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如何从教育结果检查最严格的飞行员训练”中学习
芒格说,飞行员训练是对教育结果检查最严密的地方,“如果伟大的哈佛能够多借鉴飞行员的训练,它现在会变得更加出色。” 而《最高职责》是著名的电影《萨利机长》的原型萨伦伯格写的传记,翻译自己也是一位飞行员。书里的最后几章,详细描述了当时 1549 航班紧急水上迫降的非常多的细节,包括在这个过程中跟塔台的沟通、机上乘客意识到出了问题后开始淡定地翻安全指南好在需要时帮助大家求生等等的内容,以及因为管制员因为紧张把航班号说错,但是却又依据经验如何引导一架没有任何发动机推力的飞机迫降等等多团队协作救了 155 名机乘人员的信息。难得的是,书里还附图还原了 2009 年 1 月 15 日 1549 号航班的航行轨迹,以及,飞机驾驶舱语音记录仪的记录摘要,还有运输委员会对这次事故的 “事故调查报告”。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也强烈推荐机长的视角下看飞行员是如何通过在飞机模拟器上练习保证安全的第 7 章,“取长补短,荡气回肠:安全,我的信仰”。还可以顺便刷两部电影,一部是《萨利机长》。另一部《猫鼠游戏》的主演是小李子和汤姆・汉克斯,一个被 FBI 列为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头号通缉犯如何在航空公司混吃混喝混睡 + 骗钱,最后金盆洗手,和 FBI 以及大银行合作,开始走上侦破金融诈骗案件之旅的。非常非常好看。这本书里面还有一个细节很触动我,萨利机长说,“我积累了数十年的飞行日志记录本,里面包含着我那么多年数千次的飞行纪录…” 我就在想,如果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飞行,过往的这些年里,我有认真记录自己的 “飞行日志” 吗?扎心的是,答案还是木有。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柔和的机长自传以为是全本叙述当时惊险一刻,没想到是一本实实在在的个人自传,而且这个自传读起来略显稚嫩却直扣心扉,似潺潺流水,给燥热的夏天带来一缕清风。对于普通读者以刷书的形式刷过本书就行,不用那么端正,以闲适的态度慢慢游览就行。我原本以为拍了《中国机长》,也会出一两本专门讲述川航这次突发意外的的纪传书籍📚,没想到至今未闻。也许刘机长依旧专心致志为人民服务,不喜欢对外界有过多表现。刘机长与本书主角都是英雄,在危机时刻,他们能力挽狂澜,使诸多家庭免受空难影响,愿他们未来顺风顺水,鹏程万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最高职责读后感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自 2009 年 1 月 15 日的 “1549 航班事件” 到现在,一晃几年时间过去了。2010 年 3 月,也就是我开始民航飞行 30 年后,我从航空公司飞行员的岗位上正式退休。幸运的是,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能依据自己的爱好从事我所热爱的职业,与成千上万的同事们并肩战斗。随着退休生活的开始,我得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拥有更多难得的机会造访新的地方,结交非凡人物,聆听他们的故事。同时我也有幸能到世界各地旅行,跟大家谈论那些对我和广大旅客来说都很重要的话题。在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前景尤为光明。中国是一个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的国家,在航空业方面进展神速。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乘坐飞机出行,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航空旅行促进了商业发展、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 —— 它把来自东南西北的人们联结在一起。这些都是航空业对经济和文化所做的巨大贡献,看到这一行业的发展态势真令人兴奋。作为一名亲身经历了航空业发展历程的飞行员来说,我可以证实:驾驶新飞机、飞向新的目的地,这样的工作是多么令人激动!对于同样是飞行员的那些读者来说,你们很清楚能够成为第一个驾驶新机型的飞行员是多么难得的一种经历!这种兴奋感会渗透到飞行团队的每个人心中。航空业的发展还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中国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看到中国取得的进步,领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大概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很高兴能在中国的沿海地区短暂停留,并造访了香港和澳门。尽管此后我没有再来过中国,但跟全世界亿万观众一起,我兴致盎然地观赏了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电视直播。我和我的家人一起观看了开幕式和闭幕式,对其中美轮美奂的表演惊叹不已。我期待着下一次访问中国的机会,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能有更多的了解。我要感谢杨元元先生翻译了《最高职责》一书。一个有着像他那样飞行资历和工作背景的人,把他的专业精神贯穿到这项任务之中,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从他参加空军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经历再到南方航空公司的任职,杨元元先生以自己的实践在航空领域做出了职业表率。感谢他的帮助,把我的故事带给中国人民。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当我得闲回想那不平常的一天所发生的事情时,对于我和同事们精诚协作所取得的令人满意的结果,我甚为感动,这一经历更加强化了我一直以来所持有的信念:飞行员的职业不只是要求精湛的技术、渊博的知识以及只能来自经验的判断力,同时还要求有一种对于卓越的不懈追求。这个职业要求具备一种更深的理解力。正是基于对飞行职业的深刻理解,我和我的机组人员才能够迅即做出反应,并以一种新的方式把我们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我们从未受过特别训练的新的情境之中。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历经数十年发展起来的、健全的安全系统中操作,我们拥有卓有成效的安全文化。通过机组资源管理以及其他开创性的探索,我们学会了减少驾驶舱层级管理,不仅是作为机组里的飞行员和乘务人员在一起共事,而且是与空中管制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作为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默契地通力配合。我们了解有效领导和服从技巧的重要,知晓指挥者和被指挥者彼此之间以及同乘客之间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提醒自己听从这一团队中不管来自哪一层面的专业意见。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和共同的目标,每一个从事飞行职业的人,都需要承担应尽的责任。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乘客。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我和我的副驾驶员杰夫・斯基尔斯一起(我们这对黄金组合已广为人知),开始为我们职业中一直关注的飞行安全、飞行员的职业素养等问题大声疾呼。当我和杰夫开始意识到,1549 航班的故事并不会像大多数其他故事那样被淡忘时,我们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那就是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做好这件事,只要大家的注意力依然集中在我们身上。我知道,作为航空机组人员的你们若处在同样的境地,也一定会义不容辞。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我最为钦佩的是那些在工作中恪尽职守,有着全神贯注的专业精神,并总是想使下一次飞行有所超越的人。通过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吸取宝贵的教训,我们的航空业正在日渐得到改善。这些教训是以许多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我们绝不允许这些教训被遗忘,绝不允许重蹈覆辙。我们必须铭记什么才是重要的,并且深明其中的缘由。本书描写了作者自己作为一位飞行员的生活,不仅仅是水天一色中飞机惊心动魄地迫降在哈得孙河上的那 3 分 31 秒,他还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自己的飞行经历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读后让人觉得这是一本文风朴实,同时又很有内涵的书,让我们在酣畅淋漓的阅读中了解一名飞行员的成长与生活,而掩卷深思,又能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我也是一名飞行员,同本书作者一样也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第一次单独驾驶飞机飞上蓝天,也经历过在飞三叉戟客机时发动机空中停车的情况,只不过那是三台中的一台。我挺喜欢这本书的。我的英语是自学的,以前翻译过许多飞行方面的技术资料,但翻译这本书困难颇多,问题不少。要特别感谢黄友义同志,他为本书的审校和最终翻译出版付出了辛苦。黄友义同志是国际翻译家联盟第一副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以及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他的帮助使我从中受益匪浅!我还要感谢杨继如、樊军和郑双忠几位年轻同志在本书翻译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当然,还要一提的是我的女儿杨茜,她教给我从网上查阅英语词句的方法。为了使读者,尤其是没有飞行技术方面背景的朋友更方便地阅读本书,我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为中文版加入了近两百条的译注。希望读者,尤其是热爱飞行事业的青少年朋友能够喜欢这本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