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0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摘抄 1,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如果投资赢利能够跟上名义 GDP 增速,那就应该满意了。名义 GDP 可以理解为所有人的 “大市”,如果所有人都期待自己的投资业绩超过 GDP 增速,那么这种预期显然是非理性的。      2,在我看来,目前中国的银行股已经具备了罕见的投资价值,主要理由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银行股具有高分红、高流动性以及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的特点,适合用于保值增值。可以说,银行股不是一般的股票。短期持有股票是一种投资方式,长期持有银行股则是另一种投资方式。第二是银行股难以炒作,价格容易与价值形成反差,每隔若干年,当估值达到低位,预期产生亏损时,就会出现明显的估值修复行情。第三是迎接全球金融市场风格转换,从成长风格转向价值风格,以银行为代表的价值股板块可能迎来长期系统性重估的机会。     3,我个人非常欣赏《史记・货殖列传》中的一句话,叫作:“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它描述了财富人生的三个阶段:一是本金不够的时候不要总想着投资,从劳动上得来更快;二是等到有了一定资本,就要多动脑筋,找出市场定价的错误,大胆出手;三是当资本已经相当丰厚时,就不要再沉迷于与人斗智了,这时候最重要的是顺应潮流,站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这一边。当然,《史记》所说的 “既饶争时” 是指资产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但是它所包含的原理却适用于每一个人。一个 20 几岁的大学毕业生,他所拥有的资本绝大多数是以人力资本的形式存在的。此时他的金融资产配置风格可以很激进,哪怕亏光了也无所谓。但是对于一个 40 多岁的中产阶级来说,他所拥有人力资本已经大部分转化为金融资产,此时他的风险偏好显然应该保守一些。因为亏不起,亏大了可能就再也翻不了身了。    4,诸葛亮有本传世兵书叫作《将苑》,里面有一句名言: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由此可知,越是高水平的计谋,就越是要收紧参与的圈子,不能随便扩大。从这个角度看,那正巧了,银行业也必须持有金融牌照才能经营。只要有门槛,就有小圈子,这不是正好适合搞计谋吗?    5,表面上看,数字货币好像是与区块链相关的技术问题,但是往深里看,它其实包含着一个关于如何评价人类历史发展的哲学问题。经过前面章节的回顾,我们已经知道人类使用金属铸币的历史长达数千年,而彻底采用信用货币的历史只有区区数十年。就像婴儿学步一样,人类掌握一种新的技术工具需要时间沉淀,也需要试错的过程,而每当遭遇波折,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6,股神巴菲特有一个判断股市总体方向的独门秘诀,人们称之为巴菲特指标。这就是把股市总市值与 GDP 相比,得出一个比率。这个指标没有一个绝对的均衡水平,当它远远高于历史水平时,就说明股市有可能要下跌了;而当它远远低于历史水平时,就说明股市有可能要上涨了。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适合内功修炼,但不要期望读完便能知晓如何购买银行股

      这本关于银行股的书,按照我的评价,属于内功修炼类。它主要讲述了把握和买入银行股的心态及相关理论。然而,书中对于如何挑选银行股以及如何看待财报,并未提及。所以,对于想直接学习挑选银行股方法的人来说,它并非入门书籍。但对于坚定持有银行股信心的人,却有奇效。然而,书中呈现出的过度乐观倾向,以及对数字货币的认知,在我看来仍有探讨的空间。何刚老师的评价十分精准,这本书的确不适合作为银行股的入门读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观点还是比较先进且有数据支持,最大的关键点是抖音上居然也没有大伽说过,就连香帅老师也没有的观点。比如买银行股,的三大理由,我们平时常讨论的地产负债、银行负债的四大保护。这些就足够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系统性的对银行有了深入了解

          这本书叫做买入银行股,但是很意外,他讲的并不是关于银行股股票的策略,这一点让我很诧异。不过呢,他系统性的讲述了银行这个 17 世纪以来的奇迹,包括从最早的国际欧美华尔街,到我们国家的银行特色。既有历史的纵向发展,有中国崛起的中西方对比,还有银行业跟其他工业的一些对比,比如他说的不同于其他的工业企业,要建厂房雇工人生产产品,银行都不需要,唯一需要的就是自己的产品,也就是货币。比如他讲到投资,说一个千万的房产,如果租金每月 10,000,那么收益其实并不比投资银行股好。收益非常大,推荐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本文看中美情况

            在现在的这个历史时刻看中美情况,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到了 换个书名也可以

              感谢作者的分享 深入浅出的描述了经济社会学 最后核心观点就是不要忽视银行股 不要形成灰犀牛事件 理性看待合理配置 一个字 听劝 好的谢谢老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的不错,不是专业的人士也能看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在读来虽然有点迟到了,但银行也永远等着我们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银行业,银行股估值为什么一直很低?仅仅是因为认知不够夏虫不可语冰吗?受宏观政策影响很大,有稳定经济的政治任务,银行业难以估值?挣太多了也不行,虽有牌照壁垒,但数量众多达到 2300 家,同业竞争严重,坏账,风险,考研管理者的品德,经常面对诱惑,风险也很大。很难获得超额的收益,但长期来看整体比其他行业收益不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看清银行发展的书

                      简明、详实的介绍银行的发展历史、盈利模式和投资策略。对新手小白阅读压力不大。可以多读几遍,认真领悟其中的奥秘和精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买入银行股

                        作者系统分析了银行业发展历程,现状,为什么被低估?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可以长期持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宏观上看银行的投资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的视角不拘泥于技术细节,因为技术细节无法解释市场价格所反映出来的极低估值。只有从宏观和历史的视角,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正本清源,解答市场的疑惑,驱散不科学的焦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欣喜若狂

                              安静生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中国已经走过了百年国耻的痛苦谷底。那么接下来,唯一可能的方向就是往上,这还有什么疑问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国的 TINA,中国的没有王座市场,银行业的灰犀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次的灰犀牛会是银行股吗?

                                    最近看到不止一个大佬说港股的高股息,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作为长期配置,价值回归是最简单有效的策略。我这里建议投资新手,不妨考虑以一个较低的,一般不超过三成的仓位买入银行股,或者干脆每月定投银行股。为什么要建议以低仓位买入呢?因为这是长期投资,要准备好持有几年,相关仓位的价格必须低到你能够 “忘记” 它,它的日常波动必须小到不足以影响你的心理状态。如果因为贪多而拿不稳,最后的体验反而不佳了。当然,如果你对投资很有经验,那就可以自行判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好的书,洞见深刻,令人醍醐灌顶。作者 NB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宏观上和个体上都告诉我们银行是可以经济的基石,不可撼动,也告诉我们银行业在目前的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