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关键在实事求是抓落实
文中,作者给出了亚马逊之所以成功的秘诀 —— 亚马逊领导力准则,一共十四项:1.客户至上。2.主人翁意识。3.创新和简化。4.决策正确。5.好学好奇。6.选贤育能。7.坚持最高标准。8.远见卓识。9.崇尚行动。10.勤俭节约。11.赢得信任。要用心倾听,坦诚交流,尊重他人,敢于自我批评。12.刨根问底。13.敢于谏言、服从大局。14.达成业绩。即使遭遇挫折,也要迎难而上,绝不妥协。这些准则,看似平常,但是坚持不易。因为大家知道,就在我们身边,习惯于在 “原则上” 做变通的人多,而坚持原则的人少,所以成功的概率也相对不高。如果想成功,请做一位坚持原则的人吧!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8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www.workingbackwards.com亚马逊领导力准则 1.客户至上(Customer Obsession)。领导者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再逆向工作。领导者要努力赢得并维系客户的信任。领导者会关注竞争对手,但更注重客户。2.主人翁意识(Ownership)。领导者是主人翁。领导者会考虑长远,不会为了短期业绩而牺牲长期价值。领导者代表整个公司行事,而不仅仅代表自己的团队。领导者绝不会说 “这不是我的工作”。3.创新和简化(Invent and Simplify)。领导者期望并要求自己的团队进行发明和创新,随时寻求简化的方法。领导者关注外部环境,从各处寻找新的创意,不会受 “非我发明” 的局限。领导者愿意为创新而可能被长期误解。4.决策正确(Are Right,A Lot)。领导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领导者拥有卓越的判断力和敏锐的直觉。领导者寻求多种角度,努力证明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5.好学好奇(Learn and Be Curious)。领导者从不停止学习,永远寻求自我提升。领导者对新的可能性充满好奇,并付诸行动加以探索。6.选贤育能(Hire And Develop the Best)。领导者要不断地提高员工招聘和晋升的门槛。领导者能慧眼识才,乐于举荐杰出的人才去各部门历练。领导者要培养领导者,认真对待自己辅导人才的职责。领导者要为员工着想,努力创建 “职业选择计划”(Career Choice)等员工发展机制。7.坚持最高标准(Insist on the Highest Standards)。领导者要坚持严苛的标准 —— 哪怕很多人都认为这些标准高得离谱。领导者要不断地提高标准,激励自己的团队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和流程。领导者要确保问题不会蔓延,彻底解决问题并确保不再发生。8.远见卓识(Think Big)。目光短浅会自我应验。领导者要提出并传递能产生结果的大胆方向。领导者要换个角度思考,广泛寻求服务客户的方式。9.崇尚行动(Bias for Action)。速度对业务至关重要。决策和行动很多都是可逆的,不需要过度研究。领导者要注重有计划地冒险。10.勤俭节约(Frugality)。力求少投入、多产出。条件限制可以让人开动脑筋、自给自足、不断创新。增加人力、预算和固定开支并不能带来额外加分。11.赢得信任(Earn Trust)。领导者要用心倾听,坦诚交流,尊重他人。领导者要敢于自我批评,即使这样做会让自己尴尬或难堪。领导者要不迷恋自己或团队身上的香水味。领导者要以最优标准要求自己和团队。12.刨根问底(Dive Deep)。领导者要深入各个环节,随时掌控细节,经常进行数据审核,在数据和客户故事(客户体验)不一致时要提出质疑。领导者要不遗漏任何工作。13.敢于谏言、服从大局(Have Backbone;Disagree and Commit)。领导者有责任质疑自己不认可的决策,即使这样做会感到为难和精疲力竭。领导者要信念坚定,矢志不移。领导者不会为了保持团队和气而选择妥协。一旦做出决策,领导者就要全力以赴。14.达成业绩(Deliver Results)。领导者要关注业务的核心投入类指标,并按时保质达成业绩。即使遭遇挫折,也要迎难而上,绝不妥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么好的书,竟然还没火?这是两位前亚马逊高管合作写的书,详细介绍了亚马逊的工作方法。杰夫贝佐斯说:“除了你们两个,我想不出还有谁能把这本书写得更好了”。对我有启发的内容,包括六页纸叙述体备忘录、独立单线程的领导原则、耐心、逆向工作、抬杆(不是 “杠”) 者招聘流程等等。 尤其是 “抬杆者招聘流程”,它的对立面,正好是我以前招聘时的习惯,读的时候感觉自己的脸烫烫的。我接下来,会先开始践行 “逆向工作”、“独立单线程” 这两个原则。不仅适合大公司,也适合小公司。值得所有创业者、管理者一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逆向工作亚马逊确实是一个十分有创新力、没有边界的公司。从最早的在线图书商店,到覆盖全品类的在线电商,再到次日达 Prime 服务、硬件领域的 Kindle 和 Echo、云服务 AWS、流媒体服务 Prime Video... 是什么工作方法使得亚马逊能在如此众多的领域内持续地保持创新?《亚马逊逆向工作法》这本书给出了详细的答案。当我们说逆向的时候,我们先知道什么是顺向的或者什么是正向的。一般公司和一般的组织会站在现在,站在自己能力的视角思考问题,说我会什么然后我能做些什么事情,做完之后再去想我去给哪些人推销。亚马逊的逆向工作法是希望永远站在未来、站在客户或者用户的视角思考问题,着眼于客户、用户,使长期价值最大化,而不是从现有能力的延伸出发,这是逆向工作法的由来。有了这样一个意向之后,其实需要设定目标,就是需要根据用户和客户长期价值确定,来明确可以判断,甚至是可以衡量的目标。其实对于我来讲,直接把逆向改为倒推可能更加的简单明了,其实所谓的 “逆向”,就是不要站在 “现在” 看 “未来”,而是站在 “未来” 来倒推当下应该做些啥。相比之前阅读《贝佐斯传》,我觉得《亚马逊逆向工作法》这本书更加有干货,主要原因是这本书的两位共同作者亚马逊前副总裁柯林・布莱尔与前数字媒体副总裁比尔・卡尔均为在亚马逊工作超过 10 年且长期担任要职的管理者,他们在亚马逊的许多重大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参与者、决策者的角色,对使得亚马逊成功的工作方法有深切的理解和体会。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差点因误以为是亚马逊传记而错过的好书花了 6 个小时看完这本书,个人非常喜欢亚马逊的这种工作文化和工作方法,当然,这种喜欢可能源于 "自恋",因为我平常在工作中也或多或少在践行类似的做法。亚马逊的做法,某些程度上与《奈飞工作手册》上提到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惊叹于这些顶级优秀公司在底层上所共通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并且是在 2002 年时人家就已经做到了,那时互联网才刚起步啊!高水平工作法 + 超早起步优势 = 一骑绝尘~~本书给予我的收获,不只限于管理,商业,产品策划:1、在选人上,要坚持一贯主张的投资意识,我会在招聘人员时想办法提升团队的人才密度,立即实践【强反馈】+【抬杆者】,希望新入职的 HRM 能一起完成这一块的落地 2、把【逆向工作法】融入到我的产品 MVP 和各重要版本的策划阶段,之前在探索项目时已经有运用,但这次看到亚马逊高手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着实开拓了眼界 3、这几年工作中本身有在刻意少用 PPT,多用文本体叙述清楚自己的想法,这次的【六页纸备忘录】倒逼我提炼成自己的工作方法论 4、【管理投入类而非产出类指标】,这一块和《上游》+《高绩效工作法》里提到的 "引领性指标" 相互印证,能提升我制定指标时的 "警觉意识",别玩虚的!实际商业运营实践中,要找出具有引领性的 "指北星" 指标,真的好难!多逆向思考,多追问深挖,指标也是要持续迭代的~5、【单线程工作法】+【单线程领导模式】,这一点我做得非常不够。我在工作中虽然有这样的意识,但有时候挺难抵受住多线作战的 "诱惑",特别是在人力不足时。要作出理性的取舍,需要很强的定力,更需要有洞察本质的思考水平~ 我应该先 "盲信",把这个纳入作为一种原则,甚至一种理念!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精进职场人的必看之书如果你选择成为一名生意人,无论是投资什么生意请默念,并牢记这三句话:“股东的长期利益同客户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股东的利益确实源于利润的增长”、“获得利润长期增长的最佳方式是始终坚持 “客户至上”。” 亚马逊的企业文化包含四个方面:客户至上,不太关注竞争对手;长期思维,投资期限长于大多数同行;渴望创新,愿意失败;卓越运营的职业自豪感。亚马逊的座右铭:“努力工作,享受快乐,创造历史。” 亚马逊那些具体而可复制的管理准则和工作法,任何人都可以学会,任何公司都可以进行提炼和推行。亚马逊工作法还具有奇妙的分形性:任何规模的公司都可从中受益。书中介绍的报告法宝和会议法包 “六页纸叙述体备忘录”,和我在写作训练营学习的 “清单体” 有异曲同工之妙,能简单就不要复杂。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时刻问自己:我们给客户带来了什么价值?所谓 “逆向工作法”,就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采用逐步的流程,无情地质疑设想,直到你完全清楚要创建什么。它是求真的过程,也是倒逼自己不断迭代的过程。一些提高工作效率的启发如下:禁用 PPT(分析越具有因果性、多变量、比较性、证据支撑性,信息的密度越高,PPT 的害处就越大)。领导团队会议不要将 PPT 用作讨论复杂问题的工具,要开始采用叙述体 “六页纸备忘录” 以及 “新闻稿/常见问题”。这一点可以立即施行。确立抬杆者招聘流程(抬杆者会参与所有的轮番面试,确保面试流程规范,杜绝错误的录用决定。他们还要在面试过程中为其他面试官树立良好的榜样。除了完成一轮面试,抬杆者还要做的工作有:辅导其他人掌握面试技巧,在面试汇报会上提出追问性问题,确保个人偏见不会影响录用决定,决定候选人是否达到或超出公司设定的录用标准)。只要培训到位,它很快就能确立。它能提高招聘流程的质量,让 “轮番面试” 的每个参与者都能从中学习。要寻找那些注重客户体验的、注重长期成功和持续创新的而不是为了挣快钱或花哨头衔的员工。STAR 面试方法(Situation 状况,Task 任务,Action 行动,Result 结果:当时是什么状况?你的任务是什么?你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改革领导者的薪酬结构,以便鼓励长期承诺和长期思维。避免太多的 “特殊情况” 要例外处理,要确保公司所有部门的领导者获得薪酬的方式都一致。明确表述公司文化的核心要素,比如长期思维、客户至上、渴望创新、运营卓越。然后,将这些要素植入公司的所有工作流程和讨论。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些要素只需要表述和展示,就能产生巨大的效果。只有良好的意愿没用,建立机制才有用。确定一套领导力准则。必须有大家的参与和贡献。不要将这个任务交给某个团队或外包给咨询服务公司,要自己做。通过全面、细致地讨论后达成一致。要不时地重新审视这些原则,必要时做出修改。然后,同企业文化一样,要把这些领导力原则植入公司的所有工作流程,从人员招聘到产品开发。画出你的 “飞轮”。什么是公司成长的驱动因素?把它们画出来,显示它们如何作用于 “飞轮”。评估你的所有做法对 “飞轮” 的某个或多个驱动因素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大部分决策,拥有 70% 左右的信息就应该做出。如果等到拥有 90% 的信息,那你的决策速度可能就慢了。另外,不管是哪种情况,你都要善于迅速地识别和修正错误的决策。善于修正航向,即使犯错,代价也会较小。决策的速度慢,代价肯定会很高昂。商业模型必须具体化,展示从登录网页到购买的整个客户体验过程,包括页面设计、按钮、文本、点击序列等。要创建有意义的、内容翔实的模型,你必须全面考虑各个要素:这个服务将提供什么东西,客户会有何种体验,各项功能如何在网页上运行。它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全面思考业务,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工作去创建和完善视觉呈现方式。在采用 FAQ 的初期,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认为写得越多越好。写作 FAQ 时,价格是一个主要的可变因素。你可能基于某些特别的想法或考虑来计算价格点 —— 可能较低或特别高 —— 对此,你需要加以指出和解释。领导层和管理团队的职责,往往不是决定要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清楚自己不做什么和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两者往往同等重要。包邮促销对销量的提高作用,明显超过其他任何促销活动。产品免费配送的价值,高于产品直接打折扣。换言之,如果免费配送促销活动的平均折扣率为 10%,那么,免费配送服务对需求提高(弹性)的作用,明显高于 10% 的折扣。两者的差距还不小。免费配送可以促进销售。我们不通过卖产品赚钱,我们通过帮助客户做出购买决定赚钱。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逆向工作:从最佳客户体验出发逆向工作:从最佳客户体验出发首先思考客户体验,然后由此反复逆向工作,直到团队对要建造的产品拥有清晰的想法。从客户出发,然后逆向工作 —— 听起来容易,做到很难,但这是创新和取悦客户的坦途。高效的 “逆向工作” 工具:先写 “新闻稿” 和 “常见问题”,再建造产品。 “新闻稿” 的组成部分标题:以阅读者(你的目标客户)容易理解的方式点出产品的名字。副标题:描述产品以及客户使用该产品的益处。摘要:首先写明城市、媒体渠道以及计划发布的日期,然后简述产品的情况及其好处。问题:描述产品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一定要从客户的角度写这个部分。解决方案:较为详细地描述你的产品,以及它如何便捷地解决客户的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产品,可能需要写两段以上。引用及购买:引用公司发言人的一句话,再引用假想客户的一句话,表明他们使用你的新产品所获得的各种好处。要表明购买该产品方便、快捷,给出网站链接,以便让客户获取更多信息和购买产品。 “常见问题” 的组成部分 “常见问题” 部分的形式更为自由 —— 没有任何强制性的问题。“新闻稿” 通常没有视觉资料,但 “常见问题” 部分最好包括图示和表格。新业务或新产品必须有预估损益表。如果你有高质量的模型或示意图,可以把它们作为附录。“常见问题” 通常可分为对外 “常见问题”(关注客户)和对内 “常见问题”(关注公司)。对外 “常见问题” 是客户或媒体会对有关产品提出的问题,包括产品的工作方式、价格、如何及何处购买等更为细节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针对具体产品的,因而每份 PR/FAQ 的 “常见问题” 都是独特的。对内 “常见问题” 则有更标准化的、需要予以解答的问题清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无情地质疑设想,严苛地逆向求真所谓 “逆向工作法”,就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采用逐步的流程,无情地质疑设想,直到你完全清楚要创建什么。它是求真的过程。有时候,“逆向工作法” 会揭露某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真相。为了急于将某个计划推向市场,有些公司会忽略真相,继续按照原有的计划创建。他们对该计划即将带来的不错收益念念不忘,因而激励团队拼命坚持。后来,他们却发现,如果花时间质疑那些设想,得到的收益会大得多。在撰写 “新闻稿/常见问题” 阶段改变航向,比在业务推出和运营后再改变航向的代价要小得多。“逆向工作法” 可以帮助你避免产品推出后再提议大幅改变航向,其代价是非常昂贵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