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8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十论就是敲木鱼

    国学书读完了总感觉自己超脱了,就像吃了一颗看透尘世的仙丹,不过过几天心态又回去了。世界之大,千品万俦,繁然杂陈。然而简单地说来,实在可以说,只有两样东西存在着。这两样东西,即是物与心。我的这颗心啊,飘飘荡荡,一直没找到方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尽职责,人生完成,视死如归。如何探究真理,如何完成一个我,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如何安放我们的心,如何获得我们的自由,道与命,物与心。曾文正公教人要有恒,读书须从头到尾,不要随意翻阅,也不要半途中止。能坚持下来的就是好同志。有坚强的毅力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读书要会用,读死书无用,有时候也会觉得有点亏,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从不是西方那套真善美的价值观,对于归宿的向往才是。我们所谓的安心,就是一个愿望,实现天人合一将是你我所向。

      14
      2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即便这书是鸡汤,也是大知识分子的鸡汤

      生而为人,何以为人? 我推荐《论语新解》的时候介绍过钱穆,他首先是位经学家,而后才是史学家。很多人批评他过于肯定中国传统,排斥西方文化,这固然是事实,不过读一读钱先生的非史学著作就会理解一些他的中国情结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爱是真爱。 钱先生在书中赞扬中国传统的人生观时,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还常将之与西方、印度思想对比,突显其合理性。熊逸就曾评价钱穆是那种感性极强、饱含深情的学者,与理性幽默的钱钟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读这本书你就能体会到熊逸说的深情了。 正因为他太深情了,书中很多内容像鸡汤,可以这么看,不过我大一时读这本书真的感动了我,那不是毒鸡汤,而是一位大儒阅尽沧桑后给后生将他一生的心得呀。即便你依旧认为这是鸡汤,那也是大知识分子的鸡汤,这一碗,咱们干了吧。

        1
        9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淡與濃在滋味與色彩上,有「淡」與「濃」之別。把來作譬喩講人生,中國人比較注重在「求淡」。如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濃於酒。」又說「淡泊明志」,又說「淡雅高淡」、「淡於名利」。過一種恬淡人生,此為中國人之理想。西方人似乎比較喜歡濃。雙方在文學藝術上,都可看出此一分別。如中國平劇,雖重忠、孝、節、烈,但演來卻有一種恬淡之味,叫人欣賞,能使人心氣和平。西方話劇乃至電影,則要刺激人的成分多過叫人欣賞的成分。若在夜間看中國平劇,回來即可入睡,看西方電影,回來可以睡不着。「淡」與「濃」,是中西人生一大分別。但現代的中國人自然也多偏向後者了。二、靜與躁從前多有人主張,中國文化主靜,西方文化主動,其實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不能嚴格分開。只有「靜」與「躁」可以對立。我們說「靜為躁君」,又說「稍安毋躁」。今說靜,是「安靜」,躁是「躁動」;中國人生比較地安靜,西方比較地躁動。一農村與一商業碼頭,形形色色,顯見靜躁之別。報載一美國人駕駛汽車,後座一美國人、一中國人。美國人噪着要快駛,要超車,中國人主張不妨慢一些。此雖小節,可以喩大。今天則西風壓倒了東風,向前進取,革命冒險奮鬥努力種種呼聲,其實總有些「躁」的意味。諸君應憑此兩字在文學藝術中深深體會,乃可在陶冶性情上有幫助。三、藏與露此亦可說為深與淺。「深藏」與「淺露」,又是一大分別。中國人比較不喜炫耀暴露。所以說:「大智若愚,良賈深藏若虛。」又說:「萬人如海一身藏。」西方人喜露,喜表現。商品放橱窗中,還要加以裝飾,招惹人看。亦更沒有不作廣告之商業。此風傳染到一切商業化,政府學校也重宣傳;政治家、學者,亦要注重自我表現,跡近商人化。其實此種分歧,已在雙方文學藝術中深植根基。四、平與奇此亦可稱為「平常」與「奇險」。中國人總是愛平常,西方人則比較愛奇險。此亦表現在雙方文學藝術中。今天西風東漸,平平常常的人生,受人厭棄。人人要出奇制勝,人人願履險如夷。沒有曲折中橫生曲折,沒有問題中挑出問題,沒有刺激中添上刺激。我們現代新小說的新人生全如此,而我們的新人生,也幾乎全可人新小說。藝術亦然。古人用盡工夫,要人見若平常。今人儘求不平常,一派奇險,卻可省用工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钱穆先生:人生十论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076 本(349)#《人生十论》🚢「问我何所有,山中惟白云。只堪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山中白云,如何堪持以相赠呢?但我如此读书,不仅自己有时觉得受了益,有时也觉得书中所说,似乎在我有一番特别真切的了解。我又想,我若遇见的是一位年轻人,若他先不受些许教训,又如何便教他运用思想呢?因此我总想把我对书所了解的告诉人,那是庄子所谓的「与古为徒」。其言:「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这在庄子也认为虽直不为病。🚢我把心专用在这上,反而觉得心闲无事,好像心情十分地轻松。太湖有云涛峰峦之胜,又富港汊村坞之幽。我时时闲着,信步所之,或扁舟荡漾,俯仰瞻眺,微及昆虫草木,大至宇宙人生,闲情遐想,时时泛现上心头。逸兴所至,时亦随心抒写,积一年,获稿八九万字,偶题曰「湖上闲思录」。我用意并不想教训人,更无意于自成一家,组织出一套人生或宇宙的哲学系统来。🚢人生一般的要求,最普遍而又最基本者,一为恋爱,二为财富。故孟子说:「食色性也。」追求恋爱又是偏情感,软心肠的;而追求财富则是偏理智,硬心肠的。追求的目标愈鲜明,追求的意志愈坚定,则人生愈带有一种充实与强力之感。人生具有权力,便可无限向外伸张,而获得其所求。追求逐步向前,权力逐步扩张,人生逐步充卖。随带而来者,是一种欢乐愉快之满足。🚢生命自我之支撑点,并不在生命自身之内,而安放在生命自身之外,这就造成了这一种人生一项不可救药的致命伤。你向前追求而获得了某种的满足,并不能使你的向前停止。停止向前即是生命空虚。人生的终极目标,变成了并不在某种的满足,而在无限地向前。满足转瞬成空虚。愉快与欢乐,眨眼变为烦闷与苦痛。逐步向前,成为不断的扑空。强力只是一个黑影,充实只是一个幻觉。人生意义只在无尽止的过程上,而一切努力又安排在外面。🚢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而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洗刷的人生。向外的要在外建立,向内的则要把外面拆卸,把外面遗弃与摆脱。外面的遗弃了,摆脱了,然后你可走向内。换言之,你向内走进,自然不免要遗弃与摆脱外面的。内向的人生,是一种洒落的人生,最后境界则成一大脱空。佛家称此为「湼槃」。湼槃境界究竟如何呢?这是很难形容了。约略言之,人生到达湼槃境界,便可不再见有一切外面的存在。🚢中国儒家的人生,不偏向外,也不偏向内。不偏向心,也不偏向物。他也不屹然中立,他也有向往,但他只依著一条中间路线而前进。他的前进也将无限。但随时随地,便是他的终极宁止点。🚢西方人列举「真、善、美」三个价値观念,认为是宇宙间三大范畴,并悬为人生向往的三大标的。这一观念,现在几已成为世界性的普遍观念了。其实此三大范畴论,在其本身内含中,包有许多缺点。第一:并不能包括尽人生的一切。第二:依循此真、善、美三分的理论,有一些容易引人走入歧途的所在。第三: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亦与此真、善、美三范畴论有多少出人处。🚢说到庄子,立刻联想到近代西方哲学思想界之所谓「辩证法」。正必有反,正反对立发展而形成合。但合立刻便成为个新的正,便立刻有一个新的反与之对立,于是又发展而形成另一个合。此种「正、反、合」的发展,究竟是有终极,是无终极?单照这一个辩证法的形式看,照人类理智应有的逻辑说,这种发展应该是一个无终极。🚢人生到底是有限,人生到底只是宇宙中一部分,而且是极小的一部分。你将求老死于此当下,苟安于此现实,而不可得。时间的大轮子,终将推送你向前。适于昔者未必适于今,适于今者未必适于后。如是,则虽有终极而仍然无终极。然而已在无终极中得到一终极。人类一切过程之所得,正使人类真有理智的话,将不复是一否定,而始终是一肯定了。将不复是一矛盾,而始终是一和合了。这一个肯定与和合,将在「适」字的第四价値领域中,由人获得,让人享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先生十论

            先生十论,引人深读。人生三路向关于向内和向外人生追求颇有意思你要向外,便有无限的外展开在你的面前。你若要向内,又有无穷的内展开在你的面前。你进一步,便可感到前面又有另一步,向外无尽,向内也无尽。人生依然是在无限向前,人生依然是在无尽止的过程上。或者你可以说,向内的人生是一种向后的人生。然而向后还是向前一般,总之是向着一条无限的路程不断地前去你前一步,要感到扑着一个空,因而使你不得不再前一步,而再前一步,又还是扑了一个空,因而又使你再继续不断的走向前。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而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洗刷的人生。向外的要在外建立,向内的则要把外面拆卸,把外面遗弃与摆脱。外面的遗弃了,摆脱了,然后你可走向内。换言之,你向内走进,自然不免要遗弃与摆脱外面的。向内的人生,是一种酒落的人生,最后境界则成一大脱空。佛家称此为涅樂。外面一切没有了,自然也不见有所谓内。内外俱泯,那样的一个境界,究竟是无可言说的。倘你坚要我说,我只说是那样的一个境界,而且将永远是那样的一个境界。佛家称此为一如不动。依照上述,向内的人生,就理说,应该可能有个终极宁止的境界,而向外的人生,则只有永远向前,似乎不能有终极,不能有宁止。向外的人生,不免要向外面物上用功夫。而向内的人生,则只求向自己内部心上用功夫。然而这里同样有一个基本的困难点,你若摆脱外面一切物,遣弃外面一切事,你便将觅不到你的心。你若将外面一切涂饰通统洗刷净尽了,你若将外面一切建立通统拆卸净尽了,你将见本来便没有一个内。你若说向外寻求是迷,内明己心是悟,则向外的一切寻求完全祛除了,亦将无己心可明。因此禅宗说迷即是悟,烦恼即是湿樂,众生即是佛,无明即是真如。如此般的人生,便把终极宁止的境界,轻轻的移到眼前来。所以说立地可以成佛。中国的禅宗,似乎可以说守者一个中立的态度适与神篇章之中的真善美的解释也有明确之意,康德以来,以真归之于科学,以美归之于艺术,善归之于宗教。但建华认为宗教是哲学不同分支形而上的一种表现罢了,并不能归之于善。所以西方归以神,谋求与神合一。东方儒家归之以礼,谋求于德,故最后如先生所言真善美是分别语,是方以智。先生之言,人生三步骤,第一步为生活,即为衣食住行,也就是生存。第二步骤修身齐家治国,修身齐家较易理解,但治国之言未免过于飘渺,先生书中所言,也是坦然相承。所以只能守己待时,安己以待命。性命之说,儒家所述,先生书中所言倒是别无新意。先生书中第三篇章开始已目不能视,故基本为演讲所记,让建华想起二千年前东西方的老子和柏拉图,二者皆不做文章,而老子的《道德经》也是被守卫之人逼迫所写方可出关。颇有相似之处。归于书中之意,中国人生哲学,主要限于时代,呼唤当下的中国人遵礼,以西为表,以中为本。这跟当年戊戌变法中的梁公提出的观点同出一辙,不可盲目崇尚西方。建华认为自 1840 年以来至 1992 年南巡谈话,期间中国人由于百年的欺压和物质水平的匮乏,导致人民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这是一种美好的向往,是人性的使然。但是随着 2021 年开启的百年复兴战略,国人已开启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先生在 1982 年以 87 岁高龄呼唤台湾人民不可轻鄙大陆人民,因为我们是同胞。第一应谦虚,第二应懂忧患,第三应懂谨慎。回大陆不是安乐的开始,而是忧患的开始,要懂得如何与大陆同胞共其忧患,共谋求国家民族的百年大计,长远的前途。先生之言让我想起了万古长青四月天的林徽因,也让我想起了梁公一家,在觉醒年代的读书之人,胸中自有一番天地,也让我想起了张载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是个大儒,旧时代的震耳欲聋。在我看来儒家和理学并不陈腐,事实上每个时代都会赋予它们新的内容,因此我倒不讨厌钱老先生对儒家这样地推崇。谈到马恩和共产的观点一开始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后来接合老先生的年代生平、以及自身体会一想,又觉得这里面并不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我们不必全盘地厚古薄今或者否定过去的经验,我们需要做的是向新时代抛出新问题,寻找新答案。儒家也好,马哲也好,完全可以六经注我,融会贯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薄的一本书,竟然读了快八个小时,读读停停想想。如何文化自信?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文化,世界的文化,何来文化自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向外无尽,向内也无尽

                  现代科学的发展也是向内和外两个方向发展的,向外的方面,研究天体、宇宙,大到无穷,向内的方面,研究微生物,研究人脑科学,小到细胞,小到原子、质子和夸克,甚至量子。但唯有意识,可以将这至小与至大链接起来,意识的产生是微观层面的,本质上是人脑的脑细胞组成的神经元放的生物电,但人的意识可以想象到宇宙层面。        “你向内走进,自然不免要遗弃与摆脱外面的”。其实,每个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先向外后向内的,从少年到青年知至中年,不断向外扩展,到了老年,开始不断向内扩展,舍弃掉一些外在的物质与虚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钱穆撰写的此本小册子,个人以为写的不错。我非常认同民国时期尽出大师的论断,钱穆也是当时的大师之一,其所著的《国史大纲》确是另立开宗,有其贡献之处。与友谈起民国时期大师多的原因时,很多人以为是当时相对自由的社会氛围,我并不反对。但我以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两种思想碰撞的结果,即钱穆等大师小时接触大量私塾教育,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他们的底子都相当不错。尔后他们又出国留洋接受西式教育,于是两种思维发生碰撞产生大量新思想。在这本书中,钱穆也有类似观点。此外,钱穆关于文化的观点和必须要有历史的、本地思想的观点等都非常契合当下主流思想。若说有什么遗憾,那自是在书中钱穆提及的关于共产主义理论的观点,实在是有违理性认识,且也是肤浅的、人云亦云的,故而学者也是逃脱不了政治的影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内向的人生,是一种洒落的人生,最后境界则成一大脱空。佛家称此为「涅槃」。湼槃境界究竟如何呢?这是很难形容了。简而言之,人生到达湼槃境界,便可不再见有一切外面的存在。    ​向外的人生,不免要向外面「物」上用功夫;而向内的人生,则只求向自己内部「心」上用功夫。然而这里同样有一个基本的困难点,你若摆脱外面一切物,遗弃外面一切事,你便将见不到你的心。    ​若说向外寻求是「迷」,内明己心是「悟」,则向外的一切寻求完全去除了,亦将无己心可明。因此禅宗说:「迷即是悟,烦恼即是湼槃,众生即是佛,无明即是真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高论,醒人恒言

                        永不过时,关于人生的高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對精神界嚮往的最高發展有宗教,對物質界嚮往的最髙發展有科學。前者偏於情感,後者偏於理智。若借用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的話,‘宗教是軟心腸的,科學是硬心腸的’。由於心腸軟硬之不同,而所嚮往發展的對象也相異了。人生一般的要求,最普遍而又最基本者,一為戀愛,二為財富。故孟子說:‘食色性也。’追求戀愛又是偏情感,軟心腸的;而追求財富則是偏理智,硬心腸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秋午后书茶乐闲,静处白云苍狗瞬间,从孩童的状态中去感受假期的意义和乐趣…… 这类书并不是我心所好,但也能在不同的维度看待陌生,想着曾经理解过的一句话:疯狂就是一再重复相同的事情,却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 人生轮回反复,在而立之年有时也暮气沉沉,恰逢家乡每年请戏班庆神佛生,已有多年没去看戏,记忆里台下坐有许多老爷爷老奶奶,小辈娃娃们看中的则是各种零食摊,那时的中秋需要裹件厚外套,内心却抱有兴奋和温度,看台上风舞长袖罗裙,画面是丰富的彩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中国传统文化,很难与时俱进,不如弃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国学经典

                                先生之言,豁然开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点收获

                                  钱穆先生大才,人生 4 讲是 80 年在台北故宫讲的,无论人在何处,观点都是从中国人这个主体出发,既然是中国人就不是区分是处于什么制度下什么国家的的中国人,而是天下的中国了,这也正好应了治国,平天下。此天下并非地理上的范围,而是文明上的范围,是所有自认为炎黄子孙都能够自我认同的。1980 年的讲话却十分适合 2023 年的人阅读和认同。思想超越了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可惜里面有很多别字。最常见的:還与遺,裏与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十论》如果是出书的那一年看,你会觉得劝解台湾同胞的话,真的挺无奈,毕竟台湾先进,大陆落后,不过推到现在再去读,你会发现很有先见之明,谁能想象现在的大陆可以超越台湾如此之多。放下这些曲直,我们都有一整座从我们民族灵魂深处成长的文化巨库,这就是我们不可能断的了的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本书中钱穆讲中也讲西,甚至从一隅讲中国,有他的来自于身后传统文化的洞见,也有不了解不理解现实世界的局限。但是,看惯了各类媒体上的噪声,有个老派的前辈告诉你人生名利不重要,根本的还是要做人,颇有棒喝的作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面对人生

                                          听读此书,获益匪浅!人过 70 岁,常言人生,从未深思。听读此书,知理至心!人生几何,风雨兼程,悲喜交加,荣辱不惊,坦然面对。珍惜得失,活在当下,不枉此生!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