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傅莹大使三十年服饰礼仪的实践成长故事
早餐,午餐,鸡尾酒会,晚宴,这些场合有什么不同该怎么穿?中国女士的国服只有旗袍吗?女王邀请入住温莎城堡是什么体验?餐桌该谈些什么?社交要靠文化和体育活动,如何得体的去剧场、观马术,打高尔夫? 傅莹大使的这本书不只是礼仪文化手册,她用三十年的亲身经历,边讲故事边娓娓道来中西方文化和礼仪。配的手绘图画和照片也相当精致。最后还贴心的加了一章男士的衣着及礼仪。印象深刻的是入住女王温莎城堡的那一段,简直跟 Netflex 网剧 " 王冠 “描写撒切尔夫妇入住温莎城堡那集描写得一样,皇室管家的周到服务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下午茶和晚宴不同的着装要求,就住一晚上,管家也暗示在套房里可以分房睡。书的末尾是傅莹大使多年的历史照片,记录了她三十多年的礼仪服饰足迹。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哔叽套装,到 2000 之后的不同场合自信得体的各类服饰,不由让人感慨中国这三四十年的发展和变迁。# 乐读中文书 2021-01 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从红卫兵到女大使傅莹(1953 年),从驻外翻译到外交官,驻英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也从 1978 年出国时的几套‘红都服装社’的工作装,到如今琳琅满目的缤纷衣橱,本书见证了中国人从建国初期的草创懵懂,到现在国际舞台上的沉着自信。” 我记得 90 年代刚到国外时受到的礼仪冲击。因为外国人习惯早晨起床后梳洗打扮,头发必定用发胶打理得整齐服帖,衬衣熨烫平整,喷香水(由于外国人普遍有狐臭)是标配,所以公交车上蓬头垢面的往往是中国人。新加坡地处热带,室内普遍开空调,若外面大汗淋漓、浑身散发狐臭味的老外们进入室内,很容易出现像‘冲泡方便面’般的效果。因此在整个东南亚(包括西方国家),人们到了不同场景都会沐浴更衣。不同场合不同的着装,很少看到下班后着工作服直接去公共场所(公共交通),下班基本有通勤厂车或私家车先回家更衣。夜总会的俊男美女换好便衣再出门,不会穿网眼浓妆满街走。中国人需要学习西方注重仪容的习惯,妆容的整理能够增强自信,也给自己心理暗示,现在中国的公司制服应该更精致,定制裁剪。和平时代就是要通过繁琐的礼仪来体现阶层差异,同时也展现个人的修养(自我克制)。王朝初建之时多为草莽英雄,待政权稳定后便会开始规范礼仪;就连刘邦都能有此觉悟。西方尤其是英国,从口音、服饰到礼仪规范,都在刻意设定标签以划分社会圈层。从傅大使的经历,也能破除迷信,从红卫兵到大使的身份装束的华丽转变也只用短短 28 年(1978-2006),同时,回顾周总理的风采,也明白关键是自身的实力和内涵,总理一身中山装赢得了全世界各国首脑的尊敬,观察入微的细致,推己及人的善良,自尊自爱的自信才是最好的妆容。2025 年 #294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4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怀着好奇心一口气读完了,得到的滿足超出意料。一个女大使的外交礼仪修养之路和着祖国发展的脚步,走向世界的舞台,个人形象之美同时展示的中华民族美的内涵。从穿姥姥做的鞋背妈妈做的布书包上学的小女孩,成长到为国效力的外交官,怎么穿衣配鞋?怎么出席会议宴请宾客,各种工作场景点点滴滴的细节处修练。连小时候打过乒乓球,后来学打网球,高尔夫球,体育技能都能对外交工作发挥奇妙的作用。化妆,打扮,买包包,添首饰,这些女人天性中爱美的追求,都融合在中国对世界的开放和世界对中国更多的了解中,这是一种怎样有魅力的人生。眼见着的一个女人青丝变白发,分明是越变越美!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好奇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服饰与礼仪老外交官傅莹老师在书中探讨了如何穿对衣服和礼仪背后的内涵,要点是,如何怀着尊重他人之心,得体地展现和表达自己。三十岁前或许是走在尝试和探索的路上,三十岁后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和适合自己的妆容了,其中反映的不仅是自我定位,也是自己与社会交流的形象语言。作为普通个体,我们如何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形象,从而争取到更好的环境和机会?英国哲人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曾有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美丽在于外表、形体和言谈举止三个方面,而这三美的重要性层层递进。显然,内外兼修,是美的最高表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女神是如何练成的这是一本中国最有资格讲礼仪的最权威专家关于服饰与礼仪的完全攻略:从西方最讲究礼仪国家的最高规格活动到各种日常。傅莹被称为中国最美女大使,优雅、睿智、温婉、时尚。书中总结了不少经验之谈,比如:有高端外交场合的全程回放:在英国女王家里过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有大使的 "私人秘笈":如何在尊重东道主规范的同时体现东方文化特色?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规则:看演出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关手机?振动不行吗?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为什么有时候说 Thank you very much 并不恰当?有大攻略:有没有一种简单而万能的应对不管 "黑领结" 还是 "白领结" 的着装方案?有小技巧:穿着旗袍参加晚宴,坐下来如何不 "走光"?有失败教训 —— 什么样的规矩连大使都会犯错呢?而这本书并不只是在教你怎么穿衣打扮。傅莹从建设兵团到外交官,从驻菲、澳、英大使到外交部副部长再到全国人大发言人。这不是一本回忆录, 但从外交着装礼仪为主线的叙事中,我们不难感受一代外交人的成长轨迹及时代风范。最令人回味的是作者在后记中解读叶嘉莹先生的 "弱德之美","中国人的性格中潜移默化地刻下了含蓄谦和的印记,我们的语言和哲学、外表和举止,往往都是克制、不张扬的。" 弱德 "不等于逆来顺受," 弱德之美 "所包含的是一种自尊自重、不屈不争之意。" 傅莹大使的外交风范就是这样一种美的诠释:我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对他人有充分的尊重,对促成相互理解也有最大的诚意,但如果对方有意挑衅,我回应你的仍是灿烂的微笑 —— 以及灵魂的暴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