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5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明本无优劣,却争了个头破血流、两败俱伤

    书摘:    西方文明聚焦于当下此时,中国人则选择了过去、现在、未来无始无终的延续。中国人的生命观,也并不是将生和死割裂为两截:生和死是连续的,也只有将一代代的生命连成一串,才能慎终追远,将个体的生命纳入群体的生命,从而超越个人的生命。在这种意义下,个人的死亡只是生的转换。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整体的生命是两条线:一条是对生命延续的盼望,一条是对于过去岁月的忆念 —— 两者是平行的长流。于是,在中国理念中,死后境界是死前生活的延续;生前具有的一些人际关系,在死后照旧延续。这两条并行线就是生命和死亡,将现在与过去交织在一起,二者永远平行却纠缠不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修己及人,天人一体

      许老先生这本小册子轻薄如翼,却思接千载,纵横八荒。从日常的种种现象,抽丝剥茧,寻出文化,宗教,乃至文明的源头。最后从宇宙时空网络落回到我们当前面临的大问题,大危机 —— 西方文明的崩溃。犹使人如遭棒喝,又见洞明。最好先看后记,从明白为何老先生要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这样已经被反复咀嚼的素材探究起。表面上,是从日常中寻找中国文明的线索,从天人合一思想,到多元互动平衡,再至三教合流,雄证中国文明还是颇有可贵之处,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之中多元互动寻找均衡的状态,以及人在群己之际关心济世的境界,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反映了中华文明对道德需求的正义、公平。但许老先生并不是从东西两种文明的此消彼长,来抬高本民族的文化。而是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尤其对中华文化精神的探究是从日常说起),既肯定西方文明的可贵,它是现代文明的支柱,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加上对现代科学的追寻,同时又指出它所带来的个人主义至上及生发出来的独断精神,导致现今美国政坛乱象。并进一步指出这种乱象非美国独有,而是整个西方文明体系所面临的通病。西方文明正面临崩溃。许老先生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提出西方文明可与中华文明互补。中国文化中差序格局的特色,与今日西方文明中个人主义的极度高张相对比,可以救济个人主义的孤独,也可以防止社会因个人主义过度发展而面临的碎裂与瓦解。世界上的人类,各因其自然环境和族群间的接触,具有了许多不同的条件,也因此取得了多种的文化基因,各自发展为独特的文明体系。人类的经验是多方面的,也是多样化的,人类不必自我拘束,只跟着一条轨道前行。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的方向大致包括从修己逐步推向群体,最终使个人与人类总体建构为连续不断的连接线。而人与自然也不外乎是将天理、世道和人心三层的重叠,与三层之间的延续和感应,连接为整体的多向度空间体系。也就是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群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层层推进,论据绵密的论述中,尽显智者悲天悯人之心。也感受到人的思维一旦打开,是可以达到包容万物的境界的。这也是东方儒家文化的特点和优长。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文化的精神

        初识许倬云老先生是他的《往里走,安顿自己》,读之为他的韧性为之震撼!他谈笑风生的讲解,语气诙谐。这本《中国文化的精神》也写的非常好,对于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非常有帮助,从十个方面进行阐述举例,易于理解。本书写书背景为:全世界的人正逐渐地走上西方话,但是西方话并没有给人带来美好的结局。他说这本书不是招魂,而是迎接新文化的前驱喝道。这点,南怀瑾老先生也说过,太过迷信科学,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一点点西化,摒弃了,实乃为最大的不肖子孙。这本书主要探讨的内容包括:中国人的生活、精神生活、宇宙观、哲学思想、如何看待生命的意义、社会联系以及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审美等。第一,时空中的生活美学。中国人特别善于把自然的感受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文学艺术当中。比如二十四节气里面包涵了季节变化,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物候现象等四个原则;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利用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感情;看西方画作时讲究透视立体感,而中国画需要将自身融入画作中才能体会到这种美。中国人在天地自然这个大时空中的生活节律,及其与我们的文化、文学等各方面的关系,构成了理解中国话人精神生活的宏观背景。中国诞生的道家思想,即源于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第二,天地人神的世界。从无到有的自然演生观,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天地人三等分的宇宙观以及阴阳调和。女娲代表母性和大地的力量,伏羲和女娲讲究阴阳调和,五行与阴阳指出人类生活当中的各种因素,必须在平衡之中找到调和之道。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是密切相连的,人在宇宙之间,不在一个从属地位,而具有天地人三才之中三分之一的主动权。一般的民间认为,凡是古老的物体或动物,都可以修炼成精,精的最高层次则是进化出人体,以人的形象超脱原来的属性。第三,神鬼故事传说和文学作品。关于天的故事,关于爱情的故事,批评父权和君权,关于地的故事如各类治水神话,百姓感激那些治水有功,将人力不易做到的事情,委之于神力的帮助,同样衍生的龙蛇的故事,蛇被视为神物,狐仙的故事借物喻事。鬼魂的故事,其实是将死后的灵魂当做生前生命的延续。一系列的民间故事,崇尚的要素主要是:公道,正义,爱情,感恩,公平。第四,多元互动的秩序。春秋轴心时代,人们以抽象的思考和超越的观念来解释周遭各种现象。五行相生相克,影响建筑布局(阴阳),还影响中医(医药、经络、针灸、五脏六腑),文字(五行部首形声字)以及衍生的宇宙事物分类,影响饮食(四菜一汤水陆荤素平均分配)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考虑是不是和谐平衡相互制约,发展成为多元的互动系统。五行生克理论体系下的传统医学,是运用一种哲学的思维,将人体当作一个小宇宙,与大宇宙相配平行来讨论病情,用药施治。针灸学,也是建立在一个自然平衡系统的观念之上。表明的是,形而上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的宇宙秩序是多元互动,有五行的相生相克,也有阴阳二元的相背对偶,在《易经》之中,变化不断进行,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更多的其他变化,宇宙间是在永远寻求均衡。凡此特色,是人依靠自己努力在一个大系统内追求永恒的平衡,这种衡态是一个追寻的目标,不能停留,一切状态都只是过程的一个逗点。第五,永远变化的宇宙观。易经的命名,也就是不断地变化,其中包含的宇宙秩序是为人处事和态度的哲学,物极必反,剥极必复,表明中国人总是充满希望的。堪舆之学,风水可以算作前科学。太极、八卦、堪舆、奇门遁甲这些民俗,表达了传统社会将宇宙作为一个巨大系统,系统内部不断调节各部分的关系,对外也不断与天地人三个大系统彼此协调。变动过程中,会产生运和势。中国人的观念中,人如果能掌握这种运和势,就能顺势而为,获得福祉避免伤害。儒家易学以世间事物发展的方向提醒大家,要以谦让谨慎面对胜利,以坚毅忍耐面对困境。这些特殊现象表明,中国人对于事物的发展存有戒慎恐惧之心,一方面积极进取,一方面谨小慎微。当今中国已经深度西化,盼望我们能够保留常常反省戒慎的心态,则在举世惶惶之时,能留得几分清明的理性。第六,生命存在的意义,宗教信仰观。中国人既祭神又祭祖(即对祖先的崇拜)。在人间伦理,一个族群的延长,是父子祖孙相承的亲缘系统。中国人的家庭伦理造就了人的善端仁义,成为构建人间社会众人共存的基本原则。祭祀仪式,符合国人心理上的投射,祭如在,祭亲如亲在,祭神如神在。表明中国人心目中,死后是生前的延伸。儒家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中国人的宗教情绪,不一定依附建制性的宗教系统及其有关仪式,而是普遍地融合在日常生活之中。是从家庭出身。中国人的观念当中,整体的生命是两条线,一条是对延续的盼望,一条是对过去的忆念。西方的宗教强调信不信,而中国的宗教具有实用性,关心的是灵不灵。第七,守护人间的众神(共生共存的人际网络)自然神的人格化。中国的民俗信仰非常具体而功利,要照顾到生活之中方方面面不可知的神力。中国人的民间信仰系统,毋宁是以圣从俗:神明的系统,实际上就是政权管理的系统,一样有套分工的制度。人和神之间的交流,基本上与人间的交易一样,有承诺,有还愿,有祈求,也有报酬。第八,世俗化的宗教。在中国的民间,或者更恰当的说,有些处于文化精英层次的人物,一只脚踩在儒家,一只脚踩在民间,尝试整合这些不同的信仰成为一个系统。综合言之,自从佛教进入中国后,佛道二教并驾齐驱,互相刺激也互相补助,构成了两大信仰系统。唐宋之间,成为中国建制性宗教的两大主流。中国的人的宗教信仰,在近百年来呈现世俗化的现象,中国人的宗教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跟老百姓的生活联系紧密的团体,从理论的阐述转化为虔敬与实践,由寻求出世的解脱转向入世的救助与扶掖世人。第九,共生共存的人际网络。以乡土为中心,将各种不同的亲缘关系网络、混合类亲缘关系网络以及信缘关系编织为更庞大的地方组织,这是传统中国权力结构中很重要的一环。自古以来,中央的权利其实不大,真正的治理实体是在地方。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每个人都可以来自宗族的保护,另外,自己必须要为集体作出贡献。人与人之间相互约束,相互监督。第十,世俗小说传达的境界。《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西游记》这四本书对中国人文化的养成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人类悲喜剧的四段乐章),他们为中国民俗思想提供许多资源。今天的中国已经不见如此行事的人际关系,不过我们还是将此形态的社会,看作中国历史上一群为数众多的人凭借一家理想实践过如此这般的人际关系,彼此兼容合作互济过。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是内发的,也就是人自己从观察到感觉,以致酝酿、吸收,最后达到内心的觉悟,这种精神生活,其特点是最终能够达到圆融的境界。中国人能够逐渐形成如此的精神心态,大概由于从新石器时代以来,这一个大的文化共同体,在每一个阶段都经历过不同内涵的个别文化彼此接触调节,共存以致融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深受以西方文化为主轴的现代文明影响,却又依然置身西方文化之外。中国文化的精神不是孤独的、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华夏历史的肌肤之中,浸润于亿万百姓的日常生活。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匆匆看完,不敢妄加评论,复制一段作为记录:我们应有信念: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心态,或可匡补现代文明面临的缺失;两者融合,能够开发出一个真正的世界文明。中国式的个人与群体、个人与自然,以及个人居为广宇长宙起点的结构,仍旧可以撷取西方个人主义中强调个人尊严,以及自由、平等的观念。中国与西方两种文明互相配合,以激励个人、自尊自重,使修己的工作更能以慎重庄严的态度,致力自我提升,最后经过推己及人走向人类的大同 ——“天人一体”,体现个人与自然之间的一致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饮食、医药、居住,所重视的多元和谐,求均匀而忌偏差,趋中和而不过分,种种观念,依旧可见于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中国文化和经济在今天到底是什么状态,很难定义,但是有些东西历久弥新,大师就是从细节中看世界,任世事变迁。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近代的世界经过工业革命这一轮发展,生产力剧增。近年来新科技的发展,又将各种资源的应用发挥到极点。科学的探索,使我们对宇宙、对生命都有新的理解。新发明的各种药物,除了不能使人类永保长生不死外,几乎没有不能治的疾病。人类的生活,总体而言,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为舒适方便。与此同时,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疾病的逐渐减少,人类人口在一个世纪内从十三亿增加到六十五亿。地球上的资源经过开发,虽然增加了不少新的项目,但我们是在急剧地消费 —— 人类寄命托生的地球,将要无法供给目前人口,更不论人口还在继续增加。为了生存,人类将要面临更剧烈的竞争。不仅人与人之间要争夺有限的维生资源,族群与族群之间或许也要经历垄断已有生活资源的阶段。为了生活的舒适,人类改变了地球的气候,却加速了地球整体的改变,以致地球的环境正在走向衰竭。生物种类,因为人类垄断维生环境,正在急遽减少甚至消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将来人类可能发现,他们身处的地球,已经不可能维持自己种属的生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的精神,历经数千年发展,延绵不断,生生不息。为解今日西方文明主导的世界发展之困,作者给出了一个有力的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不知道的中国

                  有很多的中国人,都不知道我们有这样丰富的精神世界。我们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和思维体系,中国人的很多很多的苦难都从我们的历史中能够找到印记,中国人的经验很多是从历史中取得的,我们都经历过。外国人说,我们中国没有信仰。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不知道中国,在他们看来,信仰就是宗教,就是神论,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信仰的是环境,是天地。我们中国人的集体认知是要比宗教高一个级别的。所以我们的信仰是一个综合体,我们的信仰是多样的,从来不会被单一的事物所左右。中国又是一个实用的国家,一切都可以拿来主义,一切都可以为我所用,我们只讲实际,不讲那么多虚幻的,我们中国人立足当下。不太关心死后的世界会是怎样子的。所以中华民族祖先留下来的遗产都是为了活着的人的。京杭大运河,长城。看看其他的文明,埃及金字塔。都是为死人建造的的。这是我们中国的的价值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的精神世界在于我们家天下的文化,是一切一切人类关系的开始,从小家有大家,以至于把所有的人都称作为家人,我们有我们的使命,我们同样有我们的价值观和想象的共同体,这就是中国一个 5000 年文明不间断的国家,有历史学家说,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这样的评价很高。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的综合体,我们要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而成为一个不一样的存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实的人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文化、精神。

                      详读了此书,未敢妄自评论,一次文化洗礼,一场精神论坛。通达,解惑,知道,得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化自信是中华文明能够一直长存的必要条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心态,或可匡补现代文明面临的缺失;两者融合,能够开发出一个真正的世界文明。中国式的个人与群体、个人与自然,以及个人居为广宇长宙起点的结构,仍旧可以撷取西方个人主义中强调个人尊严,以及自由、平等的观念。中国与西方两种文明互相配合,以激励个人、自尊自重,使修己的工作更能以慎重庄严的态度,致力自我提升,最后经过推己及人走向人类的大同 ——“天人一体”,体现个人与自然之间的一致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文化的精神

                            很大的命题,内容却非常贴合中国人的宇宙观、族群观和价值观。许先生用笔描述人间烟火的延续和市井百态的世俗生活,展现士农工商各安其位及兴乱更替不断更迭的背后历史逻辑,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许倬云先生这部大作,是我看完十三邀许知远的访问后看的。之前樊登也介绍过《万古江河》。许先生的角度,是从平民百姓,黎民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文化与精神,以他的毕生经验发现西方文明(民主 自由 个人主义)的不足,或者说谎言。中国文化与其精神早就该引起大众的重视,目前我国也在慢慢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许先生的书是很好的佐证。我能读到许先生 “为人民服务” 的内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人的精神

                                独特,富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可以超过西方世界的精神文化,成为新时期独有的人的精神文化指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夏的荷马史诗

                                  中国文明发展,趋势,与外国文明的冲突,新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博学多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文化的综述书

                                      读完本书有一种 “原来如此” 的感觉,从前只能有一个大概的认知,读完全书总算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总体的梳理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明在复杂的历史变迁中,有些纯粹的保留了下来,有些在权益分配中已经走样,有些永久的遗失在战乱中~文化的传承既有口传心授,也通过一日三餐和民间信仰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普世的,民族的,个人的,国家的,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天地人神的神话传说曾经是人们精神的全部,成为无力改变现状群体的精神寄托。城市化冲淡了古往今来共生共存的家族、亲戚、朋友之间的人际网络,个体的存在越发渺小。无垠的宇宙中时间和空间被无限放大,也被无限缩小。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化危机时刻依然光彩夺目,浸润精神家园的同时也滋养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通过十个方面的章节,展示了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一面。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实际上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了,影响着我们思维与行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文化的载体,只不过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而已。阅读此书,有一些潜藏在心底的理念正在被唤醒,那是我们曾经忘却的心。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