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舞台主角辈出 生命自己演绎
🍀作者说,他就是力图想把演戏与围绕着演戏而生长出来的世俗生活,以及所牵动的社会神经,来一个混沌的裹挟与牵引。🍀他做到了,人的一生不可能是所有戏剧的主角,但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那一个烧火姑娘,受尽了人间的辛酸,也受到无数的冷眼。但她平静的练功。🍀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只有在练功场在戏中,她才觉得自己有生命,她就是演的那个角色。🍀就算真的成了主角,她的一生同样经历痛苦。挚爱的人离世,在乎的人病痛。🍀生命的终结,对一个主角来说,可能并不可怕,但舞台的告别,对一个主角的落寞才是最深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是永远的主角,也许在你的生命中,只有永远去体悟,去思索,才能找到成长的平静力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主角很多年后,红遍全国的秦腔名伶忆秦娥总会想起舅舅胡三元带她离开九岩沟的那个黄昏。1976 年 6 月 5 日,这个叫易招娣的十一岁放羊娃,变成了易青娥,穿着借来的白色回力鞋,要去县剧团学习唱戏,从农民变成吃商品粮的人。
舅舅胡三元是易青娥唱戏的领路人,也是易青娥唱戏的绊脚石。一心扑在艺术上,口无遮拦、性格暴躁的舅舅屡犯错误,最终在演出时酿出人命,被投入监狱。易青娥也从剧团学员变为烧火丫头。
得益于剧团两位花旦老师胡彩香与米兰的帮助,得益于老艺人们的教导,也得益于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纯粹劲,凭借着高度契合自身的角色杨排风,易青娥开始走红,成为县剧团的主角。
在县城的走红,使得易青娥有机会进入了省秦腔剧团。她再次改名,从易青娥变成了忆秦娥,开始了在省秦当主角的日子。
就唱戏本身这件事来说,忆秦娥好像没有遭遇过大的困难,天生丽质,长相酷似奥黛丽・赫本,一副好嗓子,又勤于练功,武打功底深厚,用专家的话说,她是 “色艺俱全”,是几百年不出的秦腔人才。但忆秦娥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与唱戏有关,唱主角有关,唱得太好有关。
因为唱得太过红火,遭遇舞台坍塌事件,压死了好几个小孩;因为唱得太过红火,不断受到嫉妒,非议,生活在流言蜚语之中;因为唱得太过红火,不断有男人前仆后继地追求她。
与她有关情感纠葛的三个男人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初恋封潇潇有忆秦娥最喜欢的性格,所有的关心都是默默地、不动声色的,恋情在演《白蛇传》中萌生,但性格相似两人太过矜持,谁也没有想过主动前进一步,误会发生的时候放任它的存在。本来是剧团白马王子的封潇潇毁于这段初恋,一生与酒精为伴。
忆秦娥的第一任丈夫刘红兵被她在舞台上的巨大魅力所吸引,被一种震撼的美击中了,因此想将这种美据为己有。在两人的恋情中,身为官二代的刘红兵表现出了与他格格不入的卑躬屈膝,低三下四。他的生活一切都围绕着忆秦娥转,因为他知道这种美有多大的魅力。两个人婚姻破裂的直接原因在于刘红兵肉体出轨,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忆秦娥这个偶像对于粉丝的居高临下,两个人从来没有建立起一种和谐、平等的夫妻关系。失去忆秦娥的刘红兵生无可恋,虚度人生,失去双腿,父母不认,苟延残喘。
忆秦娥的第二次婚姻看似是一种深思熟虑的选择,其实是被激情击中的匆忙抉择。石怀玉与忆秦娥也许都可以称为艺术家,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石怀玉是热情的、爆发的、燃烧的、不管不顾的,忆秦娥则是冷静的、沉稳的、循规蹈矩的。同刘红兵一样,石怀玉是被忆秦娥的美击中了,这种美有忆秦娥本身出乎意料但又不自知的美丽,还有角色加成给予的光彩,她不仅仅是忆秦娥,还是为爱痴情的白娘子、李慧娘等。一直在追求美,寻求灵感缪斯的石怀玉如同刘红兵一样追求忆秦娥,但他要比刘红兵容易得多,很快就抱得美人归。忆秦娥傻儿子的死造成了两个人婚姻的隔阂,即使没有这件事,两个人的婚姻也不会持续很长,他们毕竟是截然不同的人,当石怀玉的热情燃尽,两人的恋情也会结束,只不过儿子的去世加快了这个步伐而已。石怀玉以忆秦娥为原型创造了名为秦岭之魂的裸体画,这是他艺术的最高峰,是他全部的心血,他从妻子忆秦娥身上感受到了秦岭的精神。作为自己最得意,最骄傲的作品,他最想呈现给的是自己的爱人忆秦娥。但两个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在忆秦娥看来,这幅裸体画是对自己的侮辱,因此在美术展上拿墨水泼过去,毁了别人一生的心血。面对这幅被画中人毁掉的画,石怀玉心中一定冷极了,他选择了自杀。
男人们来来往往,对于忆秦娥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唱戏。在村落的土戏台子上唱,在省秦的排练场唱,在中南海唱,在欧洲的剧院唱…… 在哪里唱都没有区别,该怎么唱还是怎么唱,唱戏好像是她所有的生活,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是她生活存在的意义。
很多年后,给自己起过艺名,量身写过原创剧本的秦八娃老师,新剧本的主角换了人,变成了自己的养女。曾经为了逃避演主角而生孩子的忆秦娥,曾经想着演 B 角,跑龙套的忆秦娥,当真正面临演不了主角的时候,第一次产生了怅然若失的感觉。虽然新的主角是自己一句一句教出来的女儿,但依旧耿耿于怀,那可是自己演了四十年的主角呀。
犹如英雄迟暮,美人白头,唱了一辈子的主角,再怎么淡定,第一次失去主角地位的时候,还是如同死过一回一样。
忆秦娥永远是自洽的,只要还能继续唱戏就一直唱下去好了。
身为主角的忆秦娥可能一辈子也无法理解自己的同学楚嘉禾,周玉枝们,被天赋所限,只能出演配角站在舞台的边缘的心情。唱了主角,享受了主角的风光,就要能够承受主角带来的苦,何况这种苦中有太多让人忍不住的甜。
说实话,写这样一部厚厚的关于秦腔艺人的严肃小说,作者很用心,也做了很多功课。但是很多时候,本来可以挖得很深,但作者都戛然而止。那么好的题材,那么好的人物,却都描写得如此浅薄。
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忆秦娥这样一个在情爱上没有开窍,甚至于羞耻情爱事情的人,是如何能演好白娘子、李慧娘这种为爱痴狂的人物的?但在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还有人在坚持写这种大部头的严肃文学,还是值得肯定的。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秦腔艺人、秦腔、秦地的四十年🌲本书写了陕西山沟沟里 11 岁贫苦小姑娘易招弟脱变成秦腔皇后忆秦娥👧🏻四十年的艺术人生,以及忆秦娥身边一代代以秦腔为业为生的艺人群相。戏校、剧团里艺人们在巨变的时代进程中台前幕后的喜怒哀乐,参差多态的人生。🌲戏曲在日渐丰富多彩的众多新媒体的竞争下江河日下日渐势微,而扎根陕甘宁秦腔比起立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京剧和经济文化发达的江浙沪地区的越剧,处境更是艰难!这就注定了秦腔艺人们尽管全力以赴但依然日渐处境维艰让人唏嘘!🌱🌲感想如下:🐝1. 二八定律在戏团里一直存在,主角占用百分之八十的资源、注意力、荣誉,承担了百分之十的戏份和辛苦……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不止重量 -- 主角皇冠中藏有荆棘,得承受长年的艰辛、被中伤的痛苦。🐝2. 选对努力方向很重要,在戏曲日渐衰败的大形式下,敬业鼓痴胡三元老无所依,优秀如胡彩香流落街头买凉皮,当初的戏团骨干老境凄凉。倒是当初竞争的失败者及时换赛道 -- 借上改革发展经济的东风风生水起,例如皮亮、龚丽丽、米兰,甚至刘四团也有癞蛤蟆变金蟾的经历。所以努力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认知看清长远形势认清自己。一时的输赢都不重要,该放弃时早放弃。🐝3. 主角的诞生,既有本人守拙苦练的坚持,也有幸遇名师的指导点拨,热爱戏曲呵护人才的领导们托举关照。还要一个团队的全力配合。🐝5. 一个人持续专注深耕自己所善长的就可以稳赢绝大多数人。🐝6. 演戏真苦!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三伏天演员们穿着一层一层的衣服,还要不停的唱念做打舞;冬天因为剧情的需要又薄衣单衫的...... 致敬那些热爱艺术为了艺术发扬光大传承续命呕心沥血的人们!🐝7. 反复中伤女主的既是同学同行心中的嫉妒,更是长期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存在众人心底和口舌间的只针对女性畸形又严苛的贞操观;盲目的针对弱者的受害者有罪论。🐝8. 忆秦娥家庭家人长期对她的关爱稀薄 (也是有心无力)、而成名后的吸血。让人心疼那一代女性被家庭充分使用榨取。🐝9. 我国历史上戏曲、戏子被视作低贱的行业,也是秦腔艺人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的原因之一,本应当做艺术被尊重的才艺,却在茶楼被当做娱乐消遣今人唏嘘!综上便是女主一路汗、血、泪交织的艺术人生,既孤独无助又坚韧顽强一路辉煌。🐜作者是很懂秦腔的内行,熟悉艺人们生活。也是一位笔法精准的作家,主角之外一众小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例如胡彩香出国时的那个大包袱让人印象深刻,和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有一比。😁🐜但是作者流露出来那种佛家的众生皆苦悲天悯人,以德抱怨的心态,不能苟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专注的力量《主角》这部书,第一次是在一个书屋里看到的。尽管我对传统曲艺没有任何了解,但我第一眼看到书的封面和标题,就一直有想把这本书读完的冲动。拖拖拉拉三个多月,最近一鼓作气看完了 70 多万字的全篇。这本书对主人公忆秦娥的塑造,其实是出乎我意料的。本以为,写戏曲女旦会围绕着她的姿色,勤奋,聪慧进行逐层推进,但作者笔下这主角确是一个除了演戏练戏外,其余方面都非常冰冷的戏痴,但竟是这样一个人物让我非常感同身受。一个人的成长黄金期是有限的,如果你专注在一个极小的点上,很难不成为匠人。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但这种疯魔的代价就是你在人生其他维度上或许都达不到平均水平,比如人际关系,比如爱情,比如下一代。上天在时间上对我们都是公平的,在任何方面,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报,一份挥霍就有一份惩罚。在阅读作品时,我一度为忆秦娥的不近人情,不解风情而感到遗憾。然而,当看着她持续四十年戏曲生涯巅峰时,我又为她的选择感到无比敬佩。我们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当我们选择肆意沉浸在鱼水之欢,觥筹交错,闲暇悠憩时,我们也同样选择了某种平庸。这种平庸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相对专注于一个领域做到宗师级出萃而言。人类在死亡前都是平等的,此时平庸和出萃的区别对已逝生命本体毫无意义。有些人会愿意进行日复一日枯燥的训练,承担超出常人的痛苦,可能是他们受生活压力所迫,亦可能是他们期望一种台前超脱的艺术享受。每种选择都无可厚非,但主角依然告诉我们一种可能:你可以在你的人生中用无尽的专注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也许这并不代表着你会拥有幸福的人生,但至少你会收获一份属于你自己的热爱和意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看这本书是因为买了同名话剧《主角》的票,就想在看剧之前把原著先读一下,五一假期就窝在家里把书读完了,语言朴实有趣,甚至是可以发出陕西方言的。 作者称在写作《主角》时,是有一点野心的,“就是力图想把演戏与围绕着演戏而生长出来的世俗生活,以及所牵动的社会神经,来一个混沌的裹挟与牵引。” 当读到第二部时,忆秦娥已经经历追捧、诋毁、不幸,但依然拗的无与伦比,傻的无与伦比,忆秦娥对生活的体悟如此迟钝,不开化。读到这时感觉十分拧巴,觉得作者塑造人物过于理想化,不够真实。但越读越觉得,这种理想化是合理的,就又十分认同 “大角儿是需要一份憨痴与笨拙的”。也开始喜欢这个角色。 读到最后,也随着忆秦娥悲悯起故事里出现的每一个生命来。2023 年的五一假期是被《主角》拿捏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今年读的第一部长篇作品,又一部描写家乡人文的作品,品来甚是亲切、惬意。前几日看到此作品改编影视作品开机的消息,了解了一下,作品评价和背景都不错,就放下正在阅读的一部外国作品,找到了这部,品读起来如品一杯清茶,清淡而又不失醇厚、如一阵清风,温柔而又不失清凉;也为自己打开了了解家乡文化的又一扇窗户,三秦大地、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 —— 历史底蕴丰厚、文化丰富,需要发扬、传承的传统艺术俯拾皆是,这部作品讲人也讲事,更讲理 —— 唱戏先做人 —— 色艺俱佳。老一辈对秦腔艺术的执着无法磨灭,不会因当下新时代的物欲横流而改变,只是少了曾经的经典传承和传递,几千年的经典传统艺术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传承。人生短短三万天,做自己的主角,容易也不容易,容易的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任性的为自己而活;难得是在一生之中除了做自己的主角之外的主角都不是那么容易做成。敬畏万事万物、不失初心,尽全力以赴,静待花开花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因为你没有学过舞蹈,所以可能成为不了一名舞蹈家;因为你不会写做,也可能成为不了一名作家;但人人天天、月月、年年都在生活,所以我们都可以成为生活家。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如何作为主角唱好自己人生的这场大戏,是我们每个人值得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荡气回肠的 50 年,几起几落的悲与喜,爱恨交织的人与事,无法评说的是与非…… 这既是忆秦娥的人生,也是我们的人生。作为陕西人,用陕西话看完整篇巨著,那叫一个过瘾。这其中用地方语言表达、传递出来的韵味也可能只有陕西人最能懂得。不次于《白鹿原》、不输给《平凡的世界》,好作!感谢作者刘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