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5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汉武的帝国》

    “尊儒,则秦政变为汉政;推恩,则分权变为集权;举贤,则贵族变为官僚;讨伐匈奴,则夷狄变为华夏。夷夏之分,王霸之术,古今之变,尽在其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故事与事实杂糅,甚至难辨真假。对君王的评价,取决于立场本身,事非功过交与世人评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汉武帝国是如何炼成的

      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必然是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的,内部思想高度统一,法度严格。汉武帝通过 “独尊儒术” 的策略,让天下人只读一种书,塑造了子民的忠诚,军队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国家富裕,运势蒸蒸日上。和秦始皇的专制统治不同,汉武帝采取的是恩威并施的方法,循循善诱,让天下人心甘情愿地坚定看齐追随。和始皇不同,汉武帝能够放下身段,给予知识分子足够的尊崇和优厚的待遇,收买人心,换来的是更加稳固的忠诚。况且,尊崇儒家也是有文化和社会基础的,以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和礼乐传统为依托来推行自己的理念,能够更稳固地维护君主专制,成为未来两千年的国家形态。尊崇儒家是为了集权统治,江山稳固,而把盐铁和铸币权收归国有则是防止地方势力割据对中央造成威胁。桑弘羊尽管饱受儒家诟病,被批评与民争利,但为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政治稳定不得已而为之。无论钱是怎么来的,想要拿去做什么用,只要富甲一方,只要势力大,就对朝廷构成威胁,就是有罪。任何力量形成规模就不允许存在。那个年代信息渠道有限,鉴别人的成本高,不得已而为之。于是郭解不得不死,因为他的财力和影响力太大了。桑弘羊主张的盐铁铸币收归国营的经济策略,虽然遭到儒生反对,但策略不得不被后世统治者采用,因为国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为了北击匈奴,汉武帝真的需要太多钱。西汉之所以比秦朝强大,稳定,原因在于掌握了生钱之道,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桑弘羊是个实干家,比起不懂经济的儒生展现出独特的治国才能,汉武帝也能够知人善任,这是祖先留下的经济智慧。汉武帝时期,完备的官员制度被制订出来,包括官员培养、选拔、任免、考核、行权、升降、调动、休假、退休等方面的完备制度。这套制度上下级分明,各级各部门职权明晰。同时,官员履行职责有法可依,对官员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也对官员政绩提出要求,有利于官员施行良政,善政。察举制也打开了优秀人才成为官员的路子,阶层流动性有所提高,给了优秀、贤良的人更多机会。官员队伍里多一些德才兼备的人,忠诚守法的人,为官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封建帝国必须集权,否则国家机器不能掌握好武装力量,因为利益集团干涉阻挠会导致武装力量不团结一致抗敌。不集权,国家资源也不能集中使用,不能带来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资源的浪费。汉武帝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是空前鼎盛。疆域的广阔,文化的辉煌灿烂,贸易的兴盛,军事的强大,社会稳定等等,都以集权政治和国营经济为基础。比起秦始皇的 “密不透风”,汉武帝的 “百密一疏” 更能为经济社会注入活力,从多方面奠定强国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百代皆行汉政治

        汉武的帝国是这样炼成的:支撑帝国大厦的是三根支柱:中央集权、官员代理和伦理治国。前两根支柱是秦也有的,后一根却是汉武帝所立。但,正是由于这一改革,秦政和秦制才变成了汉政和汉制,帝国制度也才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什么叫 “伦理治国”?其实就是周人主张的德治和礼治,因此也可以说是周政和周制。周政和秦政,周制和秦制,是对立的。周是邦国制(封建制),秦是帝国制(郡县制);周政讲王道,秦政讲霸道。所以,秦也不要德治和礼治。秦政是刑治和律治,号称法治。汉武帝却在延续秦制的同时,也继承了周政,即制由秦帝,政借两周。因为德治和礼治的统治成本更低,效果也更好。军国主义和严刑峻法只能维持表面的太平,统一的思想和价值体系才能保证长治久安。要实行德治和礼治,就只能靠儒家。因此,尽管武帝本人并不尊儒,宣帝更明确主张王霸杂用,但独尊儒术却仍是汉武以后的基本国策。这个国策也为后世王朝所采纳。即便不尊儒,儒家主张的宗法制和礼乐制也照样实行。这样看,所谓 “百代皆行秦政治”,其实是该叫 “百代皆行汉政治” 的。靠着汉政治,周文明的血脉延续了下来。在楚文明的基础上将周秦文明融为一体,就是汉文明。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世界性文明,其深远影响难以估量,而能够与之媲美的则只有罗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汉朝一直在打仗,经费多少有点吃紧,武帝既能摆平国内藩王,还能开疆拓土,将领土版图扩大,经济的改革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当然桑弘羊的功劳也不小,一个帝国的运行和发展,最缺不了的就是💰,至于武帝的那些手段,哪个帝王又没有呢?毕竟想要王座的坐的稳,下刀时要劈够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实的汉武帝

            关于汉武帝,我们了解最多的是他的武功,所谓 “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但是成就他武功的,却是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导致的社会的积贫积弱,能够认识真实的汉武帝,是我们了解历史的目的。感谢易中天老师的中华历史系列从书,为我们提供了简单、独特视角的历史观点。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汉的中央集权、官员代理和伦理治国

              有笔杆子才有文治,有枪杆子才有武功。但没有钱袋子,一切都是空谈。武帝开多条先河,才有这帝国的兴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汉武的帝国》(易中天中华史8)读后感

                说到那位说出 "若得阿娇作妇,当作屋贮之" 的汉武帝刘彻,其在历史的地位恐怕远远不止贡献了一个汉语成语 "金屋藏娇",这位西汉第五任皇帝(加上吕后扶持的前后少帝,为第七任皇帝),"文景之治" 后景帝的儿子,16 岁继位,71 岁去世,在位 54 年。从历史来看,汉武帝无疑是 "千古一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以颁行推恩令分散各诸侯的权利;穿着独尊儒术外衣,实际上王道还是霸道,哪个好用用哪个,通过改革丞相制度,不断加强皇权,实现 "大一统" 的局面;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准等制度;他首开丝路,促进与西域的交流发展,促进多民族融合;他开疆拓土,北击匈奴,巩固边疆;他开凿渠道,兴修水利,治理水患;他大兴农业,推行代田法。但他也有两面性,他冷酷无情,重用酷吏,残暴杀伐,晚年更是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迷信神仙,热衷封禅和郊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人才选拔录用,现在大部分公司都还是察举制,而且就连察举制,都没有汉代那样清晰明确的标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刘邦的不要脸在今天依然有市场,可是我看到今天让人铭记的成功之人,都是闪光点,刘邦之流有好下场的不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流水账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