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义与贪婪的较量

    有人说,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也有人说,正义总是姗姗来迟。哪个更正确?众说纷纭。从历史长河来看,资本总是先知先觉,在常人尚未觉醒之前,掘走了一桶又一桶金子,而把烂摊子搁给这个世界。弱者的声音总是那么地孤助无援,也许若干年后历史会给他们一个正义的答案,也许一直没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个体反抗资本拆迁

      典型的西方个体对抗资本的叙事,天然气新开采法出现,资本拆迁扩张,污染环境破坏资源,个体英雄出现单打独斗对抗资本,社会良心媒体报道,法庭主持公道,最后正义得到伸张,多么让人向往的制度图景,深入看多了就不再天真,个体就是有所谓的选票也是一盘散沙,贪婪的资本会吞噬一切,“资源的诅咒”,过往对殖民地的掠夺掩盖了罪恶,近期天然气的暴涨,资本开始驱赶白人农民了,大公司可以让诉讼成为持久的消耗战,西方制度设计以为多党制和自由媒体能有效制衡,以目前来看是虚妄。中国矿山开采和两桶油也有破坏环境和原住民利益损伤的问题,目前的绿水青山政策也在逐步改进,个体利益如何伸张平衡,是世界难题。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太压抑了,家里的小狗死了。狗狗怀孕了,剩下的小狗却天生腭裂、吃奶总是流进肺里。小山羊怀孕了,开始宫缩,却生不出来。在干生了整整一天之后,小山羊仍在抽搐。兽医尽力了,类固醇、止痛药、抗生素,没有一个有效。两天后,他们只能给它安乐死。孩子的嘴里长满口腔溃疡、伤口迟迟无法愈合、头痛欲裂、恶心呕吐,无法集中精神也无法上学。原本他们应该享受中学时光、努力考上大学、在课余照料他们当家人看待的动物们。如今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多种致癌物,全家一起流鼻血、起皮疹、丧失嗅觉、头痛恶心。身体的疼痛只是第一层创伤,他们一次次试图拯救他们视为家人的动物朋友却一次次目睹它们痛苦的死亡。从身体到精神,压裂法带来的污染将他们一次次压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页岩革命讲如何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压裂的底层讲资源诅咒

          在美国,许多原本困扰非洲和亚洲的集体贫困问题正变得越来越明显。“资源诅咒” 现象在美国同样存在。“阿巴拉契亚问题” 既不是政治问题,也不是经济或者社会问题。它是一个精神问题,它的名字叫贪婪。作者分析在阿巴拉契亚地区新近的天然气热潮中,“资源诅咒” 是如何发生 —— 又是如何被避免的。从那些为美国能源付出代价 —— 同时也获得了回报的人身上你可以看到,“资源诅咒” 不仅助长了贫困,还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维权、抗争,即使不一定会赢

            这本书讲述了美国天然气压裂法在一个小镇造成环境污染和居民对抗巨头的诉讼及生活变化的过程。典型的美国味道,维护自己的权利,抗争到底,不一定会赢,但这是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仅这一点上还不知道我国要走过多么漫长的道路,才能迎来曙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活

              全世界的社会底层都一样艰难。美国人写了自己国家的底层人民的无奈、痛苦、和抗争,都说美国民主,底层人民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各种势力对决。政府部门为底层民众的利益,各种勇敢付出,真是让人可歌可泣。看完本书才明白,美国政府部门与各种阶层,在各种势力面前最多的是各种妥协!我现在还没有看到中国这方面的报道与书籍!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命与利益

                这本书读起来不是那么轻松。这里的轻松并不是文字的理解上,而是情绪情感上。受污染导致健康问题的人的担忧、对面对强大利益团体对抗的无力、对理所当然以破坏自然换利益的愤恨,这本书,是今年交织最多情感的一本书了。压裂的底层是数个家庭、数个个人声嘶力竭的呐喊和申诉,也是面对强大的利益团体抗争的无力感。在利益面前,一个利益团体的力量远大过个人力量,尽管团体代表的并一定是正确的。声讨是一个痛苦又漫长过程,结果也未可知,令人舒一口气的是斯泰西、贝丝与公司的和解。与其说是和公司和解,不如说和自己和解,毕竟路是自己的,总要往前跨一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现代工业下的价值纷争

                  本书虽是纪实文学,但可读性不亚于小说。这本书讲了一个几乎是美国边缘化人群的故事,甚至画面感直逼 80 年代的中国。对于发达国家的能源行业,以前从未了解过。也并未深入了解过能源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本书撕开了一条口子。本书着眼点虽然不大,甚至主要集中在斯泰西一家,但讨论的,却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国家利益面前如何取舍和平衡,我们也能够看到各方势力的对抗。当然,如果放在资本主义的语境下,也会变成平民百姓与资本势力的对抗,在有国家战略政治意义背书的情况下,作为个体,如何撼动庞大的资本行业,这在宣称民主和自由的国家,同样不是一件仅仅关乎于价值观的简单事情。斯泰西一家颇有些蚂蚁撼大象的悲情。至于油气行业开采甚至能源转型期间天然气真的能够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带来多大的增益,估计只有交给历史来评判了,也许有一小部分人,不可避免会被埋没于时代的洪荒之中,这在任何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都有可能会发生。只希望我们能引以为戒,走出一条更好的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底层

                    在《寂静的春天》之后再来看这本,依然是压痛在心。蕾切尔・卡森的精神遗产固然促成了环保局的成立,然后在环保局不作为、腐败、难用且失败的跟踪系统、被政客 / 企业操纵的过程中,那些遗产却早已消磨殆尽了。甚至连登载在环保局网站上的那句 “在这本书的影响下,全国超过 14,000 名科学家、律师、经理和雇员聚集在一起,打了一场‘环境保护’的大胜仗” 也被删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浏览过

                      可怜天下苦人多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