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9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 科幻的集体晦涩 】

    因为有刘慈欣,所以在书店看到后第一时间全款(无折扣)买了这本纸质书,但只看了一遍,刘慈欣的那篇与之前完全不是一个 level,其他人的也是云里雾里,集体晦涩,但不难懂,作者们图的就是绕一个或者几个貌似科技概念的弯儿,然后抖一个假机灵的包袱,而已。

      转发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性和理性,究竟谁能让科技进步

      大刘的《黄金原野》探讨了一个问题。当通过理性计算一个技术不是很划算的时候,如何才能让这个技术得到资源的支持,进而获得发展。小说的结局是悲剧,但对人类而言确实是喜剧。因为我们人类获得了更大的文明发展。科技的进步,需要某些共同想象才可能成功。比如冷战时期的美国航空。理工楠每日荐书 00012021 年 5 月 5 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网络虚拟技术并不能够拯救人类?

        网络虚拟技术并不能拯救人类 —— 这是《十二个明天》收录的刘慈欣《黄金原野》所表现的一大主题。
        故事描述了并不遥远的未来,米勒的 “生命远景” 公司研发出一种名叫 “冬神” 的药物,使服用者进入冬眠状态,计划把它用于太空航行,使远航的飞船只需携带很少的供给资源。
        但是,这个发明形同鸡肋。因为自上世纪中叶登月以后,受太空技术所限,载人太空航行所到达的离地球最远距离,只是地月之间的旅程。米勒不甘等待,发布自己的载人登陆火星计划,可惜不幸遇难。他的女儿爱丽丝继承父亲遗志,乘坐 “黄金原野” 号飞向茫茫太空,并在这个过程中以其独特方式推动了人类科技的进步。
        我以为,刘慈欣的创作一贯具有向外、包括对外太空探索发现的 “外向化” 倾向,却忽略了对人类的思想内向化,尤其是情感世界或者心灵意念的探索。但《黄金原野》这篇新作也似乎补充了一下短板 —— 表达了他对人类 “内向化” 的文化与技术的思考。
        在 “黄金原野” 号驶向太空的过程中,爱丽丝的命运牵动了上亿地球人的心,他们通过网络与虚拟现实设备时刻关注飞船的状态,宛如身临其境,置身于太空舱内时刻陪伴着她 —— 但这终究不是现实。
        爱丽丝描述了她的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回到一个没有人的地球,所有人都消失了。她进入一个深深的地下室,在那里看到一个长方体,她用手指触了一下,显示屏亮了起来,显示一行字:小心 —— 内存里生活着 100 亿人!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个梦是爱丽丝给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日日夜夜陪伴她的粉丝们的一个鲜明的警示,也是刘慈欣对虚拟现实的终极形态及后果的一个否定。当然,虚拟现实在作品中也体现出非常积极的意义。身临现场的朝夕相处,让麦克等陪伴者对爱丽丝的命运产生更大的心理认同和价值认同,把 “内外人类” 进一步连接起来,最终形成强大的探索力量,推动了对爱丽丝的救援计划,也推动了太空技术的突破。刘慈欣在这里表达的是:虚拟化并不能代表现实,人类文明探索外太空需要脚踏实地,需要真实的行动,需要内外兼修,多元发展,才能走上文明进化的康庄大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数个未来

          我喜欢科幻 说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是 人类有想象力 所以他即使弱小 他可以通过想象力和梦想 在未来可以变得强大科幻是把人类科技的想象和理想 在虚拟世界里的真实呈现 而且很多都会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 这就是科幻的魅力 你这读他的时候 就会有代入感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