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真的懂进化论吗?

    你可能要问,我为什么要看《物种起源》原著呢?我知道什么是 “自然选择”,什么是 “遗传变异”,我已经熟知达尔文理论了。我的理由是这样的:你学习的时候,是从课本上学习的,你天然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课本里写的 “进化论” 是对的,所以没觉得把这件事说清楚有多么伟大。而达尔文面对的世界,是充满了成年人的猜疑,各种宗教的创世论,以及 “用进废退” 的一些错误理论和言之凿凿的专家们。他怎么说清楚自己的东西,让大家开始接受进化论呢?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看一个思想的伟人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他的理论的时候,是怎么陈述的。亚当斯密写《国富论》的时候,他先讲的是工厂里怎么做螺丝,如何批量生产。这样具象化的描述,能够让人入门。达尔文也是,在第一章,他没有讲 “自然选择”,而是先讲 “人工选择”。在我们豢养动物的时候,是怎么通过杂交,产生不同的品种的。这就是人工选择下的变异。进而,他解释,自然中也有变异。进而从第三章,他解释,为啥自然会有变异留存?因为有竞争。进而第四章他才讲 “自然选择的可能性”,第五章才开始讲变异可能的规律。这才把理论介绍完毕。从第六章开始,他开始讲理论的证据,从地理,地缘,到胚胎学,形态学,到器官的发育不全。从每一个角落去铺陈自己的证据。---- 这就是我喜欢反复看《物种起源》的原因。它不仅教给我生物学的知识,还教给我如何向别人叙述一件事情。这个能力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一个理论科普书的框架,我用这个框架写书写文章,让很多人理解明白了我。我也明白了,如何跨越人的认知困难,逐条铺陈。如果你也想学习这个知识,并且重温达尔文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个理论的,不妨也读读原著!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归一

      每日一书:《物种起源》。由于任何物种产生的个体,超过其所能生存的个体,遂产生了生存的斗争,那么任一生物的变异,无论多么细微,只要在复杂且多变的生活条件下对自身有利,就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因而被自然选择了。由于遗传学原理,所有被选择下来的变种都倾向于繁殖已变异的新类型。任何物种都是独立创造出来的 -- 是错误的。如今我确信,物种并非不变的,那些所谓同属的物种一般看来都是另一个已经灭绝的物种的直系后代,就像任一物种的变种都是这个物种的后代一样,并且我还相信自然选择在变异过程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虽然这种作用不是唯一的。若同样的原因作用于很多个体,经历许多世代,连续发生作用,则会以同样的方式引起许多变异。某种昆虫,将微量的毒液注射到植物体内,则会产生一种复杂且异常的树瘿,这一事实说明:化学作用改变了植物中树液的性质,从而发生奇特的变异。变异性 -- 个体差异 -- 可疑的物种 -- 分布广且分散大的以及普通的物种变异最多 -- 各地大属的物种与小属的物种相比变异更频繁 -- 如变种那样,大属里的许多物种,有很密切但不均等的相互关系,并有受到限制的分布区域。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的关系 -- 广义的生存斗争 -- 按几何比例增加 -- 归化的动物和植物的快速增加 -- 抑制增加的性质 -- 斗争的普遍性 -- 气候的作用 -- 个体数目的保存 -- 一切动物和植物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间的复杂关系 -- 最剧烈的生存斗争存在于同种的个体间和变种间:同属的物种间的斗争也十分剧烈 -- 生物和生物的关系在所有关系中最为重要。为了显示它与人工选择的关系,我把将每一个有用的细微变异保存下来的理论定义为 “自然选择”。然而,斯潘塞先生惯用的 “最适者生存”,同样也很方便并且更为准确。所有生物都带有高速增加的倾向,因而必然出现生存斗争。各类生物在自身生长的一生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卵或种子。在它们生命的某时期,某季节,或某年,必然会遭到毁灭,因为按照几何比率增加原理,它们的数目就会急速增加以致没有地方足以容纳它们。因为产生的个体多于其能够存活的数量,所以不免每个地方都发生生存斗争,或者在同种异体中,或者和异种的个体,或者和物理生活条件。这便是马尔萨斯的数倍学说在整个动物界和植物界的应用。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与变异的生存,以及有害变异的毁灭,我定义为 “自然选择”,或 “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对于无用也无害的变异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这些变异要么像我们在某类多形物种里看到的一样呈彷徨的性状,要么最终成为固定的性状,这都是取决于生物的本性和外界的条件。 人类的生涯如此短暂,而且只能拥有片刻的愿望,付出一时的努力。所以,和 “自然” 在整个地质时代的累积结果相比,人类所得的结果极为贫乏!由此,相比人类的产物,“自然” 的产物必定具有更 “真实” 的性状,尤其能不断高技巧地适应极其复杂的生活条件,对此我们也就不足为怪了。 常常用一棵大树来表示同一纲中所有生物的亲缘关系,这种比喻基本上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现存的物种用绿色的、生芽的小枝来表示;长期、连续的灭绝物种可用以往年代生长出的枝条表示。每个生长期中,所有正在生长的小枝都有向各方分枝的意图,并且试图将周围的新枝与枝条遮盖或弄死。几乎在同时期,老圣・提雷尔和歌德提出了生长的补偿法则即平衡法则。歌德说过:“在一边消费,一定会被迫在另一边节约。” 物种拥有不变性观点的作者们不断地强调地质学没有供给任何连锁的类型,在下一章就会看到这种说法绝对是错误的。就像卢伯克爵士所说的,“诸物种都是别的相似类型之间的连锁”。自然选择学说是建立在下面的观念之上的:每个新变种,最终是每个新物种,因为比其竞争者具有某种优势而被形成并存活下来;而相比起来没有优势的类型的灭绝,差不多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任何以前存在过的生物,不论灭绝的还是现代的,都可归入少数若干大纲中;因为各个大纲中的全部成员,依据我们的学说,都被细微的级进所接连,倘若我们的采集差不多是完全的,则最优的、唯一可能的分类应该是依照谱系的;因而血统是博物学者们在 “自然系统” 此术语下所寻求的相互联系的不易发觉的纽带。此种认为生命以及生命的某些能力原来是经 “造物主” 注入给少部分类型或一个类型的,而且认为在该行星依据引力的既定准则持久运行的时候,最绚丽的与最惊奇的类型从此简单地萌发,过去,以前并且至今依旧在进化着的观点是相当瑰丽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达尔文根据 20 多年积累的对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形态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等许多领域的大量研究资料,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物种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物种起源》不仅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整本书的逻辑非常强,不得不佩服达尔文的思维缜密,文中自问自答。自己提出观点,在用各种方式去证明他错,到最后无法证明错,那就可以算对了。文中作者的很多观点在当下也没法得到证实,但仍然不影响其观点的逻辑性,因为同样也无法证明它是错的,而证据却偏向于对,虽然证据很少。随着时代进步这些问题终会得到解决,目前我只需要相信这是对的就够了,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物种起源》本书由《王立铭进化论讲义》,《财富的起源》p21 推荐。虽然《物种起源》出版已经 160 多年时间里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们之所以会有现在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都要归功于这本 “改变了世界的书”。这本书里的语言简洁优美,可大量的信息和复杂的句式让阅读过程很枯燥且艰深,不太适合当作进化论的科普读物。 选择性阅读,不建议购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小听到大的书

              提到达尔文,我们都非常熟悉,因为他是被写进课本里的伟大科学家、生物学家,每一个学生,上学的时候,都从生物课本上学到关于他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理论,这也是他成为世界上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的原因。但如果要让人们细说达尔文,却好像只有 “进化论” 这个标签是用在达尔文身上,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词可以用在他身上。“进化论”,是达尔文在 1859 年发表在《物种起源》中奠定的科学理论,现在也被称为是 “达尔文主义”,是关于物种起源和生物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活着,也许是幸运,不是我强。

                一直以来我可能对 darwin 的理论理解是错的,大致意思,就是我和其他生物能活在这个地球,并不是秉持优胜劣汰的逻辑,而是我是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生命个体经由随机应变出后,这种选择恰好没让我自取灭亡的幸运儿。darwin 的进化学,是指生命的一次次选择,恰好更适合当时的生存条件,得以延续。而那种我长得矮吃不到树叶就会饿死,所以我的脖子老长了的长颈鹿生存策略,其实是拉马克的理论。(生命会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darwin 是在反面的:因为我恰好脖子长,所以我活下来了。(生命的延续总是充满了突变和不确定性,只是更适合生存的活下来的多,从而繁殖的多,win)长颈鹿脖子长,在拉马克这里是结果,在 darwin 这里是过程。这种顿悟,是看着新冠病毒的变种,我在剑桥的 darwin 学院一次次坐在花园里和朋友聊天(是他的老宅,几十年前卖给了剑桥),2022 年的复活节,失窃了 20 余年的举世瞩目的 Darwin 的生命树手稿神奇地回到了 University Library。才慢慢有的感叹。说回 covid,现在大部分世界已经宣布 "结束了",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出于 zz 经济国家发展宏观层面考量的决定,并不是病毒消亡了。病毒会越来越弱直到和人共存,并不是必然的。很多专业医学报告里提出,目前的冠状病毒的特质,还是处在一种随时可能变异出死亡率更高或毒性更弱的变种,具体不得而知。我理解就是:因为病毒越来越弱,它没有杀死太多人,所以它得以在更多生命体里繁衍、基因突变、活下去。是因为没有太多的人死亡,它才可以一直升级变化下去,而不是因为它自己变弱了(根据医学报告它可能幻化出另一种大 boss 的,是情绪不稳定的病毒),所以才与人共存下来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是好书,可能是没看懂,总感觉少点味道,可能是里面的内容,都听说的七七八八了。少了提壶灌顶的感觉。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