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9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盛世的谣言

    本书以北宋仁宗朝的 “甲午再乱” 谣言为题目,企图描绘出北宋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心理。作者选择从民间传言、帝王猜忌、官员应对等微观视角切入,揭示了盛世表象下潜藏的集体焦虑与权力博弈。但书写的很干涩,作者想写微观,但没有马伯庸的编剧功能,马王爷很天才的微观扩写,但本书没有这种能力。2010 年以后,自由派开始转战历史,明清太近,最喜欢的就是宋史,宋朝号称最尊重文人,可也因此无法整顿吏治,欺上瞒下的信息阻隔,地方的大族的土地兼并,最终形成如同明末,中央财政枯竭,但地方豪强奢靡,帝国无钱打仗,投降的武将成为军阀,成为剿灭宋朝的先锋。西方政治学关注合法性来源、政体和善与恶等问题,而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皇帝与官僚的斗争,以及治国就是治吏的理念。无论有多少好的政治理念,最终都需要官僚系统去实施。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西方政治学似乎缺失了一部分内容,即关于如何治理官僚体系腐败无能、相互推诿、只盲目维护扩张自己部门利益的问题。对于川普的 DeepState,世界上的大聪明不是没人思考,三权分立的监督和小政府的 “休克疗法”,在理论上确实是一剂良药,可贫富差距的调整,地区不平衡的转移支付,教育和医疗的公平性,更不要说强大国防的保家卫国,跨州县的基础设施(交通、电力和通讯),如果没有强政府如何协调?灯塔国掏空制造业并不是向全世界献爱心,洽洽是资本逐利的自然表现。国家和公司类似,竞争的就是在于信息的畅通和命令的执行效率,领袖(管理层)是否明察秋毫,中央(上层)指示的贯彻。以今天的现代通讯去解读千年前的宋朝很无聊,反而让我们了解信息掌控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治理上的重要,宋朝先进在于纸张和雕版印刷,使得全国科举选拔官吏,税收成为可能,今天的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同样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减轻谣言的危害。2025 年 #265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的一天,愿你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不慌不忙,朝着自己喜欢的模样努力,每一天都是靠近理想的一步。最喜欢罗振宇老师说的那句:“我每天读一本书,不是装样子,是要把别人的思想嚼碎了变成自己的弹药库。”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历史的宏大叙事观之,谣言是各路历史参与者的工具,权谋者以谣言铺路从而夺权上位,士大夫用谣言制衡皇帝,老百姓借谣言表达自己的不满。不以宏大叙事观之,谣言的传播与治理,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思想史的极佳的微观视角。无论是某人乃先帝私生子这类的宫闱八卦谣言,还是治乱循环的宿命论谣言,映射的皆是人心和思想。读本书时很容易联想到孔飞力的《叫魂》以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北宋仁宗朝,古今士大夫口中的治世之典范,被一则基于干支纪年的宿命论式谣言闹得人心惶惶,让大宋的繁华显得既潦草又荒唐,这再一次提醒我们,所谓的古代治世,亦不过是 “前现代” 社会中的杀戮最轻的一段时光,就像是屠宰场收工后铺上了一块红地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谣言真的止于智者吗?

          黄博新作《如临大敌》以宋朝谣言为镜,为现代人敲响警钟。书中揭示:即便在文化鼎盛的宋朝,谣言照样肆虐 ——"王安石吃鱼饵"" 苏轼写反诗 "等离奇传闻引发朝野动荡,甚至改变历史走向。作者通过剖析这些案例,道破三个关键真相:第一,谣言本质是" 社会情绪的体温计 "。宋朝民间对变法的不满、官场党争的暗流,都通过谣言形式爆发。如同今天" 养老金被挪用 ""转基因绝育" 等谣言,实则是公众焦虑的投射。第二,古代辟谣比现代更难。书中描写苏轼为自证清白,不得不将私人信件公之于众,而现代至少还有官方通报渠道。但共通点是:真相永远跑不过谣言,因为 "猎奇比真相更诱人"。第三,最发人深省的是 "谣言三定律":越是颠覆常识越易传播,越是牵扯权威越受关注,越是无法证伪越难消除。书中记载的 "皇宫狐仙报应" 谣言,与今日 "微波塔传播病毒" 的套路如出一辙。推荐中老年读者重点阅读第四章《谣言食用指南》,其中 "三问识别法" 简单实用:问来源(是否权威)、问逻辑(是否自洽)、问动机(谁受益)。书中列举的宋朝百姓轻信谣言导致家破人亡的案例,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800 年过去,人性从未改变,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做乌合之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谣言恐慌的现代启示

            通过对一场千年之前谣言恐慌的细致剖析,不仅生动再现了北宋盛世的一段插曲,更揭示了谣言、社会心态与权力互动的永恒命题。在现代,信息、信任与良好的治理都是应对恐慌安定社会的关键,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能映照当下启发思考,让我们在历史的故事中看到那些现实的影子,从而可能更明智的面对今天的挑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完于 8 月 14 日信则有,不信则无如果谣言四起可能以假乱真本书以全面的信息分析了甲午四川战乱谣言的来龙去脉,及最后的解决办法另一个方面说明未雨绸缪的必要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觉北宋政治司法环境比现在还好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不是很行,写的有些云里雾里。研究宋代谣言如何产生、扩散和消失的,从中当然能看出一些东西,但很难言有什么大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太啰嗦了,核心观点三四十页足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没啥营养

                      虽然是得到力荐,但是本书讲来讲去,也没说清楚几个谣言的含义啥的,都是罗列一些事情,只有最后总结说了自己想说的。得到现在也这么差了,什么书有推荐吗,推荐的人看了书没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乱局之中,任何的谣言都能让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谣言止于智者?

                          所有谣言的起与止,都是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造成的。传播谣言的人,本意不一定是为了相信它,而是为了从别人口中得到确认自己心中猜想的一种方式而已。高层也相信谣言,是属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们的不安和恐惧比普通民众更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迷信”也要科学的“迷信”

                            可能因为我日常会赛博算命,所以就前不久大数据才给我推了 “丙午丁未赤马红羊劫” 的内容,然后得到就给我推了黄博老师的这本书。细细的分析从 “甲午” 到 “丙午丁未” 流言的由来,果然生活在现代化的、科技发达的现在的我们跟千年前的古人并没有什么本质上不同。人都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而感到恐惧和焦虑,也不乏野心家一次次的利用这些年份上的流言,图谋着自己或大或小的算盘。从中国古代的甲午、丙午丁未,以及现代的 1999、2012,也都是不断的轮回。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无法完全的逃离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不安、恐惧、焦虑,这都很正常,但是也需要实时记得,这些 “玄学”“迷信” 本来是应该帮助我们,从不确定中得到安慰,不是陷入更深的恐慌和焦虑之中。贷款买房,虽然付出了利息,但是起码先住进了房子,但提前焦虑,只会得到更多的焦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宋代社会细节很好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有趣的一部片段式的历史记载,逻辑清晰,可读性非常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唯有历史告诉我:人性变化不大

                                  古人云:谣言止于智者。但是在这本通俗历史读物中,再次反证,历史上很多智者不但不制止谣言,还推波助澜。他们当中还有三苏!都是人,都有短路的时候。这也许就是骗子们千年营业的理由吧。生活如此不堪 但我辈仍需笑对。加油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学习

                                    而从五代到北宋,每逢甲午,必然有动荡发生,这种近似魔咒的规律,形成了从朝廷到民间的心理恐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故事 但阅读仍需耐心

                                      于无聊处有趣,于无情节处有故事,于无人问津处有激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谣言的产生和影响

                                        大宋朝的建立就是通过谣言造势,所以对于谣言也很上心。在地方和中央都有很多谣言产生,有的谣言完全不知道是如何产生的,有的谣言背后有推手,其实这也是谶纬的后遗症吧,民众没有知情权,也只能相信各种谣言了,国家又是愚民政策,百姓还能如何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些书,读完会觉得历史与当代也没什么差别,譬如这本。而我们看到的历史书中有多少仅是流言呢?反过来,流言也可能就是史实,我是说,流言本身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荒唐的事实。面对流言书中有两种正确解法:一,加固城墙,让人有安全感,二、镇之以静,表面上什么都不做。好吧,怎么说都行!

                                            转发
                                            1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