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4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三十年的巡山,从这里开始

    我又开始没羞没臊了。。。。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想未来世界的模样,那我的巡山报告很适合你。至少在生命科学的领域里,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很多本来只会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技术正在浮出水面,而整个人类世界的面貌将注定被彻底改变

      9
      2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30年计划 第一集

      在当今时代,生命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难题。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进则可以带动医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从各种痼疾中解救出来,提高生活质量,造福人类;但退则可能突破人类的道德和伦理底线,影响整个人类乃至社会的进化历程,带来不可挽回的巨大灾难。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则给我们带来了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生命科学新闻,如 2019 年轰动一时的 “基因编辑婴儿”,以及各种疾病的 “创新” 研究进展和疗法,在各种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这些生命科学事件不断轰炸我们的视听,他们之中哪些是天使,哪些又是魔鬼,让我们这些生命科学知识匮乏的普通人无所适从。鉴于此,王立铭教授制定了一个 “野心勃勃” 的 “巡山计划”,他计划用 30 年的时间,梳理每年发生的生命科学领域重大新闻事件和科研进展,为我们普通人提供一份看得懂的生命科学 “年报”。这本 « 巡山报告 01 » 首先以 2019 年轰动一时的贺建奎 “基因编辑婴儿” 事件为出发,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治疗的历史和当今进展,并导向了关键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收益大于风险,最坏风险可控”,这是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的底线,只要突破了这个底线,无论他是打着科技突破还是为人类造福的旗号,都是不可接受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对于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从来不会被逆转,一旦道德和伦理的窗户纸被捅破,那么滚滚向前的技术车轮将难以停止,轻则破坏人类的基因库,重则可能诞生 “超级人类” 而使得阶层固化,甚至使人类自身变成不同的 “物种”。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着科学家一起探索

        这是巡山报告系列的第一本书,这本书中探讨了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艾滋病的新研究、抑郁症新药、阿尔兹海默症等等这些我们都会关注的生命科学前沿研究,这本书有跌宕起伏的科学故事以及这些科学故事背后的深刻逻辑。这本书内行写给外行的书,拨开迷雾,让外行能辨明真假,学会科学家的思考方法,举一反三,少交智商税。从而让我们了解我们人类这个物种以及未来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通过分析生命科学的问题,让我们更好的为自己的生命做一些守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三十年大计划

          本书是王立鸣教授在得到 APP《巡山报告》第一季精华合集,王立铭教授立志于三十年内每约更新前沿技术,坚持三十年,这不是一个易事,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对最新科研极敏锐的眼光,可称为当之无愧的大计划啊。虽然是在 2022 年拜读本书,据出版成册已过三载,但其中内容仍让人耳目一新,值得所有人拜读,了解科技了解医学,只有足够多的人群重视科技,我们的人类文明才会兴兴向荣。我们普通人为什么要关注基因技术?这是普罗大众最好奇的问题了吧,对啊,我们这群 “996、007” 的打工者为什么要关注科学要关注基因呢?王立铭教授在书中科普道:“我们人体的身高 80% 是由基因决定的、体现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的智商基因决定 70%-80%,甚至情商、酒量、熬夜、视力、内向还是外向” 这些一切与我们人体相关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我们大众经常有个错误的认知,那就是 “酒量是练出来的,越喝越能喝”,但实则这是错误的,我们的酒量大小与否,并不取决于练,而是取决于我们身体当中的新陈代谢,取决于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而这两种关键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啊,以后不要轻信没有经科学研究证伪的话了,不能喝就别喝。“小酌怡情、贪杯伤身” 再比如,那些一直困扰着我们的 “阿尔兹海默症、癌症、艾滋病、埃博拉”,如果你多一些前沿认知,你便不用为这些消息谈之色变,你可以准确的了解到目前世界对于这些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ps:我们惧怕的艾滋病目前在全球已经治愈成功两例,而且艾滋病母亲在专业的技术之下也有 99% 的可能性孕育正常的孩子)我们的世界正在由科技变得更加美好,古三问 “饥荒、战争、瘟疫”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都在精进,虽说我们还做不到完全攻克,但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如果有更多的人关注科技加入科技,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任何事物都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在基因工程发展迅猛的环境下,那些被我们冲昏的头脑的所压抑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基因信息应该由谁掌控?像贺建奎那样的科学疯子我们又当如何应对?基因编程所带来的 “超级人类” 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等等不胜枚举,然而这些不仅仅只是科学问题了,而是关乎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人文,我们必须思考这些问题。所幸,世界当局者也关注到了这些问题,并逐步着手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来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发展科技是为了让 “科技助我” 而不是 “我助科技”。你了解基因了解科技并不是让你去当那生物学家,而是了解最基本的常识,避免犯那些因为无知而导致的错误,如果我们有对常识的认知便可减少大部分损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虽然是3年前的书,读来依然很新

            今天花了 3 个多小时,读完了这本书。虽然是 2019 年的巡山报告,但是对于我来讲仍然是新鲜的。之前一直极度缺乏对医疗方面的知识,这本书在介绍 2019 年医学,医疗,药品方面的最新进展外,并对一下大事件进行剖析,顺道科普,让门外汉也能了解,所以读来很有趣,也很有意义。何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与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的不同,因此基因编辑技术从治疗,预防,到优化的不停突破,会将世界带向何方。事件的背后隐藏的伦理倾销的可能。科赫原则,癌症与细菌,病毒的关联,阿尔兹海默与 aβ 蛋白质的发病模型,读来都很有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致敬一个愿意带领大众了解科学最新进展的老师

              历史只是刚刚展开她的诉说。今天我们所听到的一切,都会在未来反复回响,始终伴随着人类走向未知的旅程。所以我最大的期待,是这本书在未来能被你反复拿起。在一年后,五年后,十年后,甚至是百年后,我总希望会有人仍然拿起它,看看这正在展开的历史,在未来到底激起了什么样的回响。一定会有一些让今天的我们激动万分的发现,很快沉寂无声,消失在历史当中;一定会有一些让今天的我们绝望的难题,在不久的将来,用一种不经意的方式轻松化解;也一定会有很多让今天的我们心怀憧憬的微弱的火苗,真正照亮了在未来等待的我们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这个热闹浮躁的时代,认认真真做一件事,而且长期做下去,价值就会自然浮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门以生命,特别是我们自己身体为研究和审视对象的学科,生命科学的发展将带动医学手段的进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造福人类;但它也有可能危及人类尊严与根本的道德和伦理底线,为整个人类世界带来负面影响乃至灾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定会有一些让今天的我们激动万分的发现,很快沉寂无声,消失在历史当中;一定会有一些让今天的我们绝望的难题,在不久的将来,用一种不经意的方式轻松化解;也一定会有很多让今天的我们心怀憧憬的微弱的火苗,真正照亮了在未来等待的我们自己。” 王立铭老师的作品总是兼具科学与人文,让人感受到一个生物科学者,在面对科学时的认真与敬畏。本书选取了 18 年一些生命科学的大事来探讨了科学领域面临的科学学术、伦理道德、未知谬误等,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科学,对待生活,相信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普老师和科普书籍我是从卓克老师入门的,从中我了解到游离糖的危害,然后戒了糖,也逐步影响到孩子,他是什么饮料和甜品都不吃的,16 岁体脂保持在 15%,有足够肌肉。在了解这个之前,我体检其他指标正常,但是尿酸一直偏高,而且有了中度脂肪肝,特别是烟一直也戒不掉,其实隐隐约约都感觉身体不对劲了,但是一直无法定位和清晰的了解自我,是科普的出现及普及改变了我的人生。因为网络的普及,然后加上有了这些专业的老师逐步加入到科普的队伍,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去了解这些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或者哪怕是普通的健康科学再也没有了极大的信息获取门槛,这个包括获得的门槛和理解的门槛,例如王老师对于科学文献并非拿过来直述,而是通过他们的理解,并转化成我们非专业人士的语言通过情景和故事逐个讲述,一听就能理解,通过科普,我逐步具备了分析信息价值的能力,也知道如何评价科学的信息的可靠新,这样世界的日新月异不再是与我个人无关的,相反,每一年这些新的知识都能引导我去更好的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家人的生活。王老师的这本书从我 23 年的时间看,也完全不落后,这里有几点启发和大家分享:一是关于深圳基因编辑事件的解读,虽然当时看到了新闻,也完全没有觉得这个事件对于我们的影响,但王老师告诉我们,贺建奎的动作造成 2 个出生的孩子他们的生殖细胞都会有编辑后果的影响,而且因为目前基因剪刀的不确定性,哪怕敲掉 CCR5 基因的动作成功,也很难讲有没有其他的基因受到影响,关键是这个影响随着孩子的结婚和生育,将会一代代传递下去,几百年后,也许这个影响的范围会很大,也许会有不良后果,但事实已经发生,这将只有我们人类社会去承担了。二是中国人独有的癌症鼻咽癌,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广东地区,但是我是成年后从湖北省迁移过来的,我感染的 EB 病毒也许是没有那几个碱基变异的,所以我得鼻咽癌的几率小,但是老婆孩子经常会出现流鼻涕症状,看了这个之后,增加了我很多的担心,但好处是,我今后可以关注这个方便的科研进展,也许很快那一天,好像 HIV EB 病毒疫苗就能研发出来,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让家人们用上;这就是科普的力量,让我们知道应该关注什么,可以关注什么,并且合理的担心,而不是一无所知,面对未来,通过科普,让我们可以对生活多一些确定性,那么,我们可以活得更加从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命科学类的书

                        本书是王立铭教授的一个宏大的科学写作计划的第一本,主要介绍了全球范围内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和重大事件。其中,重点剖析了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以及其他 7 个生命科学大事件,通过内行的专业眼光拨开迷雾,还原事件的真相,使读者从这些生动事件中明白其中的科学逻辑,了解人类的生命科学探索已经达到何处,又将走向何方。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基因安全立法、预防糖尿病的新方法、精神疾病研究的历史轮回等内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密码好神奇,希望这代出现中国的诺贝尔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长了不少见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太需要好的科普读物

                              1、中国太需要好的科普读物,尤其是生物医学方面的科普读物。太多以讹转讹,似是而非,误人子弟的伪知识,这本书不仅科学专业,而且文笔流畅,通俗易懂。2、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中国经济的崛起,更多的应该体现在中国人对人类科技和认识革命上贡献,这个时代已经来临,非常值得期待!3、生物医学研究既要遵循科学程序和方法,更要尊重和敬畏生命和生态系统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