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6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对九位诗人的代表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深度挖掘,重现了他们在遭逢战争、被贬谪或隐居避世等困境时,如何用诗歌陪伴自己,抵御难熬的日子,升华自我认知,展现了诗人们在磨砺中挣扎和坚守的生动场景和内心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精神启迪。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历史关头如何抉择

      作者江南大学黄晓丹教授,师从叶嘉莹,书中选取了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九位诗人,通过他们的诗歌与生命故事,探讨个体在时代巨变中的精神突围。这些诗人身处战国至清代的历史夹缝中,经历战争、流亡、贬谪或改朝换代的暗夜时刻,却以诗歌为烛火,在困顿中淬炼出超越时空的生命力量。    这本书可以当成这九位诗人伴读,最近家里有孩子准备高考报志愿,现在市场越来越卷,教育也在工具化,学美术和文科都机械化(程式化),文科院系在缩编,学习文科是否还有前途?我认为 AI 智能时代,中国崛起正需要软实力增强和不断输出,学文科不再是理科不好的学生的取巧之路,而更应该是优秀人才聚集,重新发现和向世界介绍中华强大的精神内核,认知战一直是中国文宣的软肋,特别是汉文明原本就是崇尚谦虚内敛,文化建设未来是大市场,特别是在 AI 加持下更应大有可为。这九位诗人身逢乱世,在大变局的时代,呈现的各种状态,现代人通过他们留下的文字体会他们的孤独和内心的熔炼(九个人有英雄屈原、文天祥,也有失意者李陵和吴梅村)。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打破古今隔阂。黄晓丹以诗性语言跨越古文障碍,将托尔金、博尔赫斯等西方文学视角引入古典阐释,又在加拿大留学的个人体验中与陶渊明的诗句共振,让读者在 “暗夜时刻” 与诗人达成灵魂对话。正如书中所言:“诗歌是独特的史料”,它记录的不是宏大叙事,而是个体在历史中的真实颤栗。 这九位诗人以其 “无伪的诗心” 证明:在动荡中保持从容,并非依靠对苦难的美化,而是直面生命的幽暗,从中提炼出 “微弱但持久的光亮”。叶嘉莹曾言 “文学是金针度人”,黄晓丹则用这本书,将九枚金针交予当代读者,让我们在诗行间重拾和命运抗争的勇气。  2025 年 #156

        3
        1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场心灵的诗意之旅

        我用了整整两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九诗心》,在历史的长河中,九位诗人就是暗夜里的一道光。随着作者的引领,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诗意之旅。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向导,带着我在诗歌的世界里漫步,书中对诗歌的解读,让我对诗有了全新的认识。诗歌其实是一种最贴近心灵的语言,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复杂的结构,只要能真实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就是一首好诗。就像书中提到的那些经典的诗句,它们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是因为它们有多华丽,而是因为它们能够触动人心。【本书主要内容】本书选择了九位诗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身处于大变局的时代,用文学转化生命的痛苦,完成伟大的创造。什么是 “诗心”?正如作者黄晓丹在本书序言中所说:正书名中的 “诗心” 一词来源于《文心雕龙》的 “文心”。顾随先生曾想作《诗心篇》。他认为 “诗心” 是作诗的第一念。诗的根本不是格律,而是生命精神的注入。人可以不作诗、不懂诗,但不能没有无伪、专一的诗心。【《九诗心》人物 “剪影”】1. 屈原屈原是站在时代门槛上的孤独求索者,他在时间的焦虑中向天国和历史寻找永恒,却在极端的美与焦虑中跌入尘埃。2. 李陵李陵背负着世界的恶意生活,他的三重孤独在 “苏李诗” 的 “流亡性” 中得以体现,而他最终凭借挺身承受的力量,展现出坚韧。3. 曹丕曹丕居高临下俯瞰人生,诗中蕴含着非一般人所能体验的情感与哲思,他从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中感悟生死,将乐极的哀情化为文学的纪念碑。4. 陶渊明陶渊明在生死的辨正中重建生命,他不再渴望天际的归鸟,而是从野草深处的坟冢与一棵豆苗的生生之乐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在。5. 杜甫杜甫以强大的共情能力在生活的废墟中寻找慰藉,他的诗作被称作 “诗史”,保存着人类共通的感情,他用文字将被战争摔碎的世界重新粘补。6. 欧阳修欧阳修创造了具有道德感召力的言说方式,他通过文学缔结情谊、交换智慧,影响一代学人,其诗歌更多地关照着时代,用语言的力量改变世界。7. 李清照李清照以女性的视角在离失中挣扎,她敢于挑战礼教,活出了顶天立地的自我,她的诗歌是语言的琥珀。8. 文天祥文天祥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身份的困境,最终在狱中悟得大光明,他的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仅是对忠诚的坚守,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省思。9. 吴梅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他带来了对爱情的千古绝唱。错过一生当有怎样的遗憾和痛彻心扉?那种滴血的心痛恐怕只有真心爱过才能体会吧!【读后收获和感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李白诗歌的解读。李白的诗总是充满了豪放与洒脱,但书中却让我看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原来,那些看似潇洒的诗句背后,是一个渴望被理解的灵魂。的确,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诗歌就是打开那扇心灵之门的钥匙。《九诗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学着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如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事务缠身,很少有机会停下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而诗歌却能让我们慢下来,去聆听内心的声音。书中提到的那些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忽略过的那些美好瞬间。清晨的阳光、夜晚的星空、路边的花朵…… 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其实都蕴含着无尽的诗意。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特别是前半部分,把人带进了诗歌的世界里。本书比较偏学术一些,所以多少有些枯燥,书中有个别地方不太好读懂,我就 “跳过” 了。看来自己对于古诗文知识积累的还是太少,但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五星好评。本书适合诗歌爱好者,以及有极高文学素养的人阅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九诗心:暗夜里的文学启明》—暗夜中的诗性突围与永恒共鸣  

          一、历史洪流中的诗性突围黄晓丹的《九诗心:暗夜里的文学启明》是一部以文学回应现实的力作。书中选取了九位身处中国历史 “大变局时代” 的诗人 —— 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他们的人生轨迹跨越战国至明清,却共享一个命题:如何在时代的暗夜中,以诗歌为灯盏,照亮生命的幽微与尊严。  作者并未将诗人塑造成高不可攀的 “文化符号”,而是通过还原其生命历程中的关键现场,展现他们在战争、贬谪、亡国等极端境遇下的挣扎与超越。例如,屈原的《离骚》被重新解读为一种 “时间的焦虑”—— 在环形时间(神话循环)与线性时间(历史进程)的冲突中,他试图以诗歌锚定永恒;李清照则在《金石录后序》中以 “有聚必有散” 的哲思,将个人离失之痛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洞察。这种视角打破了传统文学史对诗人的扁平化叙事,赋予其血肉丰满的 “人” 的维度。  二、诗心的光谱:从个体救赎到人类共情  黄晓丹的写作核心在于 “诗心” 的多元诠释。她以女性学者的细腻,挖掘诗人不为人知的一面:曹丕的敏感与脆弱、吴梅村以艳诗自赎的复杂心理、李陵在异域流亡中的孤独坚守。这些诗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了一幅绚烂的光谱 ——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 “退守中的从容”,文天祥的绝笔诗是 “承担中的省思”,欧阳修则以语言的力量在贬谪中重构精神家园。  书中尤为动人的是对 “诗歌如何转化痛苦” 的探讨。黄晓丹提出,诗歌不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 “语言的琥珀”—— 它凝固了诗人对苦难的凝视,并在千年后与读者产生共情。例如,杜甫的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以日常细节消解战乱的宏大叙事,而李陵的 “思君令人老” 则以隐忍的笔触道尽流亡者的孤独。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揭示了诗歌作为人类精神共同体的永恒价值。  三、学术性与诗性的双重奏鸣作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晓丹的写作兼具学术严谨与文学灵性。她以文献校勘和文史互证还原历史现场,如考证李清照藏品流散的细节、辨析吴梅村诗中的政治隐喻;同时,又以诗性文笔跨越古文障碍,将学术考据转化为可感的故事。例如,她将屈原与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并置,以现代文学视角重审古典时间观,又以 “暗夜” 为隐喻,串联起九位诗人对光明的不同追寻。  这种写法不仅为专业读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也为普通读者架起了一座通往古典诗词的桥梁。书中对诗歌的解读既非考据堆砌,亦非过度抒情,而是在 “史实” 与 “诗心” 间找到平衡。  四、当代启示:在不确定时代重寻诗性力量《九诗心》的出版恰逢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语境。黄晓丹坦言,此书是对 “后疫情时代” 精神困境的回应 —— 当外部世界的许诺失效时,个体如何像古代诗人一样,在文学中重构意义。书中九位诗人的选择提供了多元答案:陶渊明的归隐是 “向内求索”,文天祥的殉国是 “向外承担”,而欧阳修与李清照则证明了艺术对创伤的疗愈力。  对于现代读者,这些诗心不仅是历史回响,更是一种生存策略的启示。如黄晓丹所言:“没有黑暗,人们就不需要灯光。没有死亡,生命就不值得庆祝。” 在物质丰裕而精神荒芜的当下,诗歌的 “无用之用” 恰恰是抵御异化的良药。  结语:文学作为生命的坩埚《九诗心》最终指向一个终极命题:文学能否在历史的暗夜中启明?黄晓丹以九位诗人的生命实践给出了肯定答案。他们的诗歌不仅是个人苦难的见证,更在时光的淬炼中化为普世的精神资源。无论是李清照的 “生当作人杰”,还是吴梅村的 “浮生所欠只一死”,这些诗句穿越千年,依然能唤醒当代人对尊严、自由与爱的渴望。  此书如同一场与古代诗人的灵魂对谈,提醒我们:在纷繁的现实中,诗歌仍是那盏不灭的灯 —— 它无法驱散所有黑暗,却足以照亮脚下的路,让我们在历史的裂隙中,窥见人性的光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虽然不懂诗,但当读到一些绝美诗句时还是会心神摇曳,为之一振。本书挑选了古代的九个诗人,作者借古代诗人的眼中之光让读者可以重看一遍自己的人生,让我们能在暗夜里看到文学的启明,相信每个人在这九个诗人的经历中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的影子,单为自己感到幸福。值得推荐阅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翻开《九诗心:暗夜里的启明星》,仿若推开历史的门扉 ,与屈原、李陵、李清照等九位诗人促膝长谈。作者黄晓丹凭借深厚学识与细腻笔触,深挖诗人们在时代困境下的内心世界。从屈原对时间的焦虑,到文天祥坚守的信念,篇篇解读都饱含对生命的思考,引领读者借古人之眼,审视自我人生 。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原本仅以为是读一读,权作多了解一下诗歌诗人。不曾想,在这薄薄一册纸中,见天地,见众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怀古,易心

                  若现实是一场看不到回馈的漫长劳作,疲惫、迷茫、残酷、无常如影随形,即使倾尽全力,也似乎难获应有的回响。那么,文学能给予我们什么?古诗又能带来怎样的慰藉?那些千百年前留下的词句,究竟能让我们从过往的回声中获得何种力量?文学是解读人类命运的辞典。我们经历的动荡、挫败、哀痛与困顿,古人也曾与之周旋。诗人以自身的修养与勇气,用文字构筑跨越时空的庇护所。他们证明: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人类始终能保有尊严、坚守德行、维系理性,并在绝境中点燃希望。黄晓丹在《九诗心》中聚焦九位深陷时代困境的诗人 —— 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他们在各自的人生困局中,以文字凿开裂缝,留存人性的光辉,并将这光芒投射到生命所能触及的每个角落。当这些穿越时光的诗句抵达我们手中,既映照出生命亘古不变的底色,也唤起内心潜藏的精神力量。它帮助我们穿越现实的泥泞,在历经忧患后,终抵达内心的澄澈与安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看,不仅是讲诗,更是讲诗人,不仅是讲诗人,更是讲历史。讲诗人的执着、迷茫、开悟的过程,讲人生的大道和世俗的大德之间的关联。值得多读几遍。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诗心的薪火相传

                      作者选取了历史上著名的九位诗人,从战国开始到清代,基本上每个大的朝代选取了一位,从他们所处的时代,个人的际遇,讲解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是由时,到心,再到诗,或者反之,或者交叠往复。所以读他们的诗,不能不理解他们的人,感同身受他们的时代和遭遇。诗人,仅是这些人多元的身份之一。在他们当世之时,还承担着更加繁剧的、沉重的俗世身份,上至庙堂、远至江湖。甚至在他们的一生中,有时高蹈、有时沉沦,云泥之别,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或者说作诗,不过是他们行走于世时,伴随生发出来的一笔。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之一。第二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大多生活在江山易代、社会动荡(比如曹丕、陶渊明、杜甫、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或者遭逢时代变革(比如屈原、李陵、欧阳修)之时。大时代下的众生,就如洪流之中的草芥,或者被冲刷,或者被裹挟,没有什么自主性。而上述这些人,却并不是普通的小人物,他们在历史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家之言,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或者参与了、创造了历史的进程。正因为如此,个人之力的有限,命运的无常,人性的复杂,他们就比任何人都感受的更真切。第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好诗人。他们的作品,是中国漫长诗史中,最璀璨夺目的诗句。那些时代残酷的洪荒之力,人生多舛的悲喜剧,还有幽微的情思,他们不仅能敏锐的感受到,还能精妙的写成诗句。因此,他们在完成自己作为社会人的伦理义务的同时,通过写诗,在个人层面上,达到了纯粹自我的完满。当那些金銮玉陛、战火烽烟、画楼碧树都纷纷退后,直至消逝不见时,这些诗篇铸就了不朽。人生若寄,这是诗人之幸,也更是我们读者的幸运。借用作者在另一本作品《诗人十四个》后记《春日忆迦陵师》中所言:"之所以必须倚仗古典文学所营造的那个理想世界,是因为只有决定相信理想世界的存在,人生才能从蜉蝣式的无谓的漂流变成值得的追寻,时间之丝也因为找到了罥绕的线轴而不飘散于虚空。" 这些诗篇与 "诗心",它们是中国历史、哲思与美感特质的传灯录,而这本书就是这些 "诗心" 的薪火相传。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又可以了

                        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在阅读时能产生如此丰富的体验,在心绪随之起伏震荡后,又开始缓慢地陷入沉思,使我不断地在阅读的同时,想像着作者在写作时是否也有相同的体验?果然,思索的答案在我读到后记时开始揭晓。这本书雏形源于晓丹老师 2020 年春天在 “一席” 录制的课程《与诗人一起梦游》。项目刚启动,封城就开始了,于是她也产生过和我们一样的焦虑不安,犹豫着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备课?后来当策划告诉她此时人们更需要诗歌时,晓丹才动了想要用古典诗歌回应时代变局的心念。于是就这样,在疫情结束后经过两年的修改和扩充,这本《九诗心》像一株亭亭玉立的出水芙蓉,深情款款地呈现在刚从焦虑不安中走出不久的我们面前。当然,我也不否认疫情带给我们的阴影依然会忽隐忽现,但期间发生的一切又仿若隔世般遥远,不是吗?太多的经历因为不想记住而消散于时间的洪流中。只记得,那年无锡的春天确实来得比以往更早,樱花林里的樱花依然不管不顾地如期绽放,不同的只是,少了以往攒动的人头和鼎沸的人声…… 毫无疑问,我们在其中也同样经历过类似:屈原对时间的焦虑、曹丕乐极的哀情、陶渊明对生死的辩证、杜甫生活的慰藉以及文天祥对英雄的省思……,也因此,当晓丹老师在《首发》直播间复述读者说 “读完我又可以了” 时,我不禁感到一位才华横溢的作者,还可以如此坦诚亲切、温婉动人,从她的气质神态中,我读到了叶嘉莹老师诗意盎然的传承。书和人一样隽永婉丽,如此优雅,真让人欢喜不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直以来,我不喜欢把古典诗歌捧起来,把著名诗人都视为天纵奇才或得道高人的讲法。我觉得那种讲法看起来是在抬高古典诗歌的地位,但其实是在拒绝真正地走进它,拒绝和诗人的生命发生真正的相遇和共鸣。因为把伟大诗人视为一种特殊的人,把古典诗歌视为一种特别高级的修养,他们就变成了 “异类”。他们就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的扰动。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5 年读完的第 17 本书《九诗心》作者黄晓丹,一位非常有思想、文笔很细腻的古典女性。现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这本书写了 9 位诗人的故事,他们都身处各自的 “大变局时代”,面临同一个问题:当昔日安稳世界的许诺失效,人究竟应以怎样的方式度过这一生?书中介绍了他们如何度过生命的暗夜,最终各自寻找办法走向光明。人出生的时候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生活中有各种挫折也是很正常的。关键要看我们如何看待那些磨难,心态正了,那些磨难才是你走向光明的阶梯。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多读书,总有一个故事或者一段话能给你力量。读了这本书,认识了不一样的文天祥。一起来读一读他的《过零丁洋》吧。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明朝的最后那些年里,江南士林领袖与秦淮名妓的遇合如星辰相击,凡人望之如神仙;丧乱之后,那些为名誉和自恋增彩的需求消失了,一种新的情感产生:理解、体谅、不含炫耀、带有隽永的哀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入课堂

                                仿佛时间倒流,又在课堂上听老师精彩讲课。如涓涓细流冲刷秀石,如丝丝微风吹拂窗铃,细致入微而发人深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经鲜衣怒马的少年,如今已添了几分沧桑。回首往事,那些肆意挥洒的青春,那些无畏追梦的勇气,仿佛就在昨日,却又遥不可及。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我们怀念的,是那份纯粹的快乐,是那份无畏的勇气,是那份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然而,青春虽逝,热血难凉。 我们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未来。 不要被年龄定义,不要被现实束缚。即使青春不再,我们依然可以拥有追梦的勇气,依然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那些年少时未完成的梦想,现在开始,依然不晚。那些曾经错过的风景,现在出发,依然可以遇见。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活了多久,而在于你如何活过。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愿你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暗夜里的文学启明

                                    通过还原诗人心灵与现实冲突的现场,在这本书中,我们将看到在文学的坩埚中,生命到底经历了怎样奇异的转化。它的微光,或许会照亮你的生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当散文阅读的诗词书,当然也不乏学术和意象的研究。      诗,不仅可明志,也可造人生。 “本书选择了九位诗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身处于大变局的时代,用文学转化生命的痛苦,完成伟大的创造。 ‘九诗心’,指九位在时代动荡的阵痛中求索人生方向的诗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 屈原在生命和时间上的焦虑、李陵在至暗时刻的孤独、曹丕分裂般摇滚式的悲壮、陶渊明归园后不为人知的死寂、杜甫郁不得志的自我疗愈、欧阳修先狂后稳的生存探索、李清照的冒犯与解脱、文天祥家国道德的执念、吴梅树细密卿情中的陶醉。他们的处境和生命之问,每一个后疫情时代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作为理科生,对诗是陌生的。通过读九诗心,多了些对人性,人生的思考,也让自己时时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希望可以收获一个充实、安稳、幸福、丰盈、有力的人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诗的心藏在时间里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诗人在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活了过来,作为一个多面的、复杂的人活过来。既看到诗歌背后的人,也看到诗歌本身的美,还能通过这些诗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这本书真是让我大有收获!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