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一封羽来信息,写尽人间情。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671 本《羽来信》我喜欢的艺术家马列维奇说过 “人类生发出来的知觉比人类本身更加强烈”,他认为人类造飞机的初衷不是为了把商业信函从柏林运到莫斯科,而是为了满足对于速度、飞翔的知觉。我想这也能解释我为什么开始这个通信计划,并非真得铺开信纸、贴上邮票,大费周折地投送,而是需要共同找回典雅交流的知觉。西蒙・蒙蒂菲奥里说:“书信是对症生命无常的文学解药,当然也是人们面对互联网的脆弱和不稳定时所需的良药。” 有时候,我想刻意避免一些这个时代给的便捷,能与朋友见面的事就尽量不打电话,能写一封信就尽量不用微信沟通,用不便利来改变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从中延缓急切以及减少浮躁。陈嘉映老师说过的一段话:“未来之思不是哪个伟大思想家之思,而只能在思想者的交谈之际生成。每一个思想者都是谦抑的思想者,思的目标不是伟大,而是真诚。” 我们都期望自己可以获得理想中的生活,心揣着对这个时代的怕与爱,我们能不能再次找回一种对话方式,建立深度沟通的可能性,一起抵达更广阔的世界。比起独自在黑暗中踉跄,我更向往建立你我之间的对话,犹如在黑夜中点燃火把,映照彼此的脸。我作为母亲和写作者,是有内心冲突的,母亲这个身份的工具性,就是它是另外一个人的成长平台。身为母亲,我必须整理过滤,和主流社会秩序良性对接,把健康平稳的一面给孩子做安心的基石,而我个人,也是写作者必备的人格锐角、边缘化及微量毒素,一直是在被压制状态。但实际上,过于和谐无扰、一味求安的内心,是会走向沉滞的。读书和艺术的意义在于让一个人更加完整,一个感受力丰富的人也可以更有同理心,更知道如何处理个人与外部的关系,一个读书明理的人,也应该更有理解力,更有智慧。“文青” 在今天尽管被污名化,我相信文青仍然是对自我和周围感知最敏感的一群人,他们会最先觉察人的处境和感受。一个人,只有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自己的家庭,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才会理解所谓的故乡不仅仅意味着熟悉的人群,也不仅仅意味着熟悉的景物。熟悉的味觉习惯,显然也是故乡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是长大离家后,越能感受好好吃每一餐饭的重要性。我认为自己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花园最终还是值得的,因为有很多事情移到花园里做会让你觉得更舒服,在花园里做烧烤,吃东西,阅读,写作,走一走,蹲下拔几棵草,画画,露营,看星空,夏天傍晚做一做木工活,给家具上上漆,或者仅仅发发呆,在搞花园之前,我从未想过我会花去那么多时间看那些花花草草,并用它们的生长来衡量消逝而去的时间,以便悄无声息将那些时间忘记,在我看来,属于任何生命的时间都太少了,即使是看过就忘也不错。文字是所有创作的原点,在今天纷繁复杂的环境里,我们也许会执着地迷失,但仍然心怀回到原点的愿望。写到这里,我发觉自己最放不下的还是写作,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文字对我来说更快意人心的事情了 —— 写出一个喜欢的句子,可以开心一整天。放弃写作太容易了,不写是天经地义的,写才是逆流而上的行为 —— 时代环境是喧哗的,写作是安静的;时代环境是动的,写作是静的;时代环境是纸醉金迷的,写作是苦行僧式的。朱利安・巴恩斯说 “毕竟,不当作家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人不是作家,这几乎对他们没有任何坏处。”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