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27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权威经典之作,值得每个人看!

    这本书的精彩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在南京上大学,参观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看过相关的纪录片和电影,但认真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它不像我预期的那样只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看完后我理解了为何它荣登《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排行版,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被翻译成 15 种语言,自出版以来轰动世界、长销不衰了。🌟它的精彩之处包括但不限于:️从日本人、中国人和欧美人士三个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原因、过程和不为人知的故事;️分析日本军国主义文化背景,日本士兵和军官对生命漠视、行为完全脱离人类基本行为规范的深层原因(第一章简直太精彩,我看了两三遍);️世人不清楚的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和细节;️尾声部分张纯如的丈夫布雷特・道格拉斯澄清了很多关于张纯如的常见误解,看完后对最终张纯如为何精神崩溃和自杀有了更深的了解……🌟书中有很多让我震撼之处,比如:️历史学家后来统计,当时大约有 50 万平民和 9 万中国军人受困于南京,相比之下,进攻南京的士兵只有 5 万,然而当时的中国军民基本放弃抵抗(具体原因要去书里找答案);️在南京大屠杀之前,日军就组织各种游戏和练习泯灭日本士兵的人性,促使他们杀害并未攻击自己的人。日本军队向来对官兵施加独断专行和残酷虐待,加上日本社会的等级特性:在平时,日本士兵常被迫给军官洗内裤,或顺从的站着任由上级打自己耳光打得鲜血直流;️蒋介石派唐生智留下来智慧南京防御战,但当时问题军队百出(士兵们没有凝聚力和目标感、军队间无法有效联络、指挥官们缺乏相互信任等等),以至于蒋介石命令唐生智撤退渡江的那天晚上,场面无比悲惨滑稽(详情见第三章),被唐生智成为 "身经百战的 20 年经历的最黑暗的一天";️日本攻破南京城门之前,大约一半居民(约 50 万)逃离了南京,当时有些民众留了下来,他们失去中国政府保护,没有个人资源,饱受战火之苦,看不到未来出路,所以相信日本人会以礼相待,当日军带着坦克、大炮和卡车开进南京时,甚至零星有人跑出去欢迎侵略者,高声欢呼;️战后日本不仅逃避了战争赔偿责任,而且得到美国数十亿美元的援助。日本皇室成员不仅逃脱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查,而且继续过着悠闲的生活,受到举国尊崇。️战争结束后,南京大屠杀的大部分幸存者住在阴暗、肮脏的房子里,他们身体遭到严重伤害,没有得到日本的赔偿和道歉,过着赤贫的生活。而当时组建南京安全区的一些可以称为英雄的外国人,也被驱逐出中国,回到自己国家受到审讯和排挤,遭受巨大的身体和精神伤害,甚至有人自杀…… 这本《南京大屠杀》,在帮忙世界民众了解这段历史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作者张纯如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实地考查研究、不畏惧日本右翼极端分子的恐吓威胁……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英雄。她勇敢向世人讲述南京人民在 1937 年冬天至 1938 年期间所遭受的种种劫难。尽管她 36 岁便英年早逝,但她的著作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了解历史的真相。

      2
      2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见书如置身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每当去南京,第一个念头就会浮现要不要再去一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本书能延续纪念馆参观后给人的省思。都可以锻炼身而为人的最基础:仁人君子之心。要读之前,可以的话带去外头大自然边走边品尝,记得带着超然的立场,以让自己顺顺体验一场波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南京大屠杀——绝不遗忘的历史

        我是因为 2009 年《南京・南京》这部电影而开启了人生第二次主动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过程。我看了当时网络上能找到了所有关于这段历史的纪录片,网上能找到的有价值的文章,同时也因此而开启了对抗战历史知识和常识的补充和修正。张纯如的故事也是在那个时期吸引了,可惜当时这本书还没有在大陆发行。直到 2013 年首版后,我都在犹豫要不要看。但处于一些个人原因,我没有勇气在那个时候去读她的传记和她的这部著作,我想一定是某种原因,让她在这段历史中产生了无限的精神创伤,而最终让她患得狂躁症并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前几天《南京照相馆》的上映,让我毫不犹豫的选择开启《南京大屠杀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的阅读。在一周后,我阅读完成了。期间做过 2 次噩梦,有过一次想要呕吐的时刻。本书的内容如同张纯如本人展现自己的成就一样,克制,理性。我想这与她用 3 年完成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分不开,之后她又修完了新闻学的学分,后来又拿下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写作硕士学位。并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得以完成《蚕丝》的研究工作。张纯如从未获得过任何自然科学方面的学位,也不隶属于任何大学或研究机构,却能独立完成《蚕丝》的研究工作,足以成名她超常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幸得有这样一个出生在美国,父母均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父母,才得以让她从小就对这段历史耿耿于怀,并运用西方人熟悉的文字方式,结合他们的文化背景让此书以畅销书的形式,带着这段历史,打开了全世界知晓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大门。必须说,南京大屠杀是张纯如对抗日期间死去的 1900 万中国军民所做的一个缩影。从中日甲午战争到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又何止一个南京大屠杀?根据历史档案和权威研究整理的日军侵华期间(1894-1945 年)系统性屠杀事件的完整清单,包含死亡人数、时间及暴行细节,按时间顺序和地域分类呈现。所有数据均来自中日档案、国际法庭判决及地方志记载,部分因史料散佚标注 “不可考”,但核心事件均有铁证:一、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前(1894-1931)1. 旅顺大屠杀    * 时间:1894 年 11 月 21-24 日    * 死亡人数:约 20,000 人    * 暴行:日军攻占旅顺后屠杀全城,仅 36 名埋尸者幸存,尸体堆积至 “万忠墓”。2. 台湾云林大屠杀    * 时间:1896 年 6 月 20-23 日    * 死亡人数:约 30,000 人    * 暴行:日军镇压台湾抗日义军,焚毁民房 4,925 户,屠杀平民。3. 济南惨案(五三惨案)    * 时间:1928 年 5 月 3 日    * 死亡人数:约 5,000 人    * 暴行:日军阻挠北伐,在济南城内机枪扫射、刺刀虐杀平民,外交官蔡公时被割耳鼻后杀害。二、东北沦陷时期(1931-1937)1. 延吉海兰惨案    * 时间:1931 年 10 月 - 1933 年 2 月    * 死亡人数:1,700 余人    * 暴行:日军 94 次 “讨伐” 延吉县,屠杀朝鲜族与中国抗日群众。2. 平顶山惨案    * 时间:1932 年 9 月 16 日    * 死亡人数:3,000 人    * 暴行:报复抗日武装,全村 400 户绝户,含千名儿童,尸体焚毁。3. 老黑沟惨案    * 时间:1935 年 5 月 29 日    * 死亡人数:1,017 人    * 暴行:日军三路围剿吉林舒兰县,灭村后焚尸。三、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华东地区 1. 苏州大屠杀    * 时间:1937 年 11 月    * 死亡人数:6,774 人(另 2,500 名妇女被强征为慰安妇)。2. 镇江惨案    * 时间:1937 年 12 月 8-18 日    * 死亡人数:约 10,000 人    * 暴行:焚毁房屋 16,700 间,强奸妇女数千。3. 南京大屠杀    * 时间:1937 年 12 月 13 日 - 1938 年 2 月    * 死亡人数:超 300,000 人(远东法庭认定)    * 暴行:28 起集体屠杀(19 万人)、858 起零散屠杀(15 万人),2 万起强奸案。华北地区 1. 朔县屠城(九二八惨案)    * 时间:1937 年 9 月 28-30 日    * 死亡人数:3,800 人(占全城半数人口)。2. 潘家峪惨案    * 时间:1941 年 1 月 25 日    * 死亡人数:1,298 人    * 暴行:日军将村民驱至大院焚烧,仅 300 人幸存。华中与华南 1. 厂窖大屠杀    * 时间:1943 年 5 月 9-12 日    * 死亡人数:30,000 人    * 暴行:三日屠杀规模仅次于南京,含 5,000 名士兵、2,000 名被强奸妇女。2. 珠海三灶岛惨案    * 时间:1938 年 1 月 - 1945 年    * 死亡人数:10,000 人(含饿死劳工)    * 背景:日军修建机场,秘密杀害民工。其他重大事件 1. 731 部队活体实验    * 时间:1931-1945 年    * 死亡人数:至少 3,000 人(含冻伤、细菌实验受害者)。2. 五一大扫荡(冀中)    * 时间:1942 年 5 月 1 日    * 死亡人数:50,000 人(含被捕者)    * 目的:摧毁八路军根据地。书中提到发生在河北的三光政策,发生在这里的悲剧远远超过百万中国人。“1941 年日军发动了旨在消灭华北农村地区所有人的大规模恐怖主义运动,导致该地区人口从 4 400 万锐减到 2 500 万。至少有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即朱尔斯・阿彻(Jules Archer)认为,从该地区消失的 1 900 万人中大部分遭日军杀害,不过其他学者推测有几百万人逃到了安全地带。《中国的血腥世纪》(Chinas Bloody Century)一书的作者 RJ・拉梅尔(R. J. Rummel)指出,即使该地区消失的人口中仅有 5% 的人遭到日军屠杀,这一数字也接近 100 万” 假如你看了《南京照相馆》,其中有很多细节,都在本书中可以找到讲述。比如用尸体填埋沟壑,好让车辆通过;比如日军摔死婴儿的画面;比如,在江边屠杀的场景中,江水已经被染红,这绝非夸张!书中还有很多对幸存者的采访,也让我们可以从亲身经历者的视角去回顾某一天发生的暴行。在阅读期间,我做梦回到自己童年的街道,街道被死去的马屁占据,拥堵了路段,满地的野狗在啃食马屁尸体,它们红着眼,身体巨大如同一头头黑熊,猛的向我冲来。我醒来后觉得自己可笑,作者把自己浸泡在那段历史中几年的时间,更不要说那些幸存者,他们更是亲身经历了那段岁月,而我作为读者靠在充满空调的房间阅读这段历史,都产生了生理不适。不应该忘记的还有那些帮助过南京人民的安全区友人:以下是南京大屠杀期间帮助过中国的部分外国人名单:    1. 约翰・拉贝:德国商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与日军交涉,保护了约 25 万中国难民,在小粉桥 1 号的住宅和小花园里庇护了 600 多名难民,还写下《拉贝日记》记录日军暴行。    2. 明妮・魏特琳:美国传教士,中文名华群,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所长,保护了众多妇女儿童,多次挺身护卫她们免遭日军侮辱。    3. 乔治・费奇:美国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曾冒着危险将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胶片带出南京。    4. 罗伯特・威尔逊:美国外科医生,在金陵大学医院工作,是当时医院唯一的外科医生,主刀超 500 台手术,救治了无数伤员,还在 1946 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南京大屠杀出庭作证。    5. 约翰・马吉:美国牧师,用 16 毫米摄影机秘密拍摄日军暴行,其拍摄的影像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有力铁证。    6. 刘易斯・史迈士:美国教授,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秘书长,主持了南京大屠杀暴行调查,为法庭提供证据。    7. 查尔斯・里格斯:美国农学家,负责管理安全区粮食分配,救助了上万难民。    8. 克里斯蒂安・克勒格尔:德国商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财务委员,拍摄了日军纵火等照片。    9. 贝德士:美国教授,金陵大学历史系主任,收集了 800 余页日军暴行证词。    10. 辛德贝格:丹麦人,江南水泥厂保护区负责人,联合他人保护了 2 万多难民。    11. 霍尔多・汉森:美国记者,《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是唯一留守南京的西方文字记者,其日记成为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之一。    12. 弗兰克・德丁:美国记者,其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首篇头版报道让世界震惊。张纯如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她希望施暴者(日本政府、日军和人民)能够反思自己,反思历史和战争;让全世界知晓这段历史,避免历史重演;同时更是让我们自己,中国人,勿忘历史,勿忘屈辱,自强不息,用不重蹈覆辙。向作者致敬,向死难者致敬,向革命先烈致敬!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这本书。把它作为我年度阅读目标的最后一本,是希望自己不要忘记历史。凝望伤痕,当然不是延续仇恨(我心中的恨意不曾消减),而是自我警醒:[我必须学习政治和战争,这样我的孩子才有可能学习数学和哲学,以及地理、自然历史等等,然后我的孙子才有机会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编织女红和瓷艺。—— 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张纯如女士说,遗忘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这句话已经应验 —— 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大地之下浸了多少战士、平民,还有敌人的鲜血?我恨,恨自己内心有着焚天烈焰,却无能为力。要是可以,我心中的火焰一定会把一切谎言、虚伪烧个干净。从看过林觉民《与妻书》之后,我一向觉得没有谁可以不死。死得其所,是仍旧是我的愿望。我希望更多的人看这本书,并永远记住张纯如女士,她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硅谷有一座以她名字命名的公园,公园中央有一块无名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三个词:“Power of One”,“一个人的力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愤怒泛滥成灾

            我是因为吴军老师的推荐才来读这本书的,读过之后,恍若隔世。我没想到这本书会介绍的这么详细,所有细节,跃然纸上,身临其境。我知道日本人的残暴,但没想到他们竟能残暴到如此地步。之前读《邻人》这本小书就曾让我目瞪口呆,而《南京大屠杀》则有过之而不及,简直到了我能承受的极限。即便当年读圣经启示录,读但丁的神曲,都没能让我想象出地狱会是什么样子,这本书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性已经腐烂,堕入肮脏的泥沼。臭气熏天,已经不是由鼻孔,而是由皮肤进入体内。日本士兵被改造成魔鬼,从地狱来到人间,释放他们无尽的罪恶,他们的恶行犹如黑白电影胶片,一片片从眼前闪过。在这黑白之间还掺杂着血红,那是中国人民的鲜血。血红连成一片,变成溪流,变成小河,最后变成咆哮的洪灾,淹没了整座南京城。我不知道为什么看这本书的时候格外仔细,是想在心中埋下对日本人仇恨的种子吗?是想激发内心的暴力吗?后者想法令我恐惧。罪恶犹如一个大吸盘,用力想要把我吸进去。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压着怒火。倘若周围有些许火星,我就会被点燃,如燎原之火一般蔓延。事实上,真正令我愤怒的是,日本人对自己的罪行既不悔改也不承认,他们傲慢地否认这段罪行,企图将其从历史中抹去。这才是他们最可恶的地方。我现在最渴望的是,中国人都可以去了解这段历史,了解我们曾经受过的屈辱,毕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自强,能够重新拾起我们曾被践踏过的尊严。我们不要再成为弱者,让历史重演。那些伤害过我们的,终将成为我们更强大,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南京大屠杀 不能忘记的历史

              用了一天的时间,在国庆当天读完了这本书。虽然早就知道南京大屠杀,也在学校历史课中学习过了,但很多残暴的细节还是远远的超过的我的想象,不能想象人可以对人做出这种事情,即使是禽兽,也是有需要(饥饿)的时候才对猎物捕杀,并且猎杀也不超过自己的需要。日军的恶劣行为,超过了没有思想的禽兽。一个原因是日本军人很多受严格的等级制度影响,没有自己的善恶分辨,更像杀人的机器。另外是那个时代我们的族人,和鲁迅说的一样,没有思想,懦弱无为,愚昧可怜,所以鲁迅弃医学文。自己懦弱,日本也就不尊重你,杀人像杀猪羊一样。要想不发生这种事情,自己要自强才行。日本,包括其他的国家,尊重强者,只有强大到让他们不敢主动惹你,才能赢得尊重。感谢生存到现在的时代,国家在逐渐强大,我们的幸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因还原历史之恶而自杀的人因心中良知而对罪恶绝望的人践行心中的善念坚定心中的信念张纯如女士历史永远铭记你中国人民永远铭记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本书的目的不是煽动仇日情绪,恰恰相反,是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是为了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全人类的未来。南京大屠杀留给世人很多重要的教训,第一个教训就是人类文明本身十分脆弱,如同薄纸。从南京大屠杀中吸取的第二个教训是权力在种族灭绝中所起的作用。要吸取的第三个教训也许是最令人痛心的,即人类心灵竟能如此轻易地接受种族屠杀,并使我们所有人都成为消极旁观者,在面对最不可思议的暴行时无动于衷。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记忆成为责任

                    南京城墙斑驳的砖石间,至今回荡着 1937 年冬日的哭喊。张纯如用生命的重量撬开历史的冰层,将这场被刻意掩埋的浩劫托举到文明世界的审判台上。这位华裔女子笔下的南京城,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成了丈量人性深度的标尺。  书中铅字犹如带血的碎片,拼凑出令人窒息的真相。两万起强奸案例的统计背后,是少女被刺刀划开的和服;万人坑中的森森白骨,凝固着婴儿最后的啼哭。这些细节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刺穿历史谎言的利刃。当日本士兵将孕妇剖腹取乐的照片赫然呈现时,暴行已然超越战争范畴,直指文明外壳下狰狞的兽性。  张纯如的写作是蘸着血泪的考古。她在耶鲁大学尘封的档案中打捞记忆残片,让受害者的口述与施暴者的日记当庭对质。这种近乎偏执的求真,不仅对抗着时光的侵蚀,更在抵抗着政治操弄对历史的篡改。当她在东京街头遭遇右翼分子恐吓时,握笔的手始终没有颤抖 —— 她知道真相的重量远重于生死。  这场大屠杀最深的伤口,不在南京城墙之内。当奥斯维辛的哭墙被全世界铭记,南京的三十万冤魂却在半个世纪里游荡在历史的迷雾中。这种记忆的断裂,暴露出人类文明的双标与伪善。张纯如用生命点燃的火把,照见的不仅是过去的黑暗,更是当下集体记忆的盲区。  合上书卷,窗外的梧桐在暮色中沉默。历史的暴行从未真正终结,它只是改换了面具。当仇恨教育仍在某些教科书里滋长,当战争纪念馆沦为民族主义的秀场,张纯如留给世界的不仅是史实的复原,更是一面照见文明暗面的魔镜。记住南京,不是为延续仇恨,而是要让每个灵魂都听见历史法庭的永久质询:在人性与兽性的永恒角力中,我们究竟站在哪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疑惑

                      看的人并不是很多,为什么不免费让更多的人看到呢?得到读书会员里面怎么还有要购买的呢?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仁”的文化内核是文明持久延续的火种,“忍”不是。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温和的,这种性格在残酷的历史中能走多远?看完本书,以及看了最近的《南京照相馆》《东极岛》两部电影,我有了一些思考 —— 我们的 “温和” 不是任人宰割的温顺,而是一种深沉的文化底色。它可以是为了守护一丝文明的火种而迸发出的智慧与坚韧,也可以是化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血性与担当。这种温良之下的坚韧,或许正是我们的文明虽历经劫难,却总能浴火重生的原因。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是谁,以及和平何其珍贵。请深入了解这段历史,但并不是被仇恨蒙蔽,而是思考我们的精神内核。南京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藏着悲痛,也留存着火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必须让所有中国人看的书为什么要付费呢?

                          书的内容没问题,只是我认为不应该付费,而是应该免费普及

                            2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南京大屠杀随想

                            看完这本书,我有些怅然若失。我曾经去过南京,那里的繁华和满街的梧桐让我想象不出它曾经的创伤。我去南京又玩了些什么呢?欢乐谷,一些近代名胜。没有去体验南京的各种博物馆,没有体验南京的特色。我的这场旅行只能算作一次匆忙的体验。所以去一些地方旅游,必须做些规划。纯如因为这本书去世了,在书中的各种外国救世主们,有些也不堪当时南京日军的各种暴行,有些回国后丢掉了职位,流离失所。有些精神不振,最后自杀。有些人在这次保护中国民众的过程中健康遭受了极大的伤害。但他们,却没有得到应得的荣誉。日本矢口否认了这场大屠杀,就像他们又要向海洋中排放核废水一样。我希望辩证地看待这个国家,但是日本对于历史,不仅仅是矢口否认,还有篡改,还有死不认账。不受限制的权力会使统治者一时的阴暗面得到杠杆效应的彰显。这是我读完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漠视历史的人往往会成为历史的受害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能遗忘的历史

                                我最早知道张纯如是在高中时,在学校外的小书店《读者》上的一篇文章里看到的,有她著作《南京大屠杀》情况的详细介绍,有她的照片,还有她精神崩溃自杀的消息。从此这个人的照片和名字就印在了我的心里,她看起来美丽柔弱,却做了这么勇敢有能量的事情,我心底一直很钦佩她。很遗憾一直没有想过要看看她的书。不记得昨天翻开这本书的契机,我的阅读书单里也没有这本书,我只记得我试读之后立马购买并迅速的读完了这本书。现在的心情很复杂,找不到人诉说,便记录一下,我其实没有写书评的习惯,也不太擅长写,但现在我觉得我有必要写点什么,即便我写不好。书中有对日军泯灭人性行为形成的原因分析,从日本被美国打破国门,明治维新之后,营造的全民崇尚绝对服从的武士精神,对青少年进行脱离正常环境的洗脑,培养机器一般的年轻一代,忍受上级羞辱的士兵,在战争中将所有暴戾发泄在中国人身上。有对中国政府和当时形势的分析,说明了为什么明明人数远超日军,仍然发生这种惨状。有对外国人士对中国人民的帮助,拯救了几十万中国人的姓名,人性的光辉和人性的丑陋,对此如此鲜明。怼那些帮助无数国人的外国人士致敬。日本从上到下,对他们曾经犯下的否认,辩解,对历史的歪曲,篡改教科书。相关人士几乎都没被受到审判,完全不同于德国战犯的结果,很多人甚至在天皇的庇护下过得安逸舒适,安享晚年,实在令人感到愤怒。最后的幸存者,都过得很凄惨,受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过着凄惨赤贫的生活,没有得到日本的赔偿。我记得我看过一本关于一个女孩被骗到当日本慰安妇的遭遇和她后来的命运,在受到非人折磨,逃出魔窟之后,这个女孩没有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反而被所有的家人和亲人嫌弃,还有周围人鄙夷的目光和议论。她们身体被摧残,精神受折磨,不能得到家人和周围人的支持,从此一生都在苟且度日,无法享受生命的美好。我当时看完这本书后来很长时间都不愿意看关于战争相关的书,那些凄惨的描述,仅想象就带来极大的身体不舒服,而且是长期的不舒服,这次看到那些惨状描述的时候,都不敢代入太多的情感,怕自己被冲击的太厉害。无法想象那些幸存者日复一日经受那种毫无人性的虐待之后,内心是何种惨状,她们该如何重新生活,去愈合支离破碎的身体,内心和世界。张纯如女士让我们重新看到那段惨痛的历史,看到那时中国人的遭遇,日本人的残忍行为,外国人士的无私援助,她将那段历史展示给世人,让全世界了解到这段不被人所知,且不断被日本歪曲否认的历史,不让历史被遗忘。愿我们每个人都不忘历史。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不能不知道这段历史!

                                  我忘记了这本书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加入书架的?起初阅读序言时,我已经发生了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手不由自主的抖,胃和喉咙都有了一定的反应,然后我就停止了阅读。头几天不知做什么操作,就看到了这本也许趟了很久的《南京大屠杀》,鼓起勇气继续阅读。 说起南京大屠杀最初的记忆是初中历史课上,记得 1937 年 7 月 7 日的卢沟桥事件,记得日本军官的百人斩照片,记得日本在东三省的 “三光政策”,再多也就不记得了,也不记得当初学这段历史的心情和态度,应该是不怎么端正的,不然我怎么会记不住呢? 后来是 2017 年 12 月 23 日,带着 3 岁的孩子去南京旅游,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那里看到了仅存的百人坑遗址,更多历史书上没有展示的照片。那会孩子不知道这些,在和平鸽的雕塑前,比划着奥特曼的姿势说:保护地球、保护人类。那一刻我觉得有些讽刺,但我终究什么都没说。 这一次克服生理和心理反应,认真拜读,我不能说我都记住了,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记忆深刻了。非常系统的完整的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始末。知道了更多参与这场屠杀的恶魔,也更深入了解那些自我蒙蔽,试图抹除历史痕迹的日本右派人士,及那些还存有良知的日本老兵,还有那些不顾一切极力保护南京民众的国际友人...... 最后我想说:我购买了本书的实体本,我认为我的书架上必须有它。当我的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时,我要请他阅读。我想告诉他,你可以喜欢奥特曼,可以学日语,可以喜欢日本的一切,但是:你不能不知道这段历史。当我做好准备时,我将继续阅读约翰。拉贝的《拉贝日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客观深度还原了历史,尤其是最后部分关于历史审判的章节部分,不同的文化和认知决定了对待历史的态度,人性普遍容易遗忘未曾亲身经历的痛苦,国家间对待历史的态度也不是基于认知和道德,仅是历史相关方的自身利益博弈而已。文中提到的中日建交引起许多国人的不满,其实也是个人情感和国家利益的不同角度考虑。发展才是硬道理,弱国无外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今天是 12.13 国家公祭日。晚上再看这本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回想起 9 月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的历历在目,压抑、窒息一直伴随到参观结束。 没有什么 比一个婴儿的骸骨躺在冰冷的万人坑里,更能让人铭记这段历史了:(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能忘却的历史

                                        中国人都应该看看。一位华裔女性作家笔下的 “南京大屠杀”。本书为我们从多个视角揭示了 “南京大屠杀” 的前中后。向我们讲述了以前未曾了解到的 “南京大屠杀” 血腥、残暴、冷库、野兽的场面。多么强大的内心能支撑作者 “张纯如” 去了解、发现、消化这些令人发指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的方法、手段和事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忘却不了的历史

                                          人性为什么可以这么坏呢?人性为什么可以恶毒成这样呢?正应了那句话了:“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小日本鬼子,骂它是鬼,侮辱鬼,骂它是畜生还侮辱畜生,骂它是狗还侮辱狗。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达我现在内心的心情了,悲伤?愤慨?都有吧,1937 年的 12 月 13 日,这是每个中国人生生世世都要记住的日子,八年抗日每个人都要记得牢牢的,31 年的 918 事变也要记得牢牢的,这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耻辱,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泪。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清朝的闭关锁国,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3 天的停战停火,蒋介石不答应,我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考虑。我只知道南京大屠杀三十五万五千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被小日本鬼子残忍的虐杀了,对妇女,老孺,幼儿的残忍行径让我刻骨铭心,几乎是颤抖着的手看完文末的图片和发表的这些言论。看着那文末的那些图片,我的心犹如一把钢针猛地刺了一下又一下,看着那我们的祖辈无助地绝望地害怕地神情与那背后的小日本鬼子神采奕奕的表情。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看到小日本鬼子对德国人美国人这些外国人的行径,我发现他们依然是鬼子,但为什么他们不敢伤及分毫呢?答案是因为鬼子们怕,鬼子们害怕比他们强大的炮火,强大的军舰。“吾辈当自强”“勿忘国耻” 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事件,在 45 年日本投降后,中国与苏联同样对待鬼子战俘的待遇,我竟有一丝不满,竟有一丝痛快,不满的是为什么对他们这么好?痛快的是苏联对鬼子的报复,让我这个只能在键盘上扣扣字,抒发抒发情绪的老百姓得到一丝 “报仇” 的喜悦。

                                            转发
                                            1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