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8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九死一生

    在 2021 年的最后一天,抚今追昔,诸多感慨,看当年惊心动魄,话题敏感,不讨论,看先烈披荆斩棘,各种残酷斗争是旁枝末节,最应该汲取的是从中看出 CCP 的基因,回顾 80 多年前的历史,书中众多人物,各种坎坷,这种残酷竞争下产生的生物体,自然具备顽强的生命力,珍惜当下,处于 3 千年唯有之变局之中,生活精彩。

      3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纸面的历史总是暗含不为人知的波涛汹涌。

      🟠🟠白雀园肃反,张国焘使用铁腕和屠杀建立起自己在红四方面军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却受了致命的内伤。一大批忠诚的共产党人,具有较高军事和文化素质的红军指挥员被杀害了。活着的人也胆战心惊,今天不知明天的命运。大家宁可牺牲在战场上,也不愿背着 “反革命” 的罪名被自己的同志砍头。连许世友这样出身贫苦、作战勇猛的战将都心里发虚。他回忆道:“那时一说反党就不得了,杀人不敢作声。他以中央名义杀人,谁敢作声?谁作声,马上就被杀掉了。”🟥🟥战争这部高效简单的机器就像苍蝇的消化系统,左右着各种繁殖于其身的细菌,却不受其影响。它从没改变,改变的只是结果。这是本还不错的书,但写得不够情绪,引人入胜不足。6 本何帆老师推荐的《定力》套书。只推荐《置身事内》《宏观中国》。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不应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写真实的历史,要具备 “史德、史识、史才”,要从当时的环境和时代出发,而不是看着现在的结论回头去论证结论的合理。本书以大量的史实为依据,回到历史现场,力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逻辑严谨,令人信服,让人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国革命成功的不易,也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在毛泽东为数不多的外国友人中,斯诺无疑是与其友谊最深的一位朋友。毛泽东不会忘记,1936 年他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刚刚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又面临蒋介石的军事包围。在那个艰难时刻,年轻的美国记者斯诺却冒着生命危险,毅然来到延安,对他和红军战士进行采访。在昏暗的窑洞里,在微弱的烛光下,毛泽东与斯诺彻夜畅谈。毛泽东传奇般的经历,红军英勇战斗的故事,使这位好奇的美国人听得如痴如醉。斯诺如实记下了在红区的所见所闻,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从此,毛泽东的大名传遍全世界,红军的长征像一首英雄的史诗为后人深深地崇拜着。格式引文:刘统著.【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4.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lPqWuz7HT5FVQRA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是群友在今年五月的时候推选的一本书,是五月份待选的其中一本。领读人当时特别推荐,然后我就做了投票,让大家来选。但是当时无论我怎么设置,腾讯投票都说有敏感词,不知道是哪个词敏感,于是后来只好把这本书删掉。但这本书就此留在了书架上。刚好趁此机会读完。这本书选了红军长征的一个节点来叙述,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中共中央与张国焘在懋功会师以后是北上还是南下的一系列事件。这其中包括了我们知道的翻雪山、过草地,和国民党以及藏民回民不断纠缠;还写了两军最后会师之后被派往西进的西路军覆灭的始末,还有党内批判张国焘的始末,以及张国焘叛党之后的境况。从内容来看,作者是进行了大量的考据工作,力求严谨翔实,立场尽量保持客观中立;从叙事手法上来看,采用的多条路线叙事手法进行同时叙述。至于文笔,没有的。我看过后的感受是:党派斗争,在哪一个党内都无法避免,政治斗争无比残酷,远非一般人玩的起;最可怜的是那些因党内斗争和战略失误而冤死的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缺医少粮的现实面前,要凭借着怎样的信念才能击退一次又一次的敌人进攻!还有就是,做大事者,非格局大者不能成功。领袖就是领袖!最深的感受是:成王败寇,谁有枪谁说了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北上》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难得一见以全局的视角看待中国共产党长征历史的,丰富的历史细节,严谨的史料考证,共同组成了一幅鲜活且壮丽的历史画卷。特定历史事件的详实描写,让人深入其境,对斗争、路线、矛盾多了体感,少了是非黑白的亢奋。处于历史洪流的个体,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得已,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悲喜和欲望。勇气与怯懦常常分不清、坚持或是运气可能只有天知晓。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不是为了证明今天而存在的,它是独立的。

                我们通常将因果关系搞混、甚至搞砸。搞混了,慢慢明白过来,是发展的,是积极的;搞砸了就难以纠正,要付出代价,有时很惨重。代价不是了不得的东西,代价让历史更厚重;轻飘飘地消磨每一个时空,历史有何意义?但无论厚重,还是轻薄,历史是独立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在那里。于人曰浩然,每个人都试图获取生命的意义感,但不可以粉饰历史、忘记历史。也粉刷不掉、忘却不得。以历史评价当下,当下是虚无的:以当下修饰历史,历史就是虚无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不会忘记,忘记的是历史

                  求真,是这本《北上》的最大感人之处,为之动容!这部书,就像一个历史放大镜,把那段似乎人人皆知、又神秘莫测的历史,逐段逐点的放大,反复求证、多方求实,作者小心翼翼。特别涉及历史结论而非历史故事的,慎之又慎,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历史精神。一气读完,感触颇深,其中感觉只有通读才能体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今一切的源头

                    目前中西的重大区别在于:领导人产生的不同方式,并且领导人是为大多数国民服务还是为少数寡头利益群体服务,是为整个民族的服务还是为少数寡头的当下与未来服务。为了政权稳固和民族未来,当下高门豪强的不当做法就要去处理,特别是法律无法管或管不了的一些事一些人,更需要去处理。西方领导人,在这些财阀面前办法有限,特别是美帝现在命脉经济都在为金融服务,金融已经空转到乱国误国了,但它就是没办法改革。反观我们就能政策性的提出金融要为实体服务,能阻止银行利益集团对支付宝、对微信支付的打压,从而让我国在支付领域弯道超车,在大平台做大又能反过来压制,避免形成垄断。不过,我国这种有中国特色的领导方式,西方思维永远也无法理解,也学不会,他们强逻辑强科学的思维方式,怎么也想不到并非既换执政党又换人才是共和,难道不换党光换人就不是共和?我国如今的办法与西方的执政办法,都避免了世袭罔替。疫情是个照妖镜,看看中西方产生的领导人,谁更厉害,谁更为大多数国民服务,谁为民族未来着想,谁的国家在勃勃生机中攀上顶峰,只需要 50 年,历史就会给出最终答案。但眼下我国正走在一条艰辛的道路上。原因在于我党执政基本盘是人民,就要为大多数谋利,要为民族未来谋利,那么,少数阻碍进步的强人、利益集团,就是被收拾被打击的对像。从建国开始,阻碍我国进步的地主,这是当时的豪强,作为一个阶级,都被我党给收拾干净了。看看印度没办法处理地主豪强,现在是个什么样儿?现今,阻碍社会进步的传统银行集团,我党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儿,就给支付宝给微信打开了通道了,支付宝做大到垄断,其他大平台也是一样的道理,被打压。这样做,我党当然站在了民众一方促进了社会进步。我国这套领导人产生办法,我党的存在,因为它为大多数谋利,所以必然得罪极少数有权有势的利益团体,而且我党政策持续性强,所以可以为未来谋利,很多时候需要牺牲眼前利益。本书就是如今一切理所当然的源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在世总是需要有勇气和热情的。

                      对于军史党史的研究,我没有接触过。我所了解的东西都是正规出版的作品,年过四十之后,我依然非常怀念自己在军校学习期间,居然有幸阅读了一些书籍,比如《赤土狂飙》等红军长征的纪实性作品,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让我了解到我党我军不是一出世就完美无瑕,而是不断的从失败走向胜利,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挫折走向奋进。这中间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付出生命的代价、亲人的代价,从血与火中梳理总结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生活中、工作上谁也免不了会遇到很多问题、矛盾和困难,可是与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困难比较一下,和西路军面临的困难比较一下…… 人生在世总是需要一些勇气和热情的所以认真的推荐这本书给朋友们,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学到自己的方法、思路和态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次心灵的涤荡,一堂不得不补的党史课

                        读史,多用两个角度:1、从后来者的视角,去审判前人的历史功过,成败得失;2、从上帝的视角,去俯瞰全局,指点江山。如此读者胸中当然有万千气象,恨不能替当事者纵横捭阖、吞天食地,却往往忽视了人的时代性和局限性。需知,无论是伟人还是草民,在历史现实中都受到地理、信息、思想、诱惑和恐惧的影响,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没有千里眼和顺风耳,更没有可以预测未来的时光机,他们的每一个判断,都基于有限的信息和对客观世界的局部认知。读《北上》的过程,是焕然一新的经历,是对心灵的一次涤荡。当一段模糊的、神秘的、争议的历史,通过一个个亲历者的回忆、一次次战斗环境的铺陈、一封封来往电报原文的展开,仿佛近视眼镜上的雾气慢慢散去,整个世界变得清晰:一个个历史关头下将领们的思考、争论、或坚强乐观,或举棋不定,或盲目跟从,或身不由己,或胸怀野心…… 但这些还远远不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全部意义,读《北上》,我最大的收获或许是对 “听党的话” 四个字的更深刻的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乃至中年人,因为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时期,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对于党的拥护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那个革命低潮期,当党内高层出现了路线之争,听谁指挥?跟谁走?对领导层反复的、矛盾的指示要如何理解?如何执行?战斗处于绝对劣势甚至几乎山穷水尽时,要不要随机应变?亦或是拼到最后一滴血…… 所有这些问题都在考验着将士们,甚至无数的将士拼杀到死的那一刻,都还是带着疑问的,但疑问并没有导致逃避和退却,对革命事业的信仰仍然支撑着先烈们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前赴后继地,一往无前。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这些词语从小就在我们的作文里、朗诵比赛里做到了信手拈来,脱口而出,但这里面有多少残酷的战斗,多少牺牲掉的生命,多少可怜的人和多少英勇的故事,我们知道的还是太少了。感谢刘统教授,感谢《北上》,给我上了这么一堂不得不补的党史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9战略眼光和军阀思维

                          我认为这个事件最集中的体现了战略眼光和军阀思维这两点。张国焘之所以要南下四川,意图割据的军阀思维是重要原因,在之前四方面军一直以压倒性的优势对川军,但那是机动灵活的作战,一旦目标确定,劣势就暴露出来了,这是百丈关输了的根本原因。之所以敢跟中央要权力,闹分裂,就是因为张国焘觉得四方面军是他自己一家一姓的。这跟刘湘,刘文辉,阎锡山没有任何区别。再说战略眼光,打不下天、芦、名、雅一线,八万多四方面军根本没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可以长期坚持。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八万变四万,非战斗减员是大头。草地分兵时,毛留下的那句向北才是正确路线,在陕北等他们,实在是相当高明的战略眼光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个内卷还是发展的故事

                            一个只想当西北地区的腰部子公司经理,发展上限就是利用西北地区离总公司的市场更近的优势,在小范围竞争不激烈的西北地区做一个地方企业,对一切可能影响到自己在地方企业地位同事不惜泼冷水打压排挤(此处插播小文:蜀之鄙有二僧); 另一个的长期目标、经营理念、努力方向一直没有变,虽然短期目标可能只是在这一波市场竞争中活下来,但只要能活下来,就朝着目标保持理念继续经营,然后再活过下一波市场竞争。这其实不是偶然,是一种内核不变的主动进化。环境是海,我们可以长出鳍,但我们永远是哺乳动物,胎生且用肺呼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树立核心、民主集中,组织管理两大要点。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这本书,情节震撼,细节满满,可以从很多角度,对我们的管理有所启发。张国焘另立 “中央”,党遭遇空前危机,再次说明一个组织树立核心的重要性。两个核心,很容易方向不一,引起分裂。兵强马壮,不是成为一个军队合格领袖的充分条件。张国焘后期的失败,除了战术和客观因素,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他之前的军阀习气和肃反思维埋单。张国焘没有违抗共产国际,最终率队北上,没有走上绝路,一度服从中央,避免更大损失,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他最后当了叛徒,也是不可原谅的。毛主席的伟大,体现在很多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毛主席在面对张国焘不理解他在遵义会议上搁置政治争议,先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时,依然坚持原则,民主集中,在政治局内耐心尝试说服。既能顾全大局做出很大让步,又能牢牢守住关键点(比如党的总书记一职,这里也要赞美周恩来顾全大局)绝不退让。在面对绝境时,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应对,找准方向(去陕北),绝处逢生。当然,不是说这段历史上毛主席就是永远百分之百的正确,毕竟他在特殊情况下,有时得到的信息不充分。但是,在那个历史上的时间地点,我相信没有人能做的比他再好了。另外这本书里,还有 4 位同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朱德和刘伯承,在与张国焘共事的时间里,坚持理想信念和立场,控制情绪,利用两人的威望、专业和影响力,努力在自己职权允许的范围内维护中央权威,遏制错误思潮,保全革命同志,烧掉密码本断绝张国焘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技术层面当然还有之前叶剑英给毛主席送的关键电报),终于熬到张国焘回头北上会师,非常值得钦佩。陈昌浩,从完全跟随张国焘,到完全反对张国焘,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大敌当前,独断专行,最终失败。我认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没有遵循民主集中制,是他失败的两个重要原因。徐向前,虽然如他自己所言,长征路上也有不少遗憾甚至痛心的时刻,但他屡次在关键时刻,表明 “红军不打红军” 的原则,挽救了党,没有让张国焘和陈昌浩走到更大的错误上去。在那样的环境中,作为副职,能够始终坚持原则,尽力挽救,在错误不可挽回时仍然恪守职责,更能在艰苦条件中屡次脱险保全自身,非常不容易。一个组织,要树立唯一核心,也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唯一核心要有关键时刻抓住主要矛盾,找到正确方向的能力,也要有听取各方意见,整合各方信息,统一全队思想,带头执行任务的信念和习惯。“多头怪” 和 “一言堂” 的组织,都很难长久。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才是长远之策。别忘了,这段历史中毛主席就算是有自己独立思考,事后看起来正确的观点,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听取意见,综合考量、说服大家后才行动的。反观张国焘和陈昌浩,经常在主要副手都没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强力推行个人意志,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之后蒋介石的失败,也有类似的因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总是千变万化,给人出乎意料的结局。这本书是新任领导推荐的,但值得推荐。也非常感谢作者刘老从大量文献中抽丝剥茧整理出这本纪实书。从小对红军过草地的认知很狭小和片面,这本书生动再现了当时我党在天非时地非利人非和的囧境下,创造出历史奇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另一个视角的红军长征史

                                  本书的副标题相当猎奇,但是与很多描述所谓秘辛的现代史文学著作不同,本文的史料相当详实,叙述也异常克制。尽管批判张国焘的文章很多,红军长征三次会师的历史也反复学习过,但本书选取了一个非常不官方的视角,通过事件中不同人物的观点,较真实还原了从遵义会议到张国焘叛党这一段时间内的史实,论述合理,推理含蓄,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张国焘在中央北上之后,他把分裂的责任在中央,并对红军灌输对中央的仇恨,煽动他们反对中央,对原一方面军的干部歧视打击,有不从命者,就用肃反手段处置。特科三杰之一的胡底,曾在天津从事地下工作。后因中央政治局常委顾顺章在汉口被捕判变,重新回中央工作。因对张国焘的错误言论质疑,被张的亲信以特务和反革命害死。在阿坝会议公开与中央决裂,另立中央。甚至教唆红军对朱德总司令谩骂围攻,后来把朱老总的马匹都偷偷杀掉,害得朱老总行动不便,对拒不配合的刘伯承,打击报复。机智的刘伯承元帅果断烧掉与共产国际联络的英文密码本。使张国焘与驻扎在莫斯科的王明无法联络,另立中央的行动得不到共产国际的认可。读作者写的这本书,从纸面上透露的信息,作者在历史考究上下了极大的功夫,繁而不杂,简而不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红军长征

                                      这是我看完的第一本关于党的书籍。以前看看到一会就不想看了。抗战 10 年,内战 22 年,文革 10 年,到如今的 2021 年,这是何等难以想象的场面。身为中国人是有这个义务去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的,我们从哪里来?知道为什么目前社会的现状。从那些文艺或者爱情剧中来到现实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全面了解了更加真实的长征历史、北上和南下的惊心动魄,以及在陕北依然非常艰难的形势,如果不是西安事变,恐怕中国历史就要改写,新中国真的来之不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次重要转折事件!

                                          张国焘身为中共创始人之一,最后却叛变我党被开除党籍,逃到加拿大悲惨过完余生!本书探讨了其中原因,作者刘统经过长时间史料研究,尽量以客观角度呈现这段历史!这一段历史,也被毛泽东称为是 “最黑暗的时刻”,许多年后斯诺来到中国采访毛泽东,毛泽东依然难以忘记与张国焘的斗争。北上与南下的斗争,是影响中共发展的大事件,本应集结力量的红军被张国焘分裂,导致党中央几乎全军覆没,幸得 “西安事变” 爆发,才有了喘息、发展的机会。如果张国焘决定一起北上,那历史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发展方向。这是此次事件的重要性和可研究性!整个斗争过程中,张国焘充满了 “右倾” 机会主义!从懋功会师开始斗争,到南下失利开始勉强承认错误,再到最后叛变投靠国民党,都展现出其格局、心胸的狭隘。曾经党内的重要人物,最后却在香港和加拿大悲惨的结束余生,令人唏嘘不已!真实情况可能比书中内容还要残酷许多,但历史已过去,心里有些疑问也已无法得到验证,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是一位蒙着面纱的少女。想要揭开面纱,看清它的真实面容,也许很难,要经历几代人的努力。”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