愚蠢的生物,所以必须学习。于是人就像贴金似的往自己身上粘贴知识,像蜜蜂似的收集知识,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于是便能运用知识,对知识进行加工改造。但是在内里,在那 “愚蠢的” 需要学习的地方,却没有发生变化。2、由西北向南流淌的是黑河,它与白河在磨坊下边汇合。黑河水深而幽暗。它流经森林,森林在河水里映照出自己胡子拉碴的面孔。干枯的树叶顺着黑河漂游,微不足道的昆虫在河的深渊里为生存而挣扎。黑河常连根拔起大树,冲毁森林。有时黑河幽暗的水面会出现许多旋涡,因为河流也会发怒,并且不可遏止。每年暮春时节,河水泛滥开来,淹没了牧师的牧场,河水滞留在牧场上晒太阳,于是也就繁殖出成千上万的青蛙。整个夏天牧师都得跟黑河较量,要到每年七月末,泛滥的河水才会发善心导入自己的主流。3、人给自己的痛苦套上了时间。人因过去的缘由而痛苦,又把痛苦延伸到未来。这样便产生了绝望。4、人在清醒的时候需要意义,因为人是时间的囚徒。5、上帝在太古的中央堆了一座山,每年夏天都有大群大群的金龟子飞到山上来。于是人们把这山丘称为金龟子山。须知创造是上帝的事,而命名则是凡人的事。6、太古是个地方,它位于宇宙的中心。倘若步子迈得快,从北至南走过太古,大概需要一个钟头的时间,从东至西需要的时间也一样。但是,倘若有人迈着徐缓的步子,仔细观察沿途所有的事物,并且动脑筋思考,以这样的速度绕着太古走一圈,此人就得花费一整天的时间。从清晨一直走到傍晚。7、有两种学习方式:从外部学习和从内部学习。前者通常被以为是最好的,或者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因此人们常常是通过旅行、观察、阅读、上大学、听课来进行学习 —— 他们依赖那些发生在他们身外的事物学习。人是愚蠢的生物,所以必须学习。于是人就像贴金似的往自己身上粘贴知识,像蜜蜂似的收集知识,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于是便能运用知识,对知识进行加工改造。但是在内里,在那 “愚蠢的” 需要学习的地方,却没有发生变化。8、如果只是将知识往身上贴,在人的身上什么也改变不了,或者只能在表面上改变人。从外部改变人,就像一件衣服换成另一件衣服那样。而那种通过领会、吸收来学习的人,则会不断发生变化,因为他会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素质。9、上帝在关注,时间在流逝。死亡在追逐,永恒在等待。10、选择死是打错了算盘。他知道他将不得不把这一切重新经历一次,也悟到他的死一如他的一生,都是一场梦。死者的时间禁锢了那些天真地认为死亡无须学习的人,那些像通不过考试一样通不过死亡的人。世界越是进步,对生的赞美越是过分,对生的眷恋越是强烈,在死者的时间里便越会出现更大的拥挤,墓地也就变得愈加热闹。一直要到躺在墓地里,死者才慢慢醒悟过来:原来他们失去了曾经给予他们的时间。死后,他们终于发现了生的秘密,然而这种发现已毫无用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八十四块时间碎片,拼贴波兰百年巨变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 2018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本书是她的成名作,还入选了波兰的中学课本。这本书之所以在她的创作履历中这样重要,又获得了诸多认可,也许在于托卡尔丘克以她自己的方式重新了波兰历史。这显示了一个作家非凡的勇气和视野。
                 
                在这本史诗小说中,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造出了一个既弥漫着古老神话,又坚实扎根于当下的世界。这本书之所以有如此怪异难懂的名字,源于作家巧妙的构思,用 84 则小文串起人生和信仰,每一则都以 “XXX 的时间” 为标题,这使人发现,不止是人类有时间,椴树、小咖啡磨、房屋、游戏都有各自的时间,世间万物万事都有生命。


                太古是一个地方,位于宇宙的中心。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太古之外的世界并不存在,自以为走出太古的人,其实站在边界上做梦,梦见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上帝的时间碎片、自然的时间碎片、人类的时间碎片在宇宙的中心和谐地交融,在自然的神秘守护与上帝的恒久关注中,人的诞生、生存与死亡都仿若跳跃的梦境,在这转动的神秘棱镜,折射的美丑与善恶都摄人心魄的真实。在这些由细碎时间片段构成的诗意中,既可看到原始力量与现代性碰撞的星火,也可以捕捉到时间流淌与命运轮回的痕迹。“上帝在关注,时间在流逝。死亡在追逐,永恒在等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 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这本书总让我想起福克纳,莫言,马尔克斯,大概因为这些作者的作品里都有一个奇怪的宇宙,一个他们所特有的 “文学的乌有乡”。这本书里的 “太古” 也一样,有点魔幻,又好像可以真实存在,人们在这里出生,生活,遭遇痛苦,迷惘,挣扎,然后死去,新的一代又出生… 这样仅仅一个小镇,一个小县城,或者一个城市就可以成为永恒的范本,大概因为人类的相似性比多样性更加接近原始的本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和夜晚的潜水艇有异曲同工的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太古的时间

                        漫长又短暂的,太古的时间,陪伴着太古里的人物走完一生。那些逐渐展开的画卷,叫做时间,作者画的太动情,细致,传神,一同被剥开得,还有读者的心。耐人寻味的一本书。喜欢这书的作者,她在这些所有的抽离的视角中,带着我们观察与思考,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但难得这份抽离却并不冷漠,冷静而眷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特别的叙述形式

                          很特别的叙述形式轻松的节奏叙说淡淡的忧伤欢快的气氛描绘悲哀的韵律只可惜感觉没写完似的~游戏的时间,缺了第九层?还有鲁塔在巴西怎么样了呢?只好凭空想象,凭空回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阅读

                            第一遍读是读不懂的,有点意识流的味道,关于梦的部分可以从心理分析角度分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奇幻的波兰文学

                              2018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当代小说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生于 1962 年,最初以诗人的身份出道,直到 1993 年才出版第一部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不过,她一出手就赢得了波兰国内的重要文学奖。1996 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一问世就受到波兰评论界的普遍赞扬,第二年还获得了波兰最权威的文学大奖 “尼刻奖”。托卡尔丘克在这本书里虚构了一个名叫 “太古” 的村子,这个地方位于宇宙的中心。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太古之外的世界并不存在,自以为走出太古的人,其实站在边界上做梦,梦见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等他们苏醒过来,便回家去,把自己的梦当成了回忆。边界也会生出现成的人,如同他们从外面的世界而来…… 故事由八十多段 “时间” 构成。小说里的故事基本上对应了波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历史进程。 波兰的现实主义文学曾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味,以托卡尔丘克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希望淡化刻板的、符号化的历史,不再纠缠于清算波兰历史的功过,转而从神话和民间传说中汲取养料。小说共 84 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以 “xxx 的时间” 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 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即便跟其他生物、非生物交织在同一个层面上,人类的命运终究还是在这部小说中占据最大的篇幅。发生在太古中的人类故事,大致历经了三代人,主要集中在两个家庭。2018 年,诺贝尔文学奖遭遇丑闻,迎来了重大的信任危机。引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成员辞职,以至于只能停发一年。托卡尔丘克获得的是 2018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直到 2019 年才公布和补发。不过需要补上的,恐怕不仅仅是一年的奖,更重要的是公众对于诺奖公正性的信任。不过即便有种种槽点,迄今为止,诺贝尔文学奖仍然在文学世界里具有最大的影响力,仍然被认为是严肃文学界里最重要的旗帜,诺奖始终坚持突破国家、种族和文学领域的局限,近年来更是针对批评,努力扩大视野,营造文学共同体的壮丽景象。像这样的传播策略和传播力度,是其他更强调专业性的文学奖难以企及的。可以说,在将严肃文学经典化的道路上,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什么能比诺贝尔文学奖更有力,更有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整本书充满着哲学的味道,道尽生老病死,欲望,痛苦,馄饨,罪恶,时间带来一切,又带走一切,沉重而绝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波兰文坛出现的一颗璀璨的新星。一九六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她出生在波兰西部名城绿山附近的苏莱霍夫。一九八五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六年住在弗罗茨瓦夫市,自一九八六年起,迁居西南边城瓦乌布日赫,在该市的心理健康咨询所工作,同时兼任心理学杂志《性格》的编辑。一九八七年,她以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坛。此后常在《雷达》《文学生活报》《奥得河》《边区》《新潮流》《文化时代》和《普世周刊》等报刊上发表诗歌和短篇小说。一九九三年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他的时间和其他的时间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2018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本书算是她的成名作品。这算是诱惑我打开的原因之一。


                                    其次原因就是本人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爱好者,真的太喜欢太喜欢了。还记得第一遍读《百年孤独》时候颤栗的感觉。
                                    三是独立的故事。一个小节,就是一个人,在这个时间里在太古发生的事。当然这个人也可能是上帝。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也是一代一代的太古人,串起了整个太古的故事。
                                    太古在哪里不重要。你可以带入历史读这本书,也可以选择独立看待这个世界。
                                    看着这个世界被战争打开口子,入侵者一辆辆汽车驶进平静安详的小镇,抓捕射杀一个个无辜民众。
                                    看着入侵者撤退后,太古艰难的愈合自己的伤口,伤口愈合,但伤痛不会愈合。
                                    看着太古人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离去。
                                    这个故事讲了好多好多小节,好多好多人。但是奇怪的是,在看到最后,我依然记得太古故事开头那个温柔挤牛奶的老妇人。记得年轻时候的麦穗儿。
                                    上帝在关注,
                                    时间在流逝。
                                    死亡在追逐,
                                    永恒在等待。
                                    我是上帝吗?无分性别、无处不在的在看着太古发生的一起。或者不存在太古任何地方。
                                    但我想是太古道路上的椴树,太古是我的梦,人们是永恒的。我离去了,会有另一棵椴树见证这个梦。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