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7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复杂世界的入门级读物

    十八年前的著作,今天依旧不过时。本书揭示了处于混沌边缘的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律,作者通过丰富的研究案例阐述了该系统的开放性、依赖能量流动、非线性、初始条件敏感、依靠反馈驱动、不可逆、具备时间方向等特质。天气系统、地震、物种灭绝遵从混沌理论的规律,甚至在城市人口分布、堵车现象和经济系统中也发现了混沌理论的幂次律分布。另一方面,利用对分形的研究,解释动物皮肤图案的产生,简洁公式所产生的复杂表达让人惊叹,不禁让人遐想破解人体分形奥秘结合 3D 打印技术给生物科技带来的想象空间。作者通过混沌理论探寻生命起源的秘密,推论生命是在具有足够数量连接的化学系统网络中,以相变的方式发生;而回归的宇宙运行规律层面,生命只是复杂系统运作规律的一种呈现,遵循混沌中的简洁规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混沌系統是有邊界的

      從秩序走向混沌再回歸到秩序就像是一個圈。這個圈裡邊就是混沌系統,變化無常難以預測,而圈子之外,就是秩序。「非線性系統」與「自我的複製」是秩序走向混沌兩種最常見的方式,這兩種方式的系統中是有反饋的,也就是上一次的結束時的結果,影響了下一次的開始時的初始數值。有了反饋,一個系統的變化率就會受到之前變化結果的影響。變化率和變化互為因果相互糾纏,這種複雜使得系統從秩序走向混沌演化出了一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而隨著規模越來越大,系統又會從混沌回歸到秩序,這種現象目前沒有得到完全的解釋,科學家的一個猜想是,規模越大,能夠使得熵增加的方式就變得越來越少,選擇少了,確定性就增加了,規律和秩序就湧現出來了。混沌理論在幫助我們探索宇宙和生命的秘密。人體的形成,還有生命的誕生,其中一些複雜的過程,都能通過混沌理論得到解釋。甚至於今天科學家們在探索外星生命時,也會用到混沌理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奥的简洁可以制造表面的复杂

        相对于原子和苹果的分界点,在一般尺度上,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完美解释了物质是怎么运动的;而在极大或极小尺度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解释。那对于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复杂系统呢,有没有一种统一的理论呢?这本书给我们读者构建了一个终极世界 —— 雏菊世界。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一切都是在混沌和秩序之间摆荡,也就是熵增和熵减。作者文笔极好,已经把深入浅出做到极致了,可对读者仍然提出了一定的科学门槛。先从幂律开始吧,无处不在的幂律,也可以说是复杂世界的基本规律。幂律是一种高阶事物的描述语言。幂律与噪声总是发生于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巨大系统,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复杂系统。对于复杂系统而言,即使是在米堆这样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临界的自组织例子中,系统仍会对每一个构成部分产生重大影响,而每一部分又对整个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没有任何一个部分会被冷落。连接各个分系统的网络,也就是节点,吸引子。只要加入更多连接,复杂系统便自然地从非常简单的系统中浮现出来,随着改变而产生的有趣现象也在相变的一瞬间同时发生,系统只需增加少许连接,便可从原来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涌现就是在具有足够数量的连接(各化合物)的化学系统网络中,以相变的方式发生。而生命是大自然表达更深刻秩序的产物。更深刻的表达也是简单规则的呈现。即使像我们这种宇宙中最复杂的生物,也是从简单的规则中产生的。深奥简洁的法则,使得看似复杂、包含了几万个基因互动的系统,被浓缩为几百种可能状态。如考夫曼所言,“我们是大自然表达更深刻秩序的产物”。结合了混沌与复杂,宇宙成为极有秩序的地方,正适合像我们这样的生命形态存在。就如考夫曼曾说的,我们 “在宇宙中十分自在”。然而,宇宙并非是为人类利益而设计的,因为我们就是宇宙本身面貌的一部分。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深奥的简洁

          1. 外国人和我们课本解读的数学物理生物原理不完全一样,有点 “深奥的简洁” 的味道,挺有意思;2. 对于宇宙来说,任何数量级都算是小数目了。所以不存在小概率偶然事件,因为再小的概率,放到宇宙视角来看,也都只是时间问题,是必然会发生的;3. 我坚信,一定会有其他星球生命,因为既然地球生命已经出现,那其他生命就必然会发生,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查理・芒格的推荐语是这样说的,他说: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深奥的简洁》这本书,有些人很难理解所有内容。但是如果你不理解它,可以随时将它交给一个更聪明的朋友。然后《自然》杂志对这本书的推荐说,《深奥的简洁》将生命置于复杂科学的研究框架中,并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证明,即使在生物学中,那些基本定律最终也会变得极其简单。核心关键词就是复杂和混沌,就是我们之前如果听过讲《复杂》这本书,我们对于复杂有大概的了解,那你会知道复杂和混沌和分形都是有关系的。那这本书就是帮我们系统地梳理了一下,混沌和分形理论到底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地演化成了最终我们自然界现在的样子。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奥的简洁》是一本针对一般大众、以由浅入深的简单方式尝试解释混沌与复杂的著作。本书的重点在于,混沌和复杂遵循简单法则,基本上就和牛顿 300 年前发现的简单法则一样。某些论调会让你以为四个世纪以来的科学努力被颠覆了,然而,这些新发展却大大不同,它们显示了简单法则长久累积出的科学认知,如何能成功地解释(虽然无法预测)看似无法解释的天气系统、股票市场、地震,甚至人类。作者也将试图说服你,混沌与从简单系统中孕育出的复杂,就快要解开生命起源之谜了。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的一句话也呼应了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的猜想:我们在周遭世界所见的复杂行为 —— 甚至在生命世界中 —— 只是 “从深奥的简洁中浮现出的复杂表象”。而支撑着复杂的 “深奥的简洁”,正是这本书的主题。氧的红外线特征。它们并不是来自我们所呼吸的普通双原子氧(O2),因为双原子氧并不释放或吸收这部分光谱中的红外线。但任何类似地球、具备富含氧气的大气层的行星都会有臭氧层,臭氧层经由来自恒星的光线,将双原子氧变成三原子氧(O3),也就是臭氧。臭氧会在红外线光谱上显现出强烈特征,这正好介于二氧化碳与水蒸气产生的特征之间。光是这项特征就足以告诉我们,几十光年外的行星大气并不处于热力平衡状态,而熵衰减过程 —— 换言之,就是生命 —— 在它表面存在。一切过程都无须要求观测的宇宙飞船离开太阳系,更不用说人类。到底什么才是混沌系统的决定因素呢?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一个公式:特定的规则 + 重复 = 复杂。从秩序走向混沌,有两种最常见的方式,一种是「非线性系统」,另一种是「自我的复制」,这两种方式都有相同的一个特点,就是系统中是有反馈的,也就是上一次的结束时的结果,影响了下一次的开始时的初始数值。有了反馈,一个系统的变化率,就会受到之前变化结果的影响。变化率和变化互为因果,相互纠缠,这种复杂,就使得系统从秩序走向混沌,演化出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而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系统又会从混沌回归到秩序,这种现象目前没有得到完全的解释,科学家的一个猜想是,规模越大,能够使得熵增加的方式就变得越来越少,选择少了,确定性就增加了,规律和秩序就涌现出来了。在线性系统中,如果我在预测或度量系统初始状态时犯了一个小错误,它会被一路保存于计算之中,并造成结果上的一个小错误。但对于非线性系统,一个初始状态的小错误经过计算过程,将造成结果的巨大误差。线性系统有点类似将其每一部分加总;而非线性系统可以远大于或远小于这样的加总。系统行为是否 “完全” 决定于初始状态?这类由初始条件造成的天气(以及其他系统)敏感性,常被称为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它源自 1972 年罗伦兹在华盛顿特区一场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题目 —— 巴西的一只蝴蝶舞动翅膀,可以引发得州的龙卷风吗?”(Does the Flap of a Butterflys Wings in Brazil Set off a Tornado in Texas?)这意味着地震的强度和发生的数目遵循幂定律(power law)—— 相对于每 1000 次的 5 级地震,大约会发生 100 次 6 级地震、10 次 7 级地震,等等。这个现象现被称为 “古登堡-里克特定律”(Gutenberg-Richter law)。所谓的 “黯淡太阳悖论”(faint young sun paradox)太阳年轻时地球比今天冷 20%~30%;反过来说,在成为稳定星体的过程中,太阳释放的能量增加了 33%~43%。太阳系在约 45 亿年前就大致形成了今天的状态,而通过查看地球表面最老的化石记录,我们知道水和生命都存在于 40 亿年前。问题是,为什么过去 40 亿年间太阳能量增加了大约 40%,却没有将地球表面烤干并消灭地球上的生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秩序走向混沌,有两种最常见的方式,一种是「非线性系统」,另一种是「自我的复制」,这两种方式都有相同的一个特点,就是系统中是有反馈的,也就是上一次的结束时的结果,影响了下一次的开始时的初始数值。有了反馈,一个系统的变化率,就会受到之前变化结果的影响。变化率和变化互为因果,相互纠缠,这种复杂,就使得系统从秩序走向混沌,演化出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而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系统又会从混沌回归到秩序,这种现象目前没有得到完全的解释,科学家的一个猜想是,规模越大,能够使得熵增加的方式就变得越来越少,选择少了,确定性就增加了,规律和秩序就涌现出来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迷恋“深奥的简洁”这个概念,但老实说还需复读

                  引一段书末的文字,感受一下文风:这些复杂体由已知存在于银河系中最普通的物质构成。通过氨基酸的形态,这些基本原料自然地将自己组合成一个自组织系统,在系统中底层的简单原因可以制造出表面的复杂,如同豹与其斑点的例子。最后,为了能观测出这些宇宙系统最复杂的东西,我们并不需要任何复杂测试以辨别生命与非生命,只要一项最简单的技术(虽然要靠先进技术的帮忙),就能找出宇宙中最简单化合物 —— 氧 —— 的存在。结合了混沌与复杂,宇宙成为极有秩序的地方,正适合像我们这样的生命形态存在。就如考夫曼曾说的,我们 “在宇宙中十分自在”。然而,宇宙并非是为人类利益而设计的,因为我们就是宇宙本身面貌的一部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深奥的简洁可以制造出表面的复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趣又有实用价值的跨学科书籍

                      这本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从物理的 “熵” 开启了本书广阔视角的叙述。混沌不同于混乱,其是有一定规律的,混沌的对面是秩序,在混沌和秩序之间的临界区域,可能就是生命的起源的根本原因。分形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界的神奇力量,事物都是通过自相似的方式在复制的,我们人类有 3 万到 10 万个基因,256 种细胞,由此而产生了高智能的人类。远方有没有其他高智能生物呢?目前不确定,但是要有像地球这样有大量水的行星再加上有个像月亮一样的卫星,概率实在微乎其微,我们人类的存在就是一个奇迹。这本书包罗万象,知识面翻盖非常广,对科学有探索兴趣和好奇心的可以读一读。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奥的简洁》

                        这本书是混沌理论的经典科普书,通过对各种复杂与混沌案例的分析告诉我们,整个世界都建立在简单的元素之上,它们经由互动与组织,便可造就出高度复杂的整体。本书的核心内容聚焦在三个重要问题:1. 混沌系统从哪里开始?2. 混沌系统在哪里结束?3. 研究混沌系统为什么这么重要?这本书讲的是,复杂的混沌系统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混沌系统是有边界的,就像是一个圈。这个圈里边就是混沌系统,变化无常难以预测,而圈子之外,就是秩序。从秩序走向混沌,有两种最常见的方式,一种是「非线性系统」,另一种是「自我的复制」,这两种方式都有相同的一个特点,就是系统中是有反馈的,也就是上一次的结束时的结果,影响了下一次的开始时的初始数值。有了反馈,一个系统的变化率,就会受到之前变化结果的影响。变化率和变化互为因果,相互纠缠,这种复杂,就使得系统从秩序走向混沌,演化出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而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系统又会从混沌回归到秩序,这种现象目前没有得到完全的解释,科学家的一个猜想是,规模越大,能够使得熵增加的方式就变得越来越少,选择少了,确定性就增加了,规律和秩序就涌现出来了。今天,混沌理论在帮助我们探索宇宙和生命的秘密。人体的形成,还有生命的诞生,其中一些复杂的过程,都能通过混沌理论得到解释。甚至于,今天科学家们在探索外星生命时,也会用到混沌理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宇宙万物,皆有规律、变数、算法。有些已然发现并加以运用、探索;有些又在苍茫的世界中时隐时现。从动物身上的图案到地震的发生,通过公式,算法都是有迹可循。小如蝼蚁,大如 "地球主宰的人类",所面临的物理感知是大致相同的,无知者无畏,无惧的探索方知自己的浅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推荐给儿子了,作为理科生的科普书,不错,集合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但是每个点都不会太深奥,给你理解世界的新视角非常不错。读完全篇,除了相空间实在无法理解之外,其他都还算初步读懂。这本书介绍了二十世纪人类科学史上三个最重要的理论,分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混沌理论。 这三个理论都是从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牛顿力学。相对论打破了牛顿力学最大的时空界限,也就是在以光年计算的大尺度宇宙空间里,或者在接近光速的情况下,牛顿力学就不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才能解释。 量子力学呢,是打破了牛顿力学最小的时空界限,就是在原子、电子这些微小粒子的世界中,牛顿力学也不再适用了,要用量子力学才能解释。 而混沌理论呢,打破的是传统牛顿力学给科学家带来的一种信念,就是一切均可预测。 牛顿用它的三大力学定律,建立了一个简洁又精准的世界,从地上的苹果,到天上的星星,都能用一套规则来计算,并且每时每刻,都可以准确预测接下来的运动轨迹。这本书最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个宇宙熵增过程中的,局部环境的熵减造成次序的诞生,也就是我们生命的由来,利用这个点还和孩子探讨了十多分钟,也许我们生命和社会的诞生就只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扰动,但是作为宇宙的时间尺度来说,这个偶尔,也许够我们千千万万代的繁衍了,而当我们不断好奇,探寻这个宇宙的规则时,未来的人类也许就能改变这些规则,从而掌控或者影响宇宙。读这本书,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然后激发对生活的乐趣,并且把这个乐趣传递给下一代继续努力去寻找答案,也许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复杂来自于简单

                              作者尽可能把深奥的东西讲简单,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过文中专业术语还是很多,读起来并不轻松。动物的花纹那段很有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混沌物理世界隐藏的秩序

                                《穷查理宝典》里芒格的推荐书目之一,被书名所吸引开始阅读。从伽利略、牛顿最基础的力学出发逐步走向混沌的概念,最终走向生命的诞生,颇有科学之上是哲学的意味。有些类似《上帝掷骰子吗》(从光的性质引发出量子物理学)的科普类读物。书里一些感悟和启发:1. 三体问题无法计算,投射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本身就是系统的一部分,我们自己的行为会影响系统本身。社会生活中也是如此,无法追求如此复杂系统的理论最佳,但每个个体如果都追求自己的最优,反而可能造就了系统平衡。2. 蝴蝶效应: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内,初始值微小不同将会造成未来路径和结果的巨大差异(比如天气预报总是不那么准确)。3. 复杂和简洁:分形、递归、有理数之间那无数个无理数,总会让人感慨数学之于人生的奇妙。4. 连接形成网络:简单的连接数量变多后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系统,且呈现非线性增加,就像知识学习多了后触类旁通突然开窍一般。没有给五星的原因:本书中的部分科学理论还是有些门槛的,作为翻译的文字读起来并不流畅,但整体不影响对书本核心内容的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是大自然表达更深刻秩序的产物

                                  宇宙中所知最复杂的事物是如同我们自身的生物。这些复杂体由已知存在于银河系中最普通的物质构成。通过氨基酸的形态,这些基本原料自然地将自己组合成一个自组织系统,在系统中底层的简单原因可以制造出表面的复杂,如同豹与其斑点的例子。为了能观测出这些宇宙系统最复杂的东西,我们并不需要任何复杂测试以辨别生命与非生命,只要一项最简单的技术,就能找出宇宙中最简单化合物【氧】的存在。结合了混沌与复杂,宇宙成为极有秩序的地方,正适合像我们这样的生命形态存在。就如考夫曼曾说的,我们 “在宇宙中十分自在”。然而,宇宙并非是为人类利益而设计的,因为我们就是宇宙本身面貌的一部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太过于深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烧脑难读的一本书,但读完后的愉悦感极强,认知系统又升级了!重点概念:三体、非线性系统、热力均衡、自组织的临界状态、幂律分布、分形、相变、熵增熵衰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些部分有点读不懂,有些部分读起来还挺有意思,内容和书名差不多,把原来很深奥的东西讲的挺简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奥的简洁》是一本针对一般大众、以由浅入深的简单方式尝试解释混沌与复杂的著作。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