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乱世为奇商,于盛世则必成王者

    如果你在百度的搜索栏里,搜索 “乱世奇商” 这个词条,弹出来的全都是电视剧《大染坊》里陈寿亭的反馈。一部虚构的电视剧,也仅有二十多集,却成为很多人终身难忘的剧集,更有甚者在这部电视剧里学到了做人做事,经商创业的基本道理。足见剧集的成功。这部剧也是我没事就拿出来咂摸滋味的剧集,里面金句很多,但今天读的这本书,却让我对其中两句话有了全新的感悟。一个是大掌柜赵东俊和三掌柜赵冬初聊天时说的一番话:“一个人再能有什么用,可这国家怎么就不出来给咱撑腰呢。这国家要是撑着,什么他妈的藤井,我早一脚就把他踢开了。。。。。苗哥说了,就凭咱们这些人的能力,就连外国人也能给他干趴下,能把咱的货买到全世界去,听完,我心里那个敞亮啊。。。。” 还有就是打败藤井后,陈寿亭复盘时和赵家两位掌柜说的一番话。“个人太强,国家太弱,会吃亏的。” 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我们的商人都可以把生意做起来,成为乱世奇商。那现在国泰民安,且政策支持,好的商人就一定会走出国门成就一番事业。而今天读的这本《李书福 - 守正出奇》完全满足了我对盛世王者的全面想象。说到李书福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还是不知道的。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关心经济这一块。可在怎么没见识,吉利汽车总是听过的吧。而吉利汽车的创始人,就是李书福先生。可能很多人和六年前的我一样,一听到吉利汽车,脑中弹出的还是五万元一两的低价车的印象。然而,在 2018 年的跨年演讲里,罗胖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对马斯克的特斯拉耳熟能详,却对当年收购沃尔沃的吉利汽车老总李书福置若罔闻。今天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现实版的陈寿亭,一个从自己组装摩托车开始入手的实业家,一步一步打造起中国原创车企的盛世王者。我推荐左右人都读一读这本书,哪怕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平民,没有什么想要建功立业的志向,只想平平稳稳的活着,都应该读读这本书,他可以给你建立民族自豪感时,添砖加瓦,提供实证。而且,最主要的一点是,改变一下自己固化的认知,吉利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吉利,而李书福更应该是我们像记住任正非、汪滔、曹德旺、王传福这些中国企业家名字一样,深深地刻在脑海中。以前我们提到中国企业总是认为我们是用市场换技术,是有那样的一个时期,而现在我们优秀的这些中国企业家已经开始了技术换市场的玩法了。不要在思维固化,不要再妄自菲薄。我们的乱世奇商已经开始像盛世王者转变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守正出奇

      何为企业家精神,这个是一个宽泛的问题。读完书后问题变得聚相,如何从小叫大由大看全局,保持底线那是时代的底线,守住自己做对的事情。长期看,合作是一种共赢的局面,没有一点和韭菜相关的想法,做实事把事做实。入窄门,莫入宽门,因为宽门人多死亡那是必然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竞风流

        读这些人的传记,我们能学到什么?是时代推着他们前进?还是个人能力支撑的成功?两者缺一不可!作为一个普通人,这些人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学习他们的一些优秀品质,比如诚实、坚韧,以及在坚持中求变求新,学习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学习他们的专注,不为乱花而迷眼。昨日已逝,来日可期,看他们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如何将自己的辉煌继续保持下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李书福:守正出奇》

          读完李书福,了解吉利发展史,最受感动的是吉利的成长路径。没想到李书福凭借自己的努力、创新、尝试,硬是从一个放牛娃发展成为跨国公司董事长; 从最开始开照相馆、分解提银、做冰箱配件到研发摩托车、开始造车,其中的任何一步,对我来讲都是一个不可知的领域。如果现在,我和一个人说我想造火箭,别人肯定会问,你没毛病吧?但是李书福就是这样,在尚未改革开放的时期,他已意识到独立经营,当摩托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罕见品,他竟自己上手研发、组装,而面对造汽车,一个完整汽车大概由两千多个零件组成,对于普通人是不敢想且遥远的事。 他开始拆解市面上的汽车,开始组装,同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他得成功与卓越让许多人望尘莫及,而这切切实实是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史。 有时候人们会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有时候人们也会说:我们就是普通人。 如果每一个普通人都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人,那世界上还有多少个李书福呢? 当然,我并没有深入研究李书福的背景,他的成功肯定还有其他因素。 书中他介绍说,他的父亲是个农民,小时候就是骑在牛背上,一边请牛吃草,一边看书学习,白天把牛喂好,晚上为牛驱赶蚊子,需要有合适的方法才能让牛满意。 八九岁的他个子矮小,营养不良,他是如何登上牛背呢?这个方法他想了好久:先把牛牵到草长势较好的地方,请牛低头进食,然后利用牛的左大腿,在牛行走弯曲时,一边用手抓住牛的脖子,一边飞快地踩上牛的大腿关节,这样就能轻松地登上牛背,实现双赢。 守正出奇,读一本书,了解一个人,奔走在路上。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