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6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明朝那些事儿 1

    “这个世界,非常神奇。” 明史通俗化,生动有趣耐人寻味,颇有老妪能解的风范。有一种怅然若失感,鄱阳湖、灭元、靖难不过寥寥几笔,血流成河、诛十族不过冰冷数字,尸山血海成王败寇,一步登天冷暖自知,只是那血、那泪、那汗曾真切地洒满焦土,可是明朝那些事儿关百姓什么事儿?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新历史书范本

      非常棒的一套书,2006 年开始在天涯连载,到 2009 年结集出版,彻底改变了传统史书的聱牙诘屈,艰涩难懂,用通俗易懂流畅的大白话把历史理顺,这套书看了很多遍,我现在当广播小说听,越是经典越难评论,推荐阅读,在此只记录些阅读感受。朱元璋于 1368 年建立明朝,其治下的人口约六千万 (有册可考), 当时的军事实力堪称世界之最(欧洲英国的金雀花王朝在黑死病的肆虐下,人口才 200 万,欧洲十字军东征浩荡大军才 3.5 万人),然而,中国是农业国,不需要海外市场,版图广大,用不着殖民地,人口众多,更不缺少劳动力,向海外诸国侵掠,“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从经济的观点看,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从利害的观点看,打仗要花一大笔钱,占领又得费事,不幸打败仗越发划不来。所以特别在《皇明祖训》中郑重告诫,不可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朱元璋农民出身,鼓励开荒和生育,典型的重农抑商,这两天巴以冲突再起,看犹太人的命运,这几十年全球化思潮下,精英分子吹捧的 “商业精神 “就明显的短视了,如果地理大发现的时候,犹太人有组织能行动,何至于一块土地都捞不上,遍地都是无主的土地。太 “商” 了,投机取巧太舒服,有了路径依赖。所以 “最聪明的民族” 3000 年没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多少次天下大乱,一波波民族起了又灭,机会多得是,都没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最后在巴勒斯坦建国,也是一种寄生性的建国,甘当昂撒人注入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一剂毒药。900 万以色列人犹如 4.5 亿阿拉伯人、15 亿伊斯兰人口仇恨海洋中的孤岛,能挺过 100 年都是奇迹。当技术的代差慢慢消失,最后可资凭借的,就是土地,就是人口。任何王朝在上升期都是生命力强悍,读历史不要做 “事后诸葛亮” 的评判者,而应该在每个决策阶段,合上书,想想如果你是当事人如何决断,这些青史留名的人可都是人精呀。而借古讽今就更是诛心了,西方史学届强调的是明代 “独裁统治”,没有认识到恢复全境的民族平等,鼓励开荒兴农的低赋税帝国结构,并统治了 276 年。

        5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必读

        这本书光是纸质书我就买了三套了,前后应该看的 4 遍都不止。我就推荐一段我在第一部里面最喜欢的一段:从圣人之言到经世之道,他们无书不读,而从这些书中,他们掌握了一些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使得他们能够更为理性和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同时,科举制度也使得读书成为了踏入仕途的一条重要渠道。于是许多读书人沿着这条道路成为了封建皇帝的臣子,协助皇帝统治天下。在这些臣子中,有一些更为优秀的人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判断问题比别人准确,懂得如何抓住时机,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称这些人为能臣。所谓能臣并不单指正臣、忠臣,也包括所谓的奸臣,它只用来形容人的能力,而不是立场。这些人都是真正的精英,但他们还可以按照人数多少和不同用途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种叫治世之臣。这种人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他们所掌握的是圣人之言、君子之道,其共同特点是能够较好地处理公务,理清国家大事。皇帝有了这样的臣子,就能够开创太平盛世;代表人物有很多,如唐代的姚崇、宋璟等。这种人并不少见,他们属于建设者。第二种叫乱世之臣。他们并不是所谓的奸臣,而是乱臣,他们掌握的是阴谋诡计、权谋手段,精通厚黑学。与第一种人不同,他们往往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经历过许多风波,对人生的黑暗面有着清楚的认识。这些人的能量极大,往往能够将一个大好的朝代断送掉,代表人物是安禄山。这种人并不多见,他们属于破坏者。第三种叫救世之臣。这可是稀有品种,其遗传率和现世率比熊猫还低,往往上百年才出一个。这些人兼有上述两种人的特点,既学孔孟之道,又习权谋诡计。他们能够灵活地使用各种手段治理天下,并用自己的能力去延续一个衰败朝代的寿命。其代表人物是张居正。这种人很少见,他们属于维护者。而这位道衍就是一个典型的乱世之臣。他并不是个真正的僧人,在出家以前,他也曾饱读诗书,历经坎坷,满怀报国之志却无处容身。他的名字叫姚广孝。有没有大 Boss 出场之前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的感觉呢😁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得好,讲评书讲故事一样。

          随便读了一下,真的写得通俗易懂,如果不怎么了解明代历史的,确实值得一读。如同作者自己说的,他写就是让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语言风趣幽默,人物形象生动,故事脉络清晰,是一部非常好读的历史书,有时间是值得去认真读一遍的。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明君威武

            很多人在读到这里时,经常会发出朱棣是变态杀人狂之类的感叹,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我们前面所说,朱棣是一个有两张面孔的人,他的残暴只是对准那些反对他的人,而这些屠杀反对者的暴行并不能说明他的强大,恰恰相反,却说明了他的心虚。古罗马的恺撒在得知自己的妻子与一个政治家通奸后,并未发作,虽然以他的权势地位完全可以惩处那个人。他与自己的妻子离了婚,并在后来重用了那个与他妻子通奸的人。恺撒并不是傻瓜,也不是武大郎,他是一个有着很强的权力欲望的人,他之所以能够不理会自己妻子的背叛行为,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地位和威望有着极强的自信,他胸怀天下,相信属于他的东西始终是他的。是的,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知道,宽容从来都不是软弱。朱棣是一个软弱的人。由于他的皇位来源不正,他日夜都担心有另一个人会仿效他夺走自己的位置,他也畏惧那些街头巷尾的议论,所以他不断地屠杀那些反对者,修改了历史。但事实证明反对者是始终存在着的,而历史也留下了他残暴的印记。越过那历史的迷雾,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强大自信的朱棣,相反,在那光辉的宝座上,坐着的是一个面色苍白的中年人,用警惕的眼光看着周围的人,并不断地对他们说:“这是我的宝座,你们不要过来。” 我相信这就是历史的真相。事情终于告一段落了,朱棣一如既往地陷入了沉思之中,经历了如此的风雨波折,没有人知道他此刻在想什么。一般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敢打扰他,但朱能例外,他战功显赫,是朱棣的头号亲信。为了报告搜捕建文余党的消息,他如往常一样走到朱棣的身边,开口打断了沉默:“殿下……” 朱棣的头猛地抬了起来,用一种极其阴冷的眼光注视着朱能。朱能畏惧了,那可怕的目光让他不寒而栗,即使战场上的拼杀也从未让他如此胆寒,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于是他改正了这个错误。“皇上。” 朱棣终于走入了代表最高权力的大殿,这个大殿他并不陌生,以前他经常来磕头朝拜,或是上贡祈怜。但这次不同了,他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主人。他正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俯视着群臣。虽然这个位置不久之前还属于他的侄子朱允炆,虽然他的即位无论从法律的实体性和程序性上来说都不正常,但有一条规则却可以保证他合理但不合法地占据这个地位。这条规则的名字叫做成王败寇。朱棣终于胜利了,他接受着群臣的朝拜,这是他应得的,他付出了努力,现在是得到回报的时候了。父亲的身影似乎又在眼前浮现。你虽然没有把皇位交给我,但我还是争取到了,凭借我自己的努力。我会用我的行动证明我才是这个帝国最适合的继任者。我不会让你失望的,这个庞大的帝国将在我的手中变得更加强大!我将把你的光辉传扬下去,让所有的人都仰视我们,仰视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大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话说历史

              像小说一样的讲历史,着重分析人性,且基于作者的角度,读者需要辨证的看。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白话说历史。

                都将曹三公子和当年明月放在一起对比,我是之前喜欢曹昇的书才想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真的不要去比较,文无第一,不同的写作风格,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能火出圈肯定有道理,能让我们轻松的阅读有啥不好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看到朱重八怎么艰难的创建了大明,又在第一部看到朱棣怎么一步步走向顶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白話說書的典範

                  在年輕時第一次看到從明朝的那些事最有印象的一段時名將是怎麼煉成的除了天時地利人和 還有運氣跟新創產業一樣,你撐著很難過快無法承擔同一個產業的其他競爭對手也是處於相同的狀態要呈現一往直前一直勝利的戰將而名留史冊是一大堆幸運加上實力的表現還有幸存者偏差史書都是由執政者去書寫的對於黑史料的篩選後代人只能看到被篩選後的資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朱元璋是天命所归

                    这个世界上其实最大的道理就是天命。一切合理的东西天命说不行就不行,一切不合理的的东西天命说可以也可以,就是没什么道理。就连胜利的线索老天爷也会给你埋在一个叫做直觉的东西里面。马后炮的分析其实都有道理,但是对手又何尝没有道理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VUCA时代的应对法则

                      这本小书,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虽然掺杂了非常多作者的二次加工,却让文章变得更易读,人物更加鲜活。合上书本,朱元璋、五虎将、王保保、蓝玉、铁铉这些故事都还在脑海中激荡。洪武大帝一书,充满了 VUCA 时代的应对法则,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个人能力很重要,跟对人很重要,带队伍很重要,但懂得借势以及抓住时机,懂得与不确定性共舞,这才是最重要的。暮年试图建立江山永固,系统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却越来越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轻松幽默的文笔,让人读起来很畅快,原来历史学起来可以如此轻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大概是从来不读史的,说起来这套书好像也不能算正规的史书。就是随手翻开,断断续续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情节,就这么看完了。行文非常通俗化,是不是一家之言不知道,至少大部分事情都讲清楚了。多多少少还是应该看些史和传,正统的也好,偏门的也罢,各有各的趣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永乐篡位记

                            虽然大部分是写洪武皇帝朱元璋开国的故事,但是我觉得这一册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描写朱棣发动 “靖难”,从侄子建文手里篡夺皇位的那一部分。以前觉得双方实力差距很大,朱棣强,建文弱,毫无悬念,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朱棣成为传说中的永乐大帝也是靠了若干次彩票中奖的好运,在很多次被灭的边缘,都是老天帮了他。这部分叙述很精彩,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白话说史如此有趣,可见作者功力深厚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51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五)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 1》(128)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选择的明朝兴衰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一本是《明朝那些事儿 1》,“明朝热” 源头,“白话说史” 始祖,让我们爱上读史的第一本书。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枯燥的史料吗?不是,绝对不是。“历史原来是很精彩的呀!” 当年明月大喊一声。瞧,前面那座古庙里有点儿动静,一个小和尚好像刚睡醒,慢腾腾地伸了个懒腰,抖落了身上厚厚的尘土。噢!那不是朱重八吗?咦,夕阳西下的战场,一个高个方脸汉子骑着马,正风尘仆仆赶向南京,那不是朱棣么?当年明月看着这闹哄哄的一团,摊开一叠书稿,“唰唰” 地写起来。在他的笔下,这闹哄哄的一大帮人不再是史书上正襟危坐的样子,而是活了起来,有着自己的人品性情,有着活在这世上的喜怒哀乐。2、精彩内容:①当年明月我很喜欢历史,喜欢那些过去的人和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回味。在我第一次接触历史的二十年之后,我开始动笔,写下了下面的这些文字,写给我自己,也写给所有喜爱历史的人。这部书我构思了六个月左右,主要讲述的是从 1344 年到 1644 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写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要说明的是,这部书是描写正史的,资料来源包括《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虽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学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但文中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对话都是有史料来源的,为了文章的流畅,出处就不一一列出了。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我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②洪武大帝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过,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地主刘德家放牛。他曾经很想读书,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学费的,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于是,他很老实地帮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因为,他要吃饭。在此时,朱重八的梦想是好好地活下去,到十六岁的时候,托村口的吴老太做媒,找一个手脚勤快、能干活的姑娘当媳妇,然后生下自己的儿女,儿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让他们去地主刘小德家放牛。这就是十六岁时的朱重八对未来生活的幸福向往。1344 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上天终于准备抛弃元了,他给中国带来了两个灾难,同时也给元挖了一个墓坑,并写好了墓志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他想得很周到,还为元准备了一个填土的人:朱重八。当然朱重八不会想到上天会交给他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这一年,他十七岁。很快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到他的身上,但同时,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在等待着他。只有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历经苦难,投入火中,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浴火重生,成为光芒万丈的神鸟。朱重八,来吧,命运之神正在等待着你!③和尚乞丐在游方的生活中,朱重八只能走路,没有顺风车可搭,是名副其实的旅行。他一边走,一边讨饭,穿城越村,挨家挨户,山栖露宿;每敲开一扇门,对他都是一种考验,因为他面对的往往只是白眼、冷嘲热讽,对朱重八来说,敲开那扇门可能意味着侮辱,但不敲那扇门就会饿死。朱重八已经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他所有的只是那么一点可怜的自尊,然而讨饭的生活使他失去了最后的保护。要讨饭就不能有尊严。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哪个更重要?是的,朱重八,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伟大。朱重八和别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乞丐(请注意这句话)。在讨饭的时候,他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认识了很多豪杰(实际上也是讨饭者)。此时,他还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 明教,他相信当黑暗笼罩大地的时候,伟大的弥勒佛一定会降世的。其实就他的身世遭遇来说,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弥勒倒是很难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心中真正的弥勒是他自己。但朱重八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已经从一个只能无助地看着父母死去的孩童,一个被人欺负后只能躲在柴堆里小声哭的杂役,变成了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地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俗易懂

                                读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用通俗易懂,拉家常的语言方式把严肃的历史讲的透彻明了。特别好读的一本书,强烈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知道,宽容从来都不是软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朱棣终于坐上了他的宝座,他认为这是自己当之无愧的,因为他为之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多少次命悬一线,多少次功败垂成,才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和成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明的由来

                                      作者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把这段历史娓娓道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长城很雄伟,但我只是个修长城的

                                        明朝那些事,与其说写的是整个明朝,不如说写的是上层的声音。对于百姓丝毫没有提及,对于组成这个世界最庞大的群体 “百姓” 就这样被隐去了。这也是中国历史的常态,或许是因为我们更喜欢这样的历史吧。小的时候喜欢王侯将相,也希望自己能像那些人一样建功立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平民百姓,更加意识到一个国家只有让百姓活的有尊严才是好的国家。正如凤姐所说:你是哪国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国把你当人才重要。” 这本书验证 “得民心者得天下” 是一句谬误,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就拿张士诚来说在苏州可谓秋毫无犯、兴修水利、开仓济贫。最后朱元璋下令重科苏州附税,强迫百姓迁徙边地,造成明初繁荣的苏州一时民生凋零,人口剧减。苏州百姓因此更加念及张士诚的好处,民年农历七月会烧 “九四香” 纪念张士诚,现在苏州也有这个习俗。朱元璋可谓是开国皇帝中最愚昧,最残暴的一个。李敖评价朱元璋是平民皇帝,也是恶棍皇帝。他第二年就正式成立了 “锦衣卫”,通过特务机构专门肃清异己或者曾经的战友。帮助打天下的如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冯胜等等,都是锦衣卫成立后被宰掉的。更不用说在巩固权力时,制造出多少冤假错案。书内印象最深的就是,袁凯感到朝廷做官太难,没有理由回归故乡,被迫装疯。朱元璋派人用木钻钻他,他也忍住不动,被视为真疯,这才得以回到故乡。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又派使者到他家侦查,袁凯当着使者面吃狗屎,才能侥幸逃脱。正如古人所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象级系列书籍,应该是开启了历史小说全新写法的里程碑作品。盛名之下,我却还依然没有全部读完,得到电子书收录以后,确实让阅读方便了许多,平时想起来就读上几十页,随时追上当年落下的进度,可谓方便实在的选择。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