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世界一直在改变,地图也是。但本书与改变世界的地图无关。从希腊时代到谷歌地球,改变从来不是地图的重要本质。相反,地图提供的是论证和命题;地图的功能是界定、重建、塑造和调解。不变的是,它们永远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第一张地图:人们开始探寻自己所立足的位置,试图通过经纬度去定位自己的具体位置,去计算地球的周长和半径。第二张地图:增加地图的细节,扩大地图的范围,收集更多的资料来完善地图。第三张地图:以地图作为扩充宗教影响的工具,利用 T-O 绘制图来简略描绘世界大陆的分隔,主要强调了宗教预言在地图中的实际展现。第四张地图:朝鲜绘制的地图,主要以中国和朝鲜为主,日本为辅,其中以中国为中心,参考中国自身绘制的地图进行刻画,主要体现朝鲜变化,中国和日本基本没有体现变化。第五张地图:将美洲板块纳入的地图,主要讲述了美洲的发现以及制作这张地图耗费的人力物力。第六张地图:以卡斯蒂利亚和葡萄牙王国对一个小岛归属权的外交谈判凸显了地图开始在外交领域上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地图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第七张地图:在宗教压迫的背景下,为了追寻自我精神的和谐,对宇宙有全新的认识,麦卡托利用投影法将地球平面投射到地图上,但是两极土地的比例过大,并不完善。第八张地图:以世界地图为目标建立地图集,试图将整个地球各个国家得地图事无巨细地纳入到地图集之中,但是只注重地图数量而不重视质量,没有较大突破。第九张地图:追求地图的进一步精确性,用精准比例尺绘制地图。以绘制法国本土地图为开端,开始了标准地图绘制的潮流,但是因为土地样貌随着时间在变化,地图更新不够及时,可它塑造了国家意识。第十张地图:将地理学和制图学提高到政治理论影响的高度,产生了地缘政治学。第十一张地图:地图始终带有偏僻性和内在选择性,彼得斯投影法指出了地图应该以中立客观为标准进行绘制,尽管很难实现。第十二张地图:地图以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出现在人们眼前,并且不停地在更新在改变,发展的方向是实景模拟,让人可以实时感受到所在位置的各种信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空间 时间 认知障碍

      看看这些地图,在不同的时空里,好长的一段时间,他们看着它,用着它,想象着这个世界的空间地理样貌。憧憬着未来,回望着过去。活在时空的当下。很神奇的世界。时间穿越,会有人经历吗?80 岁,的跨度。其实就是有时空差。只是当你在看到未来的时候,已经没了过去,当你看到过去的时候已经定型了很长的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是由英国历史学家杰里・布罗顿(Jerry Brotton)撰写的一部深入探讨地图与世界历史关系的著作。这本书通过十二幅具有代表性的地图,展示了地图如何反映和塑造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已知最早的世界地图:巴比伦世界地图,伊拉克南部西帕尔出土,约公元前 700 年至前 500 年。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